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四《拿来主义》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四《拿来主义》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5 15:5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拿来主义惯于长夜过春时 
1931年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河北张家口市涿鹿中学步洪涛仿词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创造出新意,这种修辞手法叫做仿词。 作者介绍:鲁迅: (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 ,字 ,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主要作品: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周树人豫才《狂人日记》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
《野草》《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文体介绍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政论文.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精辟犀利,带有浓厚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背景介绍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1、礼shàng往来? 2、自xǔ? 3、残gēng冷zhì 5、冠miǎn? 6、lìn sè
7、脑suǐ
8、bié进
9、休qī相关
10、归根结dì
11、 chéng罚
检查复习,将拼音换成汉字 1、礼尚(shàng;崇尚、重视。)往来 2、自诩(xǔ;夸耀,说大话。)? 3、残羹(gēng;有浓汁的食品。) 4、冷炙(zhì;烤肉。) 5、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6、吝(lìn)啬(sè)
7、脑髓(suǐ)
8、蹩(bié)进
9、休戚( qī)相关
10、归根结蒂(dì )
11、惩罚(chéng )
思考: 为了旗帜鲜明地亮出“拿来主义”的主张,作者先从反面-----“送去主义”做文章,把“送去主义”批得体无完肤.所以,文章可分为三部分.请划分.(提示:注意过渡段)明确:
第一部分(1-4)段:批判“送去主义”。
第二部分(5-9)段:提出 “拿来主义”。其中(5)段为过渡段,承上启下。
第三部分(10)段:总结全文,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意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分析课文思考1: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作者先指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根源是__________,其实,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然后列举了“送去主义”的表现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 接着,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最后又形象的揭示了“送去主义”的危害:一是导致___________,二是导致____________.闭关主义 送古董送梅兰芳崇洋媚外经济衰败主权丧失送古画新画思考2:作者在批判“送去主义”之后,是怎样论述“拿来主义”的主张的?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 “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说明怎样 “拿”?
(2).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3).“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
(4).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说明怎样 “拿”?
“送来”不等于“拿来”.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运用脑子,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有思考
--有鉴别--有选择问题(2)★“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文 化 遗 产不敢进门放火烧光“拿来”!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孱头 —— 懦弱无能,不敢面对指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 —— 不分好坏,全盘否定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废物 —— 不分好坏,全盘接受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
鱼 翅 鸦 片 姨 太 太烟枪烟灯喻文化精华喻益害并存喻文化糟粕喻封建文化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比喻说理: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形象生动,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
文章结尾共五句话,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
问题设计:(1).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2).拿来之后怎样区别对待?(3).“拿来”有何意义?(4).实行“拿来”的 条件是什么?(5).“拿来”的最终结果怎样?板书设计(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