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前15天·一天一测】之第十一测
发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分数:_______
【考前15天·一天一测】2022年高考考前冲刺卷
数 学(第十测)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组成的集合为( )
A. B. C. D.
2.在中,“”是“”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函数图象关于直线对称,且图象上相邻两个最高点的距离为,若,则( )
A. B. C. D.
4.关于椭圆:,有下列四个命题:甲:;乙:;丙:的焦距为6;丁:的焦点在轴上.如果只有一个假命题,则该命题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正多面体共有5种,统称为柏拉图体,它们分别是正四面体 正六面体(即正方体) 正八面体 正十二面体 正二十面体.连接正方体中相邻面的中心,可以得到另一个柏拉图体.已知该柏拉图体的体积为,则生成它的正方体的棱长为( )
A.2 B. C. D.4
6.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7.已知双曲线:的左 右焦点分别为,,过且垂直于轴的直线与交于,两点,与轴交于点,以为直径的圆经过点,则的离心率为( )
A. B.2 C. D.
8.对于定义在上的函数,如果存在实数使,那么叫做函数的一个不动点.若函数存在两个不动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函数的零点为,的零点为,则( )
A. B.
C. D.
10.已知正四棱台(上下底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台).下底面ABCD边长为2,上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则( )
A.它的表面积为
B.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C.侧棱与下底面所成的角为60°
D.它的体积比棱长为的正方体的体积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抛掷均匀硬币一次,出现正面的次数是随机变量
B.如果随机变量,那么
C.甲、乙、丙、丁四个人到四个景点去旅游,每人只去一个景点,设事件为“四个人去的景点不相同”,事件为“甲独自去一个景点”,则
D.已知随机变量服从两点分布,且,,令,则
12.已知各项都是正数的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 )
A.是等差数列 B.
C. D.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一曲线族的包络线(Envelope)是这样的曲线:该曲线不包含于曲线族中,但过该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有曲线族中的一条曲线与它在这一点处相切,若圆:是直线族的包络线,则,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若曲线是直线族的包络线,则的长为___________.
14.已知向量,,,,___________.
15.已知,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6.一批电池(一节)用于无线麦克风时,其寿命服从均值为34.3小时,标准差为4.3小时的正态分布,随机从这批电池中任意抽取一节,则这节电池可持续使用不少于30小时的概率为______.(参考数据:,)
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如图,矩形ABCD区域内,D处有一棵古树,为保护古树,以D为圆心,DA为半径划定圆D作为保护区域,已知m,m,点E为AB上的动点,点F为CD上的动点,满足EF与圆D相切.
(1)若∠ADE,求EF的长;
(2)当点E在AB的什么位置时,梯形FEBC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面积为多少?
(长度精确到0.1m,面积精确到0.01m )
18.己知数列是等比数列,,且成等差数列.数列满足:.
(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
(2)求证:.
19.COMS温度传感器是一种采用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温度传感器,集成了温度传感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可检测芯片温度和环境温度,具有低成本 低功耗 高精度和线性度强的优点,广泛用于环境 医疗 制造业 化工 能源 气象 仓储 冷藏 冰柜 恒温恒湿生产车间 办工场所等领域.下表是通过对某型号COMS高精度温度传感器IC的芯片温度与输出电压进行初步统计得出的相关数据:
芯片温度 20 40 80 100
输出电压测量值 2.49 2.07 1.88 1.45 1.31
(1)已知输出电压U与芯片温度t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求出其线性回归方程;(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已知输出电压实际观察值为,估计值(拟合值)为,以上述数据和(1)中的线性回归方程为依据,.若满足,则可判该COMS高精度温度传感器IC工作正常;若不满足,则可判断工作不正常.现某该型号温度传感器在芯片温度为时,其输出电压为,判断该温度传感器工作是否正常.
参考数据:.附:对于一组数据,其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分别为.
20.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点在棱上,点在棱上,.
(1)若,为的中点,求证:,,,四点共面;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的最大值.
