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标告诉我们:本单元是在已有口算、笔算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它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教材注重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力求让大家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感受数学的价值,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 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3. 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乐趣,感受到计算在生活中的
应用价值。
重点: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一)学生预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1。
自学要求:请独立完成“合作探究”; 你会解决吗?请列出算式。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的疑问有:
(二)情境导入:卡片出示口算题。同学们对以前的口算乘法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
二、组织探究,引导建构
(一)学生展示(先扳书)并汇报(分别)下列问题,学生补充、教师点拨并提炼出精炼扳书。
1. 口算
40×4 60×5 30×3 300×7 500×3
12×4 24 ×2 13×3 32×3 7×11 ?
2. 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3. 观察教材第58页例1,仔细看情境图,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1)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多少封信?
列算式:①
②
(3)你是怎样口算的? 比比谁的算法多!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比比谁算得快!
汇报口算方法,你怎么口算?
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我能自己编写出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算式,并口算。
(二)归纳整理:两个因数末尾都是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 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 ﹚。
三、练习反馈,评价反思。(习题可选做)
(一)课堂目标达成
1. 教材第58页的做一做。(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二)课后巩固提升
1.
2. 拓展题。
(1)40×(? )=12000
(2)(? )×70=4900
(3)(? )×(? )=2400
(三)反馈调控:
找出“最好的”( 课堂目标达成第1题)与“错得最多的”(略)例子进行分析。
找出 “最难的”( 课堂目标达成第3题)题目进行讲解。
四、总结评价: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300×10=3000(封) 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300×30=9000(封) 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
想:300×3=900 整十数、整百数,再在积的后面加上一个0
300×30=9000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并正确地进行估算。
2. 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判断分析能力。
难点:通过合作交流掌握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一)学生预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59例2。
自学要求:请独立完成“合作探究”; 说一说你能收集哪些信息?提出什么样的
数学问题?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的疑问有:
(二)情境导入:在实际生活中,有些计算不要我们得出准确的结果,只要估算一下大致的结果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估算。
二、组织探究,引导建构
(一)学生展示(先扳书)并汇报(分别)下列问题,学生补充、教师点拨并提炼出精炼扳书。
1. 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 ??????????? 62×7≈??
2. 出示主题图,说一说你能收集哪些信息?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3. 要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你准备怎么办?是选择笔算还是估算?为什么?
4.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比比谁的方法多!
5.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二)归纳整理:
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 )数,也可以把( )个两位数都看成( )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尽量接近准确数。
三、练习反馈,评价反思。(习题可选做)
(一)课堂目标达成
1. 做一做:教材第59页(做在教材上。)
2. 我能估算。
79×30 32×58 43×22 35×19
24×39 63×29 61×80 52×69
3. 《气象知识知多少》这本书每本19元,孙老师决定买12本,你认为孙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
(二)课后巩固提升
1. 实验小学组织460名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准备物品时,辅导员杨老师计划给每名学生准备一瓶矿泉水。每箱矿泉水24瓶,带21箱够吗?
2. 我试试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 )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 )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 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 )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 )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 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 本。
看到这么大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三)反馈调控:
找出“最好的”(做一做)与“错得最多的”(略)例子进行分析。
找出 “最难的”( 课堂目标达成第3题)题目进行讲解。
四、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2×18≈?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18≈20 18≈20 22≈20
22≈20 22×18 22×18
22×18 ≈22×20 ≈20×18
≈20×20 =440 =360
乘法的估算方法多样,合理就行。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 经历笔算乘法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
3. 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一)学生预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63页例1。
自学要求:请独立完成“合作探究”; 在后面记下自己的困惑和疑问。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的疑问有:
(二)情境导入:你从情境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组织探究,引导建构
(一)学生展示(先扳书)并汇报(分别)下列问题,学生补充、教师点拨并提炼出精炼扳书。
1. 观察教材63页例1。
(1)你能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
(2)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买10本要付多少钱?
(3)买12本要付多少钱?
2. 我能一边列竖式,一边说出24×12的计算过程:
2 4
× 1 2 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 )乘24
得( ),乘积的末位和( )
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的( )
乘24得( )个十,也就是( ),
乘积的末位和( )位对齐, 个位上的0
可以( ) 最后算( )加( )等于( )。
3.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二)归纳整理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 )和( )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 ),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 )起来。
三、练习反馈,评价反思。(习题可选做)
(一)课堂目标达成
1. 做一做:
2 3 3 3
× 1 3 × 3 1
6 9 3 3
2. 竖式计算:
12×44 32×31 42×11 11×25 21×34
3. 明明家养了一群鸡,每天能下23个鸡蛋。照这样计算,三月份共下了多少个蛋?
(二)课后巩固提升
1. 笔算。
41×21 32×12 22×14 23×32
2. 学校大礼堂有座位22排,每排21个座位,学校大礼堂共有多少个座位?
