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难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装置能快速测定水的组成。已知,气球容积远大于Y型管容积,实验开始时Y型管和气球中均充满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是一种净水的方法
B.Y型管右边生成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随着电解的进行,气球会慢慢变小
D.选用较细的Y型管,可更快观察到气体体积比现象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2个碘原子:I2 B.高锰酸钾:k2MnO4
C.2H:2个氢元素 D.2H2O2:2个过氧化氢分子
3、深海鱼油中的DHA(化学式为C22H32O2)是一种特殊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细胞形成、发育及运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下列关于DHA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DHA属于混合物 B.DHA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16:1
C.DH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8g D.DHA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4、高铁酸盐被科学家们公认为绿色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就是其中的一种,则在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3 C.+6 D.+7
5、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如果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真实值偏小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因为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
D.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需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测量结果偏低
6、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沉降
B.通氯气
C.加活性炭
D.用沙滤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过滤
C.倾倒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8、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液氧、水银 B.化合物:五氧化二磷、乙醇汽油
C.氧化物:干冰、高锰酸钾 D.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生理盐水
9、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空气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A.混合物 B.金属单质 C.氧化物 D.非金属单质
10、锑(Sb)是军工产业的一种重要原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18 B.锑属于金属元素
C.锑的正5价氧化物化学式是Sb2O5 D.锑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5,所以锑位于第五周期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铁原子___________;
(2)3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
(3)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___;
(4)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___________;
(5)可用于冷冻机的氦气___________;
2、本溪是一座以湖命名的美丽山城,山泉水常见。
(1)从物质分类看,山泉水属于____________。
(2)用山泉水洗衣物时常出现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山泉水多为硬水;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通常为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同学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对山泉水进行净化,流程如下。
①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该操作中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
②操作Ⅱ主要是除去一些色素和异味,应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3、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4个氧原子________;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________;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________
(4)可作为最理想能源的气体单质______
(5)+5价的磷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
(6)氩气________
4、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5、碳—13原子可用于呼气试验检查人体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有一种二氧化碳中就含有这种碳—13原子,已知该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3.则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__,这种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2015年10月5日,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因此使得中国的“青蒿素”引人注目。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中提取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化学式为C15H22O5,熔点为156﹣157℃,易溶于氯仿、丙酮,可溶于乙醇、乙醚,几乎不溶于水,对热不稳定,易分解。根据上述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青蒿素由_____种元素组成
(2)一个青蒿素分子中碳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
(3)青蒿素青蒿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4)求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5)28.2 g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克?(写出计算过程)
2、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计算:
(1)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比)。
(2)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N(NO2)3 B.N2O4 C.N2O5
(3)该材料304克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克。
3、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如图是某种品牌的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CO3中Ca,C,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2)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4)若服用含5gCaCO3的药物,与多少克葡萄糖酸钙[化学式Ca(C6H11O7)2]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人们一直寻找通过各种方法获得所需的氧气。
(一)实验室制氧气。在相同的条件下,某同学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对催化剂进行探究: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 - 171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58
实验4 5 KCl 0.5 154
(1)写出实验2中KClO3分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本实验应采用______法收集氧气较合理。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
(3)由实验4和实验______可知,KCl有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_。
(4)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可以通过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测量______的方法可知。
(二)家庭中制氧气
(5)某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人吸氧时观察到瓶中有气泡。湿化瓶装置类似于下图。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b导管连接制氧机
B.b导管连接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三)渔业制氧气
(6)运输活鱼时,用过氧化钙(CaO2)可增加水中含氧量。联想到过氧化钙(CaO2)的此作用, 某同学在实验时,提出下列猜想并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猜想)
