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2张PPT)
初中部分
《论语》
1.填一句
(1)孔子在《论语》中认为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的一句是“ ”。
(1)学而不思则罔
2.填两句
(2)《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2)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3)《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 ”。
(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5)《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 ”。
(5)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在《论语》中,曾参用“ , ”指出有抱负的人只有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当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更要有恒心。
(6)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辩证论述的句子是“ , ”。
(7)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8)《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8)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填三句
(9)曾子的“三省”是“???”
(9)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填一句
(1)恶劣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为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导致最终衰亡,所以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说“ ”。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一句从国内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填两句
(4)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会导致一个国家灭亡的两句是 “?,?”。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5)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6)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两句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的意义。
(6)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7)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7)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填一句
(1)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那样有所取舍:“?”。
(1)舍生而取义者也
(2)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了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辨的句子是“?”。
(2)舍生而取义者也
2.填两句
(3)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3)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4)《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4)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5)(2016·全国卷Ⅱ)《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5)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6)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7)在《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孟子“向善论”的句子是“?,?”。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1.填一句
(1)曹刿的同乡认为如何抵挡齐国的攻势是统治者操心的事,曹刿没有必要参与,但是曹刿毅然面见了鲁庄公,他的理由是当权者目光短浅,“?”。
(1)未能远谋
2.填两句
(2)《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3)《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3)夫战 勇气也
(4)《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4)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5)《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5)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6)《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6)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7)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乡人凡事依靠当权者,把自己置身事外的浅薄消极思想的句子是“?,?”。
(7)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3.填三句
(8)《曹刿论战》中“?,?,?”说明了鲁庄公尽职尽责,平时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凭实情处理。
(8)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1.填一句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下令能受中赏的人是“?”。
(1)上书谏寡人者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接受邹忌的讽谏,于是下令,凡是能批评他的过错的人都能受奖赏,其中“?”能受到上等奖赏。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填两句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是“?,?”。
(3)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4)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静心思考宾客们违心地赞美自己貌美的原因的句子是“?,?”。
(4)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的效果的句子是“?,?”。
(5)燕、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直接描写邹忌外形高大英俊的句子是“?,?”。
(6)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场面的句子是“?,?”。
(7)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下令能受下赏的人是“?,?”。
(8)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3.填三句
(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填一句
(1)《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自己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1)不宜妄自菲薄
(2)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图存,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后果。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填两句
(3)《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3)亲贤臣 远小人
(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4)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5)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6)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7)《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8)(2016·全国卷Ⅰ)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8)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9)《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意思一致。
(9)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10)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先帝”三顾茅庐是为了“?”,诸葛亮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
(10)咨臣以当世之事 遂许先帝以驱驰
(1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明后主广泛听取意见的目的的两句是“?,?”。
(11)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12)《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两句话是“?,?”。
(12)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3.填三句
(13)《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
(13)不效 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
1.填两句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1)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桃源的宁静、百姓和平安逸的生活的句子是“?,?”。
(2)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3)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两句,说明桃源人与世隔绝,对社会状况一无所知。
(3)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4)《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4)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5)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文中用“?,?”写出了生活于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的快乐。
(5)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2.填三句
(6)《桃花源记》中,突出桃花源内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
(6)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三峡
1.填一句
(1)《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1)清荣峻茂
2.填两句
(2)在《三峡》中,郦道元用“?,?”来概括峡江两岸峰峦紧密相接的特点。
(2)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3)《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是“?,?”。
(3)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4)《三峡》中“?,?”两句总写了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
(4)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5)《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
(5)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6)《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6)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7)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山水俱美。尤其是春冬之时的水,作者用“?,?”两句,从色彩、情态等方面写出了水之秀美。
(7)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8)郦道元在《三峡》中借渔者的歌声来烘托三峡秋景凄凉哀伤的两句是“?,?”。
(8)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马说
1.填两句
(1)《马说》的中心论点是“?,?”。
(1)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2)韩愈在《马说》中描写了千里马因为没有伯乐而不能“以千里称”的悲惨遭遇,“?,?”两句就描写了千里马没有被发现的悲惨遭遇。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3)《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4)《马说》中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4)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2.填三句
(5)韩愈在《马说》中具体表现“食马者”“不知马”的句子是“?,?,?”。
(5)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陋室铭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1)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刘禹锡《陋室铭》中“?,?”两句,写了室外清幽雅致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中,虚实结合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5)刘禹锡《陋室铭》中“?,?”两句,写出了居室主人摆脱官场俗务后的轻松自在,两耳清静,又没有繁琐的政务劳累自己的身体。
