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课标告诉我们:本单元是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感悟小数的含义。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本单元的小数教学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的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第1课时 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能初步认识小数,并能学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2. 经历由元、角、分和长度单位来认识小数的过程。
3. 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掌握小数读法和写法。
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一)学生预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例1及“做一做”
自学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初步认识小数,能正确读写小数。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情境导入:超市里每一种商品的价格都贴有标签,你能说出它们的价格吗?
二、组织探究,引导建构
(一)学生展示(先扳书)并汇报(分别)下列问题,学生补充、教师点拨并提炼出精炼扳书。
1.我会分
5 3.9 0.85 12. 98 36
5.98 6.06 100 7.33 2.60
我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一类,
这样的数叫( )数。
我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一类,
这样的数叫( )数。
小数的特点是( )。
我还见过这样一些小数( )。
2. 自学教材第88-89页例1,解决下面问题!
⑴我知道:5.98这个数中“.”叫做( )。( )是这个数的整数
部分,( )是这个数的小数部分。
⑵22.22读作:二十二点零二二
我发现:整数部分的22和小数部分的22在读法上的区别:
⑶5.98元 读作:( )表示__元__角__分
0.85元 读作:( )表示__元__角__分
2.60元 读作:( )表示__元__角__分
我发现:整数部分表示几元,小数部分的第一位表示( ),小数部分
的第二位表示( )。
⑷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分米,
1分米是(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7分米是(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厘米,1厘米是( - )米,还
可以写成( )米。
3厘米是(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18厘米是(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写成1.30米和1.3米都对吗?为什么?
我发现:整数部分表示几米,小数部分的第一位表示( ),小数部分
的第二位表示( )。
归纳整理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1.小数由( )、( )、( )组成。
2.读小数时,小数的整数部分按照( )的读法去读,小数部分按从( )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3.写小数时,先写( ),按照( )的写法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 ),小数部分按从( )的顺序依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三、练习反馈,评价反思。(习题可选做)
(一)课堂目标达成
3. 4、
课后巩固提升
1.我来当法官
(1)3.73读作:三点七十三. ( )
(2)15厘米就是1.5米。 (? ???)
(3)五十点二零八写作:5.208. ( )
(4)10.10读作:一零点一十。 ( )
(5)小红身高1米10厘米,写成小数是1.01米。(??????)
2.小马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的位置读错了,结果读成了二百点四,已
知原数只读出一个零,原数是多少?
(三)反馈调控:
找出“最好的”( 5.98这个数中“.”叫做( )。( )是这个数的整数 部分,( )是这个数的小数部分)与“错得最多的”( 五十点二零八写作:5.208.)例子进行分析。找出 “最难的”( 小马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的位置读错了,结果读成了二百点四,已知原数只读出一个零,原数是多少?)题目进行讲解。
四、总结评价: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小数由整数、小数点、小数组成。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 加深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加强整数和小数的联系,分数和小数的联系。
重点:掌握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难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一)学生预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90页例2及“做一做”
自学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情境导入:用卡片出示以下小数,开火车读一读。
6.59、7.2、0.48、100.6、13.27、2.48、0.03、12.4、12.4、6.09、7.20
二、组织探究,引导建构
(一)学生展示(先扳书)并汇报(分别)下列问题,学生补充、教师点拨并提炼出精炼板书。
1. 我会填
7米3分米=( )米 47厘米 =( )米
3角6分 =( )元 6元8分=( )元
0.9比1( ) 1.2比1( )
2. 自学课本第90页例2,解决下面的问题。
(1)我能将四个小朋友的成绩进行换算。
0.9米 =( )厘米 1.2米 =( )厘米
1.15米=( )厘米 0.88米=( )厘米
(2)我能在卷尺上标出四名同学跳高成绩的刻度位置。
(3)我知道:1.15米比1米( ) 0.88米比1米( )
(4)通过上面的比较,我明白了: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 ) >( ) >( ) >( )
我还想到了另外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
3.说说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为什么?
归纳整理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点( )的数,小数点前面的数( ),这个数就( );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 ),这个数就( )......以此类推。
三、练习反馈,评价反思。(习题可选做)
(一)课堂目标达成
1.
2.
3.
课后巩固提升
1.将下面的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7.01 1.07 0.71 0.17 7.10
< < < <
2.你会填吗?
9.6 > > > > > > 9.0
0.4 < < < < < < 0.5
(三)反馈调控:
找出“最好的”( 将下面的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7.01 1.07 0.71 0.17 7.10)与“错得最多的”( 7米3分米=( )米 47厘米 =( )米)例子进行分析。
找出 “最难的”( 9.6 > > > > > > 9.0)题目进行讲解。
四、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大小比较
方法:换算单位法
图形比较法
数轴比较法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 (练习)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比较小数的大小。
2.提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熟练地比较小数的大小。
难点:提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一)学生预习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92—94页练习题。
自学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内容。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情境导入: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是怎样的?
