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一册 第六章 自然灾害
一、单选题
读下列某地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当地时间2020年6月23日,墨西哥发生7.4级大地震,地震过后的75分钟内,累计发生147次余震,地震引发山体滑坡。读某同学绘制的等震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若甲地为震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震级a>b>c B.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③大
C.在②处比①处先感觉到地震 D.甲为地震烈度最高区
4.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
①在家可躲在空间较小的厨房②在影院,应迅速跑到室外的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④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虹灯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洪涝 C.寒潮 D.干旱
6.上题中的自然灾害带来的良性影响可能有( )
A.阻碍交通 B.能源紧张 C.农业受损 D.减少病虫害
7.我国不受此种自然灾害侵袭的地方有( )
A.台湾岛 B.山东半岛 C.南岭 D.雅鲁藏布江谷地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常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下图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可知( )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要时段
C.我国全年各地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9.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B.秋季台风使南方地区水稻受到冻害
C.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D.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1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完成各题。
12.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寒潮、台风、沙尘暴
C.干热风、暴雪、沙尘暴
D.干热风、寒潮、冻害
13.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准噶尔盆地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为( )
A.3到5月 B.6到9月
C.10月到12月 D.12月至次年2月
15.下列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完善抗洪排涝系统 B.培育推广耐涝作物
C.改变熟制和土地利用方式 D.开展防灾减灾教育
2017年7月1日,四川省雷波县锦城镇白沙村附近发生滑坡—碎屑流灾害。此次滑坡落差达400多米,造成部分公路、农田掩埋和少量房屋损毁。下图为此次滑坡堆积体颗粒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此次滑坡的方向是( )
A.由西南滑向东北 B.由东北滑向西南 C.由西北滑向东南 D.由东南滑向西北
17.垂直方向上钻探发现,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其主要原因是( )
A.细小颗粒碎屑质量轻,运动距离长 B.细小颗粒碎屑数量多,堆积范围广
C.细小颗粒碎屑黏度小,摩擦作用强 D.细小颗粒碎屑受震动,沿空隙沉降
下图为2019年12月26日17时台风“巴蓬”位置及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台风“巴蓬”过境菲律宾,对其造成的影响是( )
A.带来高温和干旱 B.造成寒潮和霜冻
C.诱发地震和洪涝 D.引发强风和暴雨
19.台风来临前,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灾准备 B.尽量向地势低的地方转移
C.海上作业渔船停在原地避险 D.及时户外空旷地带转移
20.若要分析评估台风“巴蓬”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最适宜选择的技术手段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VR技术
过去我国“小震成灾,大震大灾”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农村地区“小震成灾,大震大灾”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①余震次数较多②防震意识较差③建筑质量较差④人口较为密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2.当地震来临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干旱地区洪水分为冰雪融化型、暴雨降水型和混合洪水型三种类型。2021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了罕见洪水,阿拉尔市塔里木河河段8月出现了135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大大超过警戒流量50立方米/秒。下图是新疆塔里木河流域1号水文站记录的三个不同时间段内洪水过程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2021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罕见洪水灾害的原因有( )
①水利工程设施不足②受暴雨和冰川融水的影响,水量急剧增加③人为原因造成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差④沙漠地区地表物质疏松,下渗快,但涵养水源的能力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下列有关干旱地区发生洪水的有利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表水量增加,沙漠地区将变为绿洲 B.缓解土地盐碱化
C.改善生态环境,利于河流下游生态补水 D.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25.下列关于1号水文站的三次洪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冰雪融化洪水过程具有明显规律的日变化周期,洪水涨落缓慢
B.暴雨洪水多陡涨陡落,洪峰出现时间和降水最大强度出现时间一致
C.因叠加效应,混合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总洪量一般大于融雪型洪水和暴雨型洪水
D.冰雪融化洪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洪水总量取决气温回升速度和高温持续的时间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回答问题。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26.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7.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A.气温高低 B.降水量大小 C.光照强度 D.风力强弱
二、填空题
28.下图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从流域分布看,我国洪涝灾害最集中的流域主要有_______流域、_______流域等,它们都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___。
29.指导方针:“以____为主,____相结合”
30.源地及其影响范围
由图乙可知,____是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海地区,多发于____季节。
三、综合题
31.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读“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说出图示台风源地的地理位置。
(2)描述图中台风移动主要的路径。
(3)我国受台风灾害影响严重,说明理由。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下图),面积53.4km2。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km。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200m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100mm。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1.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所以该地地理特征为地形崎岖,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冬季滑坡泥石流发生次数少,说明冬季降水少,②不对;基岩广布不是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③不对。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防治泥石流和滑坡应该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分析。提高植被覆盖率以及修建护坡工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D
4.D
3.
