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不仅承载着中国人生命实践的美好愿景,而且还体现着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追求。家文化是理解中国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基因密码,是见证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标示,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逻辑进路。
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构起系统而完备的家族宗法制度,并通过嫡子之制、分封之制等延伸至国家政治制度之中,最终形成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的高度共通性,这种“家国同构”的基本格局导致了忠孝相通、忠孝同义,使家庭道德成为社会和国家存续的精神纽带。我国商朝的王位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制,周代王室则采取嫡长子继承制。秦汉以后,尽管中国社会时常遭遇周期性动荡,但因深受“三纲五常”思想的熏陶,由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家庭文化自始至终非常稳固。到魏晋南北朝,特别是隋唐时代,豪门大族层出不穷,家谱族谱的编写蔚然成风。宋代的二程和朱熹将宗子立法视作尊族重本和收拾人心的重要手段,民间建造宗祠之风兴起。元明清三代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影响下,以家庭道德为核心的礼仪教化活动进一步得到加强。直到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之后,在外来冲击和内部激荡双重因素作用下,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开始走向缓慢而艰难的现代性蜕变历程。
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在氤氲化润华夏文明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架构。《尚书·尧典》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里展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其间,“仁”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德性,它为历代统治阶级和普通百姓所普遍认可。仁德的核心是爱人,爱人的根本是孝悌,孝悌之德的根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由此生发出中国最重要的五种人伦关系,即《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出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正是这种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宗族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的一以贯之,建立起中华民族悠远丰厚、恢宏庞大的家庭美德传统。
与欧美国家的家庭道德相比,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具有三种典型特质。一是义务至上主义。在中国传统家庭道德中被反复阐明的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其根本要旨是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这同西方家庭道德中追求个人自由与权利的契约主义倾向存在本质区别。二是道德理想主义。中国传统家庭道德高度重视家庭成员的修身养性,家庭生活的实质在于如何克己修身。判断家庭中任何事情的对错,先要反求诸己;在个体欲望与家庭秩序、社会要求发生冲突时,宁可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减损个人的正当利益,也要维护家族与社会的公共利益。三是伦理中心主义。在中国的家庭人伦设计中,人只有在以血缘为本位的各种关系中才能确定自己的家庭地位,如果抽掉了个人的人伦身份角色,个体人格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古人云:“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我们揭示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历史渊源、理论逻辑及其本质特征,就是要通过抵达历史深处、倾听历史回响,来明晰新时代中国家庭美德建设的具体内容。其间,我们必须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家庭道德,在取其精华和弃其糟粕基础上,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摘编自靳凤林《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光明日报2022年2月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文化已渗透到中国人的血脉中,它对于中国的文明历史、社会变迁以及未来发展的道路,都
有重要的影响。
B.中国古代的家庭道德之所以能成为社会和国家存续的精神纽带,源于家族宗法制度延伸至了国
家政治制度中。
C.中国的家庭道德与西方家庭道德的本质区别在于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认为自由与权
利在义务之下。
D.为维护家庭秩序、满足社会要求,个体有时需要牺牲自我利益,这便是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理想
主义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列举了我国列朝列代的做法,表明了家庭文化在政治、礼仪教化等方面的作用。
B.第三段引用古籍相关内容,诠释了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在文明发展中形成的理论架构。
C.文章将中国家庭道德在历史传统和新时代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了关联性阐释,说理清晰。
D.文章整体采用并列结构,从历史渊源、理论架构及典型特质等方面诠释了中国的家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只有在外来冲击的作用下才有可能走向蜕变。
B.孝悌之德生发出五伦,因此父子相亲是五伦的基础,也是建立起家庭美德传统的前提。
C.中华传统家庭道德也有不合理的内容,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D.依据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的方向,国家印发了相关文件,指出了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8岁!冬奥会首秀!夺得中国冬奥历史上首枚女子雪上项目金牌!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小将谷爱凌凭借第三跳的完美发挥,以总分188.25分的成绩夺得冠军,创造多项历史!