CaO2与H2O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过程)
①组装仪器,_____(填一实验步骤);
②向试管中加入CaO2和H2O后,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几乎收集不到气体。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CaO2与H2O反应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同学们对Ca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猜想如下:
猜想Ⅰ.氢氧化钙和氧气
猜想Ⅱ.碳酸钙和氧气你认为猜想______(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7)某同学购得用于增氧的CaO2产品一包(杂质不含钙元素),该包标签如图所示。试计算:此一包产品至少含CaO2质量为_____g。(写出计算过程)
2、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教材上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成功的现象是:冷却后打开弹簧夹______. 若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实验二:小组同学用下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
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发现白磷居然还能被点燃.(药品均足量)
图2是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
(1)激光笔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图2,BC 段曲线下降的原因 ___________ (用反应表达式表示,文字符号皆可),DE 段曲线不断下降的原因 ___________。
(3)通过对图2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可将氧气完全耗尽
B.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熄灭时,氧气仍有10%-15%的剩余
C.足量白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可将氧气几乎耗尽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比红磷对氧气的消耗更充分
(4)上述实验之后,小组同学认为实验一的成功,是两个不可控制的正负误差相互抵消的结果.这里所提到的“不可控制”是指在所有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仍存在的误差(忽略导管造成的误差).请结合上述探究过程回答:
①不可控制的负误差(导致进水量一定偏小)的原因___________
②不可控制的正误差(导致进水量一定偏大)的原因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不是净水的方法,错误。
B、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Y型管右边连接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错误。
C、随着电解的进行,生成气体越来越多,气球会慢慢变大,错误。
D、选用较细的Y型管,可更快观察到气体体积比 2:1 现象,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若表示多个原子,则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碘原子表示为2I,错误;
B.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K2MnO4是锰酸钾的化学式,错误;
C.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因此2H表示2个氢原子,错误;
D.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因此2H2O2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正确;
故选D。
3、D
【详解】
A、DHA由DHA分子构成,有确切的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DHA中11:16:1是 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而非质量比,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DH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8,单位是1而非g,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DHA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32):(16×2)=1:1,所以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
高铁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正一价、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 x +(-2)×4=0,x=+6;
故选C。
5、C
【详解】
A、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大于水的实际体积数,即真实值偏小,选项正确;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因为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氢气中混有氧气或空气,选项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处,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选项错误;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需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装置外的气体进入装置内,剩余的气体的体积偏大,测量结果偏低,选项正确,故选C。
6、B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沉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通氯气是杀菌消毒,过程中,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加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用沙滤是过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D
【详解】
A、图中将试管放在桌上,如果使劲塞进橡皮塞,容易压破试管,不符合题意;
B、图中过滤操作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易使待过滤的固液混合物洒出,不符合题意;
C、取用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不符合题意;
D、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视线跟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
A、液氧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银是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A正确;
B、五氧化二磷是由磷、氧2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乙醇汽油是由汽油和乙醇等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选项B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干冰是由碳、氧2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3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选项C错误;
D、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生理盐水是由水和氯化钠组成,属于混合物,选项D错误。
故选:A。
9、A
【分析】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详解】
A.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合而成,由上述分析可知,空气在物质分类中属于混合物,符合题目要求;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在物质分类中属于混合物,不属于金属单质,不符合题目要求;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空气在物质分类中属于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目要求;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空气在物质分类中属于混合物,不属于非金属单质,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选A。
【点睛】
10、D
【详解】
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1,则2+8+18+X+5=51,X=18,选项A正确;
B、该元素的名称是锑,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B正确;
C、锑的+5价氧化物中锑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氧元素为-2价,依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锑的+5价氧化物化学式是Sb2O5,选项C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看出,锑原子有5个电子层,因此位于第五周期,选项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
(1)2Fe
(2)
(3)
(4)
(5)He
【解析】
(1)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2个铁原子:2Fe;
