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 杜甫诗五首
课前预习
积土成山
一、基础字词
1.识记字音
鄜州(fū) 云鬟(bìn) 虚幌(huǎng) 霓旌(ní)
南苑(yuàn) 嚼啮(jiáo niè) 明眸皓齿(móu) 柏森森(bǎi)21世纪教育网
好音(hǎo) 坼(chè) 涕泗(tī sì)
2.理解词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清辉:指月光。
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明眸皓齿:指杨贵妃。21世纪教育网
好音:指黄鹂婉转悦耳的叫声。
开济:开创大业,济国安时。
转:更加。
征求:指征收苛捐杂税。
凭轩:倚着楼上的栏杆。
二、文学常识
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属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杜甫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后入长安,困顿十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安史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因上疏救房瑁,被贬,弃官后奔蜀投严武,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严武死后,杜甫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大历五年(770)冬死于赴岳州舟中。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歌还提供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三、课外经典句段
杜甫诗歌名句21世纪教育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1世纪教育网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21世纪教育网
(《春日怀李白》)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21世纪教育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旅夜书怀》)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花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21世纪教育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水槛遣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1世纪教育网
(《春夜喜雨》)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21世纪教育网
(《记村》)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月夜忆舍弟》)
问题导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杜甫诗歌有很强的忧国忧民意识。请从本课中找出例子,并结合已学过的作品,加以评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提示:《哀江头》中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主题,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又呈吴郎》中“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以前学过的杜甫的《春望》、“三吏”、“三别”、《登高》等作品,均是忧国忧民意识的杰作。杜甫往往能从自身感受出发,放眼神州大地,关注民生疾苦,胸怀广阔,忧国忧民,具有崇高的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2.古代诗话中有“诗眼”的说法,所谓“一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今人认为“诗眼”就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月夜》中的“诗眼”,并加以解释。
提示:从全篇看,“独看”“双照”为诗眼。“独看”从对面着想,虽只写妻子的“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但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蕴涵其中;“双照”兼有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并把希望寄于不知何时的“将来”。这两个诗眼对全诗主题表达起了关键作用。
3.《哀江头》采用什么方法表现今昔情景?请找出有关诗句并略加分析。
提示:诗人以“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与“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的今昔不同景象作对比;“同辇随君侍君侧”与“去住彼此无消息”、“一笑正坠双飞翼”与“血污游魂归不得”的杨贵妃的今昔遭遇作对比,揭示了李杨二人的荒淫无度与大祸临头之间必然的因果关系,写得惊心动魄,引人深思。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