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14 23:1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1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一、单选题
1.“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
“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可有利于(  )
A.耐盐碱 B.散热 C.储水 D.防沙
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景象。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银杏林属于(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3.影响银杏树叶由绿变黄的时间往南推迟的因素可能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4.福建省福州市别称“榕城”,“独木成林”而闻名的榕树在福州种植普遍,然而每年都有很多榕树被大风所吹倒。据此推测榕树树冠和树根的特点是( )
A.树冠广展,树根深 B.树冠广展、树根浅 C.树冠扁窄、树根浅 D.树冠扁窄、树根深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6.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
7.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地壳抬升 B.植被破坏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8.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10.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1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下图为“石羊河流城冬季最大冻土深度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影响石羊河流域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海拔 C.降水 D.太阳辐射
13.近年来,石羊河下游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呈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
A.蒸发减弱 B.降水减少 C.植被破坏 D.人类活动
热融湖塘是指在天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因温度升高导致地表土层沉陷,融水汇聚于洼地形成的湖泊。青藏高原是我国热融湖塘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湖塘周边的原生植被多为高寒草甸。热融湖塘的形成与发展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近年来,青藏高原热融湖塘地面积趋于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冰川融化 B.退耕还牧
C.地面沉降 D.冻土消融
15.随着青藏高原热融湖塘面积扩大,湖塘周边的高寒草甸( )
A.向荒漠转变 B.向耕地转变
C.向灌丛转变 D.未发生转变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17.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读“某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关于图中序号表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 ②植被遭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荒漠
③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④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该图反映了( )
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差异
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③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我国南方季风区,夏季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
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22.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文 D.生物
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由于高山冰川融化加剧,青藏高原大约70%的湖泊正在扩张,湖泊面积从2.5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3.23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引起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的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范围扩大 D.土地沙漠化
24.资料所述问题引起地理学家的紧张,主要是由于它可能会( )
A.改变地球圈层结构
B.影响水循环,危及水资源安全
C.形成新的生态系统
D.预示着全球的经济将出现衰退
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5.从图甲到图乙再到图丙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6.塔克拉玛干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多风沙地貌,体现了( )
A.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B.土壤对地貌的影响
C.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
27.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地壳抬升 B.植被破坏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28.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
29.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地壳抬升 B.植被破坏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30.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
A.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综合题
31.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平原地处断裂陷落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时期,曾是一个浩瀚大湖,沧桑巨变,大湖最终演变成冲积平原。现在的宁夏平原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近2000毫米。而银川一带位于平原的沉降中心,地势低洼,附近湖泊湿地众多,河渠纵横,灌溉农业发达。图a示意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b为宁夏平原及周围地区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
(1)从地质作用角度推测宁夏平原从大湖到平原的演变过程。
(2)贺兰山的隆升改变了区域的气候、水文特征,试分析其对宁夏平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西洋与地中海曾有广阔的水道相连。在距今800万年前,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在大西洋与地中海相连处形成山脉,地中海与海洋唯一通道中断,在被阻隔的几十万年里,地中海逐渐变成一个深达3000多米的巨大盆地,其底部堆积了2千米厚的盐层,这就是地质时期发生在地中海地区的“墨西拿盐度危机”事件。期间,古地中海向西亚地区输送了巨量的盐分。直到约533万年前,直布罗陀地区大面积断裂,直布罗陀海峡完全被打开,海水重新注入地中海。下图为地中海地区示意图。
(1)分析地质时期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对地中海水文特征的影响。
(2)推测古地中海向西亚地区输送盐分的过程。
(3)根据地中海在地质时期的演变历史及板块运动的趋势,推测地中海未来的演变趋势。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出4℃-6℃,甚至达10℃。高原面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形成降水,使高原面上冰川、积雪广布,成为众多湖泊、大江天河的补给来源,被称为“亚洲水塔”。高原面上的热力上升运动对周边地区也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打破周边区域的水平衡,如导致我国塔里木盆地水资源越来越少,下图为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
(1)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的原因。
(2)分析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塔里木盆地水资源越来越少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沙漠玫瑰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沙漠玫瑰”喜高温干燥,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粗大的树干有储水功能,可保证其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沙漠玫瑰”的枝叶较小,耐酷暑,减少水分的散失,不耐寒,散热、防沙作用不强。C正确。故选C。
2.C
3.A
4.B
2.
