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大气运动的规律——气温专题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大气运动的规律——气温专题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15 19:0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高三地理 二轮专题复习
大气运动的规律(一)
——气温专题
气温相关知识的常见命题方向:
Friends high school
命题解读
3.气温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1.气温的分布特点、描述及其成因分析
2.气温与自然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
考点一
气温的分布特点、描述及成因分析
气温的分布特点、描述及成因分析
知识巩固
分布规律:
气温变化特点的描述:
影响气温
高低的因素:
时间
空间
日变化
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
年变化
影响年较差的因素
水平方向
等温线的判读
垂直方向
气温垂直递减率、逆温
最高温,最低温,温差,平均气温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洋流
下垫面性质
地形地势
近地面植被、土壤、积雪的保温作用
2.造成图中0℃ 等温线在陆地上向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
A太阳辐射 B.地形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洋流
例1:读世界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图中a线上的气温可能是( )
A.-10℃ B.0℃ C.10℃ D.20℃
小试身手
1.1 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的判读:
①等温线闭合——地形
②等温线发生弯曲:陆地—地形;沿岸海洋—洋流;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陆南,7陆北”
③等温线延伸方向:平行于纬线—纬度;平行于海岸线—海陆位置;与洋流方向弯曲一致—洋流;
例1:读世界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图中a线上的气温可能是( )
A.-10℃ B.0℃ C.10℃ D.20℃
2.造成图中0℃ 等温线在陆地上向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
B
C
A.太阳辐射 B.地形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洋流
纬度位置
(日照时间长短)
山脉的阻挡作用(气流的性质)
1.2 气温特点的描述及成因分析
例2:云南省大理市(25°32′N,100°12′E),地处横断山脉的南段。大理市下关镇(市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1976米。下图为洱海周边区域示意图。根据材料写出下关镇的气温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12分)
夏季如何;冬季如何;(冬夏温差)年较差
海陆位置
洋流
地形地势
下垫面性质(水域和植被有调节作用)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地势的倾斜方向
(与盛行风向的关系)
地形的封闭程度
谷地地形(下沉气流易升温)
植被.土壤.积雪的覆盖有保温作用
海拔高低
描述气温年变化特点:
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年较差小
夏季西南季风
冬季北方冷空气
1.2 气温特点的描述及成因分析
例2:云南省大理市(25°32′N,100°12′E),地处横断山脉的南段。大理市下关镇(市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1976米。下图为洱海周边区域示意图。根据材料写出下关镇的气温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12分)
参考答案:
特点:冬暖夏凉,年较差小;(2分)
原因:
该地纬度低(2分),受地形的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2分),冬季温暖;
海拔高,气温低(2分),且夏季西南季风与河谷走向一致(2分),热量易散失,夏季凉爽;
洱海的调节作用大,年较差小(2分);
夏季西南季风
冬季北方冷空气
考点二
气温与自然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
知识体系
气温
降水
影响其高低和温差
天气
气候
水分条件
热量条件
大气运动
决定其表现形式
表示相互影响
自然地理现象
分析伊塞克湖东岸有常年积雪的自然原因(6分)
例3: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6300多平方千米,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
小试身手
2.1 气温与降水
降水的形成条件
降温条件
充足的暖湿水汽
丰富的凝结核
分析伊塞克湖东岸有常年积雪的自然原因(6分)
例3: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6300多平方千米,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
降水的形成条件
降温条件
充足的暖湿水汽
丰富的凝结核
参考答案:
位于西风带,西风经过宽广的湖面增温增湿(2分);
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凝结核丰富,水汽凝结成丰富的降雪(2分);海拔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2分)
博斯腾湖区域图
湖风、陆风风速月变化统计图
风速(m/s)
例4:新疆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10分)
2.2 气温与大气运动之热力环流
博斯腾湖区域图
湖风、陆风风速月变化统计图
风速(m/s)
例4:新疆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10分)
湖陆热力
性质差异
冷热差异
(湖陆温差)
陆风
湖风


最小
最小
最弱
冬?
水域面积小
湖泊获得热量少湖面结冰
西北季风
博斯腾湖区域图
湖风、陆风风速月变化统计图
风速(m/s)
例4:新疆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10分)
参考答案:冬季(2分)
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2分)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2分)
冬季昼短夜长,湖区获得热量少,湖陆温差小;(2分)靠近冬季风原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2分)
西北季风
考点三
气温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例5:下图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
冬季夜晚,图中②地的柑橘树比①地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请说明原因。(8分)
3.1 气温与人类活动之农业


T②<T①

海陆位置
洋流
下垫面性质(水域和植被有调节作用)
纬度位置
(日照时间长短)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植被.土壤.积雪的覆盖有保温作用
地形地势
地势的倾斜方向
(与盛行风向的关系)
地形的封闭程度
谷地地形(下沉气流易升温)
海拔高低
山脉的阻挡作用(气流的性质)

例5:下图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
冬季夜晚,图中②地的柑橘树比①地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请说明原因。(8分)
3.1 气温与人类活动之农业
参考答案:冬季夜晚,坡顶近地面气温骤降(2分),冷而重的空气沿山坡下沉到②地(2分),使②地(河谷)气温较高的暖空气被抬升到上空(2分),导致②(河谷)冷而①地(山坡)暖(2分),因此②更易受到冻害影响。



气温
知识框架
分布
规律
气温特点
的描述
影响气温
高低的因素
时间
空间
日变化
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
年变化
影响年较差的因素
水平方向
等温线的判读
垂直方向
气温垂直递减率、逆温
最高温,最低温,温差,平均气温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洋流
下垫面性质
地形地势
近地面植被、土壤、
积雪的保温作用
气温的分布
特点、描述
及其成因分析
气温与自然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
气温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区域的核心特征+知识结构+因地制宜=地理成绩令人满意
谢 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