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台阶》同步训练
一、填空题
1.李森祥,衢州人,_____家。1986年发表处女作_____。作品《小学老师》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______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他是电视连续剧的编剧之一。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1)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 )
(2)父亲身子晃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
3.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______
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的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_____
二、选择题
4.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凹凼(dàng) 淌(tǎng)汗 涎(yán)水
B.黏(nián)性 胯(kuà)骨 膝(qī)盖
C.旺盛(shèng) 尴(gān)尬 舀(yǎo)米
D.醒(xǐng)悟 揩(kāi)汗 门槛(qàn)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画前我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也许是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
B.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C.中医认为,荠菜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
D.“千万别慌,”老师再三说:“先搞清情况再行动。”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复学后的中考备考动员大会。
B.热播电视剧《安家》日前已盛大收官。截至目前,该剧收视逼近大约100亿人次。
C.李克强总理称赞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D.钟南山院士虽然已经84岁高龄,反而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指挥防疫作战。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其实,如果把自己的名字与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倒也不妨注视一下。但说到底,应该注视的是事业。
②古往今来的真正的名人,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成就和影响立足于世的。
③所以要想当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小写”自己的名字,“大写”自己该做的事业。
④他们不曾谋求“名垂千古”,不曾用一毫的心思去求得他人的赏识。
⑤一位诗人曾说:“虚荣的人只是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却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⑥他们只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开辟新天地,他们的名字也就自然不朽了。
A.④①⑤②③⑥ B.⑤②④①③⑥ C.②①④⑤⑥③ D.⑤①②④⑥③
三、综合性学习
8.下面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要求语言简练,表意清楚。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台阶》,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9.文章第一段“我们家的台阶低”包含什么深刻含义?这一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10.“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11.“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父亲的叮嘱》完成下面小题。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山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什么,爹?”“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2.文中多次写到“风雪”请说说设置这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1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1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父亲的最后一次“叮嘱”的含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母爱的晴空
吴静
①傍晚,冷雨。
②厨房里,油烟机嗡嗡地轰鸣,我站在灶台旁,拿铲子小心翼翼地轻轻翻动锅里的鱼。煎好鱼,倒好酱油、料酒等调料,再把老姜、红椒、土豆一样样切成丝。鱼汤在锅里咕噜咕噜地冒着泡,这是为女儿准备的明天的午饭。每天下班后我都第一时间赶回家,热好饭菜再拿保温桶装着送去学校。她读初二,学习任务不轻,送饭也是为了节约时间,让她中午好好把功课复习复习……
③手机叮叮地响了,我把两手胡乱往围裙上揩了两下,赶紧接通了,是妈妈打来的。“静静啊!今天可去药店买药了啊?”我一脸茫然,“妈,什么药?”“啊?利胆片啊!你这孩子……”妈妈的语气里显然带着几分责备。
④我这才想起来,几日前单位组织体检,B超检查诊断我有慢性胆囊炎,正巧妈妈打电话来,我就把这事随口告诉她了。随后,她发了好几条微信,都是叮嘱我要及时吃药、吃什么药之类的话,后来我因为要赶回去上班,也忘了回复。
⑤要不是这通电话,买药的事我早忘到九霄云外了。但我不想惹妈妈生气,只能硬着头皮敷衍她几句。“买了买了!您放心吧!妈,我做饭呢,先挂了啊!”还没等她开口,我赶紧抢先把电话挂了,避免了一通没完没了的唠叨。
⑥雨水打湿了初上的华灯,有些幽暗也有些寒凉。油锅热了,我把姜丝、红椒、土豆丝倒进锅里煸炒,这是女儿最爱吃的红椒土豆丝,想着她明天中午打开保温桶快乐满足的样子,我就觉得特别欣慰。手机又响起来了,我正忙着颠勺,扭头看了一眼手机,又是妈妈打来的。“你自己的身体,自己要注意啊!这两天下雨天冷,多穿一点,小毛病别不当一回事儿……”我只想把手里的活赶紧忙完,颇不耐烦,“妈,妈!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去买!”