这场比赛,谷爱凌两跳过后排名第三。最后一跳,谷爱凌成功挑战转体1620高难度动作,得到了94.50分的全场最高分,并最终夺得冠军。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跳是她此前从未成功做过的,能在冬奥会如此紧张的赛场上挑战自我,令人叹服。
“我参加比赛不是为了打败其它选手,我是要做到自己最好,我觉得无论落地还是不落地,都会让我感到非常骄傲,所以我还是选择最后一跳做这个,让世界看到我的比赛精神。”赛后,谷爱凌如此解释自己为何会挑战这一高难度动作。
材料二:
“凌”空绽放,一跃夺金!
8日上午,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夺得金牌。决赛中的三轮比拼,谷爱凌的每一跳都堪称无可挑剔。
这是一场观赏度极高的比赛,也是一场让观众上头、肾上腺素飙升的比赛。比赛中,顶级高手过招,你放大招,我出绝招,每个人都在倾力挑战自己的最高难度,谁最完美,谁成功突破自身极限,谁就脱颖而出,谷爱凌做到了。
这块金牌,于谷爱凌来说,意义非凡。这是谷爱凌获得的首个冬奥会奖牌。年仅18岁的谷爱凌,第一次参加冬奥会,便勇夺金牌,实属不易。
这块金牌,于中国体育来说,同样意义非凡。谷爱凌参加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有个独特背景,这是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在本届冬奥会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后,中国运动员的冬奥会决赛首秀。“首秀夺金,未来可期!”当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在新的竞技项目上不断镌刻中国印记,势必推动中国体育发展连上新台阶。
这金牌,对于滑雪运动来说,也意义非凡。这场比赛吸引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观战,当谷爱凌完成超高难度动作之后,巴赫起立鼓掌,持续良久。这掌声里,有赞赏,有欣慰,也有期待。谷爱凌的优异表现将带动更多年轻人爱上这项运动。难能可贵的是,谷爱凌一直利用自身影响力推广冰雪运动。此前,她曾说过,“对所有的青少年们,尤其是女孩们,我最大的希望是让大家去接触,去试试,去找到冰雪运动的热爱。通过冰雪运动去了解自己、挑战自己,去打破界限,去认识朋友,去做一些以前没有想到要去做的事情。”如今,谷爱凌折桂,她用完美表现折服了评委,也感染了观众,将助力冰雪运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体育强国的基础在群众体育。要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把我国冰雪运动特别是雪上运动搞上去,在3亿人中更好推广冰雪运动,推动建设体育强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从愿景变为美好现实。随着冬奥会如火如荼举行,随着谷爱凌、苏翊鸣等年轻选手用出色表现彰显冰雪运动的魅力,冰雪运动在我国乃至在全球都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材料三:
2022年2月8日,天才少女谷爱凌凭借此前从未有人在比赛中完成的左转偏轴转体1620,极限逆转对手,摘得2022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这不仅是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历史上的第一金,也是中国时隔16年再获冬奥会雪上项目金牌。
最后一跳,谷爱凌选择了从未完成过的左转偏轴转体1620,很多人都说她“心大”,但她自己却认为这正是体育精神的彰显。
“妈妈建议我做1440,力争银牌。我说不要,我要做1620,那可能让我拿到金牌。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让更多人看到体育精神,看到我打破自己的界限,拓展人类的极限,从而感染更多人。”
谷爱凌坦言这块金牌其实也有对手的一半功劳。“我来到这里不是为了打败其他运动员,而是做到自己的最好。我看到对手非常漂亮地完成了自己的动作,我很为她们高兴,这也促成我有了滑得更好的想法。这个赛季我们跳出了1440和1620,我们做到了,我们共同打破了极限,这是冬奥会给我们的最大的激励。
有记者让谷爱凌谈谈成为国际巨星的感觉,谷爱凌瞬间大笑,接着连连否认,“我想和大家说,我跟你们是一样的,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18岁女孩,我也上中国补习班,也是刚刚及格。我赛后会给姥姥打电话,问问我的猫的情况,或是给朋友打电话,平时也打打游戏。现在这么多人支持我,我不觉得他们是我的粉丝,而是朋友家人,我希望他们都能学会享受——不管是什么,当然希望是冰雪运动,但年轻人最重要的是打破自己的界限,去享受过程。”
