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师:好,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在听课哈,你们猜猜我现在紧不紧张?
生:紧张。超级紧张。
师:那我要抒发一下我紧张的心情,给我点时间。
(屏显:我好紧张!我两耳发烫,双腿也不听使唤,像筛糠似的乱颤起来)
师:你看这小坏蛋,赶快看了一下我的双腿。
(生笑)
师:我想问一下大家这两句话,两句话哪句话更能表现我的紧张?为什么?
生:第一句,因为详细描写了。
师:它详细描写了什么呀?
生:动作
师:对,好吧,那你们要不要掌声安慰一下我这个紧张的情绪。
(生鼓掌)
师:我们说,好的文字其实它是可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你读着读着,你就会感觉到那个人,那个路,还有那件事,就好像在你眼前怎么样呈现出来一样。那么今天呢,我们这样来学习这种方法,跟随着谁来学习呢?莫顿·亨特。对,美国的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家,我们跟随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来学习具体叙述了怎样的一件事情。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我们也用这种方法,走一步,再走一步。行,先走出第一步。
(屏显:走一步——说故事
默读课文,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为关键词,说一说这篇文章写了怎样一段经历?)
(学生默读1分钟)
师:大家在快速浏览课文之后,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篇文章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什么样的经历呢?谁
生1:一个小男孩和小伙伴去爬悬崖,爬到一半下不来了,在爸爸的帮助下下来了。
师:有没有同学要补充一下?他大概的意思都讲出来,对不对?你们觉得他概括得还可不可以再丰富充实一点。
生2:我跟五个人一起去爬悬崖,然后我爬不动了,这些人把我遗弃在悬崖上,我等到了夜晚,爸爸把我给救了下来。
师:这是我爬不动了,才被遗弃在悬崖上面了吗?
生3:是因为它胆小,认为自己做不到。
师:为什么胆小?
生3:因为他一直都是多病的
师:哦,体弱多病,所以呢,胆子很小,在悬崖上,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对吗?好,那么在爸爸的帮助下,有没有同学再细致地说一下?
生4:在爸爸的细心指导下,克服了恐惧。
师:怎么下来的?
生4:一步接着一步。
师:走一步,再走一步下来的,对不对?他的下悬崖是不是一下跳下来的?是不是爸爸把他抱下来的?
生:不是。
师:那我们概括的时候是不是要突出他下来的这个过程中,好,这么多同学概括了,有没有同学把它综合一下,完整地概括一下,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叙述了一遍怎样的经历?
生5:我跟五个小伙伴一起去爬悬崖,因为我的体弱多病和胆小,我被留在了悬崖上面。我夜晚爸爸才来救我,在爸爸的细心指导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走出了悬崖。
师:他把前面说的同学讲的都概括出来了,是不是?非常好,很完整了,那么这样的一段经历给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的启示呢?在哪里?
(屏显:再走一步——明主旨
这段经历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生:最后一段。
师:哪几句?快速把它划下来。
(生读: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小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师:这个时候达成自己目标会怎么样?
生:会有成就感。
师:从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一种启示。当他成年之后呢,他在空军服役的时候,驾驶战斗机,有一天接到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任务呢?大家知道吗?部队派他驾驶一辆没有任何武器装备,也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一辆战斗机飞到德国的领土,去进行侦查任务,大家想一想,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他内心跟所有人一样,会怎么样?
生:恐惧
师:他无数次的想象战斗机被击中后自己粉身碎骨的场面,但是那天当他把飞机开上跑道的时候,他告诉自己,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起飞就好了,我把飞机飞起来就可以了,飞起来之后,他就告诉自己,我现在只要根据地面的无线电的导航,往这个方向飞20分钟就可以了。他做到,然后飞了20分钟,他又告诉自己,我现在只要到达荷兰就可以了。到了荷兰,他又告诉自己,我现在只要飞越荷兰就行了。就这样他飞了一程,又飞一程,最终圆满完成了这个侦察任务。他说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孤胆英雄,就是因为我小时候有了这样的一段悬崖上的经历,那么他就用用这个素材的写了一篇文章叫《悬崖上的一课》,那我们的文章就是节选自这篇文章,大家课后可到网上找来看一下。那就想一想,这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他完成了,原因是什么?他学会了什么?
生6:就是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去做。做到所有小目标都完成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那个大目标也已经完成了。
师:他说了一个词非常好,就是把一个大目标进行分解,去实现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这么长,他小时候这段经历这么长,你们能不能找一找,哪一个部分对作者今后的人生影响是最大,最刻骨铭心的?
