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练习题
选择题
1. “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政府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对苏联进行导弹威吓 D. 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2. 下表为1948-1952年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表。这一历史阶段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 )
时间(年)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工业生产上升 农业生产上升
1948-1952 25% 35% 4. 8%
A. 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B.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 “柏林危机”的解除 D. 欧共体的成立
3. 对下图认识正确的是( )
A. 欧洲出现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
B. 世界出现两极格局
C. 德国法西斯占领欧洲
D. 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4. 欧盟的诞生使欧洲的商品、劳务、人员、资本自由流通,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 9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 06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约6. 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元。这说明欧盟的成立( )
A. 提高了欧盟的国际地位
B. 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C. 使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D. 使其成员国建成“福利国家”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国家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这个国家应是( )
A. 英国 B. 德国 C. 日本 D. 法国
6.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B. 资产阶级认为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
C. 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D.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7. “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前,苏联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戈尔巴乔夫之所以改革,其最初的目的也是想通过改革,快速解决苏联社会比较严重的各种社会矛盾,因为操之过急,改革没有成功,苏联走向灭亡。但从根本上讲,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只是苏联崩溃的催化剂。”作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 )
A. 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 实行“多党制”,导致局势失控
C. 是苏联解体的导火线
D. 缓和了苏联的社会矛盾
8. 1914年一战爆发后,俄国国内反德情绪浓厚,因“堡”源于德语“城市”的发音,圣彼得堡遂改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为纪念列宁,又改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导致以上地名变更的是( )
A. 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文化因素 D. 自然因素
9.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 )
A. 原因 B. 过程 C. 目的 D. 影响
10. 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进行了长达38年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改革到勃列日涅夫改革,再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进行了种种尝试,却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们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A. 对农业和轻工业不够重视
B. 没能突破计划经济模式
C. 缺少改革的必要环境
D. 没能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
11. 某班同学正在研讨“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等内容。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蓬勃发展
B.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D.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2. 在这个非洲国家宣告独立的第二天即1990年3月22日,中国就与它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中指出:“(它)获得了国家独立……宣告了帝国主义在非洲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彻底崩溃。”这里的“它”是指( )
A. 埃及 B. 阿尔及利亚
C. 纳米比亚 D. 利比亚
13. 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
A.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B.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C.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冷战是一种非战争非和平的对峙状态
14.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大国关系的真实写照,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下列哪些国家之间关系的演变印证了上述言论 ( )
①美国和苏联 ②美国和日本 ③美国和法国 ④美国和英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5. 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综合国力和核武器的优势,使美国确立了“领导世界”的国际战略,并首先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采取对苏联强硬的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B.社会制度的差异
C.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D.全面冷战的开始
16. 如图两幅图片反映了1951年和1970年世界工业生产产量比重结构,推动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比重显著增加的重要因素是 ( )
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B.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C.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
D.欧盟的建立
17.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又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福利国家”的失业者地位都很高,导致有些人不愿意去干活,出现了“主动失业现象”。“主动失业现象”说明 ( )
A.“福利国家”制度缓和了阶级矛盾
B.“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非常优厚
C.“福利国家”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D.“福利国家”的劳动者大多懒惰成性
18.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经济改革,但成效都不大,其根本原因是没有 ( )
A.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改进新经济政策不足之处
C.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多党执政的政治体制
19. 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 )
A.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体制
B.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C.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D.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20. 下表中的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苏反目成仇的原因。
材料二 二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20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欧关系。
材料三 1983年1月,中曾根康弘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3)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对外政策的目标。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提出这一目标的条件。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日本出现粮食危机,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开展粮食援助。至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的农业开始复苏并向自给自足的方向迈进。此时美国出现了农业生产过剩,按照美国粮食巨头和跨国粮商的意见,美国一方面趁日本国内麦类自给体系尚未形成,便对其进行渗透和破坏,另一方面策划让日本人更多地进食面食,向日本大量出口小麦等粮食,造成日本粮食自给率连年下降,甚至威胁到了日本的粮食安全。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变化及其立足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23. 民族解放运动史是世界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独立和发展的历史,它构成了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又一条主线。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以“民族解放运动”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一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
材料二 独立战争时期,许多地方的青壮年男子都参加了抵抗英军的战斗。每当英军将至,他们就拿起武器走出家门,进行武装抵抗;击退英军后,他们就回家从事农业和工商业劳动。例如,在来克星顿,小镇里的人称自己是“一分钟人”,因为他们可以随时转换自己的身份。在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各地都有大批类似这种“一分钟人”的民兵,他们是赢得战争胜利的主力军。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民众的哪些诉求,分析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民族运动的发展】
材料三
(2)依据材料三图1,指出孙中山提出民族主义的目的。依据图2,概括甘地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和甘地民族主义的异同。
材料四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华民族的抗争及其历史意义。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殖民体系的崩溃】
材料五 1945年到1960年期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二战前,亚非拉地区只有36个独立国家,战后……有90多个国家挣脱了新老殖民主义的枷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殖民主义主导国际关系、西方列强任意奴役和宰割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4)指出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的原因。结合上述的探究,请你谈谈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答案
1-5BBBBC 6-10CCCAB 11-15BCDAC 16-20BCCBA
(1)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2)美欧关系:①美国被迫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②美国霸权地位受到西欧挑战(或西欧日益摆脱美国控制,或西欧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
(3)目标: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条件:日本经济发展(或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或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4)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家实力、经济实力)、国际形势、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任答两点即可)
22、(1)变化:由粮食援助到粮食倾销;立足点:维护本国利益。
(2)使日本缓解了战后的饥荒,保障了经济腾飞的基础,利于其实现政治秩序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让日本人更多地进食面食,改变了日本人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向日本大量出口小麦等粮食,造成日本粮食自给率连年下降,甚至威胁到了日本的粮食安全乃至政治、经济主权与独立发展进程。
23、(1)诉求: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原因:广大军民英勇奋战,战争的正义性,华盛顿的正确领导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目的: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国家。内容:抵制西方物质文明;恢复印度传统的民族经济;实现印度自治。(任答一点即可)异:孙中山学习西方文明;甘地抵制西方文明;同:反对西方侵略,实现民族独立。
(3)抗争:五四运动。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或者,抗争:北伐战争,历史意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主要因素: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社会的近代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增强;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4)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原因:二战后,西方殖民国家势力遭到极大削弱;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等。(任答一点即可)特点:从区域变化看,美洲——亚洲——亚非拉;从性质变化看,反殖民侵略的独立战争——反殖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任答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