谷爱凌鼓励所有的年轻人去尝试一项体育运动,因为体育塑造了她的人格。“我能拿到这枚金牌,是因为我对这项运动有热爱,不仅仅是因为苦练。我希望通过这个运动塑造我的人生,把我变成更好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去体验运动的魔法,这真的是一个可以改变人生的事情。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跳过后谷爱凌排名第三,为了挑战自我,拿到金牌,她选择了此前从未成功做过的高难度动
作,并一举超越对手,
B.谷爱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夺得金牌,会带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这项运动,从而推动中国体
育更上一层楼。
C.巴赫之所以为谷爱凌的成功起立鼓掌,是因为他为谷爱凌的勇敢,更为她的成功高兴,并期待
她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奖牌。
D.谷爱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被大家关注,但她并不认为自己是巨星,她更看重的是以她自己的
成功带来更多人从事体育运动。
5.下列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谷爱凌所说的“比赛精神”就是努力超越自我,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提高人生的高度。
B.谷爱凌最看重的不是她的成功,而是希望凭借她的成功,让更多青少年爱上运动,从而进一步
提升自己。
C.材料二最后一段从建设体育强国的高度揭示出谷爱凌夺冠的积极意义,并对未来表达了充分的
信心。
D.谷爱凌鼓励所有年轻人去尝试一项体育运动,因为他们可以享受过程,并且打破自己的界限。
6.针对同一个新闻事件,三则材料分别是三种文体、三个视角,内容也各有侧重。请从文体、
视角、内容三方面简要说明三则材料的不同之处。(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雪山的长夜(节选)
迟子建
①午夜失眠,索性起床望窗外的风景。
②以往赏夜景,都不是在冬季。春夜,我曾望过被月光朗照得荧光闪闪的春水;夏夜,我望过一叠又一叠的青山在暗夜中呈现的黝蓝的剪影;秋夜,曾见过河岸的柳树在月光中被风吹得狂舞的姿态。只有冬季,我记不起在夜晚看过风景。也难怪,春夏秋三季,窗户能够打开,所以春夜望春水时,能听见鸟的鸣叫;夏夜看青山的剪影时,能闻到堤坝下盛开的野花的芳香;秋夜看风中的柳树时,发丝能直接感受到月光的爱抚,那月光仿佛要做我的一绺头发,从我的头顶倾泻而下,柔顺光亮极了。而到了寒风刺骨的冬季,窗口就像哑巴一样暮气沉沉地紧闭着嘴,窗外除了低沉的云气和白茫茫的雪之外,似乎就再没什么可看的了。
③雪山东侧的那簇灯火先自消失了。是凌晨一时许了,想必挖沙人已停止了夜战,歇息去了。而南侧的那簇灯火仍如白莲一样盛开着。我盯着那灯火,就像注视着挚爱的人的眼睛一样。以往归乡,我在小路上散步总是有爱人陪伴。夏季时,我走着走着要停下脚步,不是发现野果子了,就是被姹紫嫣红的野花给吸引住了。我采了野果,会立刻丢进嘴里。爱人笑我是个“野丫头”。有时蚊子闹得凶狂,我就顺手在路边折一根柳枝,用它驱赶蚊子。而折柳枝时,手指会弥漫着柳枝碧绿而清香的汁液。那时我觉得所有的风景都是那么优美、恬静,给人一种甜蜜、温馨的感觉。可自从爱人因车祸而永久地离开了我,我再望风景时,那种温暖和诗意的感觉已荡然无存。当我孤独一人走在小路上时,我是多么想问一问故乡的路啊:你为什么不动声色地化成了一条绳索,在我毫无知觉的时候扼住了他的咽喉?你为什么在我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化成了一支毒剑,射中了我爱人的那颗年轻的心?青山不语,河水亦无言,大自然容颜依旧,只是我的心已苍凉如秋水。以往我是多么贪恋于窗外的好山好水,可我现在似乎连看风景的勇气都没有了。
④我很庆幸在这个失眠的冬夜里,又能坦然面对窗外的风景了。凌晨两点多,南侧雪山的灯火也消失了。三座雪山没有因为灯火的离去而黯淡,相反,它们在星光下显得更加的挺拔和光华。当你的眼睛适应了真正的黑暗后,你会发现黑暗本身也是一种明亮。仰望天上的星星,我觉得它们当中的哪一颗都可以做我身边的一盏永久的神灯。而先前还如花一样盛开的人间灯火,它们就像我爱人的那双眼睛一样,会在我为之无限陶醉时,不说告别,就抽身离去。雪山沐浴着灿烂的星光,焕发出一种孤寂之美。那隐隐发亮的一道道雪痕,就像它浅浅的笑影一样,温存可爱。凌晨四时许,星光稀疏了,而天却因为黎明将至呈现着一股深蓝的色调,雪山显得愈发的壮美了。我想我在望雪山的时候,它也在望我。我望雪山,能感受到它非凡的气势和独特的美;而它望我的房屋,是否只是一头牛的影子?而我只是落在这牛身上的一只飞蝇?
⑤我还记得1998年河水暴涨之时,每至黄昏,河岸都有浓浓的晚雾生成。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望见爱人从小路上归家。他的身后是起伏的白雾,而他就像雾中的一棵柳树。那一瞬间,我有一股莫名的恐慌感,觉得这幻象一样的雾似乎把爱人也虚幻化了,他在雾中仿佛已不存在。现在想来,死亡就像撒向人间的迷雾,它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它能劫走爱人的身影,但它奈何不了这巍峨的雪山。有雪山在,我的目光仍然有可注视的地方,我的灵魂也依然有可依托的地方。