生(沉默一会后):18段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什么样的任务?让你们把这篇课文进行改写,600字的篇幅。在这样一个短的篇幅当中,你会就进行什么样的一个取舍?有的同学留了这部分,有个同学留了那一份,我把同学们改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做了一个改造,现在我们与课文进行的一个对比。
(学生拿出学案阅读)
师:大家看一下,改动的这一部分,有没有觉得特别的眼熟?有没觉得特别亲切?好,现在问大家改文和原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生:原文更详细具体。
师:具体表现在哪里?
生:原文运用了各种人物描写。来,你来重复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都有哪些?
生7: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屏显:更进一步——学写法
对比改文和原文说一说,怎样让文章变得具体?)
师(屏显):但是屠格涅夫说,谁要是写出全部细节,那就失败了。需把握一些有代表性的细节,天才即在于此。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文具体写了哪些细节?下面小组讨论来说一说,原文比改为多写的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好,开始。
(生讨论5分钟)
师:请小组来展示一下,在对比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8:看第一段,原文中是有很多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但改文中只有环境描写。
师:可不可以把这一个心理描写给读一下?
生8:“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师:能不能读得再符合情境一点?谁来试一下?
(生9有感情的朗读。)
师:一起来读一下好不好?看到爸爸他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有一个感叹号是什么?但是后面的感受又不一样了。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师:什么心理呀?
生:无助,绝望。有希望又失望。
师:他似乎松了一口气,但很快他又陷入了绝望。为什么绝望呢?强壮的中年人会爬不上6m高的悬崖吗?
生:因为悬崖很陡峭,他的脚......
师:你是这样理解的,有没有同学可以从他的心理感受去理解一下。
生:绝望,对任何人来都不抱任何希望。
师:对,爸爸来了又能怎么样呢?他根本不抱任何希望。这个时候的心理描写是不是非常强烈的突出了我在悬崖上面的绝望。这个绝望是不是前文有大量的心理描写进行铺垫的?
(板书:恐惧、绝望)
师:他的这种恐惧、绝望有没有变化,或者说还体现在哪里?
(生沉默)
师:找我们先来一找原文和改文关于“我”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生10:但是先绝望,后有希望,而改文是好像顿悟了。
师:那你有什么发现呢?具体一点。
生10:“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师:为什么改文把后面两句删掉了?你们觉得这样好不好?
生:不好。体现不出心理了。
师:但有同学认为,我觉得他讲的这两句话太重复了呀。
(生七嘴八舌)
师:我们一起把这两句话来读一下,读的时候注意一下哪个词高频率的出现。
(生齐读)
师:哪个词?
生:我不行!
师:哪个字?
生:不。
师:他此时的心理是怎么样的?
生:极度的恐惧,崩溃。
师:所以这两句话的重复有没有意义?而且从大哭到怒吼,他的情绪已经到达了崩溃,所以这时候这个反复叫什么?
生:渲染
师:这就是有必要的,是吧?还有没有同学注意到哪些不一样?
生11:他如何下来,他爸爸如何指导他的那一部分被删除了。就是不那么详细,嗯,就是自己是如何困难,如何迈出一小步,一小步的全部都没有。
师:那你觉得原文他做着重写了什么?着重刻画的是什么?
生11:刻画我是如何迈出一步又一步的。
师:也就是说我的......动作.
生:“我”的动作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你们从动作当中去找一找。
生:慢慢地挪动、移动了一下
师:还有吗?
生:感觉
师:什么叫“感觉”?能不能演示一下这个动作?
(一生表演)
师:他演的太好,他连手的动作都演出来了,是吗?如果我说“我小心翼翼地踩”不可以吗?
生:他不敢,他怕一脚迈出去就粉身碎骨了。
师:他的恐惧过去了吗?他现在还是非常的不自信。所以他用的这个词是“感觉”,就是他在试探。
(板书:不自信)
师:还有吗?
生:移动你的右脚。
师:这是他爸爸让他做的。
生:但是他照做了。
师:那直接动作描写还有没有?
生:松开、迈出、踩到
师:为什么这个时候会用“迈”和“踩”。
生:因为他已经达到了。
师:从“挪动”到后面的“踩”,他的这个动作是不是有变化的?这个动作实际上就体现了他什么的变化?
