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模拟检测语文试卷(一)(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模拟检测语文试卷(一)(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5 10:1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高考语文冲刺试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华文化很注重中庸之道。国家太大,治理需要依靠精英,这样的精英有一个特点,在孔子那里就是讲求“中庸”。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我称之为中庸理性主义,既不要过于峻急,也不要过于迟缓,应当恰到好处,掌握分寸,留有余地。《论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恰如其分。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鄙弃不义得来的富贵,但他只是说“如浮云”,像浮云那样一晃而过,并没有说其他丑恶的词,这体现了孔子语言的分寸感。在孟子的时代,认为精英就当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庄子是从另外的角度说的,他强调有至人、有真人。
②中华文化很早就提出“化”的观点,《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什么事情碰到钉子,无计可施了,这就是“穷”,穷就要变,变了才有出路,才可维持下来。到了庄子的时代,更喜欢用的字是“化”——与时俱化。“化”与“变”相比,有些悄悄发生变化的意思。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中华文化讲仁义道德、一和同、天下定于一、吾道一以贯之,似乎很呆板。其实中华文化一点儿都不呆板,比如中国人承认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性。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我没有条件,我就把自己管好了,如果我有条件了,我就为天下百姓与君王效劳。孙子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充分理解战争的人,永远不会让自己变成殉葬者。孟子评价孔子,说他是“圣之时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千变万化,民不聊生,国无宁日,孔子如果不随时调整自己,把握分寸的话,他早就灭亡了。
③在中国,不同的思想理论可以想办法走通。老庄主张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以无胜有。老子甚至主张,柔弱是生命的特色,坚强是死亡的特色。当然,这个说法我们是存疑的。但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从来都不是僵硬的文化。20世纪后半期,当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入改革的时候,西方的一些政要,比如撒切尔夫人、基辛格等人都对某些国家的改革不看好,而上述这些人却说,改革唯一可能成功的是中国,原因之一是中国有独特的文化,该坚持的继续坚持,该改革的就改革,化之于无形。全世界能够迈开这么大步子进行改革开放而又保持稳定局面的,只有中国。我们当然不能无原则地自我吹捧,但中华文化适应调整、变化的能力,统筹兼顾、面面俱到的能力,世界上罕有其匹,这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特点。
④如今,我们更可以在中华文化传统和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当下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时势,推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我们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建设我们美好的生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选自王蒙《道通为——从传统经典看中华文化的特点》,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孔子的价值观是鄙弃富贵的。
B.《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善于变化,变了才有出路,才可维持下来。
C.因为中华文化适应调整、变化的能力,统筹兼顾、面面俱到的能力,世界上罕有其匹,所以中国的改革可以获得成功。
D.我们可以在中华文化传统和资源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动我们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阐释了中华文化之中庸之道与穷通变化的特点,①段论述中庸之道,②③段论述穷通变化的特点,④段展望未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
B.作者引用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证明了《论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恰如其分。
C.第二段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了中华文化“穷通变化”文化优越性。
D.第二段孙子“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是中华文化穷通变化的特点的有力证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孟子的时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是坚持原则的人,并不符合中庸之道。
B.庄子、孙子、孟子、孔子,虽学派不同,但都有穷通变化的思想。
C.作者不赞同老子“柔弱是生命的特色,坚强是死亡的特色”的说法,但是认为它能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从来都不是僵硬的文化。
D.中国有独特的文化,该坚持的继续坚持,该改革的就改革,化之于无形,撒切尔夫人、基辛格等人认为改革唯一可能成功的是中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CoV和MERS-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新型冠状病毒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
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摘编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材料二:
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到大流行的威胁真实存在,直至“官宣”大流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世卫组织的措辞也在不断升级。被世卫组织盖上“大流行”的戳印意味着什么?