⑥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又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凌晨的天空有如盛筵已散,星星悄然隐去了,天空只有一星一月遥遥相伴。那月半残着,但它姿态袅娜,就像跃出水面的一条金鱼。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丈夫在世,“我”贪恋窗外的风景:丈夫去世,“我”失去看风景的勇气,由此可见“我”对丈夫爱
之深。
B.文章第三段写出了“我”失去爱人后的悲痛,对命运无常的悲叹之情,该段使用了拟人、比喻等
修辞。
C.文中划线处写出了生命的脆弱,死亡犹如“迷雾”转瞬即逝,使“我”在死亡面前无能为力,只能
暗自神伤。
D.全文以风景展开,在风景中结束,“我”从窗外的风景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内
心变得强大。
8.文中第四段开头“又能坦然面对窗外的风景”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著名散文评论家红孩说:“散文无外乎有三种成分:第一,提供多少情感含量;第二,提供多少
文化思考含量;第三,提供多少知识含量。”请结合文章探究本文提供的是哪种“含量”,并简要
陈述。(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会齐侯夹谷。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旌、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曰:“匹夫而荧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 ”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需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 ”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季桓子①将受,乃语鲁君往观终日,怠于政事。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②于大夫。孔子遂行。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季桓子:鲁国权臣,季孙氏宗主,兼鲁国执政。②膰俎:指盛播肉的祭器,也借指祭肉。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
夹谷/
B.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
夹谷/
C.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
夹谷/
D.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組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于
夹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空,西周时为掌管天文星象的官员,位列三公,隋唐以后逐渐成为虚衔。
B.献酬,指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主敬宾为献;宾回敬主,主饮以敬宾为酬。
C.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此处是指掌管主持礼乐的官员。
D.郊,即郊祀,古代君主在国都郊外祭祀天地的仪式,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治政有方。他就任中都宰一年就成为四方官员们学习的榜样,代理国相仅仅三个月就
使得商贾吏民风气大变。
B.孔子处变不惊。齐鲁夹谷之会上,他面对齐侯的威胁临危不惧,面对羞辱义正词严,还迫使
齐国归还了侵占的土地。
C.孔子率真可亲。他再度摄行相事时面露喜色,门人说这不是君子该有的表现,他直率回应
是为处尊位能谦待人而乐。
D.孔子见微知著。他看到当权者耽于女乐荒于政事、对大夫们表现出怠慢轻视之后,明白事
不可为,果断离开了鲁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5分)
(2)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过张祜①处士丹阳故居
颜萱②
忆昔为儿逐我兄,曾抛竹马拜先生。
书斋已换当时主,诗壁空题故友名。
岂是争权留怨敌,可怜当路尽公卿。
柴扉草屋无人问,犹向荒田责地征。
