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05 21:0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学习要求】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背景、概况)、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新文化运动材料1: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
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政治背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企图复辟帝制。袁世凯:皇帝之宝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
实为猿(袁)家之天下。1、背景:材料2:材料反映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要求实行民主制度。1、背景:材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文化信息?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祭孔 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实质是为复辟帝制造舆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3:1、背景:政治:经济:思想:直接原因1、背景一、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袁世凯专制独裁,企图复辟帝制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制度。阶级:1.“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1)兴起标志: 陈独秀 在创办 (后更名 )《 》《新青年》青年杂志(2)推动因素:北大校长蔡元培实行“ , ”的办学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3)代表人物: 、 、 、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1915年上海2、概况:1、背景一、新文化运动 (4)口号:《 》(5)主要阵地: ;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新青年民主与科学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材料4: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3、主要内容: 材料4:打倒“孔家店”——吴虞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6: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主要内容:探究活动一:新文化运动时期旧道德和新道德各指什么?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独立、平等、自由等。材料7:“儒者三纲之说,……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无独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无独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者,三纲之说为之也”。所谓名教、礼教都是拥护“别尊卑明贵贱”的制度。而“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度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
——陈独秀在“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
“主张尊孔, 势必立君, 主张立君, 势必复辟”;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打倒孔家店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材料8:探究活动二:《文学革命论》《文学改良刍议》 《狂人日记》
《孔乙己》 首倡白话文文学革命开始新文学的典范材料9:““我翻阅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918年,
发表《狂人日记》3.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发表文章,认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是“保护政治之偶像”。其本质目的在于说明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
B.孔子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标志?????
C.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是“吃人”的历史?????
D.孔子提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4、评价:结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核心内容,说一说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探究活动三:阅读教材,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材料10: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如下:想一想: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崇拜孔子人数的变化反映新文化运动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1)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知识分子受民主与科学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材料12: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救国的答案。(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11: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 “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2、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材料13: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李时岳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材料14:“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2)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2、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2)积极作用: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①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②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3)局限性:②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2、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4.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D.五四运动C.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A.维新变法C.新文化运动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
2、传入
3、途径
4、意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造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国内:(2)国际:2. 传入: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3.途径(五四运动的促进):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播开来的?①撰写文章:1919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成立社团: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③建立组织: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建立中共早期组织 陈独秀 毛泽东 邓中夏
蔡和森 瞿秋白 周恩来3.途径(五四运动的促进):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播开来的?①撰写文章:1919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成立社团: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③建立组织: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建立中共早期组织④创办刊物: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4、意义(1)为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指导了中国革命。
1921年 中国共产党建立5.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下列人物与成果之间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魏源 ——《海国图志》
B.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C.陈独秀——《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陈独秀——《文学改良刍议》新文化运动新思潮萌发维新变法运动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体西用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中国革命进入崭新阶段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君主立宪制民主与科学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较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派;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
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
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
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
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
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一方面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需要B.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 D.现实政治的需要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C.提倡文学革命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A.引进西方学说讨论 结合图片,谈谈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课外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提供思考视觉,让学生做到史论结合、有血有肉。)怎样看待
传统文化?公认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是以什么为标准?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
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些人的代表是
A.魏源、林则徐
B.康有为、孙中山
C.陈独秀、胡适
D.毛泽东、邓小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