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要素,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a、b、c震级应该一致,A错误;地表破坏程度与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因素有关,不能断定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③大,B错误;①处距离震中更近,比②先感受到地震,C错误;等震线是烈度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震中是地震烈度最高区,一般情况下,离震中距离越远,烈度越小,D正确。故选D。
4.
厨房有煤气管道及其他比较锋利的物品,应避开厨房,要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①错误;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避免迅速向室外跑,②错误;在教室应抱头、闭眼、蜷曲身体,迅速躲在课桌下,③正确;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虹灯等,避免被高空坠落的物体砸中,④正确。故选D。
地震时如果在室内,要快速找到生命的三角,这个三角可以是墙角(客厅、卧室、书房、卫生间),也可以是桌子下面与地面之间的角落,并且用硬点的东西(书、菜板等)举过头顶。
5.C
6.D
7.D
5.
由图可知,图中箭头从西北和北部长驱南下,可代表冷空气南下,带来寒潮天气,C正确;图示地区台风是从西北太平洋到陆地,A错误;洪涝和干旱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BD错误。故选C。
6.
寒潮带来大风、降温、降雪等天气,可能会冻死害虫,减少病虫害,D正确;大雪阻碍交通,寒冷导致取暖耗能增多,农作物受冻害等,都是不利影响,ABC错误。故选D。
7.
青藏高原海拔高,南下的冷空气不能到达,不受西北和北部来的冷空气影响,D正确;由图可知,台湾岛、山东半岛、南岭均能受冷空气影响出现寒潮,ABC错误。故选D。
寒潮天气过程降温剧烈,气温低、降雪强、风力大、持续时间长,将出现较严重的冻害。
8.B
9.D
8.
由图可知,台风一年四季都可以形成,故A错;夏秋季生成台风个数多,登陆个数也多,这两个季节是防范台风的重要时段,故B正确,D错;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且冬季几乎没有台风登陆,故C错。本题正确答案为B。
9.
台风产生的巨浪会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故D正确;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不是损失,还会缓解旱情,故A错;秋季台风使南方地区水稻受到洪涝灾害,而不是冻害,故B错;台风造成的翻江倒海不是鱼群聚集的原因,故C错。本题正确答案为D。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上的一种热带气旋,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以上称为飓风或台风。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台风使用在北太平洋西部。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台风的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大风。②暴雨③风暴潮。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10.D
11.D
10.
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内力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在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滑坡,A、B错误。地震与气象灾害并无关联,C错误。地震也可能诱发滑坡灾害,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D正确。故选D。
11.
滑坡的分布与地形关系很大,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大的地区,A错误。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B错误。以目前的技术,地震灾害无法准确预报,C错误。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D正确。故选D。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多发的原因如何分析:1、自然原因:(1)地质(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断裂带上,岩石破碎,容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2)地貌(地表崎岖,山区面积大,容易诱发地质灾害)。(3)气候(水源充足、多暴雨,会加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4)植被(植被覆 盖率低,会加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2、人为原因:乱砍滥伐、过度开垦、修建道路、开矿等会加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
12.A
13.C
该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12.甲是因降水少,春季灌溉用水多,可判断为春旱;乙是冬季风盛行,会出现降温现象,可判断为寒潮;丙是春季,且接近沙源地,可判断为沙尘暴。故选A。
13.准噶尔盆地春季灌溉用水少,人口、城市少;东北平原地区,春季有积雪融水,春旱不严重;东南丘陵,地表径流多,春旱和沙尘暴少;而华北平原春旱、寒潮和沙尘暴都发生次数较多。故选C。
14.B
15.C
14.