(5)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6)刘禹锡《陋室铭》中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的句子是“?,?”。
(6)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7)《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7)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1.填两句
(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鱼来表现水清的名句是“?,?”。
(1)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两句,描写了小鱼由静而动的活泼情景,生动形象。
(2)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3)《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
(3)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4)《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
(4)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5)《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
(5)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6)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描写的小石潭虽然环境幽美,但氛围过于冷清,让人感到“?,?”,不可久留。
(6)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2.填三句
(7)《小石潭记》中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葱茏茂盛的语句是“?,?,?”。
(7)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8)《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8)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岳阳楼记
(1)《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1)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衔远山,吞长江”之后,又用两个四字句“?,?”极写洞庭湖的辽阔与壮美。
(2)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3)《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3)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4)《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4)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5)《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5)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6)《岳阳楼记》中“ , ”两句通过写花草的香味和颜色,刻画了春天来临时洞庭湖的景物特点。
(6)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7)《岳阳楼记》中“ , ”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光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7)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8)《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 , ”。
(8)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9)《岳阳楼记》中“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 , ”。
(10)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11)《岳阳楼记》中能体现岳阳楼长联上“范希文两字关情”的句子是“ , ”。
(11)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
(1)《醉翁亭记》中贯串全文的主线句子是“ , ”。
(1)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对山间“四时”中的春夏进行描写的名句是“ , ”。
(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4)《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 , ”。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5)《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 ”。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醉的语句是“ , , ”。
(6)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也 太守醉也
(7)《醉翁亭记》中描写残阳息于山头的静态之景和人影散乱的动态之景彼此映衬的句子是“ , , ”。
(7)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爱莲说
(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 ,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2)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3)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4)《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 , ”。
(4)莲 花之君子者也
(5)《爱莲说》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
(5)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6)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
(6)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1)很多古人的作品,总让我们陶醉于当时的明月清风、松柏竹林。其实,“??”只要我们保有内心的一份闲适和豁达,再平凡的生活也有诗意,再繁杂的日子也能美丽。(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句子作答)
(1)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2)《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 ”。
(2)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下承天寺院中景色如画的句子是“ , ,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4)《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达作者流露出的超然物外、旷达乐观态度的诗句是“??”。
(4)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是“??”。
(5)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送东阳马生序
(1)《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出先达德高望重,弟子众多的句子是“ , ”。
(1)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
(2)《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吃穿用度都比别人差,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的句子是“ , ”。
(2)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不追求物质享受,把读书学习当作最大乐趣的句子是“ , ”。
(3)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送东阳马生序》中“ , ”两句描述了自己早年穿着旧衣服出入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5)《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通过写自己向先达请教问题时的动作来教导马生要尊师重道、谦虚谨慎的句子是“ , , ”。
(5)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6)《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人们愿意借书给作者,是因为作者很守信的句子是“ , , ”。
(6)录毕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关雎
(1)《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诗句是“ , ”。
(1)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2)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一直是男子心中理想的配偶,《关雎》中的“ , ”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2)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3)《关雎》中,最能表达男主人公求之不得而忧思的句子是“
, 。 ,”。
(3)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4)《关雎》中托物起兴,直接写出主人公的爱情和愿望的句子是“ , 。 ,”。
(4)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蒹葭
(1)《蒹葭》中,常被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 , ”。
(1)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2)《蒹葭》中,用“ ”“ ”“ ”表现了追寻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2)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3)《诗经·蒹葭》中抒写浓浓的秋凉之意的句子是“ , ”。
(3)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观沧海
(1)《观沧海》中,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的句子是“?,?”。
(1)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2)《观沧海》中,写山岛的草木景象的句子是“?,?”。
(2)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中,写沧海之上水波荡漾,岛屿高耸的诗句是“?,?”。
(3)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中,作者借助奇特丰富的想象,表现了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4)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5)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饮酒(其五)》
(1)《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写自己身居闹市却不感到喧闹的原因是“?”。
(1)心远地自偏
(2)陶渊明《饮酒(其五)》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2)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3)陶渊明《饮酒(其五)》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句子是“?”。
(3)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4)《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
(4)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5)陶渊明《饮酒(其五)》反映诗人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5)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6)《饮酒(其五)》中用“?,?”写出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6)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7)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去感受它。《饮酒(其五)》中“?,?”两句就表达了这种哲理。
(7)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1)唐诗常以与“秦”相关的词语指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句也有类似的指代。
(1)城阙辅三秦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2)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之地和游人将去之地,描写景物为离别创设环境的句子是“?,?”。
(3)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4)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思相近,却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相反的诗句是“?,?”。
(5)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6)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即将离别的朋友在人生路上要学会坚强的诗句是“?,?”。
(7)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1)《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
