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宋朝时宫廷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故事引入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审题审得好。 [准---深---新]
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
[偏离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
[符合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
[有新意]
一等 ) 二等 三等
四等
基 础 等 级 内 容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发 展 等 级 特 征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偏离题意的文章,内容项和表达项不超过三等计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审题立意
非常重要
百步穿杨意犹酣
吹尽狂沙始到金
——材料作文之单则材料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
1、辨析材料作文与任务型作文的区别;
2、学习并掌握单则材料作文作文审题立意的 方法。
作文题型的变化:
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任务型作文
动向
寓言故事型(寓言、成语、历史故事)新闻事件型(生活事实)来源图表数据型(漫画、表格)诗词警句型(诗词曲、警句、歌词)多则材料型形式单则材料型材料作文的类型 合作探究
下面有五则材料,分别写出其立意并说明理由。
材料1: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立意: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
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方法总结一:抓关键词句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词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2:马嘉鱼很漂亮,银肤燕尾大眼睛,平时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溯流产卵,随着海潮漂游到浅海。渔人捕捉马嘉鱼的方法挺简单:用一个孔目粗疏的竹帘,下端系上铁,放入水中,有两只小艇拖着,拦截鱼群。马嘉鱼的“个性”很强,不爱转弯,即使闯入落网之中也不会停止。所以一只只“前赴后继”地陷入竹帘孔中,帘孔随之收紧。孔愈紧,马嘉鱼愈激怒,瞪起鱼眼,张开脊鳍,更加拼命往前冲,结果被牢牢卡死,结果为渔民所获。
抓原因发散思考,填思维导图
立意: ①改变,为自己开一扇天窗。
②灵活变通,柳暗花明
③拐个弯,天堑变通途
原因
变通
改变
转弯
方法总结二:由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材料3:有一只蚌为了不被人抓走,把珍珠吐到一旁,结果珍珠被人拿走,生命保存了下来,它得意地说自己多聪明。另一只蚌则笑曰:失去了珍珠,你还活着干什么?立意:要活出生命的价值,不能苟活于世。方法总结三: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一事物时,往往会或明显或含蓄地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态度和情感价值取向,我们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材料的爱憎之情鲜明,褒贬之意突出,立意时不可反其“情”而行,不可背其“意”而驰。揣摩材料的感情倾向,辨析事件的是非曲直,掌握命题意图。
材料4: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从幼龟“侦查兵”的角度来思考:立意:失职与责任、个人与群体。从好心的游客的角度来思考:立意:好心可能办错事,善心可能帮倒忙。从幼龟群的角度来思考:立意:不轻信经验,不要墨守成规;拒绝盲从。从老鹰的角度来思考:立意:把握时机、审时度势;坚持不懈。从材料整体来思考:辩证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要人为地去破坏,打破自然的平衡。材料暗含了这样一个结果:作为侦察兵的小海龟被好心游客救走,大群的老鹰飞来捉走了其余的小海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方法总结四:多角度切入法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辨明事物间的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材料5:天太冷,小鸟被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好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快活地躺着,不久开始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猫听到歌声,便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歌声,猫很快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立意;不可缺乏忧患意识,一得意便忘形。五、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角度?N+1
角度不能偏离材料整体。尽量整体把握材料的内涵、主旨。角度是看问题的出发点。如何理解材料的角度问题?
1、有几个人物,就有几个角度;
2、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角度;
3、有几种情感、态度,就有几个角度;
角度分优劣:
主要人物,主要原因,新颖独特,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角度,贴近生活的角度,自己驾轻就熟,材料丰富的才是最佳角度。
课堂小结
一
二
三
四
五
抓关键
查原因
辨是非
抓对象
分主次
一只老鹰从鹫峰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小试牛刀
过程分析
本材料的“主角”是“乌鸦”,而不是“老鹰”。
面对“乌鸦”的行为,涉及到“牧羊人”和“孩子”两种不同的评价。
牧羊人
孩 子
乌鸦
忘了自己叫什么
它也很可爱
①盲目模仿
②缺乏自知之明
①敢于挑战自我
②敢于尝试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