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4 19:2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选择题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下列古代世界历史上出现的法律文献的序号与相应国家的字母符号链接正确的一组是( )
①《汉谟拉比法典》 a.古巴比伦王国 ②《十二铜表法》 b.罗马共和国 ③《查士丁尼法典》 c.拜占庭帝国
A.①-a②-c③-b B.①-c②-a③-b C.①-b②-a③-c D.①-a②-b③-c
2.下图为《罗马民法大全》体系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该是( )
A.《民法典》 B.《商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法典》
3.“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民法大全》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4.某法典在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材料说明该法典制定的目的在于(  )
A.宣扬皇权的至高无上 B.强调法律在和平时期的作用
C.利用法律维护其统治 D.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
5.民主法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治进行了许多尝试与努力。下列哪部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
A.《汉谟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十二铜表法》 D.《罗马民法大全》
6.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西欧庄园、基督教、《罗马民法大全》、城市的兴起。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非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亚洲 D.封建时代的欧洲
7.《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罗马法
A.主张无证据不定罪 B.主张重罪轻罚
C.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D.维护贵族利益
8.“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文艺复兴提供丰富精神营养”的大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9.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己地位,因此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该材料反映出查士丁尼的目的是( )
A.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B.稳固帝国社会秩序
C.改善奴隶的社会地位 D.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国开启了“民法典时代”。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民法大全》
C.《新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
11.拜占庭帝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下列关于拜占庭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吸收了大量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 B.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C.吸收了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 D.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导致其文化消亡
12.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精神营养的文化是( )
A.希腊文化 B.罗马文化 C.拜占庭文化 D.阿拉伯文化
13.他在荷兰学习城市建设,在英国学习建筑学,他还获得了相应的证书。他和牛顿有过交往,与他讨论了科学方面的问题。他参观博物馆、音乐厅、各种文化艺术场所。在世界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大国的君主能像他这样,远涉重洋去国外吸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他的这一行动在俄罗斯激起了轩然大波。“他”是( )
A.伊凡四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叶卡捷琳娜二世 D.彼得一世
14.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典”指的是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学汇纂》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15.圣索非亚教堂的结构和建筑形式的设计没有先例,它是当时各种流行因素的集合体,并且这些流行因素以从未有过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拜占庭鼎盛时期的建筑特色。这反映拜占庭文化( )
A.对西欧深远影响 B.兴衰存亡的过程
C.兼收并蓄的特点 D.具有独特的内核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摘编自《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 公民大会是处理城邦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也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起许多由陪审团做最后决断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摘编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摘编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1)材料一中的“法典”出自古代哪一王国?这部“法典”有何历史价值?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哪一城邦实行的民主制度?这种民主制度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被列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原因。
(4)综合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世界民主法制进程的认识。
17.“法制”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
(1)材料一内容出自哪一部法典?概括该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十二铜表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法律在促进该国公平正义方面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查士丁尼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法典”的目的。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上述法典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文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的法律文献;《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文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由《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篡》《法理概要》《新法典》组成,D项正确;《罗马民法大全》由《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篡》《法理概要》《新法典》组成,不包括《民法典》和《商法典》,排除A项、B项;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制定的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新法典》《法学汇纂》和《法理概要》在内的四个法律文献,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排除A项;《权利法案》、 《拿破仑法典》是近代欧洲国家的法律文献,排除CD项。故选B项。
4.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说明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利用法律维护皇帝的统治,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法典对维护皇权的作用,而不是宣扬皇权的至高无上,排除A项;题干没有说明法典在和平时期的作用,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是什么,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对当时的欧洲和后世的立法都有深远的影响,D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颁布的法典,与欧洲无关,排除A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作品,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对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
依据“西欧庄园、基督教、《罗马民法大全》、城市的兴起”可知与封建时代的欧洲或中世纪的欧洲有关,西欧庄园是中世纪欧洲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据精神文化的主导地位,《民法大全》是当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撰的法律文献的汇编,中世纪晚期城市兴起,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7.A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可知,定罪必须基于事实,也就是说,只有证据才能定罪,A项正确;材料是说定罪必须基于事实而不能凭臆想定罪,不是说重罪轻罚、习惯法、贵族利益,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8.B
【详解】
根据材料"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文艺复兴提供丰富精神营养"结合所学可知,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东部形成了拜占庭帝国,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延续时间达一千多年之久,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文艺复兴了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B项正确;罗马帝国后来分为西罗马和东罗马帝国,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创造了伊斯兰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排除C项;亚历山大帝国是奴隶制军事帝国,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己地位”说明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稳固帝国社会秩序,维护和巩固自己地位,B项正确;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改善奴隶的社会地位,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是包括《查士丁尼法典》在内的《罗马民法大全》的作用,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排除A项;《新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部分,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法典,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并没有导致其文化的灭亡。相反,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D项错误,符合题意;A、B和C关于拜占庭文化的说法都是正确的表述,排除。故选D项。
12.C
【详解】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故称“拜占庭帝国”。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又延续了近一千年。它为保存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不符合“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的信息,排除A和B项;阿拉伯文化在传播中西文化中具有桥梁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
17世纪末,沙皇彼得一世进行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侵扩张准备了条件。材料“远涉重洋去国外吸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符合沙皇彼得一世的经历,故D符合题意;伊凡四世在领土扩张方面很有作为,伊凡四世内政方面加强中央集权,重申伊凡三世时关于农民必须在尤里节才能离开地主的规定,使俄国向农奴制的泥潭中又陷进了一步。排除A项;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强化了国家政权,将农奴制推上了顶峰,排除B项;查理一世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在位期间宗教冲突不断,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
根据材料“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律文献”是《罗马民法大全》。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C项正确;《查士丁尼法典》是由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排除A项;《法学汇纂》由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而成,排除B项;拿破仑颁布主持制定的《拿破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
根据“它是当时各种流行因素的集合体……创造出拜占庭鼎盛时期的建筑特色”可知,材料反映拜占庭文化广泛吸收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C项正确;A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反映拜占庭文化广泛吸收不同地区的文化,无法体现拜占庭文化的独特的内核,排除D项。故选C项。
16.(1)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历史价值:《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城邦:希腊雅典。积极作用: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为以后资产阶级民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历史局限性: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妇女、外邦人、奴隶都被排除在外;被一些野心家利用,使民主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甚至沦为种暴民政治。
(3)原因:查士丁尼颁布制定了《罗马民法大全》,其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法制建设为政权巩固提供法律保障;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法制建设是国家兴盛、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等。
(1)
根据材料一“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于古代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
根据材料二“公民大会是处理城邦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可知城邦是希腊雅典。材料二反映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的民主政治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为以后资产阶级民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雅典的民主政治局限性有: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妇女、外邦人、奴隶都被排除在外;被一些野心家利用,使民主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甚至沦为种暴民政治。
(3)
根据所学知识,查士丁尼在位时,颁布制定了《罗马民法大全》,其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因此,查士丁尼被列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4)
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法制建设为政权巩固提供法律保障;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法制建设是国家兴盛、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等。
17.(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3)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4)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私有财产,都是维护统治者的统治秩序,都是统治阶级统治意志的体现(言之有理写出一点即可)。
(1)
根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得出是《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2)
根据“《十二铜表法》”可得出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3)
根据“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可得出目的是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4)
结合所学可得出,古代奴隶制时代的法律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私有财产,都是维护统治者的统治秩序,都是统治阶级统治意志的体现。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