【注】①张祜:字承吉,唐代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杜牧有一首诗赠给张祜说:“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②颜萱:晚唐进士,中书舍人颜荛之弟,仕途屡屡不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叙述诗人的人生经历写起,下文对张祜故居的描述也留有诗人的个人印迹。
B.颔联“已”“空”两字强化了张祜离世家道败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物是人非的感慨。
C.颈联直抒胸臆,“岂是”“可怜”表现诗人対人人争权和公卿当道的官场现象的否定。
D.本诗选取书斋诗壁、柴扉草屋等景象,既有文化气息,又有田园色彩,意蕴非常丰富。
15.有人认为此诗突破了一般晚唐诗人的狭小境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去来兮辞》中“ , ” 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
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2)《石钟山记》 中作者月夜考察石钟山时,有两处声音的描写,极为细致深入,
“ ” 和“ ” 两句正好照应首段中“微风鼓浪”一句,印证了郦
道元之说。
(3)《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被誉为“汇尽江南春的
神魄”。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
提到纪录片,可能有些人的印象还停留在枯燥乏味、 的单一节目形式中。但其实,国内很多纪录片,早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与表现手段。“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三星堆青铜人像: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陶鹰鼎:陶,醉了6000年;长信宫灯:照着你……这些穿越古今的宣传文案,出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独树一帜的文物纪录片。(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是这部纪录片的追求。事实上,除了技艺、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行活态传承,那些一动不动的器皿、雕塑、家具、建筑,随着主人的逝去已成陈迹。从电视片到艺术展,从复原远古城市到复制古代用品,现代人利用很“燃”的方式接触古人赖以生活的物质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仅是文物,还有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我们看到,一些学者从 的典籍中考证名物制度,一些从业人员试图用3D特效还原古代礼仪的全貌,佶屈聱牙的经典因此得以“翻译”,古代的生活场景仿佛 ,令我们不必回到商周,也不用沉溺于器物收藏,便能从文明之源中体会因时变迁的制度和一以贯之的礼乐精神。借助研究者的 ,普通人虽然不可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却可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述而不作 卷帙浩繁 历历在目 皓首穷经
B. 述而不作 洋洋大观 栩栩如生 孜孜不倦
C. 照本宣科 洋洋大观 栩栩如生 皓首穷经
D. 照本宣科 卷帙浩繁 历历在目 孜孜不倦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科技加持的全方位,让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B. 想象力的天马行空、全方位的科技加持,历史可听可看可感, 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C.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全方位的科技加持,让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D. 想象力的天马行空、科技加持的全方位,历史可听可感可看,助推这部片子大获成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在这一过程中,活起来的不只是文物,还有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B. 在这一过程中,不只是文物活起来了,还有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C.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文物活起来了,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活起来了。
