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猜题压轴卷(AA)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猜题压轴卷(AA)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5 20:45:29

文档简介

河南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压轴卷(AA)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含题目要求的。
24.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由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多延续旧族旧邦的统治,其权力源自古老的世系传承。四周时期,王畿以外的诸侯国则主要通
过周天子的分封而建立。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 B.最高统治者权力呈现集中趋势
C.从部落向国家的过渡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5.秦相李斯《泰山刻石》日:“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出土的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有29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这表明泰朝
A.法律制度十分完备 B.注重以立法调节经济关系
C.苛捐杂税十分沉重 D.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
26.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
“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审美观的影响 B.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
C.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D.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
27.明朝初年实行以宝钞为主,钞钱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禁止民间以金银货物交易;到洪武末年,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皆以金银定价,禁而不止。政府也开始在一些地方“田赋折银”和“徭役折银”。这-变化表明
A.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 B.民间推动朝廷政策调整
C.政府降低赋役征收份额 D. 钱钞造成交易定价困难
2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冲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黄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足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必要性
29.“它(中体西用)用貌似公正、开放的态度,在适合民族文化心理承受能力的考虑之下,将仿效
西方、变革社会的方案局限在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木体内。”这说明该思想
A.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改造 B.清除了西学引进的阻力
C.具有明显的文化封闭性 D.具有文化冲突的调和性
30.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买办”受雇于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买办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业资本 B.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一
C.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 D.买办资本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
31.1947~195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承认一 -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些措施的贯彻
A.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顺利开展
C.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 D.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
32.苏格拉底认为国家须由懂得政治的人来治理,士兵必须由催得军事的人米率领,就像在一条船上,应该由一老练的人当指挥,船的所有者及船上的其他人都要服从这个有知识的人一
样。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要求完善直接民主方式 B.反思雅典民主政治体制
C.坚持民主政治运行规则 D.积极倡导人术价值理念
33.有学者指出,现今部分论者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描述有排他性叙事之嫌,9世纪以来欧洲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以及北欧、西欧和阿拉伯文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贡献等一些重要的背景
多未深究,因而也具有模式化和简单化之特点。该学者强调
A.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甚微 B.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传播范围较为广泛
C.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D.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注重吸收传统
3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资本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的具有内在扩张冲动,希望越出民族、
国家和地域范畴,突破一切贸易投资障碍,在尽可能广圆的空间内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可用于解释
A.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逆转 B.经济全球化进程需要各国的参与
C.世界贸易规则制定的合理化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任重道远
35.全球卫生治理属于全球治理的一个专门领域,专注于全球卫生问题的应对和解决。2008 年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研究司提出的全球卫生治理框架,该图示体现出当今全球卫生治理的突出特点是
A.治理模式的法制化 B.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C.参与主体的平等性 D.体系运转的高效性
二、非选择题:共160 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
