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导学案
编制人:杨友亮 审核人:杨友亮 审批人: 使用时间:2013年4月
【课标要求】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⒉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两面性。
难点:⒈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2.如何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基础梳理】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俄国_____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的严重阻碍。(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1)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使用机器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
(2)概况:俄国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
2、广大人民掀起了大规模反对农奴制的斗争。(工农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
(1)时间:1825
(2)目的: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
(3)历史意义: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______公开武装发动,它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___,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3、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新思潮
(1)19世纪中期,出现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革命民主主义者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 )
(2)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3)思想:反对______和农奴制
4、______战争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也充分暴露农奴制的腐朽和政府的无能加剧社会危机
(1)时间:1853年至1856年
(2)战争爆发的原因:
A、俄国为扩大势力,攫取土地和转移国内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B、俄行动侵犯了英法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3)克里米亚战争经过及结果
经过;塞瓦斯托波乐要塞
结果:俄军战败,1856年签订和约______
(4)性质:俄国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俄VS英、法、土——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5)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
a、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b、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
c、推动俄国六七十年代改革(改革的酝酿)
5、危机面前,沙皇______选择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二、改革的经过、内容
1、农奴的解放
(1)时间: 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 ,
又称“解放法令”。
(2)目的:缓和 ,挽救 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3)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再买卖土地
②经济上:农奴可得到 ,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
份地须 ,但往往比实际地价高出好几倍,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农民在改革中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耕种土地的数量;而往往得到的是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③组织上:建立一种新的管理组织——“ ”管理农民。
2、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政治)改革的内容:
(1)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建立城市自治机构-城市杜马(议会)自治局。
(2)改革司法机关: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3)军事改革: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军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
三、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1、改革的两面性
(1)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 ;也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
①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推动俄国政治改革,推动政治近代化。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 的过渡(转折点)。
(3)局限性:使俄国形成以军事封建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①不彻底性:保留大量 ,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农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无权地位。
②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③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2、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表现:①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②农业资本主义发展。
(2)特点:发展速度很快,但仍比西方国家落后。
【预习自测】
1. 1.近代化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思想文
化的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各国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俄国走上近代化的途径是( )
A.单一改革 B.战争统一 C.社会革命 D.民族独立
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 ( )
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B.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
C.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D.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3.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
A.农民需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需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5.农奴制改革以后,亚历山大二世对上层建筑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 ( )
①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机关的改革 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④设立银行,鼓励私人投资近代工业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课堂探究】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答案: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答案: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