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表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紧急状况,无异于最严重的警告。
外媒分析称,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敲响最高音量的警钟,引起各国足够重视,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控、抗击疫情,同时还促进各国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可能进一步冲击本已脆弱的全球市场,并导致更加严格的旅行和贸易限制。
这在全球头号经济体美国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周三成为美国股市历史上的一个黑色坐标——一场长达11年的狂欢谢幕。在疫情和油价的双杀之下,美股周一遭“血洗”,史上第二次熔断;次日,受特朗普政府将推刺激措施的提振有所反弹。然而,喘息未定,周三又遭遇世卫组织“大流行”的致命一击。纽约三大股指再次暴跌,道指深跌逾1400点,相比近期高点下跌20%。外媒纷纷“判决”:道指堕入熊市,华尔街创纪录的11年牛市结束。
(摘编自《世卫“官宣”加剧美股震荡》)
材料三:
从病毒分析、疫苗开发、药物研发,到诊断辅助、智能测温、AI消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AI技术前所未有地被应用其中。
人工智能加持抗病毒药物和检测试剂研发,不仅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还能“妙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
华为云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等,于2月3日宣布筛选出5种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供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中参考。
上海深兰科技根据新冠病毒全序列基因组,研究病毒的变异位点,为针对病毒的靶位药物研发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当前已完成细胞自动机模型的建立,进行了256种规则的变换统计,分析出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及N蛋白序列与原SARS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借助AI算力预测新型冠状病毒今后的进化特点和方向,为防范病毒下一步变异提供依据,为精准靶位药物筛选提供数据支持。
(摘编自《AI抗疫:人工智能国家试验区显身手》)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比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所需时间,新型冠状病毒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所需时间约少2天。
B.结合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己定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C.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直至“官宣”大流行,世卫组织的措辞在不断升级。
D.对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及N蛋白序列与原SARS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的研究,可以为针对病毒的靶位药物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了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气溶胶传播也应当引起警惕,尤其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
B.由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性紧急状况,世卫组织将会正式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这将会给全球各国带来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C.在疫情的冲击下,近期美国股市震荡加剧,纽约三大股指多次暴跌,道指相比近期高点下跌20%,深跌逾1400点,被认为由牛转熊。
D.除了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人工智能还能“妙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助力。
6.要提高新冠疫情的防控应对水平,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努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小题。
我的第一个上级(节选)
马烽
①去年夏天,我在省水利学校毕业以后,被暂时安排到防汛指挥部去协助工作,农建局田局长是我们的领导。这个人面色苍白,走路总是低着头,背着手,慢吞吞地迈着八字步,讲话也是少气无力,好像什么事都不能使他激动。
②一天夜里,山洪暴发了。我接到电话,一口气跑到农建局,撞开田副局长的房门:“老田,永安河发洪水!安乐庄决口了!”他一只手支起半个身子问道:“安乐庄什么地方决口了?”我说:“汽车路东。”他听完,竟又躺下了,不紧不慢地说:“没甚要紧。”我又急又气:“你知道有多么大流量?一百多个!”“那更没办法!反正堵也堵不住,任由它流吧。”
③正在这时,办公室小秦慌慌急急跑进门,大声说道:“三岔河也发洪了!”他的话音刚落,老田就像中了电似地“呼”一下坐了起来回道:“多大流量?”小秦说:“水漫到龙王庙背后了。”老田说:“那至少有九十个。”他一面急忙穿衣服,一面说:“赶快通知海口村、田家庄,全体上堤。快!”
④我刚跑回办公室,老田就大踏步跑进来,一手拿着件雨衣,精神抖擞,满面红光。他把雨衣一扔,抓起耳机就开始给各村打电话。“马上接杜村,上舍……听着,把三支渠的闸拔开一孔……什么?已经全拔开了?我就怕你们来这么一手,马上闸住两孔……”他放下这个耳机,马上又抓起另一个,详细地指示:要防守哪段河堤,开哪个支渠闸,闭哪个支渠闸……我忙把河流渠道图铺在他面前的桌子上,他根本没看一眼,继续讲他的。
⑤老田打完电话,回头对我说:“咱俩到海门去,恐怕那里南堤要出问题。”在车上,我问他,为什么安乐庄决了口,他一点都不着急;而三岔河只有九十多个流量,他就急成那个样子?他说:“永安河坡度大,洪水来源少。别看来势猛,顶多四个钟头水就退了;再说,汽车路东种的都是高秆作物,过一下水也淹不死。三岔河不一样,洪水来源多,同时愈往下游坡度愈小。你想想,水量大,泄洪慢,这不要命?”