读图可知,与3~5月、10~12月、12月~2月相比,6~9月湖泊水位最高,且长江的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湖泊排洪不畅,因此6~9月是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5.
完善抗洪排涝系统,有利于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A不符合题意;培育推广耐涝作物,可以减轻滨湖农业区涝灾的损失,B不符合题意;改变熟制和土地利用方式,对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影响不大,C符合题意;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当地农民应对涝灾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D不符合题意。故选C。
洪涝灾害的防减具体措施:生物措施—流域内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疏浚河道,加固河堤;开挖新河等;农业措施——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或:中上游—兴修水库;植树造林,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中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疏浚河道,加固河堤;开挖新河;退耕还湖。
16.B
17.D
16.
结合图中方向信息、挡土墙分布可知,滑坡方向主要为东北-西南走向,CD错;滑坡时巨石受重力的影响,向下滚落的距离远,结合图中滑坡范围信息可知,此次滑坡的方向应为由东北滑向西南,A错,B正确,故选B。
17.
细小颗粒碎屑质量轻,运动距离更短,A错;堆积范围的大小与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关系不大,B错;同理,摩擦作用的强弱与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关系不大,C错;细小颗粒碎的粒径较小,受震动影响,细小碎屑沿空隙沉降,使得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D正确,故选D。
本题组难度一般,注意图中挡土墙的作用是阻挡碎石下滑,其呈西北-东南走向,表明滑坡呈东北-西南走向,再结合图中滑坡范围和巨石等信息可推断滑坡的方向;第2小题注意题干重在表述颗粒粒径大小的垂直分布差异,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分析判断即可。
18.D
19.A
20.B
18.
台风是风力达到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过境时主要表现为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综上所述,符合台风带来到的影响是引发强风和暴雨,故选D。
19.
气象部门可以通过观测卫星云图获得台风的移动路径,所以关注天气预报,可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A正确;特大暴雨很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B错误;狂风可以掀翻船只,海上作业渔船应尽快靠岸停泊,C错误;狂风暴雨适宜在室内,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20.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应用于科学调查、资源管理、财产管理、发展规划、绘图和路线规划。若要分析评估台风“巴蓬”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最适宜选择的技术手段是地理信息系统,故选B。
台风过境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风向在北半球地区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为顺时针方向)。在天气图上,台风的等压线 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台风中心为低压中心,以气流的垂直运动为主,风平浪静,天气晴朗;台风眼附近为漩涡风雨区,风大雨大。
21.B
22.B
21.
农村地区“小震成灾,小震大灾”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农民的防震意识较差,②对。农村房屋的建筑质量较差,③对。余震次数对城市、农村是一样的,①错。农村人口较城市稀疏,④错。B对,A、C、D错。故选B。
22.
当地震来临时,在家里可以迅速躲到坚固家具下,或卫生间等小开间处,A正确。在高层应走步行梯下楼,不要乘电梯,可能停电或其它危险,B不正确。在学校可以躲在书桌下、墙角处,C正确。在室外站在空旷地,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免的烟囱倒下或掉落碎块,D正确。本题让选不正确答案,故选B。
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关闭电源,煤气,熄灭火源,以免引起火灾;地震发生时,应迅速钻到桌子下、床下或墙根下,不可靠近窗;在高楼处不要乘电梯下楼,可以迅速躲到坚固家具下,或卫生间等小开间处,可以躲在书桌下、墙角处;在室外站在空旷地。
23.D
24.C
25.B
23.
