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强化训练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定向训练试卷(精选含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强化训练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定向训练试卷(精选含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15 19:3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定向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2、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
B.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3、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远视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是近视眼,则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凹透镜做的
B.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大
C.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小
D.小明妈妈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
4、如图所示,有一塑石英正方体,内有一空气层,当一束平行光垂直通过石英正方体时,光在空气层中发生的现象是(  )
A.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发散
B.光束在空气层中将变的会聚
C.束在空气层中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D.束在空气层中将发生反射
5、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 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将图乙蜡烛放在尺上60 cm处,光屏上可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6、小周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7、小刚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显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8、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
A.30cm B.20cm C.10cm D.5cm
9、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
10、如图是张敏同学拍摄的南湖大酒店风景相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想使大楼的像更大些,张敏应向大楼靠近些,再拍摄
B.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大楼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
2、2021年春节一支名为《唐宫夜宴》的舞蹈受到观众好评。如图所示,这是照相机拍摄的演出现场的一个画面。拍照时,相机镜头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如果想让画面两侧的演员全部进入画面中,可将照相机的镜头   (选填“远离”或“靠近”)演员。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绿色,是因为裙子   (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绿色光。
3、如图所示的透镜是    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4、小明由于经常玩手机,经检查眼睛有些近视,应利用   透镜矫正;手机之间利用   传递信息(选填“电磁波”或“声波”).
5、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会导致眼睛近视。近视眼看不清    远 近 处的物体,其形成原理与下面    甲 乙 图相符,应配戴   透镜予以矫正。
三、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小帆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后,知道可以靠改变物距来改变物体通过某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实像的大小,可是他看见爸爸用相机拍照时,却能够通过“变焦镜头”使景物的像变大或变小。于是他做出猜想:“照相机的成像特点中,物距一定时,同一物体通过焦距越大的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越大”。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到实验室借到了光具座(轨道上有刻度尺和固定光具的金属滑块)、焦距分别为5cm、10cm和15cm的甲、乙、丙三个凸透镜、F形LED灯(作为物体)、光屏、刻度尺等,如图所示。请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如果实验中装有凸透镜的滑块一直固定在50cm刻线处不变,实验中应将装有“F”形LED灯的金属滑块放置在   处;(选填“A”或“B”)
(2)写出实验步骤:
①将F形LED灯、凸透镜甲和光屏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在光具座的滑块上,将三者的中心调到   ;
②打开LED灯,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观察到LED灯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   ,将   与   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透镜分别换成乙和丙,不改变透镜和F形LED灯的位置,仿照步骤②再做两次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其器材有:凸透镜甲(f=10cm)、凸透镜乙(f=5cm)、光具座、光屏、蜡烛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同学选用凸透镜甲进行探究,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调整好器材高度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较远处,然后逐渐靠近凸透镜,观察蜡烛在不同位置时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通过探究发现: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条件是   ;凸透镜成虚像的条件是   。
(2)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光屏上的像   (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
(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出于好奇,把凸透镜甲(f=10cm)换成凸透镜乙(f=5cm),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坐上,调节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   ,这样做的目的是   .
(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表,请分析表格中的各项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次数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 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 像的正倒
1 30 15 缩小 倒
2 20 20 等大 倒
3 14 35 放大 倒
4 10 / 不成像 /
5 8 / 放大 正
①由表格中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cm(选填“10”、“20”、“30”).
②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当u   f时,这时所成的像是   像,这些像都是   立的(选填“正”、“倒”).
③在第2次实验中,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④在第5次实验中,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利用凸透镜的这个规律,可应用于   (举一个实例).
(3)在此实验中,如果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像,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
4、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
(1)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果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20cm处,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若把凸透镜换成玻璃板,蜡烛与玻璃板距离30cm,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cm,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的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
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所以成实像,
而移动时,物距逐渐变小,则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
故选C.
【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由物距大小决定.①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增大、像变大;②成虚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2)首先判断出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所成像的性质,再判断出物体从2倍焦距外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的变化,从而可以判断出像距和像的变化.
2、【答案】D
【解析】【分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但是光线通过凹透镜有可能相交,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但是光线通过凸透镜也不一定能会聚于一点,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正确选项为D.
故选D.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所以小明的爷爷和爸爸的眼镜是用凸透镜做的,又因为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远视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说明爷爷的晶状体的折光能力能弱一些,所以爷爷的老花镜度数比爸爸的大,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小明妈妈的眼镜是用凹透镜做的.
综上分析,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故选B.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1)由于空气层的形状中央薄,边缘厚,所以其周围的石英是中央厚,边缘薄,这样空气层两边的石英就构成了两个凸透镜.(2)当平行光无论是从左边进入还是从右边进入石英正方体,都会经过凸透镜会聚,从而在空气层中形成一个会聚光束.综上分析故选B.
【分析】(1)根据正方体内空气层的形状可以确定,空气层的左边和右边的石英体部分构成了两个凸透镜.(2)当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时,根据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可以确定空气层中的光束情况.
5、【答案】C
【解析】【解答】A.如图甲,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个点上,该点为焦点,该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则可得焦距为f=30.0cm-20.0cm=10.0cm
A不符合题意;
BC.观察图乙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当图乙的蜡烛位于60cm处时,物距为10cm,物距等于焦距,不成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平行光经过透镜后会会聚到一个点上,此点即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当物距不同时,成像的性质也不同,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求解即可。
6、【答案】B
【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然后可知其焦距;
(2)根据图中表示的焦距与物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
(3)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解答】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故本选项错误;
B、图乙中,物距u=12cm,像距v=23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本选项错误;
D、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焦距的方法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如果物距变小,那么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
7、【答案】D
【解析】【解答】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即为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
A、5×10=50;
B、10×10=100;
C、5×40=200;
D、10×40=400.