4. 小马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1个位数上的1看成了7,结果比正确的积多了72,正确的积应该是多少?
5. 刘爷爷家用24个笼子养白兔,每个笼子里有12只;用16个笼子养灰
兔,每个笼子有11只,刘爷爷家一共养了多少只?
(三)反馈调控:
找出“最好的”(做一做)与“错得最多的”(略)例子进行分析。
找出 “最难的”( 竖式计算)题目进行讲解。
四、总结评价: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 4 2 4
× 1 2 × 1 2
4 8 24×2=48 4 8 先用乘数个位上的2与24相乘,
2 4 0 24×10=240 2 4 积的末位对齐个位。
2 8 8 2 8 8 再用乘数十位上的1与24相乘,
积的末位对齐十位。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 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
3. 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一)学生预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65页。
自学要求:请独立完成“合作探究” 。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的疑问有:
(二)情境导入: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二、组织探究,引导建构
(一)学生展示(先扳书)并汇报(分别)下列问题,学生补充、教师点拨并提炼出精炼扳书。1. 我能计算
23×21 13×31
2. 观察教材第65页例2主题图。
⑴根据主图中的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估一估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⑵我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19×19。
⑶用竖式计算19×19,一边算一边说出过程。
1 9
× 1 9
3.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二)归纳整理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 )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积的末位同( )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 )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积的末位同( )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 )起来,计算中注意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
三、练习反馈,评价反思。(习题可选做)
(一)课堂目标达成
1. 笔算:23×34 54×13 39×27
2. 尝试练习
2 4 4 2
× 3 6 × 2 8
1 4 4 3 3 6
3. 我能解决
4.我试试
(二)课后巩固提升
1. 笔算各题(计算时一定要细心)
1 6 2 5
× 1 3 × 1 6
2.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6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 一个工人每星期工作35小时,14个星期共工作多少小时?
4. 有35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5. 列竖式计算。
18×14= 19×32= 36×28= 15×27=
6. 思维拓展题:
小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13个位上的3看成了8,结果比原来多了125,实际结果是多少?
(三)反馈调控:
找出“最好的”(笔算)与“错得最多的”(略)例子进行分析。
找出 “最难的”( 课堂目标达成第2题尝试练习题)题目进行讲解。
四、总结评价:请学生们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19×19=361
1 9
× 1 9
1 7 1
1 9
3 6 1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 在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并进行分析归纳,掌握有序整理的方法。
2. 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掌握有序整理的方法。
3. 经历整理、相互交流、综合应用的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整理本单元知识内容,系统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一)学生预习
自学内容:教材第58——69页。
自学要求:请独立完成“合作探究” 。
我的疑问
在学习过程中,我的疑问有:
(二)情境导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二、组织探究,引导建构
(一)学生展示(先扳书)并汇报(分别)下列问题,学生补充、教师点拨并提炼出精炼扳书。
1. 认真阅读教材58页至 69页的学习内容,将本单元知识归纳整理。展示自主
学习的成果!
2. 我能计算口算练习:
20×60? ?? 90×30 ???? 80×80?? ? 50×70 15×20? ? ?700×30? ? 80×40?? ? 400×20
估算和笔算:
阅读哥伦布竖鸡蛋的小故事, 知道了哪些数据信息?知道这篇文章约有多少字?可以这样想:
(1) (2) (3)
3. 解决问题:
(1)
(2)
(二)归纳整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是( );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 )。
三、练习反馈,评价反思。(习题可选做)
(一)课堂目标达成
1. 直接写得数: 600×300??????53×30???????13×20 20×700???????23×20???????22×40 2. 估算: 24×19≈????31×68≈?????59×58≈ 69×29≈????71×21≈?????72×88≈ 3. 笔算: 41×22????????????? 27×34?????? 16×42
31×32???????????? 18×65????? 21×43
4. 我试试:法国世界杯有32支球队参加,每队有29人,如果每人都住一个房间,东道主组委会给他们准备960个房间够吗?
(二)课后巩固提升
1. 笔算。 58×29????????????? 67×13??????? 24×13???????????? ?33×11???
2. 填空。
( ) ×30=900 80×( )=3200 ( ) ×60=300
50×( )=2000 ( ) ×21≈300 49×( )≈4000
3. 一列火车平均每小时行89千米,这列火车一天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4. 每套明信片12张,售价25元,53套明信片可以卖多少元?
(三)反馈调控:
找出“最好的”(1、直接写得数)与“错得最多的”(略)例子进行分析。
找出 “最难的”( 课堂目标达成第4题)题目进行讲解。
四、总结评价:今天“口算除法”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口算乘法
估算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不进位笔算乘法
笔算乘法
进位笔算乘法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