⑦锅里的土豆丝已经快糊了,电话那头的声音还在喋喋不休,“你要没时间,我明天给你把药买好送去学校行吗?我知道哪一种药好……”我有些恼火,冲着电话大声嚷嚷:“哎呀,妈,你烦不烦啊,叨叨个没完,我的菜都烧糊了……”我“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听筒里妈妈的声音消失了,空气里一阵可怕的沉寂。窗外的冷雨重重地敲打着玻璃,我为自己刚才的态度懊悔起来。
⑧我的母亲,曾经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女子;可这些年,她一改年轻时的脾气,变得愈发温和宽容。她老了,再也不像从前那么果敢精明,她好忘事儿,又爱唠叨,最怕闲在家里的她,如今却除了家,哪儿也不想去……
⑨我和母亲生活在一座小城,距离只十几里路,车程不过二十分钟,可开学至今,我为了自己的女儿终日奔波忙碌,竟已有两三个月没有回家去看望她,可她总是挂念着我,挂念着我的孩子。
⑩这个细雨飘飞的冬夜,我犯了难以原谅的错误,我忽略了电话那头妈妈小心的猜测、忐忑的探寻,无视她殷切的叮嘱、细心的关怀,我践踏了一颗母亲柔软、慈爱的心!
我的心又一阵难过,想起了那个炎热的苦夏,我因病要做一场不小的手术。手里攥着大大小小的缴费单、化验单,在医院跑上跑下的那个人,是我的母亲。手术室的过道中,我害怕地紧闭着眼睛,像一只无助的猫,胆怯地蜷缩在椅子上,脑子里一片混沌。
耳边传来一阵熟悉的气息,母亲以最快的速度为我办理好了一切,急切地奔到我的身旁,用粗糙、满是皱纹的手握着我的臂膊。我把头靠在她的腹部,听到了柔软而衰老的身躯里心脏的跳动;我卸下了所有的伪装和坚强,像个孩子似地肆意地流泪……
人生路上常常会猝不及防地遭遇一场大雨,每一位母亲都会用慈爱、关怀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遮住风雨,把阳光留给儿女。在爱的庇护下,我们才有勇气,储存好生活的温存,继续走下去。
我拿起手机,忙音之后,耳畔又一次响起那熟悉而温暖的声音,我眼睛一热,“妈,我明天回家看您……”
16.梳理“我”几次接电话前后的态度、情绪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敷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故事一中画横线的句子。
母亲以最快的速度为我办理好了一切,急切地奔到我的身旁,用粗糙、满是皱纹的手握着我的臂膊。
18.选文为什么要多处写冷雨?
19.选文反复描写“我”炒菜的情形,有何作用?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 作 《半个月亮爬上来》 《天下粮仓》
2.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3.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4.C
A项“涎”应读xián;B项“膝”应读xī;D项“槛”应读kǎn。
5.B
A. 句末的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外面,因为“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不完全引用,在句中作了“也许是”的宾语;
C. 省略号和“等”应去掉其中一个,省略号起列举省略的作用和“等”的作用一致,只能保留其中之一;
D. “说”后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说”在中间时,其后应用逗号。
故选B。
6.C
A.有歧义,可把“其他学校领导”改为“学校其他领导”;
B.语意矛盾,去掉“逼近”或“大约”均可;
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将“反而”改为“但是”;
故选C。
7.D
句子排序,作答此题时,要通读句子,了解大意,明确句子所要表达的中心,然后借助关键词排序。这段文字主要是谈事业,这个话题首先由⑤句提出,故⑤居排在句首;①句是对⑤句的进一步说明,与⑤句衔接紧密,排在其后;接下来是举例,②句起到过度作用,与①句衔接紧密;由关键词“不曾谋求”“只是”可知,④⑥属于上下句;“所以”一次表明③句是对内容的总结,排在最后。综合分析,正确的排序为:⑤①②④⑥③。
故选D。
8.标志由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字母ZHB构成。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山和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ZHB为“中国环境保护”拼音的缩写,表明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
9.指我们家的社会地位低。表现出父亲因自家的台阶低,总感到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为下文写父亲造新屋做铺垫。
10.“漫长”指他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从建房需要的经济与物质即建材上进行了准备。
11.“一个冬天”表明时间之短,“堆得超过了台阶”表明穿破的草鞋之多,从侧面烘托了父亲造高台阶新屋的艰辛与不易。
12.(1)对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推动作用。(2)为父子二人的活动提供了特定背景(3)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间接地起到了烘托作用。(4)营造出清冷、凝重的氛围。
13.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人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民形象。
14.(1)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2)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3)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15.父亲告诉孩子,以后有能力了,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坚忍,渴望被尊重的人。
16. 颇不耐烦 恼火 懊悔 难过
17.“奔”字写出母亲为“我”办理住院手续的速度之快。“握”字写出母亲的手带给“我”的力量。这两个动词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切、担心和鼓励。
18.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一种凄清伤感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写“我”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
19.表现“我”对女儿的关心;炒菜是引发“我”对母亲态度不好的原因;表现“我”和母亲当年一样,也是一个果敢精明,能干勤快的母亲。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