故选D.
【分析】显微镜的物镜、目镜的数字代表放大倍数,物镜的数字和目镜的数字相乘代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比如:物镜是20X,目镜是10X,代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20×10=200,即放大200倍,显微镜的视野面积是一定的,被观察细胞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里的细胞数目越少.这是一道跨生物学科的题,记住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相乘是显微镜所能放大的倍数.
8、【答案】A
【解析】【解答】解: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
则u>2f,即50cm>2f,解得f<25cm,则选项BCD都符合,只有A选项是不可能的.
故选A.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当u>2f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解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
9、【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物体离凸透镜的焦距更远,则像更靠近凸透镜,所以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承接清晰的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更远,像会更靠近凸透镜。
10、【答案】A
【解析】【分析】A、张敏同学拍摄的西湖大酒店风景相片,要使大楼的像更大些,必须将照相机靠近大楼,照相机镜头向外伸像就会变大,本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物近像远,像变大)
B、大楼在湖中的倒影等同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说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错误的;
C、大楼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说光的折射形成的是错误的;
D、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说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是错误的.
答案:选A.
【点评】(1)照相机应用的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也随之变大.(2)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传播规律有沿直线传播、发生反射、发生折射.
二、填空题
1、【答案】虚
【解析】【解答】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可以看成凸透镜,透过凸透镜观察时,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虚。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距离凸透镜较近时,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2、【答案】二倍焦距;远离;反射
【解析】【解答】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故拍照时,相机镜头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要使画面两侧的演员全部进入画面,也就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就要减小像距、增大物距,即减小镜头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调节照相机的镜头远离演员。裙子是不透明物体,裙子是绿色的,只反射绿光。
【分析】当物距u>2f时,像距f3、【答案】凸 ;远视 
【解析】【解答】解:由图可看出书上的字变大了,所以该镜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凸;远视.
【分析】①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以及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②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
4、【答案】凹;电磁波
【解析】【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发散后成像在视网膜上.
手机既是电磁波的发射台也是电磁波的接受台,所以手机之间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凹;电磁波.
【分析】掌握近视眼的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近视眼是由于人眼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增强.
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5、【答案】远;乙;凹
【解析】【解答】解: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注视手机、电脑显示屏,更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其形成原理与乙图相符,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在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的眼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远;乙;凹。
【分析】根据近视眼的形成的原因及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分析得出答案。
三、实验探究
1、【答案】(1)A
(2)同一高度;高度;焦距f;像的高度h
(3)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焦距f/cm      
像高h/cm  
【解析】【解答】解:(1)该同学的猜想:“照相机的成像特点中,物距一定时,同一物体通过焦距越大的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越大”,所以实验中应保持物距一定;
已知3个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5cm、10cm和15cm,照相机成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为了完成该实验,则物距u>30cm;由图知,B位置到50cm刻线处(凸透镜处)的距离为15cm,A位置到50cm刻线处的距离为40cm,故应把装有“F”形LED灯的金属滑块放置在A处;(2)实验步骤:①将F形LED灯、凸透镜甲和光屏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在光具座的滑块上,将三者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②打开LED灯,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观察到LED灯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h,将焦距f与像高h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③将透镜分别换成乙和丙,仿照步骤②再做两次实验,每次实验中先将F形LED灯、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不改变透镜和F形LED灯的位置,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观察到LED灯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h,将焦距f与像高h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故答案为:(1)A;(2)①同一高度;②高度;焦距f; 像的高度h;(3)见上表。
【分析】(1)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解答.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相机
u=2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 投影仪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结合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测量对象并设计表格.
2、【答案】(1)点燃;f(2)向上;将凸透镜向下移动适当的距离(或将光屏向上移动适当的距离)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动适当的距离
【解析】【解答】(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所以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物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3)把焦距10cm的凸透镜换成焦距5cm的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这是光线提前会聚,若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你采取的具体办法是:把蜡烛向凸透镜移动适当距离。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时,调节高度,蜡烛点燃;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体在焦点内时,成正立的虚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是倒立的;(3)凸透镜的焦距越小,物距减小可能成像。
3、【答案】(1)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10;>;实;倒;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3)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解析】【解答】(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必须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成像在光屏的中心,便于测出物距和像距;(2)由第二次实验数据u=20cm时,v=20cm,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这时u=2f=20cm,所以f=10cm.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当u>f时,这时所成的像是实像,这些像都是倒立的.在第2次实验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在第5次实验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uf成实像u=2f倒立等大的实像;u故答案为:(1)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10;>;实;倒;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的掌握和理解,属于记忆内容。两个难点(1)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必须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成像在光屏的中心,(2)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以用这个规律来测焦距。
4、【答案】(1)10.0
(2)靠近
(3)30;不能
【解析】【解答】解:(1)凸透镜成实像时,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u=v=20.0cm,故凸透镜的焦距f=10.0cm;(2)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20cm处,此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故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3)把凸透镜换成玻璃板,蜡烛与玻璃板距离30c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等于物距可知,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30cm,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1)10.0;(2)靠近;(3)30;不能.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求出凸透镜的焦距.(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3)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等于物距,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为虚像,虚像不可以成在光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