⑥下了车,他走得飞快,我几乎是小跑才能追得上。爬上南堤的时候,只见河里的水已经漫到平台上来了。走到了防汛指挥部,老田扫了一眼说:“怎么老姜头没来?”“刚才觉得不要紧,就没叫他。”老田生气地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马上把他请来。”不多一会,有人扶着个白胡子老汉进来了,正是堵决口的行家老姜头。
⑦过了一会儿,堤坝决口了,堤上灯火通明,人们奔跑着,喊叫着,来来往往运送沙袋。老姜头吆着号子,指挥人们打桩;老田领着一些人填沙袋。决口慢慢在缩小,夜里三点多钟,眼看很快就可合拢了。可这时水更猛更急,木桩刚打下去一半,就被冲走了。
⑧老姜头哆嗦着爬上堤堰,气喘吁吁地对老田说:“堵不住啦!我是没有这个本事了!”老田的脸色铁青,眉眼恼得怕人,对老姜头吼道:“非堵住不可!你再胡说八道惑乱人心,我先把你填到水里!”
⑨老田一面叫喊赶快往前运沙袋、木桩,一面转身向众人喊道:“会水的,跟着我来!”只听人群中说:“老田下水了!”“咱们还愣着干吗?”马上就有五六个壮小伙子跑到他身边,接着又跑出来几个……老田领着头下水了,拉着长长的队伍往前走,湍急的河水冲得人们东倒西歪,人们仍然不顾一切地往前走。乡党委翟书记挽着一串人在对面下到河里,挣扎着往这边移动,老田和翟书记一次又一次想靠拢拉起手来,但一次又一次被巨浪打开了。堤上的人都急得要命,都替他们提心吊胆。
⑩蹲在地上的老姜头,猛一下站了起来,向堤上的人喊道:“快!抬一根长电线杆来!”电线杆很快抬来了,老田和翟书记靠着电线杆,终于挽到一起了。水里的人也都一个个紧挨着,靠在了电线杆上。这时,堤上又有很多人呼喊着手挽着手下到水里。转眼间,决口上就排满了一层又一层的人,结成了一条冲不断的堤……
大股的洪水终于被拦住了。可是风浪也更加凶猛起来,一个巨浪接着一个巨浪,照他们劈头盖顶反扑。当巨浪扑上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被吞没了;当巨浪退下去的时候,无数的头才又露出水面……岸上的人们继续打桩,填沙袋,决口逐渐在缩小,沙袋堤逐渐在增高……
黎明时候,决口终于合拢了。人们欢呼起来,水里的人叫喊着爬上堤岸。大家七手八脚把几近昏厥的老田拉上堤岸,他两条腿弯曲得像两张弓,鼻子里只有一点微弱的气息。老姜头含着两眶热泪,脱下自己的夹袄,轻轻地盖在老田身上。
过了半个多小时,老田渐渐缓过气来了,慢慢睁开眼看着老姜头说道:“大叔,我骂你了,我……”老姜头哭着说:“孩子,别说这话,你骂得对……”
我再一次见到老田是两个月之后了,他的步子迈得更慢了,背更驼了。老姜头曾告诉,老田有关节炎,腿常年疼得要命。那还是1954年秋天,他淋着雨渡着水指挥各村防汛排涝,一连在水里泡了七天七夜落下的病。
(选自《人民文学》1959年第6期,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5段“我”与老田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老田对全县的水渠情况了若指掌,业务熟练,照应了上文中他不看“我”铺在桌上的河流渠道图的细节。
B.面对老姜头的退缩,老田严厉斥责了他;而洪峰退却后,老田第一时间给老姜头道了歉。这两个情节既突出了老田对前辈的尊重,也反映了老田遇事急躁的性格特征。
C.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叙述,主要围绕“告急——抢险”两个情节展开,整个情节设置波澜迭起,真实自然。
D.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环境渲染以及次要人物的烘托等手法,塑造了老田这一典型的基层领导干部形象。
