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4 19:4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当你漫步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时,解说员指着一个黑色的石柱说:“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对该法典表述错误的是( )
A.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B.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C.是图特摩斯三世颁布的 D.上面有楔形文字
2.1851年,英国学者罗林生译出了坐落在今伊朗哈马丹(靠近两河流域)附近贝希斯敦摩崖石刻上的文字。据此,贝希斯敦摩崖石刻上的文字应当是( )
A.象形文字 B.玛雅文字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3.古巴比伦王国有专职法律事务的官员,受理的案件主要包括:盗窃、财产、继承、婚姻 等。其审理案件的依据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4.《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形成的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典。按照该法典规定,如果一个奴隶主伤害了另一个奴隶主的家奴的眼睛,他该受到何种惩罚( )
A.挖去眼睛 B.割去耳朵 C.废为奴隶 D.赔偿钱财
5.使古巴比伦王国成为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是( )
A.胡夫 B.图特摩斯三世
C.汉谟拉比 D.伯利克里
6.当你漫步法国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此文物最初诞生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爱琴海地区
7.当地时间2021年12月9日电,“两河流域”的重要国家伊拉克宣布,驻伊外国军队作战人员已结束任务并将全部撤离伊拉克。这里的“两河流域”是指
A.尼罗河和刚果河 B.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C.印度河和恒河 D.长江和黄河
8.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请你指出歌词所唱“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在图中标注的哪个地方?
A.A B.B C.C D.D
9.《汉漠拉比法典》不仅被后起的古代西亚国家如赫梯、亚述、新巴比伦等国家继续使用,而且还通过希伯来法对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说明《汉漠拉比法典》( )
A.内容全面 B.影响深远 C.思想超前 D.重视创新
10.某电视台计划拍摄一部反映四大文明古;国的纪录片,摄制组从中国从发,自东向西奔赴各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最后到达的文明应该是
A.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巴比伦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埃及文明
11.《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藏匿他人奴隶者均被处死;剃去奴隶标志者要断其指,骗理发师这么做者要处死;奴隶否认自己主人者要割去耳朵。这在实质上反映了该法典
A.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 B.内容全面且具有操作性
C.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 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意志
12.河流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下列文明与其所属国家及河流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金字塔——古代埃及,尼罗河
B.《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尼罗河
C.阿拉伯数字——古代印度,印度河和恒河
D.长城——中国,黄河
13.据说因为汉谟拉比日理万机,应付不了每天要处理的大量案件,就让人把法律条文全部搜集起来,编成了法典,刻在石柱上以晓谕天下。刻在石柱上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阿拉伯文字 B.象形文字
C.甲骨文文字 D.楔形文字
1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则应处死。”这表明法典:( )
A.注重证据意识 B.强调人人平等 C.维护奴隶主权威 D.保障自由民权利
15.下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形。这情形反映出( )
A.古巴比伦社会等级森严 B.该法典保护奴隶主利益
C.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D.古巴比伦艺术的精美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发掘某古城旧址时发现了一个椭圆形的黑色玄武石柱,如下图。
材料二:在石柱的下部,刻着法律条文。条文规定: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一个奴隶的价格相当于一头牛)。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挖出奴隶眼睛或是打断奴隶骨头的人要索赔奴隶价格的一半……
(1)材料一中的古城旧址属于哪一文明?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该法律文献的名称是什么?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这部法律的看法或认识。
17.岁月流逝,历史永恒,灿烂的亚非文明依然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某法典上部:石柱浮雕;图2为下部:法典具体条文。
材料二 前言(节选):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正文(部分内容):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处理原则一致。
结语(节选):(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将被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
材料三 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无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制定材料二中“法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在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古巴比伦王国与古代埃及君主统治的共同特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故C项符合题意,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为了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才颁布的,故排除A项。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因此汉谟拉比法典的文字也是楔形文字。故排除D项。故选C。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一部法典。本题是逆向思维选择题,做题时要注意。
2.C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贝希斯敦摩崖石刻位于两河流域附近,所以贝希斯敦摩崖石刻上的文字应当是楔形文字,C项正确;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创造的,排除A项;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人创制的文字,排除B项;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的文字,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与古巴比伦王国有关的法律依据是其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指定的《汉谟拉比法典》,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的成文法, 《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的法律, 《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在内的法律和理论书籍的合称,它们均与古巴比伦王国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4.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制度,规定挖出奴隶眼睛或是打断奴隶骨头的人要赔偿奴隶价格的一半。因此材料中他该受到的惩罚是赔偿钱财。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法典规定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D。
5.C
【详解】
根据材料“古巴比伦王国成为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并结合所学可知,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C项正确;胡夫是古代埃及法老,排除A项;图特摩斯三世是古代埃及法老,排除B项;伯利克里是雅典的执政官,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
据题干“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结合所学可知该法典为《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7.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河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苏美尔人在这里建立许多奴隶制国家,公元前81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孕育古巴比伦文明,B项正确;尼罗河流域孕育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孕育古印度文明,长江和黄河流域孕育古代中国文明,排除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
依据“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可知对应的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巴比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结合所学,图中A对应的是发源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B对应的是发源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C对应的是发源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D对应的是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代中国。B项正确,ACD项排除。故选B项。
9.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汉漠拉比法典》影响赫梯、亚述、新巴比伦、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说明影响深远,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影响,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0.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黄河流域是古中国发源地,两河流域是古巴比伦发源地,印度河是古印度发源地,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发源地。亚洲文明古国自东向西分别是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故他们最后到达的文明应该是两河流域文明,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
依据材料《汉谟拉比法典》中的相关规定可知,该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从中反映了该法典制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项正确;材料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法典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但并未认识其本质,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全面,但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其内容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排除B项;该法典严厉镇压奴隶反抗的说法也未认识到其制定的本质,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两河流域是古巴比伦的发源地,《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为法典,B项错误,符合题意;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务,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的纸草上。古埃及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A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A项;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代印度发明数字,被阿拉伯人改造成为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C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C项;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长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D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项正确;阿拉伯文字是西亚阿拉伯地区及部分穆斯林国家和穆斯林教徒使用的文字,排除A项;古埃及人发明象形文字,排除B项;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时期发明的文字,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伪证罪处罚严厉,表明法典,注重证据意识,A项正确;材料没体现强调人人平等、保障自由民权利,排除BD项;材料没体现《汉谟拉比法典》特别维护某个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A项。
15.C
【详解】
依据图片浮雕,题干“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形”,据所学,太阳神是古巴比伦的主宰,他把权杖授予汉谟拉比,表明汉谟拉比的权利是神授予他的,代表了神的意志,表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C正确;ABD与题干“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形”无关,排除;故选C。
16.(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或古代巴比伦文明)。
(2)名称:《汉谟拉比法典》。 阶级:奴隶主阶级。
(3)该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在发掘某古城旧址时发现了一个椭圆形的黑色玄武石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城旧址发现“黑色玄武石柱”,可知是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因此古城旧址属于古代巴比伦文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7.(1)《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2)根本目的:维护奴隶制的等级制度(或维护奴隶主利益)。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王权(或君权)与神权相结合。
【详解】
(1)根据材料所给提示信息可知,图1是《汉谟拉比法典》;图2是楔形文字。
(2)根据材料“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处理原则一致”可知,这是《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在位时,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根据材料“无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和《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可知,古巴比伦王国与古代埃及君主统治的共同特征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