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辛勤的小农所从事的生产使汉帝国的粮食储备极为丰盛。与此相反,罗马帝国居民的粮食有三分之一来自埃及。与汉帝国相比,罗马的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在政治机制上,汉帝国的国家机器靠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运转。从中央到地方,皇帝的触角可伸至每个角落。罗马帝国由元首(皇帝)和元老院治理,其统治中心实际上只限于罗马本土。意大利半岛以外的行省基本上呈半独立状态。他们有各自的议事会、军
团和城市自治权,和帝国机器的运转很难同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汉民族强烈爱国意
识的写照。罗马公民对国家政治不太过问,关心的是个体,是自己的冒险和发财。
——摘编自张 齐政《也谈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一兼与汉帝国比较》
材料二 235~285年,罗马前后更迭二十六位皇帝,废立皆决定于军队,甚至出现了“三十僭主”的分裂局面,军队哗变,各地区割地自据。自4世纪中叶开始,罗马帝国内部奴隶反抗斗争不断;帝国外部大批蛮族入侵,两股力量里应外合冲击着帝国的统治。瘟疫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直接导致罗马军队参军人数的下降,面对源源不断的外族入侵,罗马军队不得已征召了大量的蛮族雇佣兵;从而使罗马军队的蛮族化程度加深,这间接导致了罗马政治局势的动荡。在大灾难面前,人显得十分渺小与无助:人们开始逐渐丧失对皇帝的信任。再加上罗马人自身的传统民族精神随着帝国骚域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弱化,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人民的社会道德体系逐渐崩塌。
——据邢国峰《蛮旋入侵与罗马帝国的衰亡》整理
材料三
在对匈奴的斗争中,汉帝国文武兼备、通过武力征伐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通过政
治联盟和文化渗透,很好地配合了军事斗争。西汉统治者综合运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运
筹帷幄,制定并成功实施了一整套战略,最终实现了北拓边疆的战略目标,
——摘编自张韶梅《西汉北拓边疆战略述论》
(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在国情上的差异。(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8 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外来侵略对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的影响。(5分)
4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山西大学堂发展历程表
——摘编自行龙《山大往事》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大学发展的案例,蕴含了近现代教育诸多信息。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并得出结论。(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实依据 ,结论不能简单重复论题)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
每科按所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隋开国之初,文帝“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乃更铸新钱”。新铸钱为五铢钱,钱体外國内方,大小、形状一致,钱而印有“五铢”字样,重如其文,每一千钱重四斤二两。新币发行后,“是时钱既新出,百姓或私有熔铸”。开皇三年(583年),朝廷诏令四而诸关发放新钱百钱为祥品,凡从关外入关者,所携钱币一-律经过检查,与新钱相同才能过关;凡发现“祥不同者,即坏以为铜,入官”。后又多次下诏,要求地方官严加查禁旧钱,“依旧不禁者,县令夺半年禄”。至开皇五年,北方实现了货币统一,新币广为流通。灭陈之后,新币随之迅速推行至南方,全国统一的货币体系确立。
——摘编自齐勇锋、牛致功《中国改革通史●隋唐五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慨括隋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及措施。(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币制改革的意义。(7 分)
46. [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自1942 年2月至1945年6月先后四次制定《今后应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作为指导战争的纲领性文件。大纲主要规定未来战争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采取何种战略、政略、外交方针、占领地政策等。第一个《大纲》是在日本占优势的战争形势下制定的,体现出鲜明的主动进攻意图。随着盟军的反攻以及日本海军力量在太平洋各战线上的巨大消耗,日本制定了第二个《大纲》,决定收缩战线,设定“绝对国防圈”,争取拒敌于“绝对国防圈”外。第三个《大纲》则是在“绝对国防圈”失守后制定的,规定固守本土西
南诸岛、小笠原群岛及台湾、菲律宾一线防线,进行本土防御作战。第四个《大纲》更多的是呼吁民众忠心报国进行本土决战。日本之所以决定冒巨大风险对美、英等开战,是想借欧战之机,参与对世界的瓜分、排除欧美国家在亚洲的影响,以建立由其主导的殖民势力范围。
在侵略野心驱动下,日本在重大战略问题上往往轻视国家综合实力对战争的影响,制定远超
自己实力的战略目标,并喜欢采取比较冒险的军事行动。比如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主要
采取奇袭和大规模舰队决战的方式。后来则强调“断行决战施策”,希望通过局部的追击等击灭盟军海军主力,以死中求活。
——摘编自张艳茹《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的战争指导大纲》
(1)根据材料,概括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战争指导大纲的显著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战争指导大纲变动的原因。(9分)
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政治生涯极富传奇色彩,先后担任过内阁海军、陆军、空军、财政等大臣之职,并两度出任首相。他视工农革命为“暴乱”,视苏维埃政权为“暴政”,在“一战”后极力主张武装干涉苏俄。20 世纪30年代,他敏锐地看到希特勒政权的危险性,强烈反对时任首相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二战”期间,率先宣布与苏联结盟。一俟战争胜利,未等纳粹战犯审判结束,丘吉尔又迫不及待地发表“铁幕演说”:同时力主“法德和解”,将德国纳入反苏轨道。罗斯福这样评价他:“自命不凡的英国佬、战争贩子,却是一个战斗英雄。”
——摘编自享利●佩林《丘吉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丘吉尔对苏态度变化的因素。(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丘吉尔的功过。(8 分)(AA)
历史部分
24.B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商朝外服多延续旧族旧邦的统治,西周时期王畿以外的诸侯国则主要通过周天子的分
封而建立,这说明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在加强,最高统治者权力呈现集中趋势,故B项正确。