二、组织探究,引导建构
(一)学生展示(先扳书)并汇报(分别)下列问题,学生补充、教师点拨并提炼出精炼板书。
1. 比较下列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2.89 ○ 2.98 0.12 ○0.09 13.6米○1.36米
0.51米○0.62米 4.8千克○4.08千克 0.64千克○0.82千克
2. 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30元 5.60元 18.40元 15.50元 26.80元
归纳整理
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先比较 ( )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 )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 );如果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第二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三、练习反馈,评价反思。(习题可选做)
(一)课堂目标达成
1.
2.
课后巩固提升
1.学校运动会100米比赛成绩如下:
第一道:14.8秒 第二道:14.1秒
第三道:13.98秒 第四道:14.25秒
第五道:14.99秒 第六道:15.2秒
请你以裁判长的身份宣布名次。
第一名:成绩( ) 第二名:成绩( )
第三名:成绩( ) 第四名:成绩( )
第五名:成绩( ) 第六名:成绩( )
2.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 )<1.5<( ) ( )>15.09>( )
( )<0.4<( ) ( )>85.96>( )
(三)反馈调控:
找出“最好的”( 2.89 ○ 2.98 0.12 ○0.09 13.6米○1.36米)与“错得最多的”( 2. 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30元 5.60元 18.40元 15.50元 26.80元)例子进行分析。
找出 “最难的”( ( )<1.5<( ) ( )>15.09>( ))题目进行讲解。
四、总结评价: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小数的大小比较 (练习)
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先比较 小数点前面的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教学反思:
你知道吗?
小数点的代价
前苏联于1967年4月23日0时35分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将“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著名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一个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一天一宿内绕地球飞行18圈。在“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返回时,由于设计飞船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致使降落伞无法打开,最后飞船坠毁。
第4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学会简单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历探究简单的小树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重点:学会简单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一)学生预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95—97页例3、例4及“做一做”
自学要求:通过小组合作,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情境导入:一个本子3.50元,一枝笔2.5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二、组织探究,引导建构
(一)学生展示(先扳书)并汇报(分别)下列问题,学生补充、教师点拨并提炼出精炼板书。1.笔算。
56+38 = 974-97 =
我能说说笔算加,减法时该注意些什么?
2.自学教材第95—96页例3、例4,解决下面问题。
(1)根据主题图例3中提出的问题,你会列出算式吗?
(2)怎样计算?比比谁的方法多。
(3)你认为哪种方法既准确又方便?
(4)小军发现了铅笔有两种,一种有橡皮,一种没有。两种铅笔,哪种贵些?
贵多少?
(5)你打算买哪两样?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归纳整理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 )对齐,从( )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再把( )移下来。
三、练习反馈,评价反思。(习题可选做)
(一)课堂目标达成
课后巩固提升
1.小红用20元钱买玩具,买钢笔用去6.7元,买文具盒用去9.8元,还剩下
多少钱?
2.爸爸用两条长度分别是1.2米和1.5米的绳子接起来捆扎报纸,接口处共
用去绳子0.2米,接好后的绳子有多长?
3.一桶油连桶共重12.6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通共重6.8千克,原来桶里
有油多少千克?
(三)反馈调控:
找出“最好的”( 小军发现了铅笔有两种,一种有橡皮,一种没有。两种铅笔,哪种贵些?贵多少?)与“错得最多的”(略)例子进行分析。
找出 “最难的”( 一桶油连桶共重12.6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通共重6.8千克,原来桶里 有油多少千克?)题目进行讲解。
四、总结评价:请学生们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8+0.6=1.4(元) 1.2-0.6=0.6(元)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我能更熟练地运用简单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
2.初步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
一、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97—98页
自学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内容。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疑问有:
二、合作探究1.直接写出得数
1.5-0.5= 1-0.9= 2.4+5.2=
10+0.2= 3.5-2.4= 1.2+0.7=
2.笔算
3.5+2.6 = 7.6-3.2 =
4.5+7.2= 19.2-3.8=
70.8+9.2 = 15.4-0.9=
归纳整理
我知道笔算加、减法时,先把( ),再按照( )的计算方法,最后把( )落下来。
三、检测训练
课堂目标达成
1.甲数是9.6,乙数是5.8,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2.
课后巩固提升
(三)反馈调控:
找出“最好的”( 1.5-0.5= 1-0.9= 2.4+5.2=)与“错得最多的”( 甲数是9.6,乙数是5.8,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例子进行分析。找出 “最难的”( 目标达成1题)题目进行讲解。
四、总结评价:请学生们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我知道笔算加、减法时,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的计算方法,最后把小数点移下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