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了解诗歌特点,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诗歌语言,赏析诗歌意境;体悟诗人情怀。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精彩语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熟读,品味诗歌语言,赏析诗歌意境;体悟诗人情怀。
三、过程与方法:
该课题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鉴赏诗歌领会诗文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但目前学生只在初一上册时学过古诗,对诗歌朗读、鉴赏的方法还很模糊,鉴赏的能力也不强,本文是一首纪游诗,兼具古体诗和纪游类文本的特点。七年级学生对古体诗的知识已有了一定了解,对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也并不陌生,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诗歌,但感情运用不准,诗歌赏析能力需要不断培养。朗读是学生感受文本的最好方法,应该在朗读上多下功夫,通过吟诵和“莫笑”“足”“闲”“无时”等重点字的突破,引导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情谊,珍惜拥有。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山水开阔了人的胸襟,壮大了人生格局。山水化为了胸中丘壑,笔底波澜。学生分享与山水相关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今天我们一起随杜甫《望岳》,领略诗人心中的泰山之美。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著作《剑南诗稿》《沈园》。
2.介绍背景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3.文体知识积累
古体诗:有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或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从句式方面看,五字一般为221式或212式,七字为2221式。《望岳》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二、诵读训练
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2.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根据下面的词句注释,理解诗意。
莫:不要。浑:浊而浑。足:足够,丰盛。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重重叠叠,一道道水迂回曲折。
柳暗花明:柳绿花艳。又:再一次。
古风存:淳朴的古风犹存。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三、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1.解诗题
游, 游玩
题目既交代了诗人所游地点及此诗的主要内容,又暗示了这是记游抒情诗。望岳,指望泰山
2.怎样才能读懂一首古诗?
朱熹说过“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什么意思呢?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意境,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语的含义,才能深入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3.学生说诗意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里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3)配乐朗读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从哪几个字能够看出山民的热情的当时作者的心情?(紧扣“莫笑”“足”)
★答案预设:“足”是什么意思?足量的饭菜,还有山民的淳朴、好客不折不扣、足足地表达出来。对,这就是农家人,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当然还有诗人的满足和感激,“莫笑”:诗人叫人不要笑什么呢?对,这里的酒菜肯定没有大酒店里的精致,由此可见,在诗人的眼里,他不看重什么,他看重是什么?相信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
2.诵读颔联(三、四句诗)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之间,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答案预设:看到的是山峦重重,水道弯弯,山一程,水一程。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可能等待他的又有一群好客的山民。
3.在颔联两句里面,你认为哪几个字使用的比较传神,有什么效果,试着说一说。(紧扣“莫笑”“足”)
★答案预设:“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让人以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似乎没有了前进的道路。
“又”字:正在迷惘之际,诗人突然眼前一亮,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4.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
【答案】①村民的热情好客;②优美的景色;⑶淳朴的风土人情。
5.首联中的“莫笑”“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现了农家热情好客的风尚。
6.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①选景典型生动,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柳绿花艳,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②为下文写诗人的留恋之情做铺垫。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答案】示例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示例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四、拓展延伸
具有理趣的诗句总是耐人寻味,本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与七上我们学过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皆寓理于景,传达出积极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转机的乐观进取精神。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未消尽,红日已出;旧年未过,新春已到。体现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自然理趣,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游山西村主题思想通过描写山村的自然风光和村民的淳朴风土人情,表达了自己虽然被免予弹劾,但并没有丧失信心,他深信,总有一天他会不高兴的,他会对农村生活的感觉又爱又恨。
六、课文总结
课虽止,境无止,我相信:博览群书的爱国诗人陆游,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永留我们心中;他写下的《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永远激励我们永不放弃;我们还会铭记他要求孩子们多读课外书的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七、课堂练习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猪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对春天的祈福。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3)《游山西村》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
(4)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1)D
【解析】 A.有误,“足鸡豚”这里不是说农家拿鸡和猪招待客人,而是形象说明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B.有误,鲁迅笔下的社戏即在社中进行的一种有关宗教和风俗的戏艺活动,已经没有“农民对春天的祈福”的含义;
C.有误,“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有误,作者但愿从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2)C
【解析】C 项“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无中生有,陆游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3)情景: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奋发前行,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4) “无时”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
八、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整理4个品读句子。
3.选做:
比较《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游山西村》的异同。
九、教学反思
这是我讲的一节赛教课,经过对文本的解读,以及联系作者陆游的生平,对这首诗歌的教学有了深刻的体会与感悟。一开始,以诗词常规的教学方式进行导入与诵读,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与《示儿》,温故知新,除了众所周知的爱国诗词外,了解陆游的另一风格作品,表现闲居生活和乡村风情的诗作,以此引入《游山西村》。再通过节奏划分与诵读,使学生了解这一风格作品的笔调舒缓,趣意恬淡。接着以趣味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将陆游化身为现代的旅游博主,以vlog的形式进行乡村一日游的拍摄,对村舍进行宣传。学生以导游的形式,对此视频进行解说,即画面描述。在此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要求以第一人称,第一视角,针对律诗的每一联进行画面描述。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探讨,力求表达规范。针对学生的画面描述,我不断地进行追问,“作者看到这样热闹的场景心情怎么样?”,“你是从此句当中哪里得到的?”“颔联的内容有没有给你带来一些启示?结合自己经验谈一谈。”在追问中,学生掌握诗句中重要词语的赏析,以及剖析到作者的情感。赏析方法明确,任务明晰,小组交流合作顺畅,学生在结合写作背景之后,尤其诗对尾联的赏析见解独特,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紧抓住“闲”字,明确作者被罢官归家的无奈、落寞之感,这种闲是被迫的;待山河稳定,失地收复,作者才会安稳、主动地闲居于此。在画面描述的过程时,我又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上分析,了解宋诗的特点,不仅包括叙事、写景、抒情,同时还有寓理。最后,结合诗歌与作者的情感,从对联入手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从诗歌的学习中有所获得。在评课专家和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的悉心指导与点拨下,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本堂课,意识到自己也有所不足。例如,在学生没有回答上问题的时候,他可能在组织自己的语言,要有耐心等待学生;其次,应该将自己在本堂课上的优点放大,既然以趣味进行教学,可以不断地拓宽自己的教学,突出创新点;最后,在问题的提问上,要言简意赅,指向明确。多次的磨课与其他老师的建议,使我不断地进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