(2)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标出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为“1”,省略不写,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3个铵根离子:;
(3)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4)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化学式中元素的正上方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显+4价:;
(5)
氦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化学式:He。
2、
(1)混合物
(2) 浮渣多、泡沫少 煮沸
(3) 过滤 烧杯、漏斗、玻璃棒 活性炭
【分析】
(1)
山泉水中常含有矿物质,为混合物
(2)
硬水在洗衣物时容易产生浮渣多,泡沫少的现象,不易洗净衣物;
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通常为煮沸,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
(3)
①操作I的目的为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故操作名称为过滤;
过滤所用的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铁架台,其中的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
②操作Ⅱ主要是除去一些色素和异味,应选用的物质是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的活性炭。
3、
(1)4O
(2)O2
(3)
(4)H2
(5)P2O5
(6)Ar
【解析】
(1)
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和离子的个数;4个氧原子表示为4O;故填:4O;
(2)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气分子,故填:O2;
(3)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故填:;
(4)
可作为最理想能源的气体单质是氢气,故填:H2;
(5)
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磷+5价,氧-2价,磷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2O5;故填:P2O5;
(6)
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则氩气表示为Ar;故填:Ar。
4、N2 Al2O3
【详解】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N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别是铝、氧元素,氧化铝中铝元素、氧元素化合价依次为+3、-2价,依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代数和为0可知:氧化铝化学式:Al2O3。
5、4 CO2
【详解】
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元素符号相同。碳—13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6,所以该碳原子第1层排2个电子,最外层排4个电子。这种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依然为CO2。
三、计算题
1、
(1)三
(2)15:5:22
(3)11:40
(4)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22+16×5=282
(5)28.2 g青蒿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分析】
(1)
由化学式可知,青蒿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2)
由化学式可知,一个青蒿素分子中碳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15:5:22;
(3)
青蒿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2:(16×5)=11:40;
(4)
见答案;
(5)
见答案。
2、
(1)7:12
(2)C
(3)192
【解析】
(1)
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4×4):(16×6)=7:12。
(2)
A、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B、N2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N2O5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其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N2O5,故选:C。
(3)
该材料304克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故填:192。
3、
(1)10:3:12
(2)40%
(3)0.4
(4)解:设葡萄糖酸钙的质量为x,
答:若服用含5gCaCO3的药物,与21.5克葡萄糖酸钙[化学式Ca(C6H11O7)2]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
【解析】
(1)
CaCO3中Ca,C,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2)
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
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
(4)
详解见答案
四、实验探究
1、 排水法 二氧化锰2 1 氯酸钾分解生成的氯化钾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氧气体积大小 BCD 检查装置气密性 不能 Ⅱ 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 由图示可知,钙元素含量为40%~45%,则此一包产品至少含CaO2质量为
【详解】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本实验需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故应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较合理。
(2)分析数据可知,收集50mLO2使用二氧化锰催化剂所需时间最短,故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二氧化锰。
(3)实验4和实验1的变量为氯化钾,由实验4和实验1可知,KCl有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原因氯酸钾分解生成的氯化钾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4)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可以通过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到氧气体积大小的方法可知。
(5)A.氧气要长进短出,故a导管连接制氧机,错误;
B.b导管连接人吸氧气的塑料管,正确;
C.使用该装置可以通过气泡的产生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正确;
D.使用该装置可通过气泡的产生速率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正确。
故选BCD。
(6)实验过程:
①组装仪器,首先检查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
实验结论:
CaO2与H2O反应速率太慢,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不会生成碳酸钙,故猜想Ⅱ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
(7)见答案。
2、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偏小 使温度达到白磷、红磷的着火点 或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BCD 红磷燃烧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 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
【详解】
实验一: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待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
若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实验二:(1)激光笔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的着火点;
(2)图2BC 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
DE 段曲线不断下降的原因: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3)A.由图可知,红磷熄灭时,装置内氧气的浓度不是零,故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熄灭时,氧气仍有10%-15%的剩余,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白磷熄灭时,氧气的浓度为1.7%,足量白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可将氧气几乎耗尽,符合题意;
D.红磷熄灭后,白磷还能燃烧,说明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比红磷对氧气的消耗更充分,符合题意。
故选BCD;
(4)①不可控制的负误差(导致进水量一定偏小)的原因:红磷燃烧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导致进水量偏小,实验结果偏小;
②不可控制的正误差(导致进水量一定偏大)的原因: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导致进水量偏大,实验结果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