从材料和银杏叶的叶片图可知,银杏叶属于阔叶林。“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且从图片中可以观察出有大量落叶,颜色变化明显,所以银杏林属于落叶阔叶林,C正确;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有热带气候分布的云南等地,北京,浙江等地都没有热带雨林的分布,与题意不符,且热带雨林叶片不会出现颜色的明显变化,A错误;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典型植被,树叶更替颜色变化不明显,B错误;针叶林是亚寒带气候区的植被,一般分布在气候较为寒冷地区,树叶多为针状,D错误。故本题选C。
3.
由材料可知,北京、浙江、云南纬度依次变低,纬度越低,热量条件越充足,气温越高,银杏叶变黄的时间越晚,所以影响因素为热量,A正确;影响银杏树叶变黄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地形、水分、光照没有必然关系,BCD错误。故本题选A。
4.
根据材料可知榕树“独木成林”,说明榕树的树冠广展;“每年都有很多榕树被大风所吹倒”,说明榕树树根比较浅,容易被大风吹倒,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
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最直接的反映和体现。如影响落叶阔叶林树叶变黄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当秋季温度降低,落叶林的树叶变黄并发生下落现象。植株的形态和根系与风和土壤等因素有关系。
5.B
6.B
5.
读图可知,地面蒸发的水汽多,空气湿度才增大,①是地面蒸发的水汽增多。最高温度降低,气温变幅减小,根据箭头方向对应②。蒸腾作用加强,降水增加,封湿度增大,对应③。故选B。
6.
在灌溉影响下,该系统各个要素统一演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特征,B正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组合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该图体现不出地理环境差异性,A错误。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功能的特征,即在人类活动作用下,若环境结构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的限度,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该图体现不出相对稳定性,C错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不是无穷的,且该图体现不出,D错误。故选B。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7.A
8.D
7.从图中可看出当地海拔越来越高,并形成了山地,自然景观由森林变到森林-草原;随着海拔不断太深,迎风面依旧是森林,但背风面形成了草原和荒漠,故引起当地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的抬升,改变了水汽的分布,选A,与BCD选项无关,可排除。
8.自然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自然景观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对额特征,图中可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D。其余选项可排除。
9.A
10.C
11.D
9.
根据材料提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近年来新生长出来的树,所以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幼树。所以选A。
10.
根据材料提示: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可知岳桦结实线与生长季长短有关。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北坡冬季升温幅度大,导致林线快速上升,所以选C。
11.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继续缓慢升高而降水稳定,则会导致长白山北坡林线继续上升,A错误;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不是影响林线变化的原因,B、C错误;岳桦结实线稳定,即岳桦林种子分布的海拔上限稳定,因而限定了岳桦林的种子传播范围,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林线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过了种子传播范围,就会趋于稳定,因而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所以选D。
该题难度大,属于新概念试题,需要对岳桦结实线和林线的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问题分析。
12.B
13.A
12.
据图,可以得知,冬季最大冻土深度大致是南部深,北部浅,纬度和太阳辐射因素排除。该流域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降水在流域的南北差异非常小,故C错误。石羊河流域南部为祁连山脉,海拔高,气温低,冻土深度大,B正确。故选B。
13.
蒸发和降水通过影响土壤水分条件影响冻土的冻结,水分条件越好越容易冻结,冻土深度加大,说明气温变低,蒸发减弱,故A对,冻土深度增加,说明土壤水分增加,说明降水增多,B错;植被破坏导致热量更容易向地下传导,故C错;人类活动一般会向地下传导更多热量,故D错。故选A。
本题以石羊河流域的冬季最大冻土深度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特征的影响因素。
14.D
15.A
14.
热融湖塘是指在天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因温度升高导致地表土层沉陷,融水汇聚于洼地形成的湖泊。气温升高导致冻土融化地表土层沉陷形成洼地,融水在低洼处汇集导致地表积水增多,形成湖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
随着全球变暖的发展,冻土融化水分下渗流失,蒸发加剧,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土壤干燥化,导致草甸草原向冻融荒漠化、土地退化方向转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有关知识。由于自热营力和人为破坏,破坏了多年冻土的热平衡,造成地表的凹陷。成为热熔沉陷,当凹地有积水时,成为热融湖塘。
16.B
17.B
16.