生:心理
师:他的心里实际上慢慢慢慢地获得了一点点的自信,是吧?直到最后他产生了一个巨大的什么呀?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和什么?骄傲。
(板书:成就感和骄傲)
师:他是一下就有这种感觉的吗?当然不是,他通过他的语言,通过他的心理,通过他的动作,一步一步地描写出了作者心态变化的过程。我让大家来比较两句话,26段。这段话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很相似的,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生:首尾呼应。
师(笑):在段落当中是首尾呼应,你们的术语可真多啊。能觉得这两句话,是不是能够体现作者心理小小的变化?哪个词最能看出这种变化?
生:我做到了
师:第一句你们来读一下。
(生中气十足地读:“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师:是这样这读吗?谁来读一下?
(一生底气不足地读)
师:把这句话改一下,“这我能做到”。可不可以?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他这时候还没有自信,还没有迈出这一步。
师:所以这时候,这个“看起来”是什么意思?
生:犹豫
师:他想试一下,但是又不自信。到了这个段落的最后一句说“再一次我做到了”,请问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生齐读)
师:带着一点点的......
生:自信、骄傲、惊喜
(在“不自信”和“成就感、骄傲”之间板书:有一点信心了)
师:是不是可以勇敢地迈出第一步?非常重要,作者写了自己一个情感变化的心理变化的过程,这段经历对他人生当中是一段非常了不起的经历,对不对?爸爸起到了什么作用?这里有关爸爸的写法,然后我们来看改文怎么写的。“听我说,不要害怕,慢慢来,一步一步地下”,昨天很多同学就是这样改的,那原文写的什么?着重写了爸爸的什么?
生:语言
师:爸爸在干什么?
生:指导他
师:指导他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不是?你们划出爸爸指导他“走一步,再走一步”相关的句子。
生12:“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只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一步。”“这就是你要做的,只要想着接下来这步,不要想别的。”
师:为什么大段地这样描写?它跟什么有关?
生:跟题目有关。
师:还跟什么有关?
(生沉默)
师:把大困难化成小苦难,逐步解决,这恰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在这样的描写当中,好整个的这个经历就具体可感起来了,我们再回头来看屠格涅夫的这句话。“必须把握一些有代表性的细节”,现在你们回答我,什么是有代表性的细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是不是?好,那么这些有代表性细节其实都跟什么相关?
生:主题
师:所以说要能够突出中心主旨的细节,就是有代表性的细节。所以我们学会围绕中心来具体叙事,我们今天通过对比,是不是就强烈地感受到了,你要当一件事情在你的头脑当中有画面感,你就要懂得去围绕中心去具体叙事,那么我们来总结下什么方法?首先,最能突出中心的部分进行详细的方法描写;第二,要大胆的加入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当然要选择那些最能够突出东西的来进行着力的刻画;最后也可以像课文一样适当的加入一些环境的描写来烘托,我们今天没有详细分析这一块儿,但是你看老师给大家用的这个材料,是不是一开始他就是一个环境的描写,是吧?大家也可以去关注一下。下面呢我们就来试一试,这篇文章是不是眼熟?学了这个方法之后,这篇文章你看今天老师给你的材料都是你特别眼熟。那么这个也是我们上一次作文讲评拿出来进行升格过的,当时我们上课的时候说主要是从什么角度?就是怎样处理“详”和“略”。那我们今天学了这个方法之后,我们要对它进行二次升格,什么叫二次升格?你来帮他想一想。这个选材是不是跟我们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有点相像。下面你们来选择一个内容进行小组内口头交流,帮他加入具体的描写,不用面面俱到。你选择其中的一点来加就可以了,好,开始。
(学生小组讨论2分钟)
师:谁来说?
(生沉默,教师继续鼓动。)
生12:他失败了,母亲对他鼓励的这一部分的语言,可以描写的再详细一点?
师:可以模仿《走一步,再走一步》,怎么教他跳一次,再跳一次,应该把这个语言描写写上去。还有吗?
生12:动作,失败之后是什么表现,可以再写一下。
师:对于失败之后有什么样的反应,可以描写的再详细一点。嗯好,还有吗?
(生沉默)
师:题目是什么?
生:《难忘的鼓励》
师:要增加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细节描写。
生13:妈妈在鼓励我的时候,我觉得我不要再试一次,我觉得很害怕。
师:深得莫顿亨利描写的精髓。其实战胜自我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并不是说谁给了几句鼓励,就像打了鸡血,就可以马上成功了,是吧?其实在文章当中你没发现,作者也进行了很多次的反复和纠结,最后才战胜了自己。好的,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再展开来说了,我相信大家思想的火花已经在讨论的时候迸发出来了。具体是哪位同学的作品,我们就不公开了,你回去以后默默的思考一下大家给你提出的建议。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