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陋 室 铭
刘禹锡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朗读并背诵全文。
2.品析文中的名句,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教 学 目 标
3.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教 学 重 难 点
学习目标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新课导入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
新课导入
刘禹锡(772—842年),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内)。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浪淘沙》《竹枝》《杨柳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等。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他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写作背景
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
垂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
写作背景
1.文体知识
铭 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用于纪行或苦口警诫劝勉,形式短小,文字精练,句式工整,有韵。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 “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 “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基础梳理
2.重点读音
禹( ) 锡( )
馨( ) 鸿( )
儒( ) 牍( )
yǔ
xī
xīn
hóng
rú
dú
基础梳理
3.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基础梳理
4.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
(古:身体 今:样子)
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古:品德高尚 今:芳香)
(古:大,渊博 今:鸿雁;书信)
基础梳理
4.古今异义
4.无丝竹之乱耳
(古:琴瑟笛萧等管弦乐器 今: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古:弹奏 今:调解)
基础梳理
5.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名词作动词,灵验。
3.惟吾德馨
名词作动词,德行美好。
基础梳理
5.词类活用
4.无丝竹之乱耳
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5.无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7.苔痕上阶绿
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6.苔痕上阶绿
方位名词作动词,长上。
基础梳理
梳理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出名,有名
神异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整体感知
梳理文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
只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整体感知
梳理文意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蔓延到台阶上。
映入
译文: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整体感知
梳理文意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博学的人。鸿,大。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译文: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整体感知
梳理文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整体感知
梳理文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指官府文书
译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代指世俗的乐曲。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扰乱
形体、躯体
整体感知
梳理文意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译文:(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整体感知
梳理文意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整体感知
名ing 灵ing 馨in
青ing 丁ing 琴qin
经ing 形ing 亭ing
听读文章,找出韵脚 。
每句最后一个字韵母相似或相同,这个字就是韵脚。
整体感知
看视频
听诵读寻陋室
整体感知
分析 探究
1.全文的主旨是哪句?说说它的含义和作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主旨句:
含义:
作用: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惟”字加强语气。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合作探究
2.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德馨
(品德高尚的“我”)
龙
山 水
比喻起兴
山
仙
水
陋室
合作探究
3.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
陋室不陋
景(景色之雅)——环境优美
人(交往之雅)——交友高雅
事(情趣之雅)——情趣高雅
合作探究
4.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话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写出了环境恬静、清幽的特点。
合作探究
5.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出了什么?
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知其人。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陋室主人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表现了其交往之雅。
合作探究
6.刘禹锡为什么说“可以调素琴”,又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调素琴应是指作者平日弹琴自娱,再加上阅读金经,过着恬静而高雅的生活;而“无丝竹之乱耳”指的是交际场上的歌乐。表现了主人不慕富贵,不追求功名利禄的情致。
不矛盾。
合作探究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与陋室有什么关系?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自况,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合作探究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与陋室有什么关系?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诸葛庐、子云亭
古代名贤
“何陋之有 ”
吾之陋室
惟吾德馨
不陋
合作探究
8. 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
合作探究
9.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
草色入帘青
苔痕上阶绿
环境清幽宁静
合作探究
9.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
谈 笑 有 鸿 儒
往 来 无 白 丁
对比
与人交往
高雅脱俗
衬托自己
的“德馨”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实写
反面——虚写
高雅脱俗
不慕富贵
合作探究
10.作者通过什么写法来表明自己的志趣的?
托物言志
——陋室(陋室的环境及主人日常生活)
——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写得比较含蓄。
合作探究
11.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不陋,为什么又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
子云亭
诸葛亮
政治上建功立业
文学上万古流芳
杨雄
类比
我
禹锡室
合作探究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慕富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构思美。
文章展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抒发和阐述,而是借助于自己生活居住的陋室来反映和展现。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最后又将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将自己和古先贤相比,层层蓄势,处处展现屋子因为“我”之志趣的高洁而不陋。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2.骈散结合,语言美。
本文短小精悍,语言优美整齐,读来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富有音乐美。从句式上来分析,作品巧用四字语、五字语构成骈句,言简意赅,虽非韵文,但均在偶句上押韵,音韵谐合,意蕴丰厚;修辞上,作品有排比、对偶、对比,类比、映衬、引用等修辞手法,读来如行云流水。整齐美与错落美并存,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文学艺术价值。
课堂小结
在大唐诗人中,刘禹锡一定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少年成名,二十中进士,三十岁位极人臣。可他的后半生却一路贬贬贬,更两度因桃花诗被赶出京城,一贬就是二十年他为人乐观,一生豪情万丈,坚毅刚强,世称“诗豪”。
永贞改革失败,刘禹锡被贬,十年后被召回京城,等待朝廷任命新的职务。
刘禹锡的傲骨。
拓展新知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步入玄都观观赏桃花。面对盛开的桃花,刘禹锡百感交集,写下了《元和十年自郎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人将京城在永贞改革失败后纷纷登台的快政新贵比做一时竟芳的桃花,而众多的看花者,则是那些追随权势、奉迎拍马之徒。诗人轻蔑
刘禹锡的傲骨。
拓展新知
地讽刺道,这些似乎占尽春光的新贵们,只不过是我被排挤出京后投机登上高位的罢了,有什么值得神气的呢?
这首诗激怒了权贵,他们以“心怀怨恨,诽滂朝廷”的罪名,再度把刘禹锡赶出京都,在外一待又是十三年。
公元828年,刘禹锡又调回长安在朝中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再游玄都观。诗人看到十四年前看花者川川流不息的玄都观,现在这里桃花荡然无存,庭院里布满了青苔,开满了野菜花。
刘禹锡的傲骨。
拓展新知
于是他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绝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诗以嘲弄的口吻,辛辣地讽刺了昔日狐假虎威,如今已树倒猢狲散的政敌。未一句“前度刘郎今又来”,公开向打击革新运动的当权者叫板我又回来了看你们能把我怎样?”诗人百折不挠的性格和顶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不能不让人仰视。
刘禹锡的傲骨。
拓展新知
陋室铭
点明题旨
具体描述
总结全文
山水喻室
仙龙喻人
居室环境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
诸葛庐
子云亭
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
何陋之有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板书展示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