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面积
第5课时 单元综合复习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复习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并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m )、平面分米(dm )、平方厘米(cm );知道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并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它们解决面积问题。本课主要是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升,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概括能力,通过具体的题目回顾新知。针对各知识点,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注重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2.进一步巩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它们解决面积问题。
3.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本单元主要知识点。
教学难点:
利用面积单位进行面积间的换算,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面积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知识梳理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单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在脑海里想想,然后一起来说一说,好不好? 课件出示单元导图。 1.面积的意义。 师:同学们,面积的意义是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出示图形,便于直观的理解。 追问:你能说说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明确两者单位不同,不能进行大小比较。 2.常用面积单位。 师:我们学过哪些常见的面积单位? 师追问:1平方厘米(cm )、 1平方分米(dm )、1平方米(m )谁大呢? 学生自由说一说,课件出示: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3.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课件出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4.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师:你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师需要强调,是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件出示: 5.解决面积问题。 师:你知道解决面积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生:好。 学生自由说一说,对比课件展示的内容。 学生举手回答。 生: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说是它们的面积。 学生思考,自由说一说。 生1:我知道周长指的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生2:我知道面积指的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生3:它们不能进行大小比较。 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 ),平方分米(dm ),平方米(m )。 学生思考,点名发言。 生1:我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生2:我知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学生自由说一说。 生1:我知道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生2:也就是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 学生回忆,自由说一说。 生1:需要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2: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通过单元导图,让学生对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框架。 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本单元相关知识点,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学习习惯。
环节二 综合练习 1.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1)笑笑家的卧室地面大约是16( )。 (2)一枚1角硬币的面积约为2( )。 (3)学校的课桌桌面的面积是60( )。 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 )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 ) 3.同学们出的墙报长18分米、宽12分米。墙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墙报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多少分米? 4.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20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行驶6分钟,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 此题不局限于一种解法,也可以先算6分钟汽车行驶了多少米,然后再算面积。 学生根据生活情境,思考回答。 生1:卧室一般比较大,用平方米。 生2:硬币一般较小,用平方厘米。 生3:课桌桌面稍大,用平方分米。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理由。 生1:相邻两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所以6平方米=600平方分米,此题错误。 生2:此正方形周长的单位是米,面积单位是平方米,无法比较大小,此题错误。 生3:不止一种,错误。 生4:新图形的面积就是8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计算。 生:18×12=216(平方分米) (18+12)×2=60(分米) 答:墙报的面积是216平方分米。在墙报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60分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生:每分钟洒水:200×8=1600(平方米) 6分钟洒水: 1600×6=9600(平方米) 综合算式:200×8×6=9600(平方米) 答:洒水车行驶6分钟,能洒水9600平方米。 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环节三 拓展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遇到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展示动画,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养鸡专业户王奶奶用木篱笆靠墙围起一共长方形的鸡圈(如图),鸡圈长16米,宽7米。 (1)围成鸡圈的篱笆共长多少米 (2)鸡圈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如果用这些篱笆改成用一个靠墙的正方形鸡圈,鸡圈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反馈。 生1:周长就是边长为16的正方形的周长:16×4=64(厘米) 生2:面积可以看成是边长为16的正方形面积减去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16×16=256(平方厘米) 3×3×2=18(平方厘米) 4×4×2=32(平方厘米) 256-(18+32)=206(平方厘米) 生3:周长就是长为7、宽为6的长方形的周长:(4+7)×2=22(厘米) 生4:面积可以看成是边长为7、宽为4的长方形的面积与长为3、宽为2的长方形的面积和。 4×7+2×3=34(平方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集体订正。 生1:16+2×7=30(米) 答:围成鸡圈的篱笆共长30米。 生2:16×7=112(平方米) 答:鸡圈的占地面积是112平方米。 生3:30÷3=10(米),10×10=100(平方米) 答:鸡圈的占地面积是100平方米。 通过拓展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并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m )、平方分米(dm )、平方厘米(cm )。 生2:我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它们解决面积问题。 生3:我知道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 通过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环节五 布置作业 教材P75 第10、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