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教材梳理(5.山水田园诗四首)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教材梳理(5.山水田园诗四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23 17: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庖丁巧解牛
文题解读
《宿建德江》
“宿”是住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浙江建德的一段江面。题目表明了诗人正在游历,在建德江住宿。21世纪教育网
《终南望余雪》
《终南望余雪》是一首咏雪诗。诗的前三句从“望”字着眼,句句写雪景,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最后一句露出作者原意,抒发了感慨,由雪霁后寒气加重,想到城中人的受冻。全诗紧扣诗题:正面写终南山之雪,以“城中增暮寒”反衬终南山余雪。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诗歌题目表明这是诗人作为农家对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各种零散感受,作者一共写了八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游终南山》21世纪教育网
题为“游终南山”,表明了诗人的活动是游览,游览的地点是终南山。终南山,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古代很多人隐居于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走近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余首。
祖咏(699—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有《祖咏集》。
储光羲(约706—约762),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长安、洛阳收复后,被下狱,后贬死。有《储光羲集》。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举进士不第,曾客游河南、邻宁等地。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寄寓汴州,两年后,方授溧阳尉。因终日吟诗,吏事多废,后辞官归家。元和年间,河南尹郑余庆辟为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元和九年,郑余庆镇兴元,奏其为参谋,试大理评事,赴任途中,行次阌乡,暴疾卒。有《孟东野集》。
背景纵览
《宿建德江》21世纪教育网
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八岁入长安赶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诗歌淡雅而有壮逸之气。诗人曾经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东游浙江,夜宿建德江畔,舟中写下此诗。
《终南望余雪》
据说此诗为祖咏在长安的应试之作。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无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忖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尽管储光羲才学出众,仕途却很不如意,只辗转在汜水、安宜、下郢等地当个县尉。733年辞官还乡,写下了《游劳山五首》等诗篇。后来归隐终南山,与王维结为情同手足的好友,互相唱和。此诗就是他归隐时所作。
《游终南山》21世纪教育网
孟郊为人耿介、倔强,终生潦倒,故诗多寒苦之音。此诗歌是诗人游历终南山时所作。
字词梳理
1.字音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霁色(jì) 畋渔(tiān) 膏腴(gāo yú) 烟渚(zhǔ) 翔集(xiáng)
2.多音字
3.形近字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