D. 在这一过程中,文物不仅活起来了,还有关于人们心底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许多家长或多或少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① ,任凭父母如何耐心讲道理也无济于事。
发脾气涉及大脑的两个部分:杏仁核处理诸如恐惧和愤怒之类的情绪,而下丘脑部分则控制像心率和体温这样的无意识功能。如果把杏仁核看作大脑的烟雾报警器,下丘脑则是那个决定是将汽油与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放在一起燃烧,还是用水去扑灭火焰的选择开关。
压力反应会削弱孩子本就有限的自我控制能力, ② 。前额皮层直到成年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幸运的是,大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帮助孩子掌控好前额皮层。在与生气的孩子沟通之前,先调节一下自己的压力反应,通过自己的镇静来镇定孩子。
除了冷静,温暖和共情也很重要,它们可以向杏仁核发出危险不在的信号, ③ ,这导致压力响应级联停止。在向孩子传递冷静的过程中,大人应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行为而非语言上,因为孩子倾向于通过非语言交流,比如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感知别人的情绪。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6分)
21.请各用一句话,从如何化解孩子发脾气的角度概括后三段的主要内容。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抬脚!拍脚!腰间赘肉咔咔掉!人鱼线、马甲线我都要!”最近一段时间,这位居住在上海,疫情期间带着妻子王婉霏和六十多岁的岳母,在短视频平台做燃脂健身操直播的博主刘畊宏,一夜之间收获了千万粉丝,成为了话题明星,直播间跟跳的网友们更是直接给自己打上了统一的标签——“刘畊宏女孩/男孩”。数据显示,3月23日以来,刘畊宏在抖音开播29场,累计观看人次近2亿——发起毯子操挑战、记录自己“康复训练”的过程、亮出自己身体维度变化的数据……井喷的热情,背后是人们健康需求的高涨。
专业人士分析,跟练这套动作可以起到提升心肺功能的作用,并且整套动作下肢参与较多,对长期久坐的人来说做一些全身性的大幅度动作,对肌肉的活跃度、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的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帮助。
然而,毽子操“燃”进千家万户没几天,“刘畊宏女孩”受伤的消息就开始此起彼伏。今年26岁的王彦(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她平时工作繁忙经常久坐,跟着刘畊宏直播跳了一个多星期后,她感到腰腿疼痛还伴随麻木,日常行走都困难,不得不前往医院就诊。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的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曲靖市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答 案
1.C(无中生有,“认为自由与权力并不重要”于文无据,故选C。)
2.D(“文章整体采用并列结构”错误。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故选D。)
3.C(A.“只有在外来冲击的作用下才有可能走向蜕变”错误。由第二段“在外来冲击和内部激荡双重因素作用下,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开始走向缓慢而艰难的现代性蜕变历程”可知蜕变也有内部激荡的推动。B.“父子相亲是五伦的基础”错误。孝悌之德包含“父慈子孝”和“兄友弟恭”,“父子相亲”只是一方面。D.“依据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的方向,国家印发了相关文件,指出了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错误。结尾段信息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可见正确的逻辑关系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相关论述,为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指明了方向。选项颠倒了条件与结果。故选C。)