(1)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2)《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2)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名句是“?”。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使至塞上》中,作者以“蓬”“雁”自比,表达内心的落寞和抑郁之情的句子是“?,?”。
(1)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2)《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传达出幽微难言的酸辛情感的两句诗是“?,?”。
(2)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勾画出塞外雄浑景象的两句诗是“?,?”。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使至塞上》中“?,?”两句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描写了壮阔雄奇的塞外风光。
(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一句点明时令,“?”一句表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1)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2)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把明月人格化,其中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李白《行路难(其一)》作者用夸张的语句写宴席之奢侈的诗句是“?,?”。
(1)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2)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通过“?,?”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2)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3)“日暮途穷”大概是人生的大悲,很多诗人也会在不得志时痛苦、悲叹,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两句“?,?”便展现了这种无法前行的痛苦。
(3)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4)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和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运用典故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体现自我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
(5)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6)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6)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1)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2)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3)杜甫《望岳》中,写细望所见,表现诗人心情激荡、眼界开阔的句子是“?,?”。
(3)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4)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5)杜甫《望岳》中“?,?”两句,与孟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5)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春望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1)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2)杜甫在《春望》中表现诗人感时伤别,诱发诗人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
(2)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4)对于战乱之中身处异地的亲人而言,一封家书的珍贵程度不言而喻,正如《春望》一诗中所说的“?,?”。
(4)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国思家而日益衰老的诗句是“?,?”。
(5)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
(1)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诗句“?,?”。
(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3)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或描写天气变化的诗句)是“?,?”。
(4)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5)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
(5)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心系天下的诗句是“?,?!”
(6)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诗句是“?,?!”
(7)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于谦《咏煤炭》中“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诗句是“?,?”。
(1)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自然景物写凄凉寒冷景象的诗句是“?,?”。
(2)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或咏雪的名句)是“?,?”。
(3)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边塞苦寒的诗句是“?,?”。
(4)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写冰和云的诗句是“?,?”。
(5)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 ”。
(6)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送客去军门时所见反常景象表现塞外天气寒冷的诗句是“,”。
(7)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8)从视觉角度看,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8)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9)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10)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10)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1)韩愈是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中,他挥动妙笔,用“,”两句描绘出早春的小草隐隐泛出的那一抹春色,给人以湿润、舒适、清新之感。
(1)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2)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中对初春直接赞美的两句是“,”。
(2)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一诗中,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3)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诗句是“”。
(1)到乡翻似烂柯人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无限辛酸,流露出作者内心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2)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写出自己离开家乡之久的诗句是“,”。
(3)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
(4)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5)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作者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两句是“,”。
(6)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常人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诗句是“,”。
(7)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观刈麦》
(1)《观刈麦》中点出贫妇人生活困窘的原因的诗句是“”。
(1)家田输税尽
(2)《观刈麦》中,写村妇孩童送饭场景的两句是“,”。
(2)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3)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的诗句是“,”。
(3)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4)《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农民在炎热天气里辛勤劳作的诗句是“,”。
(4)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5)白居易《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田间劳作的诗句是“,”。
(5)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6)白居易《观刈麦》中揭示农民生活凄惨的原因的句子是“,”。
(6)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钱塘湖春行》
(1)《钱塘湖春行》中,既点明了地点,又描绘出了一幅远景图的诗句是“,”。
(1)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2)《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
(2)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3)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表达了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的感情。
(4)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雁门太守行》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一句从视觉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的气氛。
(1)塞上燕脂凝夜紫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的诗句是“,”。
(2)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两句描绘了敌军的力量像黑云压迫过来,太阳光投射在战士鱼鳞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的形象。
(3)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4)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4)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5)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两句直陈战争的残酷、持久,让人联想到易水悲歌。
(5)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6)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6)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1)在杜牧《赤壁》一诗中,起铺垫作用,将历史遗迹带到现实之中的诗句是“,”。
(1)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2)杜牧在《赤壁》中,借古物引出历史,写出兴亡之由的诗句是“,”。
(2)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3)在《赤壁》中,诗人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诗句是“,”。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4)杜牧《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慨叹的诗句是“,”。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1)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诗句是“,”。
(1)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2)《泊秦淮》一诗中,刻画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诗句是“,”。
(2)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3)杜牧的《泊秦淮》中,讽刺当时达官贵人不顾国家安危,依然醉生梦死的诗句是“,”。
(3)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4)《泊秦淮》中,表现诗人担心国家安危,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4)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雨寄北》
(1)《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而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1)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2)《夜雨寄北》一诗中,写出诗人怀念往日同爱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期盼两人可以早日重逢诉说心中的思念的两句是“,”。
(2)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3)《夜雨寄北》一诗中,以想象未来的欢聚宽慰妻子、宽慰自己,反衬今夜愁苦的名句是“,”。
(3)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
(1)李商隐在《无题》中,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诗句是“,”。