25.B“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一句是说,用法律推动国家运转,使各行业协调发展,下一句重点在有
关经济的法律在有名称的法律中占比很大,反映出秦朝注重以立法调节经济关系,故选B项。
26.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多种类书籍的印刷上,而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的环境下,
人们对书籍种类的需求是有限的,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主要是因为缺乏市场
经济利益推动,D项正确。因为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取代雕版印刷术,与
社会审美观无关,排除A。B项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与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不符,排除。题干强调因为
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取代雕版印刷术,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无关,排除C。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27.B根据材料可知,因为民间使用金银货物交易,促使政府由禁止民间金银货物交易到开始在一些地方出现“田
赋折银”和“徭役折银”,反映了民间推动朝廷货币政策调整,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民间推动朝廷货币政策调
整,而不是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故A项错误。“田赋折银”和“徭役折银”不是降低赋役征收份额,而是用银
代替田赋和徭役,放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钱钞造成交易定价困难,而是强调民间推动朝廷货币政策调整,
故D项错误。
28.A材料“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
巧合罢了”反映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故A项正确。
29.D根据“仿效西方、变革社会”可知,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改造,该思想既“仿效西方”“变革
社会”,又“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调和,故D项正确。
30.B依据材料“·买办’受雇予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
市”的信息可知“买办”既服务于洋行,又创办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体现出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一,故B正
确:买办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业资本不符合材料“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排除A:材料反映“买办”
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并不能说明“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排除C项。根据材料“由中国人创办
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可知,买办资本属于近代民族资本,D错误。
31.B1947一1952年全国土改,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一1956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都促进了农业的发
展,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故B正确;农业合作化、农业集体化是土地公有制,A错误:材料中发展农业的措施
不能扭转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问题,排除C: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造,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
32.B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认为,应当依靠学有专长的人来治理国家,反映了他对当时雅典直接民主运行机制的
批评和反思,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反对直接民主方式,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主
张精英治国,反对直接民主方式,无法体现出他对当时准典民主运行规则的坚持,C项错误:人文主义理念强调
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错误。
33.C据材料中“9世纪以来欧洲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以及北欧,西欧和阿拉伯文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贡献等一
些重要的背景多未深究,因而也具有模式化和简单化之特点”可知,该学者认为,讲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背景应
当从9世纪以来欧洲文化发展的连续性这一角度开始分析,这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具有长久的历史渊
源,影响因素也较为多元,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爆发的背景,没有涉及其对当时和
后世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世纪欧洲文化发展及外来文化对意大利爆发文艺复兴的影响,不能体
现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传播范围较为广泛,B项错误;该学者指出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研究的不足之处,
认为人们忽视了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没有重视传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D项错误。
34.A由材料中“具有内在扩张冲动…在尽可能广阁的空间内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可知,在经济全球化
潮流下,企业和资本积极追逐利润,要求摆脱国家和地域的限制,具有向外扩张的趋问,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
势的不可逆转性,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企业和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诉求,没有强调全球化进程中
各国的参与,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C项错误:材料仅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
资本在全球扩张的内在冲动,没有体现出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D项错误。
【2022猜题压轴卷·文综参考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