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导致洪水发生,①正确;该次为混合洪水,受暴雨和冰川融水的影响,水量急剧增加,②正确;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稀少,对洪水的形成影响很小,③错误。沙漠地区地表物质疏松,下渗快,但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水流汇集速度快,易形成洪水,④正确。故选D。
24.
洪水时间较为短暂,沙漠下渗快,地表难以储水,沙漠地区难变为绿洲,A错误;短期的洪水对缓解土地盐碱化作用不大,B错误;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水量增加有利于向下游输水,增加生态补水,C正确;洪水很快消退,对干旱不能起到长期作用,D错误,故选C。
25.
冰雪融化受气温影响密切,洪水过程具有明显规律的日变化周期,洪水涨落缓慢,A正确;暴雨洪水是由短期强降水所造成的,洪峰滞后于最大降水量,B错误;因叠加效应,混合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总洪量一般大于融雪型洪水和暴雨型洪水,C正确;冰雪融化洪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洪水总量取决气温回升速度和高温持续的时间,D正确,故选B。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洪水是比较少见的,其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降水和高温天气的冰雪融化造成。洪水不会改变沙漠的干旱现状。
26.C
27.B
该题考查泥石流的成因。
26.③沟谷集水面积、平均坡度、流域落差均最大,植被覆盖率最小,最容易出现滑坡现象。选项C正确。
27.除了以上条件之外,泥石流的形成还需要有暴雨的出现,所以为及时准确发布泥石流预警,还需要密切关注当地的降水情况。选项B正确。
28. 长江 珠江 东部季风区
本题考查我国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详解】
根据图中显示,我国洪涝灾害最集中的流域主要有长江、珠江、淮河流域。总体来看,都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9. 防 防抗救
30. 太平洋 夏秋
31.(1)在(12 N,142 E)附近;西北太平洋海域。
(2)图中台风主要有两条移动路径:一是自西北太平洋向西北方向移动,到达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地区;二是自西北太平洋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在台湾岛以东转为向北或向东北方向移动,到达我国东部地区或日本海地区。
(3)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我国同时受到两条台风移动路径的影响,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影响更加显著。
本大题主要以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为材料,涉及我国台风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
(1)地理位置有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根据图文信息,可以描述台风源地的经纬度位置,在(12 N,142°E)附近;海陆位置是西北太平洋海域。
(2)根据图示可知,台风移动路径整体是向西和向西北方向移,一是自西北太平洋向西北方向移动,到达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地区;二是自西北太平洋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在台湾岛以东转为向北或向东北方向移动,到达我国东部地区或日本海地区。
(3)由材料“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而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可知,我国受台风影响频率高;从图中看,我国同时受到两条台风移动路径的影响,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影响更加显著。
32.(1)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崩滑体堆积物;风化碎屑物;断层破碎物。
(2)AB段: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BC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时间。
(3)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积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
本大题以海巴洛沟流域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为材料,涉及泥石流物质来源、形成过程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详解】
(1)由材料“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可推测出,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为高山寒带峰脊区的的冰碛物和寒冻风化碎屑物,河谷区沟道两侧的滑坡体;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脉中段,板块运动较多,地震多发,坡体结构不稳固,因此流域内多破碎的岩土体。
(2)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看出,AB段海拔高且等高线密集,可判断出地势陡峭,为径流的初始运动提供了充足势能;BC段海拔相对较低,且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较缓,沟道堆积物分布较多,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CD段等高线密集弯曲,可判断出沟道呈“V”型,坡度较陡,为窄谷区,为泥石流快速运动通道。
(3)泥石流严重的自然原因可从降水、冰雪融水、泥石流物质来源和地势等方面来分析;该地位于横断山区,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该地山体海拔高,有永久冰川存在,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水量大;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多滑坡、地震,固体碎屑物多,泥石流物来源多;山地垂直高差大,坡度大,山地上部的泥石流发生较为隐蔽,一旦到达下部危害严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