(1)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2)李商隐在《无题》中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2)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3)李商隐在《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
(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4)《无题》中,写清冷的月光下,诗人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
(4)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5)李商隐在《无题》中,运用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情深意长的诗句是:“,”。
(5)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以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藏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的词句是“,”。
(1)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2)李煜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选取典型景物,情景交融地描画出作者的孤独凄寒之感的词句是“,。”。
(2)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李煜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词句是“,,,”。
(3)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李煜在《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常被用来形容人内心烦乱,或形容某些事物难以处理。
(4)剪不断 理还乱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1)“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语句,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两句也用了“衡阳雁”的意象。
(1)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2)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点明了地域、时令及词人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词句是“,”。
(2)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用相同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
(3)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4)《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中,写边塞将士思念故乡,却因为边患未平而不能做归家打算的两句是“,”。
(4)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5)范仲淹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5)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6)唐代诗人李益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同样用管箫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6)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通过“新”与“旧”的对比,感叹光阴易逝的两句是“,”。
(1)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2)《浣溪沙》中,表现词人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之志,又含蓄地表达感伤怀旧的词句是“,”。
(2)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3)晏殊《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3)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4)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最能抒发词人那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的句子是“,”。
(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5)《浣溪沙》一词中,通过描写诗人所在院落的景色变迁,感叹时光流逝的词句是“,”。
(5)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登飞来峰》
(1)杜甫遥望泰山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也不禁感慨“,”。
(1)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3)《登飞来峰》一诗中,语意双关,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登飞来峰》中,表现作者登上飞来峰之后高瞻远瞩、信心顿生,并带有一定哲学色彩的诗句是“,”.
(4)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1)《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中,表现太守虽年长但志弥坚的词句是“,!”
(1)鬓微霜 又何妨
(2)《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中,词人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表达渴望得到重用的词句是“,?”
(2)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几句写了作者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一腔报国之志难以施展的情怀。
(3)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4)《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中,抒发人到中年而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词句是“。,!”
(4)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5)苏轼在《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的壮志的词句是“,,”。
(5)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6)《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使全词情感达到高潮,抒发主人公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的词句是“,,”。
(6)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词句是“,”。
(1)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富有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2)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诗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的词句是“,?”
(3)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4)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4)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
(5)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他不堪月宫孤寂清寒的词句是“,,”。
(6)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游山西村》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1)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2)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既描绘了农村明媚秀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3)昆明西山龙门有一副对联“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该对联的上联化用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4)王安石《江上》中有“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陆游《游山西村》中意思与之相近的诗句是“,”。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和淳朴民风的诗句是“,”。
(5)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1)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词句是“,”。
(1)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2)《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一句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
(2)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3)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地表现激烈的战争场面的词句是“,”。
(3)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4)我们从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两句可以读出作者希望一战获胜,实现收复中原的心愿。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绘战争前的情状的词句是“,,”。
(5)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1)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2)《过零丁洋》中,借助自然景物的飘零来表达大好河山被分裂和诗人自身的悲惨遭遇的诗句是“,”。
(2)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诗句是“,”。
(3)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当时形势险恶,自己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4)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5)《过零丁洋》中,表达作者不畏生死,誓将舍身报国的精神留于史册、传扬于后世的千古名句是“?”。
(5)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6)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的“?”,我们看到了仁人志士对“生死”所做出的最简单而又精辟的诠释。
(6)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7)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7)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描绘农村晚景的句子是“,”。
(1)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悲苦之情的两个句子是“,”。
(2)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情从景出,情景交融,且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九种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图的三句是“,,”。
(4)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5)《天净沙·秋思》中的“,,”三句,作者运用了白描手法,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
(5)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
(1)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地势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2)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位于咽喉要道,气势雄浑、地势险峻的句子是“,,”。
(3)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3.填四句
(4)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散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
(4)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1)龚自珍辞官后,在丹阳云阳书院呕心沥血,培育后生,直至病逝。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他在《己亥杂诗》中的诺言“,”。
(1)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3)《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自比,含蓄吐露出尽管自己不再做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己亥杂诗》中,龚自珍抒写自己虽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的诗句是“,”。
(4)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3)《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自比,含蓄吐露出尽管自己不再做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5)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5)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自己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6)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