8.小说的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的第9-11段不仅描写了老田,还刻画了众人抗洪的场景,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也。性贞正,有干局。明习律令,尤晓文薄。贞观元年,迁大理少卿。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罚钢二十斤。上从之,胄辨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上嘉之,竟免校尉之死,于时期廷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荫者,帝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帝曰:“朕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欲卖狱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胄前后犯颜执法多此类。所论刑狱,皆事无冤滥,随方指擿,言如泉涌。先是,每岁水旱,皆以正仓出给,无仓之处,就食他州,百姓多致饥乏,胄上言:“自王公已下爱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每至秋熟准其苗以理劝课尽令出栗,稻麦之乡,亦同此税,各纳所在,立为义仓。”太宗从其议,贞观五年,太宗将修复洛阳宫,胄上表“丁既役尽,赋调不减,费用不止,帑藏其虚。且洛阳宫殿,足蔽风雨,数年功毕,亦谓非晚。若顿修营,恐伤劳扰。”太宗甚嘉之,固谓侍臣曰:“戴胄于我无骨肉之亲,但以忠直励行,情深体国,事有机要,无不以闻。所进官爵,以酬厥诚耳。”六年,调尚书左丞,以其家贫,赍钱十万,先是,右仆射杜如晦专掌选举,临终请以选事委胄,由是诏令兼摄吏部尚书,其民部、庶子、谏议并如故。七年卒,太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尚书右仆射,追封道国公,谥曰忠。又以胄宅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摘选自《旧唐书·戴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王公已下\爱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每至秋熟\准其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
B.自王公已下爱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每至秋熟\准其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
C.自王公已下爱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每至秋熟\准其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
D.自王公已下\爱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市\每至秋熟\准其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荫:封建时代子孙凭借先代的勋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封爵或免罪。
B.敕: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体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C.帑:古代是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文中的帑藏是国库的意思。
D.摄:指本职外还代理其它职务,文言中表兼职的词语还有领、擢、行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胄忠贞正直,秉公执法。对监门校尉的不公处罚,他坚决请求重判:朝廷大选时有人造假,他依旨据法将假冒者处死。
B.戴胄熟悉法典,明习律令。他熟悉法典,能依据情势指出案件中的不足,所判的刑事案件都没有冤屈和滥杀无辜的。
C.戴胄体恤百姓,为民着想。他建议设立义仓,赈济百姓;又谏止皇帝马上修复洛阳宫,以免使百姓困苦不堪。
D.戴胄位高权重,为官清廉。他被皇上多次提拔,身兼数职;可住宅依旧破旧不堪,连供奉祭品祀神的地方都没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欲卖狱乎?