21.已知 为椭圆:的左右顶点,P为椭圆上异于 的点,直线与的斜率之积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已知定点,若直线与相交于G H两点,求证为定值.
22.已知函数.
(1)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求实数a的最小值;
(2)若函数在上有两个极值点,.
(i)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ii)求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分数:_______
【考前15天·一天一测】2022年高考考前冲刺卷
数 学(第十一测)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 )
A.{x|1<x≤4} B.{x|0<x≤6} C.{x|0<x<1} D.{x|4≤x≤6}
【答案】A
【解析】,
或,
,.故选:A.
2.已知复数z=,则=( )
A.﹣1 B.﹣i C.1 D.i
【答案】D
【解析】,∴,故选:D.
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树人中学举行“唱红歌”比赛.现有甲、乙、丙、丁共4人进入决赛,则甲必须在第一或第二个出场,且丁不能最后一个出场的方法有( )
A.6种 B.8种 C.20种 D.24种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当甲第一个出场时,不同演讲的方法有(种);
当甲第二个出场时,不同演讲方法有(种).
所以所求的不同演讲方法有(种)故选:B
4.已知函数,则图象为下图的函数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函数,根据函数图象可得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函数为奇函数,
对于A中,函数不是奇函数,所以A不符合题意;
对于B中,函数不是奇函数,所以B不符合题意;
对于C中,函数此时函数为奇函数,
又由,当时,,此时函数在区间单调递增,而图象中先增后减,所以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正整数N可以表示成N=a×10n(1≤a<10,n∈Z),此时lgN=n+lga(0≤lga<1).当n≥0时,N是一个n+1位数.已知lg5≈0.69897,则5100是( )位数.
A.71 B.70 C.69 D.68
【答案】B
【解析】,则其为70位数,故选:B
6.(1+x)4(1+2y)a(a∈N*)的展开式中,记xmyn项的系数为f(m,n).若f(0,1)+f(1,0)=8,则a的值为( )
A.0 B.1 C.2 D.3
【答案】C
【解析】展开式中含的项为,含的项为,
,∴,故选:C
7.已知函数的图象在y轴右侧的第一个最高点为,在原点右侧与x轴的第一个交点为,则的值为( )
A.1 B. C. D.
【答案】B
【解析】∵,图象在y轴右侧的第一个最高点为,在原点右侧与x轴的第一个交点为,
∴,∴T=π,∴ω2,
将点P(,1)代入y=sin(2x+φ)得:sin(2φ)=1,即φ=2kπ,k∈Z
所以φ=2kπ(k∈Z),∵|φ|∴φ,
∴函数的表达式为f(x)=sin(2x)(x∈R),
∴sin(2)=sin.故选:B.
8.已知,若 x≥1,f(x+2m)+mf(x)>0,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1,+∞) B.
C.(0,+∞) D.
【答案】B
【解析】时,,符合题意;
时,,即
显然在R上递增,则对恒成立
对恒成立
则:;综上,,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的半径为
B.圆截轴所得的弦长为
C.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为
D.圆与圆相离
【答案】BC
【解析】对于A:由可得,所以的半径为,故选项A不正确;
对于B:圆心为到轴的距离为,所以圆截轴所得的弦长为
,故选项B正确;
对于C: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所以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为,故选项C正确;
对于D:由可得,所以圆心,半径,因为,所以两圆相外切,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BC.
10.已知函数及其导数,若存在,使得,则称是的一个“巧值点”.下列函数中,有“巧值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ACD
【解析】对于A,由 解得,因此此函数有 “巧值点” 0,2;对于B,由 ,即 ,无解,因此此函数无 “巧值”;对于C, ,由,分别画出图象: ,由图象可知:两函数图象有交点,因此此函数有“巧值点” ;
对于D,,由 ,解得 ,因此此函数有 “巧值点”.
故选: ACD.
11.连续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3次,每次结果要么正面向上,要么反面向上,且两种结果等可能.记事件A表示“3次结果中有正面向上,也有反面向上”,事件B表示“3次结果中最多一次正面向上”,事件C表示“3次结果中没有正面向上”,则( )
A.事件B与事件C互斥
B.
