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学期数学 2.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 2.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15 18:0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2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可以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本节课的设计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算理,用竖式与口算的对比,竖式和竖式的对比,通过建构、解构、重构,充分感受从高位除起的简洁性,感受竖式是能完整记录思维过程的方式,从而掌握算法。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理解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感受除法竖式的必要性,从高位除起的简洁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建构、解构、重构”,感受数学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3月12日,你们知道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 生:植树节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出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从图中搜寻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问的意识。
环节二 探究新知 为了保护环境每年都要植树造林,看,同学们正在植树呢。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你会计算吗? 出示学习建议 (1)分一分:用小棒来分一分。 (2)记一记:把分小棒的过程记录下来(可用横式、竖式或其它方式记录)。 (3)说一说:跟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围绕列竖式重点讨论: 问题一:4个十除以2,商是“2”写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意思? 被除数下面写4,这个“4”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0”可以省略? 问题二:2个一除以2,商是“1”写在哪个数位上?表示什么意思?接下来的“2”表示什么意思?最后的“0”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借助小棒演示和算式结合起来理解) 请同学们也用竖式来记录分的过程。如果还有不会的,请你的同桌教一教 。 追问:你看懂他是怎么分的吗? 追问:你能看出他是先分什么再分什么吗? 小结:分小棒时,可以先分十位,再分个位。像这样它没有完整记录分的过程,所以竖式是不能这样写的。 观察、对比横式与竖式的记录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一样的地方? 数学信息: 生1:三(1)(2)班一共要种42棵树。四(1)四(2)班一共要种52棵树 数学问题: 生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生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生:42÷2 生边说边摆小棒交流: (1)先分十位。 生1:口算,40÷2=20,2÷2=1,20+1=21。先把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把2个一除以2得1个一;最后合起来就是21。 生2:列竖式,先把4捆除以2,得2捆,就是2个十,写在十位上;再把2根除以2,得1根,就是1个一,写在个位上,一共是21根。 (2)先分个位。 生1:口算,2÷2=1,40÷2=20,20+1=21。 先分个位,再分十位,最后合起来也是21。 生2:列竖式先分个位,再分十位: 生3:列竖式: 生:不能,这种竖式记录方法没有把分小棒的过程完整的展现出来。 生1:分的过程一样。 生2:表达方式不一样,竖式能更完整展示分的过程。 通过摆小棒让学生明确 算理,理解42÷2的计算思考步骤,为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作好准备。 通过先分十位和先分个位的对比,理解笔算竖式每步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除法竖式能更完整展示分的过程。
2.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出示学习建议 (1)分一分:用小棒来分一分。 (2)记一记:把分小棒的过程用列竖式的方法记录下来。 (3)说一说:跟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4)试着对结果进行验算。 追问方法①: 谁能看懂竖式上哪里是合并起来的12根?它表示什么?是怎么得到的? 小结:从个位开始分会比较麻烦,所以我们应该先分十位,再分个位,会方便一些。 反馈验算。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26棵树,2个班种的是不是52棵呢?你是怎么验证的? 小结验算方法: 当没有余数时,可以用商×除数来验算。相乘等于被除数,表示计算正确,相乘不等于被除数,就表示算错了。 生:52÷2= 学生交流方法 生1:先分十位,先分5捆,除以2得2捆,就是2个十,在十位上写“2”;还剩下1捆,再把剩下的2根合并起来一共12根,除以2,得6根,在个位上写“6”。 生2:先分个位,两根除以2得1根,在个位上写1;再分5捆,除以2,分掉了4捆,还剩1捆,接下来就没法算了。 生:26×2= 52棵,所以计算是正确的。 结合算式和分小棒的过程,对比先分十位和先分个位,充分感受从高位除起的简洁性。
比较例1和例2的除法竖式的区别。 提问:同学们观察,两个除法竖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追问: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提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要注意什么? 生思考后交流: 生:相同点:都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都是从十位算起。 生:不同点:第一个竖式,被除数的最高位除以除数时能够除尽,没有余数。第二个竖式,被除数最高位除以除数时有余数。 生:十位上除后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去除以除数。 生: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生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时,要从十位除起,除到哪个数位上,商就写在那个数位上面。 生2: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接下去除。 生3: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加强学生对除法竖式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的理解,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笔算方法。
练习:列竖式计算。 51÷3 = 追问:“21”是怎么得到的?表示什么? 生1:5个十减3个十还剩2个十,再把个位上的1合起来就是21。这是第一次分十位后还剩下的,等着第二次分。 进一步巩固十位除后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 计算小能手(列竖式计算) 96÷3 = 92÷4 = 2.数学小诊所 3. 推理小行家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竖式成立。 3.第三关:解决问题 你能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1.学生独立计算。交流 2. 生1:十位上除后还有余数2,减出来和个位上8合起来再除。 生2:十位上除后的余数1还要和个位上的0合起来,他忘记合起来除,所以错了。 生3:个位上3个一除以3得1个一,所以商的个位上要写1。 生独立思考,交流 生:从最后观察,想个位3乘几等于24,确定商的个位是8,那么被除数的个位一定是4。然后想十位1乘3等于3个十,十位写3,最后只要想几减3等于2,就可以确定被除数十位上5。 3.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小芳可以摆几组 96÷6=16(组) 答:小芳可以摆16组 小东可以摆几组? 96÷8=12(组) 答:小东可以摆12组 两道笔算题,分别针对十位除后有除数和没有余数两种不同的情况,全面检验学生对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容易出错的十位除后有余数,没有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等问题进行练习,减少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 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内部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既考查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1.竖式能更完整地记录分的过程。 2.列竖式时先分十位更方便。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3.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接下去除。 4.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环节五 拓展延伸 □2是一个两位数,□2除以5, 商是两位数,□里最小能填( )。 商是一位数,□里最大能填( )。 小结:考虑最高位够不够除下手解决。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生:商是两位数,□里最小能填( 5 )。 生:商是一位数,□里最大能填( 4 )。 第一次遇到类似题目,用被除数最高位与除数间的关系来确定商的位数有个初步的体会。
环节六 布置作业 教材P16 做一做。 P19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