4.C(“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奖牌”曲解文意。巴赫期待的是谷爱凌能带动冰雪运动进一步发展,而不是为中国带来更多奖牌。)
5.D(因果不当,鼓励年轻人去尝试一项运动,因为运动可以塑造人格。)
6.①材料一是新闻报道,主要报道了谷爱凌夺得中国冬奥历史上首枚女子雪上项目金牌的经过;②材料二是新闻评论,评论了谷爱凌此次夺冠对她自己、对中国体育、对冰雪运动的巨大意义;③材料三是人物通讯,从“谷爱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角度出发,介绍新闻人物谷爱凌对比赛的态度、对自己的看法,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她。
7.C(“在死亡面前无能为力,只能暗自神伤”说法不对,“它能劫走爱人的身影,但它奈何不了这巍峨的雪山。”说的是死亡只能带走“爱人的躯体”,击溃不了爱人的犹如这雪山 般永恒的精神,这句话中,“我”感受到的是爱人的精神力量。这力量让“我”变得坚强。)
8.①领略到大自然的孤寂之美而心情安宁,坦然。星光照耀下的雪山,焕发一种孤寂的美;黎明将至,雪山没有因为黑暗而暗淡反而愈发壮美,显出非凡的气势。②坦然面对爱人的死亡,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而坦然。之前害怕爱人像雾一样虚化,消失;现在回忆过往,感受到爱人的精神仍然在支撑着自己。③灵魂有了寄托而坦然。死亡能带走爱人的生命,却奈何不了雪山,雪山永恒,从雪山中能看到爱人精神的永存,将雪山之物看当做自己爱人的化身,于是雪山便成了作者灵魂依托的地方。(每点2分)
9.情感含量:①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如“雪山沐浴着灿烂的星光,焕发着一种孤寂之美”;②对爱人的无限追思,表现了深沉的夫妻之爱,如作者和她的爱人在那个黄昏的小路上行走的情景;③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如采野果吃、贪恋风景等。
文化思考含量:①自然是永恒的,生命因领略其美而会得到安宁、永恒;②一切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人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些失去?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③苦痛过后,生命的枝叶上依然跃动着光的赞歌,“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体现了对生命的感悟和文化的思考。(每点2分,答出任意一大点的3小点即可。)
10.B(“定公十年春”是表示时间的状语,“春”后断开,排除AD;“其势危齐”,“其势”是本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C。)
11.A(“司空,西周时为掌管天文星象的官员”错误。司空是主管土建工程的官员。)
12.B(“面对齐侯的威胁临危不惧,面对羞辱义正严词”错误,原文没有体现齐侯对他的威胁和羞辱。)
13.(1)有关官员上前回答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道歉,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花言巧语来道歉。”(“进”、“谢”、“状语后置句”、“文”各1分,句意通畅1分。)
(2)于是就从齐国挑选了八十个美貌女子,身上毛色有文采的马一百二十匹,一起赠送给鲁君。(“好者”、“文”、“驷”、“遗”各1分,句意通畅1分)
14.D(语言风格判断错误。根据诗歌内容可知,尾联的“柴扉草屋”是民生疾苦的表现,不是“田园色彩”的体现。)
15.同意。①本诗开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暗含因追逐功名而抛弃童年欢乐的遗憾,突破了晚唐一般诗人以功名为理想的狭隘追求;②颈联言诗人本不愿争权树敌,可惜当权的都是达官贵人,表现出诗人对朝政的关切,突破了晚唐一般诗人惧怕仕途险恶、无奈归隐的狭小境界;③尾联由眼前无人问津的草屋联想到百姓荒年还要被征收赋税,体现诗人心怀天下、关心百姓疾苦的阔大胸襟。(每点2分)
(1)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2)闻人声亦惊起 磔磔云霄间
(3)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字不得分)
17.D(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成就,自己不立新义。照本宣科:形容只是死板地照着念,无创造发挥。句中是“节目形式”,用“照本宣科”。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洋洋大观:形容事物丰富多彩,美好繁多。句中是“典籍”, 用”卷帙浩繁”。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句中说的是“古代的生活场景”,所以用“历历在目”。皓首穷经: 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句中“研究者”并不一定年老,用“孜孜不倦”。故选D。)