C.事件A与事件B独立
D.记C的对立事件为,则
【答案】BCD
【解析】选项A:显然B发生的情况中包含C,故可同时发生,错误;
选项B:,正确;
选项C:,
故A与B独立,正确;
选项D:,,正确;
故选:BCD.
12.如图,已知圆锥的轴截面P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底面圆O的直径为2.C是圆O上异于A,B的一点,D为弦AC的中点,E为线段PB上异于P,B的点,以下正确的结论有( )
A.直线平面PDO B.CE与PD一定为异面直线
C.直线CE可能平行于平面PDO D.若,则的最小值为
【答案】ABD
【解析】对于A项:在中,,D为AC中点,
所以,又PO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
所以,因为,所以平面PDO,故A正确.
对于B项:由于P,C,E共面,且D在平面PCE外,所以CE与PD异面,故B正确.
对于C项:因为可得平面PDO,若直线平面PDO,则有平面平面PDO,这与两平面有公共点P矛盾,故C错.
对于D项:在三棱锥中,将侧面PBC绕PB旋转至平面,使之与平面PAB共面,如图所示,
则当A,E,共线时,取得最小值,
因为,,所以,
由余弦定理可得,即的最小值为,故D对.
故选:ABD.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某化工厂产生的废气必须经过过滤后排放,规定排放时污染物的残留含量不得超过原污染物总量的0.25%.已知在过滤过程中的污染物的残留数量(单位:毫克/升)与过滤时间(单位: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为常数,为原污染物总量).若前4个小时废气中的污染物被过滤掉了96%,则___________;要能够按规定排放废气,还需要过滤小时,则正整数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参考数据:).
【答案】 4
【解析】显然,当时,,当时,,则有:,
于是得,而,解得,
设经过m小时后能够按规定排放废气,则有,
即,
于是得还需要过滤时间,则正整数的最小值为4.
所以,正整数的最小值为4.
故答案为:;4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P是直线3x+2y+1=0上任意一点,则向量与向量=(3,2)的数量积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设,因为P是直线3x+2y+1=0上任意一点,
所以,故答案为:-1
15.写出一个同时具有下列性质(1)(2)(3)的数列 的通项公式: __________.
(1)数列是无穷等比数列;(2)数列不单调;(3)数列单调递减.
【答案】(答案不唯一)
【解析】由题意可得,满足(1)数列是无穷等比数列;(2)数列不单调;(3)数列单调递减,故答案为:
16.如图,F1,F2是双曲线C1:x2-=1与椭圆C2的公共焦点,点A是C1,C2在第一象限的公共点.若|F1F2|=|F1A|,则C2的离心率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双曲线可得,,,……①,
椭圆中,……②,
由①②得,
又,
,即,
所以椭圆的离心率为.故答案为:.
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记为的前n项和,从下面①②③中选取两个作为条件,证明另外一个成立.
①数列是等差数列:②数列是等差数列;③.
注:若选择不同的组合分别解答,则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解析】选①②作条件证明③:
[方法一]:待定系数法+与关系式
设,则,
当时,;
当时,;
因为也是等差数列,所以,解得;
所以,,故.
[方法二] :待定系数法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则,将代入,
化简得对于恒成立.
则有,解得.所以.
选①③作条件证明②:
因为,是等差数列,
所以公差,
所以,即,
因为,
所以是等差数列.
选②③作条件证明①:
[方法一]:定义法
设,则,
当时,;
当时,;
因为,所以,解得或;
当时,,当时,满足等差数列的定义,此时为等差数列;
当时,,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可知为等差数列.
[方法二]【最优解】:求解通项公式
因为,所以,,因为也为等差数列,所以公差,所以,故,当时,,当时,满足上式,故的通项公式为,所以,,符合题意.