读图可知,地面蒸发的水汽多,空气湿度才增大,①是地面蒸发的水汽增多。最高温度降低,气温变幅减小,根据箭头方向对应②。蒸腾作用加强,降水增加,封湿度增大,对应③。故选B。
17.
在灌溉影响下,该系统各个要素统一演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特征,B正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组合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该图体现不出地理环境差异性,A错误。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功能的特征,即在人类活动作用下,若环境结构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的限度,环境可以借助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该图体现不出相对稳定性,C错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不是无穷的,且该图体现不出,D错误。故选B。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8.C
19.D
18.
①表示的是河流对气候的影响,而题目中表述的是气候对河流的影响,①错误;②表示的是土壤对植被的影响,而题目中表述的是植被对土壤的影响,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C。
19.
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向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因素,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所以该题选D。
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A
【详解】
材料描述的内容体现了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与环境的整体特征相一致,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A
22.D
该题以湖泊的演化为背景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1.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动植物营养素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后期陆生生物逐渐形成并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③④①②,故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
由图示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动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死亡、腐烂),然后生物在营养素的条件下生长,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生物,D项正确。气候、地形、水文不起主导作用,ABC错误。故选D。
23.A
24.B
23.
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湖泊、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冰川融水,随着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增多,湖泊的补给增多,从而导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张,A正确。B、C、D选项与气候变暖无关,故选A。
24.
全球变暖会加剧冰川融化,长远来看,会导致淡水资源减少,进而会危及水资源安全,B正确。资料所述问题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不会改变地球圈层结构;全球气候变暖会破坏生态系统,不会形成新的生态系统;全球变暖与全球经济衰退没有必然的联系,A、C、D错误。故选B。
青藏高原的地势特征是西北部较高,东南部较低。由于海拔过高,因此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一望无际的都是一些冰雪。现如今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导致青藏高原上面出现了许多生态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青藏高原上面的冰川正在逐步的融化,最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而且这个问题还正在发展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或许只要几十年的时间,上面的冰川就会完全的融化。
25.C
26.A
25.
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距海较近,降水多,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位于长白山以西,距海较远,植被为温带草原;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植被为温带荒漠,从图甲到图乙再到图丙,体现了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C。
26.
塔克拉玛干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沙地貌,体现了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故选A。
27.A
28.D
27.从图中可看出当地海拔越来越高,并形成了山地,自然景观由森林变到森林-草原;随着海拔不断太深,迎风面依旧是森林,但背风面形成了草原和荒漠,故引起当地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的抬升,改变了水汽的分布,选A,与BCD选项无关,可排除。
28.自然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自然景观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对额特征,图中可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D。其余选项可排除。
29.A
30.D
29.从图中可看出当地海拔越来越高,并形成了山地,自然景观由森林变到森林-草原;随着海拔不断太深,迎风面依旧是森林,但背风面形成了草原和荒漠,故引起当地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的抬升,改变了水汽的分布,选A,与BCD选项无关,可排除。
30.自然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自然景观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对额特征,图中可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D。其余选项可排除。
31.(1)大湖时期,由于地势低洼,接受黄河搬运物质的堆积,(加上来自贺兰山的堆积物、水生生物遗体等的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湖水水位抬升,湖水外泄,湖盆露出水面,连接在一起,形成平原。