(2)但以忠直励行,情深体国,事有机要,无不以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l4~15题。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碧琉璃滑净无尘”中作者使用夸张修辞手法,展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B.“当路游丝萦醉客”游丝本无情,欧阳修却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是游人被春景吸引之意。
C.“日斜归去奈何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奈何春”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
D.作者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喜不自禁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
15.“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中最传神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蚯蚓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在于用心专一;而螃蟹却只能寄身蛇鳝之穴,在于“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结果却“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共3小题,9分)
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 了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冠军,这令不少观众对中国漫画电影的崛起产生了更大的期待。要想打造出类似的精品动画电影,创作者既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 )。《哪吒之魔童降世》取材于传统神话,这一下子就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哪吒是中国神话中的经典形象,关于他“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等故事,对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津津乐道。这部电影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就在于对传统故事进行了 的改造,将之改编成为了一个 的成长励志故事。 尤其是影片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那句台词更是触动了许多人的心灵,让不少观众想起了自己拼搏奋斗的日子。一些“熊孩子”的家长,也从电影中获得了一些教育孩子的 。 我们相信,有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做支撑,有中国动画电影人不服输的精神,中国动画电影未来可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问鼎 大张旗鼓 言近旨远 启迪
B.夺得 大张旗鼓 言近旨远 启示
C.问鼎 大刀阔斧 意味深长 启迪
D.夺得 大刀阔斧 意味深长 启示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还应使电影能引发观众共鸣,做到古为今用
B.还应做到古为今用,使电影能引发观众共鸣
C.还应做到古为今用,使电影能与观众共鸣
D.还应使电影能与观众共鸣,个做到古为今用对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哪吒是中国神话中的经典形象,对于他“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等故事来说,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津津乐道。
B.哪吒是中国神话中的经典形象,关于他“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等故事,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耳熟能详,津津乐道。
C.哪吒是中国神话中的经典形象,对于他“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等故事,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津津乐道。
D.哪吒是中国神话中的经典形象,他“剔骨还父、割肉还母”等故事,对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津津乐道。
20.下面是市面上出售的一款人工智能的开机欢迎词,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你好,我是星星家族的成员,来自182星球,我的名字叫“智多星”。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地球人,所以,我允许你做我的小主人。我会唱歌、跳舞,肚子里还有上百本中外名著供你拜读。我还会算算术、说英语,你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来向我请教。只要是我会的,定当不吝赐教。相信我们会成为好朋友,务必好好保管我吧。
21.下面是一种依靠互联网终端和物联网支持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的使用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6分)
四、作文(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在开山岛,“80后”“90后”接过守岛接力棒,用青春奋斗续写爱国奉献的崭新篇章;在贵州平塘,年轻的“天眼”守护者探索星辰宇宙、建设国之重器,在群山深处追逐科技强国的梦想;在东京奥运会,年仅14岁的全红婵展现了令人惊叹的“水花消失术”,以三跳满分的优异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一朵朵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尽情绽放,为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增添着亮丽的青春色彩。
请联系实际,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B
6.①认识上:了解病毒特性,知晓传播途径;②措施上:各国联防联控,应对政经影响;③技术上:应用新型技术,加强科技研发。
7.B
8.最后一段运用补叙方法,内容上交代了老田落下病痛的原因,丰富了老田舍身忘我、抗洪抢险的性格,照应开头,使小说情节更加合理。
9.①既叙写了老田抗洪经验丰富,也写到了村民面对洪灾群策群力,点面结合,描绘了惊心动魄的抗洪斗争场景,使小说的内容更丰富;②既刻画了老田等基层干部形象,又塑造老姜头等普通村民抗击洪灾的群像,两者互相烘托,充分展现了中国劳动者的整体形象;③既有基层于部身体力行,也有人民群众全员参与,反映了中国劳动者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10.D 11.D 12.A
13.(1)你现在却判决流放,这是向天下人表明我是个不讲信用的人,你是想受贿枉法断案吗?
(2)但他却用忠正公直来砥砺自己的操行,他体察国事,情深意切,遇有紧要大事,没有不上奏让我知道的。
14.A
15.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响”和“浸”。“响”用声音表示动态,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蹄声得得,轮声隆隆,来到西湖游赏春光,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热闹的气氛。“浸”即倒映,“溶溶春水浸春云”写湖面风光,水里映出了云的影子,云、水、天空都融在一起了,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巧妙地写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16. 用心躁也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17.D 18.B 19.C
20.①把“允许”改成“邀请”;②把“拜读”改成“阅读”;③把“请教”改成“咨询”;④把“不吝赐教”改成“尽力解答”;⑤把“务必”改成“请”。
21.市民点击回收机屏幕,从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纺织物中选择可回收垃圾类别,并投入相应的回收箱。回收机经过称重或计数得出环保金额,市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收款。当回收箱集满后,系统平台会通知相关人员来清运。22.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