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标多媒体教学课件: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实验版七下)(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新课标多媒体教学课件: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实验版七下)(含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05 09:51:50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1.郑和下西洋
2.戚继光抗倭
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郑和 郑和(1371—1433年),云南昆阳人,回族。明代航海家、地理学家。本姓马,小字三保,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提升为内宫太监,并赐他姓郑。1405——1433年他所率领的船队,7次出航远达37个国家,行程数万里许。向南,到达爪哇;向西,到达波斯湾、红海以及麦加;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每次出航,船舶之大,船数之多,载人之众,世界均数空前,成为当时举世规模最大的远洋航行。根据航行记录所绘制的《航海图》,被称为我国最早的航海地图。1.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1)永乐皇帝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
(2)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3)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皇帝。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造船技术的发达;
(3)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4)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郑和七下西洋西洋的位置: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地区以及印度洋沿岸地区。何时下西洋:明成祖时1405年最远到哪儿: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和影响: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外的经济和文化友好往来。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船 队郑和下西洋的海船模型战 船编 制1.宣扬明朝的国威。
2.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3.寻找失踪的建文帝。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连连看1.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2.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乘船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第二年抵达印度西海岸。
3.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船队经南美洲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2.戚继光抗倭——抗倭英雄戚继光明代抗倭图(局部)   反映明嘉靖年间(1522~1566)浙江沿海军民抗击倭寇侵扰的画卷。图为“水上激战”。“戚家军”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1.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3.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4.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1.戚继光和他领导的戚家军同倭寇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并取得胜利,使我国沿海地区的倭寇得以全部肃清。
2.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抗击了外来侵略,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所以说戚继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思考:
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七子之歌澳门《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方。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去观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郑和美名四处扬。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保家乡。
葡萄牙,靠欺骗,攫取澳门居住权。1.(2010·贵港中考)明朝时率军抗击倭寇侵略的是
(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岳飞
D.文天祥A2. (2010·龙岩中考)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 )
A.美洲?????? ????????
B.印度洋沿岸
C.大西洋沿岸? ????????
D.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3. (2010·娄底中考)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
了他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
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文中的“他”是(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A4. (2010·扬州中考)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
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遥中的“戚
爷”( )
A.统一了女真各部
B.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B5. (2010·聊城学业考试)阅读下列材料:
[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请回答:
(1)“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事件:郑和下西洋;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
(2)地位: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或世界航海活动
的先驱)。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6. (2010·安顺中考)阅读歌词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七子之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七子“是指在近代列强割占我国的七块领土,除香港、澳门外,请你写出“七子”中的其他地方?
(3)澳门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澳门回归祖国有何意义?澳门回归体现了什么“方针”的正确性?『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参考答案:
(1)表达了澳门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2)还有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3)一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二是党的“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三是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4)澳门回归祖国,促进了改革开放,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一国两制”方针。每个天才的产生,必是热忱的产物。
——本杰明·狄斯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