18.C( “想象力的天马行空、科技加持的全方位”是“历史可听可感可看”的凭借,由此排除BD;根据结构一致的原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全方位的科技加持”结构对称,由此排除A。故选C。)
19.A(B项,成分残缺,应为“不只是文物活起来了,人们心底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活起来了”;C项,结构混乱,滥用介词,去掉“关于”;D项,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关于”应放在“心底”后。故选A)
20.①孩子发脾气时 ②此能力通常与前额皮层有关 ③杏仁核会停止发出警报(每点2分)
21. 第二段: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大脑机制。
第三段:帮助孩子冷静地掌控好个人情绪。
第四段:通过非语言交流传递温暖与共情。(5分)
22.拒绝盲从 适度原则
【参考译文】
后来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中都宰,一年就很有政绩,各地都效法他的治理方法。孔子便由中都宰升任做司空,又由司空升任了大司寇。
定公十年的春天,鲁国和齐国讲和。到了夏天,齐国大夫黎鉏对齐景公说:“鲁国起用了孔丘,势必危及齐国”。于是齐景公就派使者告诉鲁定公要进行友好的会晤,会晤的地点在夹谷(今山东莱芜市)。鲁定公准备好车辆随从,毫无戒备地前去赴约。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代理宰相的职务,他对定公说:“我听说办理文事必须要有武装准备,办理武事也必须有外交配合。从前诸侯出了自己的疆界,一定要配备好各种官属,跟随前往。请您带上左、右司马一起去。”定公说:好的。”就带了左右司马出发,和齐侯在夹谷相会。
双方馈赠应酬的仪式结束之后,齐国管事的官员快步上前请示说:“请演奏四方各族的舞乐”。齐景公说:“好。”于是齐国的乐队以旌旗为先导,有的头戴羽冠,射披皮衣,有的手执矛、戟、剑、楯等兵器,鼓噪喧闹而至。孔子见了快步上前,举袖一挥,说道:“我们两国国君为和好而来相会,为什么在这里演奏夷狄的舞乐!”齐景公心里很惭愧,挥手叫乐队退下去。过了一会儿,齐国管事官员又跑来说道:“请演奏宫中的舞乐。”景公说:“好。”于是一些歌舞杂技艺人和身材矮小的侏儒都前来表演了。孔子又快步过去,说道:“下等人敢来胡闹迷惑诸侯,论罪当杀!请有关负责人立刻对此加以处置!”于是管事官员依法处罚,那受罚的人被处以腰斩而手脚分离了。景公恐惧震动,知道自己道义上不如鲁国。回国之后大为惊恐,就对众臣说:“鲁国臣子用君子的道理来辅助他们的君主,而你们却用夷狄之道来教我,使我得罪了鲁国国君,这该怎么办呢?”主事的官吏上前回答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的行动来道歉;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花言巧语来道歉。您如果愧悔,那么就用实际行动道歉认错。”于是齐景公就退还了从前所侵夺的鲁国郓、汶阳、龟阴的土地,以此来向鲁国道歉并悔过。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脸上露出喜悦神色。他的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到来也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句话,但不是还有一句‘乐在身居高位而能礼贤下士’的话吗?”于是就把扰乱国政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羊和猪的商人就不敢哄抬物价;男女行人都分路行走,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四方旅客来到鲁国城邑办事的人,不用向分管官吏提出请求,鲁国的百姓们就能够使其各取所需而归。
齐国听到了这种情形就恐惧起来,说:“孔子参与政事,鲁国必会强大称霸;要是称霸了,我们的地方最靠近他们,必然会首先被鲁国吞并,为什么不及早地割给他们一片土地(以求安宁呢)?”大夫黎鉏说:“还是先找人去试着挑拨其君臣关系;如果用语言破坏不成,再献送土地给他们也不晚呀!”于是就从齐国挑选了八十个美貌女子,身上毛色有文采的马一百二十匹,一起赠送给鲁君。季桓子身着便服再三去观看,打算接受这些礼物,就告诉鲁君以外出到各地周游视察为名,乘机整天去观看齐国的美女和骏马,把国家政事都荒废掉了。季桓子终究接受了齐人送来的美女,一连三天都不问政务。举行郊祀典礼后,又违背常礼,没把祭肉分发给大臣。于是孔子失望地离开了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