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07 07:59:45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蒙古人以游牧为生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刻苦坚毅的牧民蒙古各部混战局面是如何改变的?星天旋转,诸国争战,
……
没有逃避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
----谢再善译《蒙古秘史》材料描述了蒙古统一前蒙古草原怎样的情景?历史名人
建立时间:1206年
蒙古国建立
建立者:成吉思汗(铁木真)
阅读课本思考:
成吉思汗有什么贡献?元朝统一全国蒙古(元)元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 灭西夏,金,大理 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随后,元朝统一全国。抗元英雄文天祥元军南下进攻临安时,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他兵败被俘,囚禁在大都,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气节,最后被杀害。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思考:
元朝的统一是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的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 文天祥(1236-1283年)不畏强暴,
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元元世祖为了巩固统治在农业、政治、交通运输和商业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商业大都既是政治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会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隋朝大运河会通河通惠河洛阳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北 海邻北行省 元朝对外交往马可·波罗:
意大利旅行家,曾于元世祖时在中国呆过多年。 回国后写了一本书《马可·波罗行纪》,书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
1、汉人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内迁。3、契丹、女真等族汉化。4、回族开始形成。作用:促进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小结思考: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蒙古
1206金西夏南宋
元畏兀儿
吐蕃
大理行省制度发展经济民族融合12711276小结1227--1276ABCD请回答:
1)图中AB和CD段运河的名称分别是_____和_____
2)元朝海运的起点是_____,终点是____
3)是____在位时开通的。通惠河会通河直沽元世祖刘家港年级七 课题: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师:王霞
第7周第2课时 总课时:13
一、【课标与教材】
1、【解读课标】
旧课标: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新课标: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是纳入中国版图。
2、【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3、【教学重难点】:
重点:1、蒙古族的兴起:
2、元朝的建立:
3、行省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4、民族融合是本课又一重点:
难点:行省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通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态度、表现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作方面都有很强的可塑性,有的学生已能通过网络查找资料。通过学习,观看电视、电影等,对中国古代史有较深的了解,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正好能与本课的教学实现互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和掌握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拉近历史,展示历史画面。突出历史的演进过程,历史的前后对比,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元朝的统一,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民族融合,中外交往等都表明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以肯定。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合作探究,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学习新课
一、蒙古的统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
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3、繁华的大都
4、频繁的中外往来
5、行省制度的建立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教师小结
处理练习
鼓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引出课题:12、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板书)
学习第一目:“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
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动乱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阅读课本思考: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面对这样的逆境,铁木真是怎样做的。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打倒,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经过多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这是文天祥的诗。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出示史料: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世祖
从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世祖的什么经济政策?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过渡:联系前面学习的“江南经济的发展”,这时,元朝的经济重心在哪个地方?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国家主要的粮食供应来自南方,要运到北方,有哪些途径?
(1)漕运
对比隋大运河与元朝的运河,有什么不同?
元世祖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会通河、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2)海运
海运比漕运有哪些好处?
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著名使者就是马可波罗。(出示马可波罗旅行路线图)
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学生根据《元朝的疆域图》,注意以下地区:
中央:中书省、宣政院
地方:行中书省
*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
广州处于江西行省的管辖之下。
过渡:元朝的统一及其对全国的有效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那么,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其四种表现。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汉族外迁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
2、回族的形成
?小结(略)
处理学案“课堂巩固”练习。
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读图并回答当时中国的政权。
学生读《蒙古秘史》节选的内容,处理动脑筋问题。
借用沁园春雪引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识记元朝建立的三个点。
学生阅读史料,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结合前面所学,思考回答问题。
读图观察随运河与元运河的不同。
载重量大,费用便宜,所以粮食运输逐渐变成以海运为主。
读图观察《元朝的疆域图》,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阅读第三目内容简要概括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
【板书设计】
12、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蒙古的统一
经济:

元朝的统治 元朝民族融合
政治:行省制度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