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花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芬、芳、系”等生字,会写“芬、芳”。
2. 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3. 能体会用不同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
4. 能借助关键语句说出第一、二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1.能体会用不同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仿照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
2.借助关键语句说出第 1、2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准备】PPT、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真精神!刘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看,花儿悄悄绽放。有的在水中亭亭玉立,有的花团锦簇,有的娇艳欲滴,红的似火、黄的赛金、白的像雪。这些花美不美?今天,我们走进一篇和花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感知,了解花钟
1.过渡: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带着你的疑问,读读课文吧。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什么是花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用“____”画出来。
2.过渡:刚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请看屏幕,一组词语考考你。
课件出示生词,谁来读,请你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第二组词语谁来挑战?这一次他读对了,大家跟着一起读。
3.课件出示:“芬芳”。
(1)再来读读这个词,你知道“芬芳”是什么意思吗?
(2)“芬芳”两个字要求我们会写,如何写好这两个字,给大家点建议。
(3)老师范写生字。
(4)学生写生字。
(5)同桌交换,互相评价。
4.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什么是花钟了吗?请学生说。然后欣赏花钟的图片。
5.花钟有什么用处呢?
三、感受花开姿态,学会不同表达方式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出花的名字。用横线标注它们各自开放的时间。
过渡:圈画完的同学都已经坐好了,看看你和老师圈画的一样吗?
预设:谁来读一读,你读的准确流利,很棒!
预设:谁再来读一读,用你的读书声告诉大家都有哪些花?他们是什么时间开放的?我请两位同学把它们的名字贴在黑板上。
2.在优美的朗读声中,我们知道了这些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其实他们开花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请你大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些花是怎么开放的。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谁来说说你最喜欢的花是怎么开放的?
(1)牵牛花这里不仅写出了牵牛花的颜色,还通过吹起小喇叭这样一个动作,告诉了我们它的形状,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我们一起来欣赏牵牛花,看,多么可爱的牵牛花啊,请你读一读。
(2)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花的开放呢?
①蔷薇、睡莲、紫茉莉
②(昙花),含笑一现是什么意思?昙花非常美丽,但是花期很短,人们根据这种现象总结出一个成语:昙花一现,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存在的时间很短暂。
③万寿菊,欣然是指高兴的样子,这是写人的词语。万寿菊开得怎么样?从哪个字看出来的?怒,在字典上有两个意思,一是愤怒,另外一个意思是形容气盛很盛,这里是哪个意思?
(3)那作者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拟人句来描写花开的姿态,有什么好处呢?
①预设:是的,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开的姿态写的形象,还有吗?
②同样是用拟人句来写花开的姿态,把课本上的表达方式换成这种说法,你觉得怎么样?
总结:如果一直用同一种说法来表达,语言就会枯燥无味,有了表达方式的变化,语言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花开放时,不同的美。让我们配上音乐,美美地读一读吧。
(4)同学们,自然界中仅仅有这些美丽的花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是的,大自然中的花儿还有很多,看,这是牡丹,在清晨七点左右开花,这是蝴蝶兰,在上午八点左右开花,十点左右,向日葵开花了。请你仿照课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一写你喜欢的花。
(5)总结:你们都是小作家,把这些鲜花写的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四、借助关键语句概况段落大意
1.请大家再看第一自然段,找找哪句话提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1)你找到了文中的哪句话?
(2)请你抓住长句子中的重点,来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3)小结:我们借助关键的语句就能概括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这就是我们概括段落大意的好办法:借助关键语句概况段落大意。
2.同学们,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请同学默读第二自然,边读边画出关键语句。
(1)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句子?请你借助文中的例子说明一下。
(2)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还有其他原因吗?那么这样的花,你知道有哪些吗?
(3)那么谁能结合这两句话,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呢?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花钟,探索了花开的秘密。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最后刘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希望你能从中了解更多自然界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
13 花钟
借助关键语句
概况段落大意
《花钟》课后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留心观察获得的各种发现。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进而感受观察的乐趣,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旨在引导学生立足一段话的学习,准确判断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并掌握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大意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花钟》主要写了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的现象,并探究和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花朵分时开放的奥秘。课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和开放姿态是不同的。第二自然段列举了不同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介绍了一位植物学家根据花的不同开放时间修建了一座“花钟”。体现出作者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这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师要既能引导学生要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和善于思考,又能训练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大意的能力。
结合单元教学,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完成初步识字写字任务:认识“芬、芳、系”等生字,会写“芬、芳”,和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后。落实两个语文要素,一是能体会用不同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二是抓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在落实第一个语文要素时,设计了三个层次,即找出文中用拟人句的修辞手法写花开的句子——体会用不同拟人句写花开姿态的好处——仿写,通过学生感受不同表达方法带来的好处,进而让学生进行仿写。
对学生来说,抓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在学生对花钟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再进行段落大意的概括。用第一自然段教给学生方法,然后让学生尝试自主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概括。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了很多不足,导致语文要素的落实效果不是很好。
1.节奏不紧凑,没有依课堂生成而教,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好处这一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前进行处理,但是我没有,而是后面又再重提,占用了不必要的时间。
2.问题指向性不强,对于提出的问题到底要落实哪一个知识或者训练学生的什么能力,提问的语言不够明确。在体会表达方式的不同会使句子生动形象时,通过两次的引导才让学生明白了我的问题。如何向学生抛出指向性明确的问题,是我应该认真思考的方面。今后我将继续学习,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