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前预习
积土成山
1.基础字词
(1)识读字音
悲恸(tònɡ) 骚乱(sāo) 享年(xiǎnɡ) 祷告(dǎo)21世纪教育网
刹那(chà) 同胞(bāo) 拯救(zhěnɡ) 堆积(duī)
号啕(táo) 哀悼(dào) 弥合(mí) 忧心忡忡(chōnɡ)
(2)识别字形(括号内为别字)
噩耗(恶) 惊惶失措(错)
夜幕(暮) 瞻仰(赡)
血迹斑斑(班) 融为一体(熔)21世纪教育网
(3)分辨词义
爆发·暴发
爆发:①指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外迸出,如“火山爆发”;②指通过外部冲突而发生的质变,如“爆发革命”;③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如“会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暴发:①指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②指突然发财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
会合·汇合
二者都有聚合的意思,都是动词。“汇合”指水流聚集。汇合,用于人的时候较少,如“潺潺小河汇合成湖泽”。“会合”指聚集到一起,用来指除水流以外的事物,如“两军会合后继续向前挺进”。补充说明:用于人时,“会合”用于人时可以指人群,也可以指个人;“汇合”用于人时,必须是众多的人群,不用于少数人。
终于·到底
①“终于”多用于书面,“到底”是口语、书面都常用。②“到底”修饰的动词性词语必带“了”,如“问题到底解决了”,“终于”不受此限。③“到底”可用于问句,加强语气,“终于”不能,例如“你到底去不去”,不能换成“终于”。④“到底”还有“毕竟”的用法,“终于”没有。如“他到底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而不能换成“终于”。
融化·熔化·溶化
“融化”指冰雪等变成水,也作“溶化”,如“他心里的冰终于融化了”。“熔化”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变成液体,如“铁加热至1535℃以上会熔化成铁水”。“溶化”指固体溶解,如“食盐在水中,很快就溶化了”。21世纪教育网
(4)理解词义
享年:敬辞,称死去的人活的岁数(多指老人)。
春风野火:比喻迅猛之势,多指消息方面。
惊惶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与“惊慌失措”意同。失措,失去常态。
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21世纪教育网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2.精彩句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圣雄甘地被刺的消息有如春风野火,迅即传遍了印度。消息传到了孟买,那里立即爆发了骚乱,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动攻击。一位吓得惊惶失措的穆斯林妇人喊出了她的千百万同胞的心声:“真主啊,拯救我们吧!”
在夜幕和迅速堆积的忧伤所笼罩的新德里,这个消息使人们走上街头。他们缓缓地迈着步子走上大街,离开摩肩接踵的市场,在波拉宫会合了。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那里,有的小声抽泣,有的号啕大哭,有人设法从高墙上爬过去,希望最后看一眼这位圣雄。大批军队赶来维持秩序。
点拨:这两部分显示出甘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比喻手法的运用,很好地增强了悲痛的效果。注意逗号的用法。
问题导引
1.本文是篇事件消息,消息的构成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联系《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一文,说说这篇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哪里。
参考答案:导语(第1段):甘地被刺,印度举国悲恸惊恐。
主体(第2—15段):主要写了甘地被刺事件的来龙去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结尾(第16段):甘地被刺所引发的一系列的社会反应。
2.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叫“导语”。它要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它包含事件的基本要素,那么这个导语包含了哪些要素?这个导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人物:甘地。时间:今天。
事件及经过: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
地点、结果: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孟买爆发了骚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作用:简明扼要地摆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便于读者迅速及时了解主要内容并吸引进一步读完全篇。这是全文的纲,统领了全文。
3.这则消息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这篇新闻消息是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倒叙的方式。其特点就是:最重要的、最新鲜的、最吸引人的信息放在最前面(第2—7段),然后放次要的信息(第8—15段),相对来说最不重要的放在结尾(第16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