18.2021年某省约有28万理科考生参加高考,除去成绩在630分及以上的8145人与成绩在430分以下的103600人,还有约16.81万理科考生的成绩集中在内,其成绩的频率分布如下表所示:
分数段
频率 0.23 0.25 0.24 0.18 0.10
(1)请估计该次高考理科考生成绩在内的平均分(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表);
(2)若在分数段和的考生中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7名考生进行电话访问,再从被电话访问的7名考生中随机抽取3名考生进行问卷调查,求进行问卷调查的3名考生中至少有2名分数不低于550分的概率.
【解析】 (1)该次高考理科考生成绩在内的平均分的估计值为
(2)分数段在和的考生人数的比值为,
∴按分层抽样方法在分数段的考生中应抽取名,
在分数段的考生中应抽取名,
在抽取的7名考生中再随机抽取3名进行问卷调查的情况种数,
进行问卷调查的3名考生中有3名分数不低于550分的情况种数,
进行问卷调查的3名考生中有2名分数不低于550分的情况种数,
∴进行问卷调查的3名考生中至少有2名分数不低于550分的概率.
19.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点E在AB上,AE=2EB=2,且DE⊥AB.以DE为折痕把△ADE折起,使点A到达点F的位置,且∠FEB=60°.
(1)求证:平面BFC⊥平面BCDE;
(2)若直线DF与平面BCDE所成角的正切值为,求二面角E﹣DF﹣C的正弦值.
【解析】(1)证明:∵DE⊥AB,∴DE⊥EB,DE⊥EF,
∴DE⊥平面BEF,∴DE⊥BF,
∵AE=2EB=2,∴EF=2,EB=1,
∵∠FEB=60°,∴由余弦定理得BF,
∴EF2=EB2+BF2,∴FB⊥EB,
由①②得BF⊥平面BCDE,
∴平面BFC⊥平面BCDE.
(2)解:以B为原点,BA为x轴,在平面ABCD中过点B作AB的垂线为y轴,BF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DE=a,则D(1,a,0),F(0,0,),(﹣1,﹣a,),
∵直线DF与平面BCDE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直线DF与平面BCD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平面BCDE的法向量(0,0,1),
∴|cos|,解得a=2,
∴D(1,2,0),C(﹣2,2,0),∴(0,2,0),(﹣1,﹣2,),
设平面EDF的法向量(x,y,z),
则,取z=1,得(),
同理得平面DFC的一个法向量(0,,2),
∴cos,
∴二面角E﹣DF﹣C的正弦值为sin.
20.如图所示,为美化环境,拟在四边形空地上修建两条道路和,将四边形分成三个区域,种植不同品种的花草,其中点E在边的三等分点处(靠近B点),百米,,百米,.
(1)求区域的面积;
(2)为便于花草种植,现拟过C点铺设一条水管至道路上,求水管最短时的长.
【解析】 (1)由题意可知,,,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
即,解得百米
所以平方百米.
所以区域的面积为平方百米.
(2)设,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即,解得.
所以.
当时,水管长最短,
在中,
百米所以水管最短时的长为百米.
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C:,经过的直线与C交于A,B两点.
(1)若,求AP长度的最小值:
(2)过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C于A、B两点,若,求的面积.
【解析】 (1)设,由,可得,当时,取得最小值.
(2)抛物线关于轴对称,不妨设A点在第一象限、B点在第四象限,设,故①,②,又,,故③,④,联立①②③④得,
故直线的斜率为,直线方程为,化简得,到直线的距离为,,故.
22.已知函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如果函数在(0, )上单调递增,求m的取值范围;
(2)设,,且,求证:.
【解析】(1) , 要使 在 上单调递增,则 在 上恒成立. ∴ ,∴ ,
令 ,
当 时, , 单调递减,
当 时, , 单调递增
∴当x=1时, 有最小值为 ,
∴
(2)要证 ,只要证 ,
两边同时除以 得: ,令 得:
所以只要证: ,令 ,
∴ , ,
单调递增,, ∴单调递增.
∴ 即 ,
∴原不等式成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