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沏茶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运筹思想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这节课只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合理安排沏茶的问题中,学会用画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到通过合理安排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从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流程图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平常家里来客人了,你们是怎么招待客人的呢?
师:以茶相待是我们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沏茶这件事情也蕴含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今天的新课《沏茶问题》。板书课题
一、谈话激趣,问题导入
师:小明家来客人了,妈妈请小明给阿姨沏茶。
师:同学们沏过茶吗?你们都有哪些步骤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都有哪些步骤?
师:小明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请想一想,小明想直接烧水行吗?
引导生说出不行,因为没洗水壶也没接水。
师:看来,这些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我们一定要明确事情的先后顺序。
板书:先后顺序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同桌两人一小组利用手中的卡片在桌上摆一摆,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一共花了多长时间?
课堂巡视,辅导!随机拍一些典型错例上传到电脑上。
汇报交流,相机板书
师:我们来看看其中一组同学是这样安排的!谁能说一说他是怎么安排的?对于这样的安排你们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引导能同时做的事情同时做(出示正确的摆法)
师:谁能说说怎么同时做?
引导:在烧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
师:看来,我们不仅要明确先后顺序,还要将可以同时做的事情同时做,这样节省了时间,优化了过程。这就是合理安排时间!(板书)
3、师:现在谁能上黑板帮我们合理安排一下沏茶的步骤,边说边摆!
谁能再说说
师质疑:同时进行的事情我们在确定时间时以什么时间来计算?
引导以同时进行的事情所花的多的事情的时间来计算!(烧水是8分钟,而洗茶杯和找茶叶共3分钟,烧水8分钟时间多,以8分钟来计算)
列出算式:1+1+8+1=11(分钟)
师:如果在烧水时,小明再利用1分钟的时间给阿姨洗个苹果,一共需要的11分钟需要再增加1分钟吗?
师:如果在烧水的同时,做的事情的总时间超过了烧水的8分钟呢?那该怎么计算?在这给同学们留个小疑问!
师:仔细观察,找茶叶和洗茶杯这两个步骤,我可以换一下吗?
4、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将摆一摆的过程记录下来。
5、介绍流程图。板书流程图
流程图可以将沏茶的合理安排清楚的表示出来。
6、沏茶问题属于优化问题,也属于运筹问题。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例如我们出门旅行就要考虑选择怎样的路线和交通工具,才能使旅行所需费用最少或者所花时间最短;又如快递员送快递短路线问题。如今在各行各业都会面临优化的问题。
你们知道这种优化问题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吗?老师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他就是在研究泡茶、烙饼等问题中,最早在我国提出了数学中的“优选法”理论,宣传推广“合理安排”的思想和方法,为人们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面我们一起来深入的了解一下华罗庚爷爷的数学成就。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也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小数学家。
三、巩固拓展
1、哪位小数学家能和我们分享一下生活中你合理安排时间的经验呢?
(焖饭的同时炒菜、上网查资料的同时听音乐、在等车的同时背课文、吃早饭的同时听听广播)
师:希望同学们能合理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最近天气的忽冷忽热让很多人都不适应,小明也生病了,上午10时吃药的时间到了,妈妈提醒小明赶紧吃药。他应如何合理安排尽快吃药呢?
哪位小小数学家可以帮助他。(先画流程图,再计算)
找杯子倒开水 1分钟
等开水变温 6分钟
找感冒药 1分钟
量体温 5分钟
3、午饭时间快到了,热情好客的小明一家开始准备午饭了:洗锅1分钟,淘米2分钟,煮饭22分钟,烧青菜5分钟,烧鱼12分钟,烧汤6分钟,小数学家们,开动你们的脑筋,准备做午饭吧!
小数学家们想出了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方案,看来生活真的很奇妙,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四、回顾反思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谁愿意来分享一下?
五、渗透珍惜时间教育
最后老师送同学们两句名言,我们共勉。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爱迪生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希望同学们今后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向华爷爷学习,永攀数学的高峰。
六、板书设计
合理安排时间
——沏茶问题
按先后顺序 同时做
流程图: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洗茶杯
找茶叶
1+1+8+1=11(分钟)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沏茶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来感受数学的价值所在。就我本节课执教之后的教学效果简单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给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契机
利用同桌两人为一小组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套流程卡片,课堂上提出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问题提出后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动手将本组的沏茶方案摆出来,然后挑选有代表性的摆法上传至大屏幕上,师生共同研究。在生生互动中,将沏茶的最优方案揭示,相机介绍流程图的写法,在生生质疑和解答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这一活动设计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和应用价值,体会优化思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担任的是一个引导者,协调者的角色。
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重视人文教育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数学文化对于一个人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应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本节课对于优化问题和运筹思想最先提出的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我进行的适时引入和介绍,让孩子们进一步走进数学伟人,增强数学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并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小数学家。同时对于运筹思想和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涉及。数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应是一种文化熏陶,因此优质的数学课堂需要一些文化底蕴。
三、挖掘生活素材,渗透应用教育
数学在应用方面的广泛性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特征,本节课所有的教学素材均来源于生活。新课采用家里来客人了沏茶相待进行导入,提出怎样才能尽快喝上茶的问题展开小组活动。巩固拓展中分享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的经验以及安排小明生病吃药的问题、准备午饭等问题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凸显数学的应用价值,注重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重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及时挖掘生活素材,取之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