(共22张PPT)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天国梦”
“洋务梦”
?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
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2、难点: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失败原因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
西征
东征
全盛时期
天京变乱
天京陷落
1851
1851
1853
1856
1856
1864
后期防御战
重建领导核心
《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初步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了政权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一)农民阶级的天国之梦—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基本过程:
材料1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2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3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一、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一)农民阶级的天国之梦—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2、兴起原因
(洪秀全) 深信他是耶稣的弟弟,被他父亲上帝赋予特殊的使命,前来将中国解救出满洲妖族征服者的统治,并带领他特选的子民前往他们自己的人间天堂。 ——史景迁《“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问题:洪秀全采用何种形式发动农民起义?这种形式反映了什么问题?
拜上帝教特点: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而创立的宗教。
洪秀全
出生于广东一个农民家庭;
七岁进入私塾,十五年考试,四次落榜;
创立拜上帝会,传播教义发动民众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与清廷分庭抗礼至1864年失败。
3.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主张: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内容:土地分配问题
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问题
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分配方法: 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资政新篇》
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
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内容:
政治: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反对
干涉中国内政。
革命性: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
进步性: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产生背景 太平天国走向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走向衰落时期
经济主张 发展小农经济(落后性) (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进步性)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群众基础 突出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未能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作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未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运动无直接影响
时代特点 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现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课堂探究】 以下关于太平天国与近代化的问题,你支持哪个观点?说出原因
【正方】“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反方】“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 ,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对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积极作用。
促进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
(2)《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
(3)催生了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阻碍作用:
(1)《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2)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
(3)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 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武装。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内部的矛盾和战略决策的失误; (重要原因)
失败
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主要原因)
①主观:
②客观:
太平的反思
——太平天国运动的败因、功绩教训
1)起义背景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起义形式新—
利用西方宗教—基督思想;
3)治国方案新—
主张学习西方,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4)担负任务新—
反封同时反侵略;
5)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6)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探索活动】太平天国是一次新式的农民革命战争,其新特点是?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
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7月18日)
背景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
直接: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
根本:维护清朝统治
目的
(二)地主阶级的中兴之路—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概况
性质:
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代表人物:奕 、曾国落、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上海轮船招商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开平煤矿
京师同文馆
近代民用工业
(求富)
创办新式学堂
北洋舰队
建立新式海军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近代军事工业
(自强)
性质:官办
内容:军事工业
性质:官督商办
内容:民用企业
3. 主要内容
洋务企业的特点
(1)军事工业
①采用机器生产,开启近代工业生产方式。
②使用雇佣劳动力,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
③采用官办方式,属于封建官办企业。
(2)民用工业
①带有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
②采用雇佣劳动力和机器生产。
③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种形式。
④仍具有封建性。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加强了海防
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
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中国近代化开端
洋务运动由少数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较多的旧式官僚和绅商发起、领导和实施,并未成为真正的国策,未能成为上下一致的全国性运动; 在实际举措中也是单纯而有限地引进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在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中开办新式企业,且吏治腐败,效率低下。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4.结局: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97页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
只学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中国地图出版社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64年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边疆危机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边疆危机
危机表现 中国的应对措施 结果
西北 1864,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1878,左宗棠收复 西北
西北边疆度过危机
西南 1883,法国控制越南, 中法战争, 1885,镇南关大捷 越南独立 1885,台湾建省
东南 1879,,日本吞并琉球 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
材料一 “日本乃万国之本”,“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材材料二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1)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内市场狭小,急需对外扩张。(根本原因) 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2)导火线:朝鲜发生农民起义;
(3)清政府:积贫积弱,腐败懦弱,不认真备战。(可乘之机)
(2)过程
1.爆发:1894年7月,丰岛海战
丰岛
1894.7.25
平壤
1894.9.15
黄海海战
旅顺
威海卫
1894.9.17
1894.11
1895.2.2
↓
2.平壤战役(1894.9)
↓
3.1894年9月,黄海海战。
↓
4.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1894.11)
↓
5.威海卫战役(1895.2)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3、探究学习: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内容 危害
承认朝鲜独立
割三地
赔二亿
开四口
设工厂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便于日本控制朝鲜进一步侵略中国
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民族危机严重,掀起救亡图存运动。
尽管中国海军吹嘘有65艘军舰,相比之下日本只有32艘;尽管中国海军力量在世界排名第8,而日本只排名第11位,但是中方并没有将所有船舰都动员起来作战,只有李鸿章的北洋舰队与日方交战,南洋舰队以及另外两支舰队则保持『中立』,以图自保。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三国干涉还辽
四. 瓜分中国的狂潮
法国
德国
俄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俄国的盟国
希望扩大在远东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策划
干涉
支持
干涉
支持
干涉
日 本
影响:揭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2、瓜分狂潮
四. 瓜分中国的狂潮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沙俄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时局图》所绘是否符合当时的时局?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716DE1DF50EE251484716D844CFE5E513FB6F8C32FB83C16EE62017CD29F01C856EED47D81F99256A64C8814C319E115960A954C391EF8AB
由于《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
洋务运动前,近代产业工人就在外资工厂里诞生。甲午战后中日战争前后,近代产业工人已达到20万人左右。 ——部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敢问路在何方?
农民阶级探索失败
地主阶级探索破产
?
依靠谁?走什么道路?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