(2)削弱了冷空气的影响,使宁夏平原冬半年气温比同纬度高;使宁夏平原风沙活动减少;因夏季风受贺兰山阻挡,贺兰山东坡降水增多,增加了宁夏平原的河流径流量;地形抬升,河流流速加快,输沙量增加,增加沉积物,提供肥沃的土壤。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知识,旨在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宁夏平原从大湖到平原的形成过程主要从堆积作用、湖水外泄、湖床出露等方面分析。宁夏平原地处断裂陷落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时期,曾是一个浩瀚大湖,大湖时期,银川一带位于平原的沉降中心,由于地势低洼,接受黄河搬运物质的堆积,加上来自贺兰山的堆积物、水生生物遗体等的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经过长期的堆积作用,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湖水水位抬升,湖水外泄,湖盆露出水面,连接在一起,形成平原。
(2)
贺兰山的隆升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从气温、降水、风沙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从河流径流量、水流速度等方面分析。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受到西北风影响大,贺兰山的隆升,削弱了来自西北的冷空气的影响,使宁夏平原冬半年气温比同纬度高;该地区气候干燥,受西北风影响,多风沙,因受贺兰山阻挡,使宁夏平原风沙活动减少;因夏季风东南风受贺兰山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贺兰山东坡降水增多,增加了宁夏平原的河流径流量;贺兰山的隆升,地形抬升,河流流速加快,侵蚀作用加强,输沙量增加,增加沉积物,提供肥沃的土壤。
32.(1)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海水交换阻断,由于地中海地区夏季高温少雨,海水被大量蒸发,导致海面不断下降,盐度不断上升。
(2)气候干旱,湖水干涸后,古地中海湖盆大量盐分结晶;西风将盐分吹至空中,带到西亚地区;风速减弱,盐分在西亚沉积。
(3)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海底逐步抬起形成山脉,地中海逐步缩小和封闭,再次形成湖泊);由于缺少大西洋海水注入,地中海水量收入少于支出,湖泊干涸;地中海逐步演变为荒漠广布的盆地。
此题以地中海地质变迁为材料,考查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来分析地理问题,通过考查地质变化对海水水文特征、水体面积变化的影响、气候与湖泊关系,来探究地形地貌要素、水文要素、气候要素三者相互作用。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由材料可知,地中海曾经与大西洋有广阔的水道相连,使得地中海的盐度应该是较低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大西洋与地中海相连处形成山脉,直布罗陀海峡彻底闭合消失,使得地中海由海洋变成了一个内陆湖盆,从而使得地中海得不到大量盐度较低的大西洋海水补充,造成地中海面积变小、盐度升高。从气候角度来看,地中海夏季受副高下沉气流控制,高温少雨,海水大量被蒸发,进一步导致地中海海面下降、面积变小,盐度不断升高。
(2)
由于地壳运动使得地中海与大西洋唯一通道中断,古地中海一开始由海洋变成巨深的内陆湖泊,之后在被阻隔的几十万年里,湖泊逐渐蒸发干涸,最终变成了内陆盆地,其底部积累了大量的盐分。由于地中海位于中纬度西风带上,冬半年在强大西风的搬运作用下,盐粒向东面的西亚移动。当到达西亚地区时,由于风速减弱,导致盐粒大量沉积。
(3)
首先,由材料可知,地中海处在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中海海底地壳可能隆起抬升形成山脉,依据地中海在地质时期的演变历史,可能会导致直布罗陀海峡再次闭合,进而造成地中海面积变小,由海洋再次变成内陆湖泊。其次,由于失去大西洋海水的注入,再加上气候变干,蒸发加剧,地中海(湖泊)水量收入会少于支出,盐度升高,湖水逐渐干涸,最终形成巨厚盐层覆盖的盆地。第三,由于盐层覆盖地表,植被难以生长,最终会形成荒漠景观。
33.(1)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高原面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高原大气离高原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2)青藏高原隆升,阻挡了海洋水汽进入;盆地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环流流向高原,在广阔的高原面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雪);通过环流返还到盆地的气流水汽含量少,盆地上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青藏高原的北面为阴坡,冰川积雪融化量少,返回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少(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后绝大部分流向印度洋、太平洋,通过径流返回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少)
本题以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以及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大气受热过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
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且距离地面越近,受地面辐射影响越强,气温越高。从原理上分析,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面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地面辐射较强;注意问的是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高原大气离高原地面近,受地面辐射的影响更强,所以气温高,相比而言,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所以气温低。
(2)
我国的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夏季风带来的水汽,青藏高原隆升,阻挡了海洋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高原地形对水汽的阻挡使得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变少;结合前面分析可知,高原面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盆地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环流流向高原,在广阔的高原面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或降雪,而通过环流返还到盆地的气流水汽含量少,且结合图示环流模式可知,盆地上空气流下沉而增温,使得盆地降水稀少;另外,注意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关系,青藏高原北部的昆仑山以北为塔里木盆地,而青藏高原的北面为阴坡,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弱,高海拔地区的冰川积雪融化量较少,从而使得通过地表或地下径流形式返回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少,而青藏高原虽为亚洲水塔,其冰雪融化后的水分大部分流向印度洋和太平洋,很少返回塔里木盆地。综上分析可知,青藏高原的隆升加剧了塔里木盆地的干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