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5 06:2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阅读
万物静观皆自得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
1、语言素养目标。在分析景物描写技巧之后,学会表达对景物描写的看法;
2、思维素养目标。体会文中写景句子对作者情绪的影响,加深理解山水自然之于文人的意义;
3、审美素养目标:感悟自然美,提升人生境界;
4、文化素养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自然的热爱,深化对自然情怀的理解。
二、预习任务:
1、品读一个最感兴趣的写景语段,写好旁批;
2、组成学习小组,汇总感悟;
3、确定评委小组,依据语言表达、感悟深度、小组合作情况三个角度,准备课内对同学发言进行点评。
三、学习任务:
1.导入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2.情境呈现
为缓解学习压力,展示龙中学子的精神风貌,汇报社团活动成果,学校“灵蕴文学社”将举办一期读书沙龙活动,主题为“我与龙中的一草一木”。以《我与地坛》与《荷塘月色》为例,探讨自然给予个体的影响,结合龙中学子在校感悟,制作“社团活动成果展示PPT”。
3.活动一:枝叶关情,感悟自然魅力
(1)一枝一叶总关情。品读“我”最喜爱的写景句子,探寻自然给予个体的影响,在读书沙龙活动中与同学交流,为制作“社团活动成果展示PPT”做准备。
我最喜爱的写景句子:
我的感受:
设计意图:文本始终是语文学习的抓手,通过文本学生才能走进文章,走进作者心灵。品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可以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讲。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品读语言,最能体现语文味。学生发言可多可少,可深可浅,教师要注重将学生发言将以引导归类,使之呈现一定的层次感,让每一位回答的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而不是用花哨的设计去吸引学生。
(2)品读感悟评分
设计意图:评委打分既是对学生发言的概括与总结,也是对文本理解的又一次深化。量化表的呈现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明确导向到语言、思维、合作层次,更加客观有效。
4.活动二:角色代入,明确自然作用
沙龙活动中,采访“史铁生(朱自清)”,陈述自然给予“我”的作用。
我是史铁生,我认为可以借自然来 。理由是 。
我是朱自清,我认为可以借自然来 。理由是 。
设计意图:自然情怀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但是具体的作用有哪些?适当地概括,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又可以加深对自然情怀这一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是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实。
5.活动三:学以致用,深化辩证关系
(1)活学活用,辩证思考:
龙游中学是我们熟悉的地方,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花草树木、亭台楼宇各具特色。
忙碌的学习节奏、紧张的学习压力有没有影响我们去发现”她“的“美”?
如果有,那是为什么?

如果没有,请以以下句式谈谈你的观点:
虽然学习忙碌,但走过 ,那里有 ,我感到了 。
→“万物静观皆自得”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传习录》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王国维《人间词话》
→积极的心态去静观万物,万物才能给予自身以精神的滋养。
教师静观自然作品呈现:
观龙中报告厅走廊书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熟悉地方的观察与描写,既可以锤炼语言,又可以提升思维能力。重点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山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从而在讨论中得出结论:万物静观皆自得。只有宁心静气才能发现自然之美。再引用王阳明《传习录》王国维《人间词话》例句引导学生明白,只有积极的心态去静观万物,万物才能给予自身以精神的滋养。将对文章的理解由文本层次上升到文化层次。
6.课堂小结
人应该享受现实的自然,但如果被现实羁绊,就应该享有一个精神的自然。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山水)情怀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希望通过这次读书沙龙活动,让身为文人的我们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心向山水,心怀自然,让大自然融进我们的精神世界,成为我们心灵的寄托。
7.课后作业
(1)丰富完善上课讨论的内容;
(2)合作完成“社团活动成果展示PPT”。
四、检测要求
1、“枝叶关情,感悟自然魅力”环节形成文章品读感悟,不少于100字,同学交流补充;
2、“角色代入,明确自然作用”和“学以致用,深化辩证关系”环节一定要体现出思考的深度,由浅入深,从多个不同角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