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新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课
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材分析: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是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选段,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的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相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与内心的情感。唱腔中“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一句特意重复了“虽说是”,描绘了铁梅边思索边说的情景,“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反映了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的性格特征。
教学设想:(意图)
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作为中国孩子尤其是被流行音乐所包围的小学生,更应该了解她。作为教师,更有义务把它她介绍给孩子们。戏曲不但有着辉煌的过去,她一样有着多彩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把她当成历史人物一样来瞻仰,而是让学生去了解京剧,认识京剧,喜欢京剧。
2、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戏曲欣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学生想象力和思维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生能随音乐哼唱曲子,感受京剧的独特韵味,体验京腔京韵。
2、通过欣赏,学生能念一句“京白”和做一个“亮相”动作,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3、运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京剧,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4、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京剧,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
难点:京剧的表演(唱、念、做),哼唱时能体现京剧的京腔京韵;能做好有精神的、吸引人的“亮相”动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京剧脸谱”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学生随京剧《任务完成了》走圆场步进入教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
2、用京腔和学生进行师生问好,突出“新”意,让学生“乐”学。
师:老师不仅会用这种腔调说话,还会用这种腔调唱歌呢!你们听!
3、教师表演唱《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你知道老师唱的是什么音乐吗?这段音乐与我们平时听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对,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课堂,一起来欣赏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二、欣赏京剧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1、初听乐曲,播放原版视频,学生初步感受乐曲。
设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通过“微课”了解乐曲背景。
剧情介绍:李玉和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某地的一名铁路板道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一家三口,祖孙三代,却无血缘关系。这是一个特殊的革命家庭,他们都投身于抗日活动中,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机智勇敢的殊死斗争。这是现代京剧《红灯记》叙述的故事。剧中女儿李铁梅虽年少,但也从其父李玉和与革命同志的秘密接触中猜测出他们所从事的革命抗日工作,并流露出无限的敬佩之意。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就是小铁梅所唱的唱段。
3、区分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了解京剧的四个行当 。
1)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区分
师:(显示铁梅的课件)“老师扮演的是剧中的主人公李铁梅。铁梅穿着偏襟红袄,显得那么精神。京剧的所有演员都穿这样的衣服吗”?
生:不是,还有古代的衣服。
师:(课件展示传统和现代京剧的服饰)“我们把穿古装衣服叫传统京剧,穿现代衣服的叫现代京剧”。
师:服饰不仅可以把京剧划分为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我们还可以根据京剧的服饰区分出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特点来。
2)京剧的行当
师:(课件演示京剧的“行当”)“戏曲人物按年龄、性别、身份、性格划分开的叫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个类别。”
设问:李铁梅这个角色属于京剧的哪个行当?(花旦)
3)京剧的“脸谱”
重点学习了解“脸谱”知识,教师范唱《说唱脸谱》片段,让学生感受脸谱的神奇与魅力,京剧的博大精深。
4、复听唱段了解京剧的主要唱腔
师:我们再来欣赏李铁梅的唱段,感受花旦的角色。请同学们闭上眼、摇着头,想像自己坐在了大戏院里,细细品尝一下当票友的快乐。
设问:你能听出铁梅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吗?
师:大家能正确的听出铁梅的年龄、性格来。是由其唱腔及音色所决定的。这里老师就要向同学们介绍京剧的主要唱腔:西皮、二黄。
课件板书:
西皮:曲调活泼、刚劲,适合于表现慷慨激昂的感情。
二黄:曲调苍凉、深沉,善于表现忧郁、激愤的感情。
5、再次欣赏了解京剧主奏乐器
(课件展示主奏乐器)师:不论是活泼、刚劲的曲调,还是苍凉、深沉的曲调,都要有乐器来演奏。请大家看大屏幕,这里有两件拉弦乐器,大家听辨一下,哪一件是京剧的主奏乐器?
生:京胡。
师:京剧主奏乐器京胡,它的发音刚劲嘹亮。
6、了解京剧的四大功夫:唱、念、打、做。(唱:唱腔。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
7、利用“微课”学习唱段中的“唱和念”。
1)引导学生用假声读词(轻声高位置),学好念白:奶奶,您听我说!
2)观看“微课”学唱段。
师:如果我们只唱主干音,就显得直,如果唱出加花后的音就很婉转,京剧的特点之一就是“加花”,加了花后就有了它特殊的韵味。所以公园里的老爷爷在听京剧时总是闭着眼、摇着头,他们为什么这样呢?他们在品“花”哪,我们也赶快来品品吧!
3)随琴哼唱乐曲,体验京剧独特的韵味。
4)重点练习:
师:“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一句特意重复了“虽说是”,表达了铁梅怎样的思想感情?(猜测、自豪、思考)谁能模仿小铁梅边思索边想边说的情态为我们唱一唱呢?”
设问:还有那句能表现铁梅揣测、活泼、得意的神态?
(“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精心处理“妙”、“能”、“猜”字)
8、利用“微课”学习唱段中的“做”。
师:我们的京剧真是博大精深,魅力无限啊!现代的京剧还走出国门,受到了外国朋友的喜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扮演一下铁梅,体验一下京剧演员的感觉?
1)跟着微课讲解学身段。
2)跟着老师做,注意做出精神的、吸引人的“亮相”动作。
3)请能干的学生同老师一起表演。
三、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对京剧有了很多的了解。但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个地方的剧种还有很多。同学们能说出一两种来吗?
课件展示:豫剧、黄梅戏、川剧等
四、总结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不但有着辉煌的过去,还有着多彩的今天。我们要多去了解京剧、认识京剧、喜欢京剧!
最后,随京调《俏花旦》走台步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