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3.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4.能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悟课题
1.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军神》,齐读课题。(出示课件)
2. 什么样的人会被人称为“军神”?沃克先生所赞誉的“军神”是谁?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再读课题。)
3. 沃克医生究竟是怎样赞美刘伯承的?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一段话,自己读一读。
(出示课件,齐读:“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4. 要了解这样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必须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知晓他的成长历程。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谁来说说这位军神的成长历程、战斗历程呢?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沃克医生赞美刘伯承的话,并有感情地朗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吧。
探究二:自读课文“问诊”部分。
从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刘伯承,再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从容镇定)。
沃克医生是怎样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用~~~~画出句子来。
3.学生汇报,老师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1)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2)“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理解词语“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简短而能说中要害。(以上两个句子是对沃克医生神态、语言的描写,从侧面表现出病人尽管伤势非常严重,但他却那样的从容镇定。所以经验丰富的沃克医生一眼就看出他是军人。)
4.从“愣住”“惊疑”这两个词语中去揣摩沃克医生当时的内心世界,说给同学听一听。(因为刘伯承当时正遭追捕,他在不知道沃克医生是敌是友的情况下,只能隐瞒身份和姓名。)
5.教师小结: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伤情,发现他的伤势很严重,而他却从容镇定,从而发现了他军人的身份。沃克医生的态度从“冷冷地”变得“目光柔和下来”,体现出沃克医生对于眼前这位顽强的军人,从冷漠变为默默赞许。
探究三:文中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部分。
默读课文后面几部分,用-----画出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表现的句子,并把你的体会批注在相应的地方。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4)“七十二刀。”拓展:想想刘伯承要用清醒的大脑干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抗日战争爆发,刘邓大军在太行山面对敌人的追捕,巧用计谋打得鬼子鬼哭狼嚎;刘伯承、邓小平、陈毅一起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大获全胜……
三、品读课文,顺学而导
(一)感悟军人特质——从容镇定
1. 读了几遍课文,你觉得刘伯承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坚强、勇敢、从容镇定……
2.快速默读前11自然段,体悟军人特质。
(1)关注三个身份——刘大川、邮局职员、军人。
(2)突出一个身份——军人。
设疑:沃克医生怎么一眼看出刘伯承是个军人?
围绕“一针见血”“从容镇定”体悟军人的特质。
(3)师生讨论刘伯承将军隐瞒身份的原因。教师出示资料。
3.分角色朗读前11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小结语言特点:“这是一个军医和一个军人之间的对话,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充分体现了人物的特点。看来,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
(二)感悟军神特质——意志如钢
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刘伯承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位军人。沃克医生后来为什么又称赞他为‘军神’呢?”(板书:军神)
1.预设:拒绝麻醉。
(1)指名读12~15段,了解刘伯承将军拒绝使用麻醉剂的情形与原因。
(2)补充资料:“1916年,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右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3)刘伯承将军为什么不用麻醉剂呢?(板书:拒绝麻醉)
根据讨论出示:“病人平静地回答:‘……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4)角色朗读,体会内心。
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他除了不打麻药和一般军人不同,还有哪些地方是一般的军人做不到,他却做到了呢?”
2.预设:一声不吭、一刀不漏。
边读边思边议:“‘一声不吭’是什么意思?刘伯承将军一声不吭,是不会叫出声音来还是叫不出声音来?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从‘一直在数你的刀数’和‘七十二刀’你体会到什么?”
3.预设:忍受剧痛。
俗话说,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眼睛里有任何东西,都会痛得流出眼泪来。刘伯承将军痛吗?课文中有“痛”字吗?哪些地方没有出现“痛”字,却让人感觉到非常痛?
(1)“汗如雨下”——引导学生感受“热得汗如雨下”和“痛得汗如雨下”的截然不同。
(2)“抓破床单”——联系生活,体悟疼痛的强度,感受军神的意志。
4.预设:脸色苍白、勉强一笑。
通过朗读、批注、理解,感受人物的意志品质和内心世界。
5.观看视频,深入体悟。
(1)凸显画面——紧紧抓住床单,手背青筋暴起,额头汗如雨下,床单被抓破。
(2)聚焦声音——刀割肉的声音,抓床单的声音。
(3)体验内心——紧张、害怕、担心。
(4)朗读升华——致敬军神。
(三)情感升华,赞叹军人如神
1.看着板书,说说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将军为“军神”。
2.指导朗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引读生情:刘伯承将军这么大的疼痛他都能忍受,这是一般军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所以沃克医生说——(学生齐读句子)
(2)讨论悟情:为什么把刘伯承比作一块钢板?
(板书:意志如钢)
(3)感叹激情:两个感叹号表达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怎样的感情?
(4)朗读抒情:带着敬佩赞美的语气再读。
四、角色朗读,升华感情
1.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提示语、标点符号、人物角色”体会人物语言的变化。
2.体会人物内心。在学生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沃克医生前后内心有什么变化。由沃克医生内心从冷漠到赞许再到钦佩,感受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常胜将军刘伯承,意志坚强如钢,智谋决胜千里,无愧于“军神”的称号,他不施麻药做手术的故事传为美谈。让我们再次齐读“文眼”,即沃克医生赞扬刘伯承的话,把对刘伯承将军无限崇敬的心情读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