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鼎”书写;学习认识议论文,明确议论文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抓议论文重点观点的方法;了解议论文如何围绕中心论点论证,学习三种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演讲的语言魅力;感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议论文如何围绕中心论点论证。
【教学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感受演讲词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阅兵式上主席与战士们的对话是怎样的。当主席向战士问候“同学们辛苦了”,战士们怎么回答的
生:“为人民服务”
师: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
生:为人民服务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体
师: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谁能用一句话跟我们分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
生:这是演讲稿
师:说的不完整,谁能给他补充?
师:是的,这是毛主席在张思德通知的追悼会上做的演讲。
师引导:那么从文体方面看,跟之前学过的文章有什么区别?我们以前学的很多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比如《詹天佑》是写人的,《月光曲》是记事的。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他的文体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议论文。
师:怎样才能学好这篇议论文呢?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
三、为人民服务三方面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读课文,2、3、4段画出每一段的重点句。
找同学来分享,注意你的发言。使用接力棒法。
呈现发言要求:1. 大家好,我认为......2. 请问大家有什么意见;
3. 发言人点名,其他同学或点赞或补充或质疑;4.发言人总结:通过大家发言确定第二段中心句是.......,请大家标记。下面我们讨论第三段的中心句,有请XXX发言。注意使用问候、感谢等合作技能。
预设:第三段中心句大家出现了争议,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句话简单来说讲的“不怕批评”,最后一句简单来说讲的“改正错误”。不怕批评与改正错误,这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所以这段中心句应该是这两句话。这也是中心句的一种特殊情况,在一段中出现了两个中心句。
师:刚才大家通过接力棒法,明确了3段的关键句。关键句中还可以找关键词,我们已找到第三段关键词。那么第二段的关键词是什么呢?
生 :死的意义
师:第四段呢?
生:团结互助、互相关爱、互帮互助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团结互助。
师:现在请同学看黑板,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毛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他要先讲(生接答:死的意义);再讲(生接答:不怕批评);最后讲(生接答:团结互助)同学们,这样抓关键、抓重点的方法很重要,这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
四、紧扣重点,感悟写法
师:现在,老师暂时扮演一下主席,我的演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亲爱的同志们、战友们。今天围绕!为人民服务"。我讲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死的意义;第二,不怕批评;第三,团结互助。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生:这样太简单了。
师:提出观点,还得以理服人。那么,主席围绕观点是怎么展开的说呢?毛主席运用哪些方法来论证他的观点?请同学们先来学习第 2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批注论证方法,说说方法好在哪里。
提示: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以运用抓关键词、联系语境、联系生活等方法。
(2)小组内利用坐庄法交换自己的看法,准备在全班交流。
出示要求:1.每组A坐庄,每位同学轮流发言。2.有同学发言时,其它同学注意倾听,补充。3.讨论完毕坐端正,准备展示交流。4.时间5分钟。注意使用问候、感谢等合作技能。
小组交流完毕。老师进行补充点拨。
(1)引用论证
师:主席引用司马迁2000多年前说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古至今,人们就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令人信服啊!那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
(一生读)师:读得真好,声情并茂。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
补充积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对比论证
师:刚才同学提到了这句话,这种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
师:这两种死是截然不同的。对于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我们应怀有什么感情?
预设 生:尊重、敬佩......
师:对于第二类人呢?
预设生:唾弃......
师:同样一个死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感情。谁能带上不同的温度,带上不同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生:(读)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师:我们一起完整地读读这句话。读的富有感情,掌声送给自己。
师:让我们记住这个讲道理的好办法。对比论证。
(3)举例论证
师:这段中,还举了张思德的例子。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平时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呢?请大家听下面这段话。
张思德一生都在跑,风里跑,雨里跑,他跑去干什么呢,跑着送水、送信、送轮胎、为老乡追猪,他照顾孤儿,照顾孤寡老人。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接答:为人民服务)
举例是证明观点的高招。
师:本课中,还有一处也用到了举例论证,哪里?
师:是的。李鼎铭提出意见,我们虚心接受了。这个含有一个生字。什么是鼎?大家看,这就是鼎。
鼎是古代人煮东西用,有三足两耳,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它是一个象形字。慢慢发展到今天楷体。一起来看书写。
鼎"字中间是个目字,左下脚起笔竖折折,一笔写成,右下脚竖,横,竖。写字有三看,一起来分析这个字。再来借助辅助线学习。仔细观察辅助线,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老师相机给出口诀“横画上倾且等距 竖笔冲齐分两旁”。学生读口诀,练写字。
师:看到这个“鼎”,你会想到跟它有关的成语吗?三足鼎立、鼎鼎大名(名气真大)、人声鼎沸(像在这里煮开了一样,热闹极了)、一言九鼎(说话多有分量)
刚才我们找到了三种论证方法,除了这些外,第三、四段还用到了什么方法?
预设生:关联词、排比句式。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体会演讲词层层递进的气势。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到了一种精神(为人民服务),我们知道要证明观点,可以用到(引用、对比、举例)方法。还可以用(关联词、排比句式)加强语气,增强演讲渲染力。还知道学习文章要学会找(关键句、关键词)。
四、拓展阅读
利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课下补充阅读《纪念白求恩》,体会演讲的语言特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