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单元 金属全单元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单元 金属全单元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4-07 08:38:37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微山县傅村一中 马长武第七单元 金 属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1.镁、铁、铜与氧气的反应 【复习回顾】(1)Mg+2HCl=MgCl2+H2↑(2)Fe+2HCl=FeCl2+H2↑2.镁、铁与稀盐酸的反应 现象:有大量气泡生成,反应速度很快。现象:有少量气泡生成,反应较慢,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慧眼识金 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揭穿他们的骗局?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镁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活泼性比较化学方程式现 象实 验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铝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Mg>FeAl>FeMg > Al > FeMg>Al[活动与探究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想一想,铝制品比铁制品有哪些优良的性能?为什么?3.分析“真金不怕火炼”蕴含的化学原理。4Al+3O2=2Al2O3交流共享1.对比镁、铁、铝分别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一下可能有哪些原因导致了在这三个实验中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1)氧气的浓度 (2)金属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金属本身的化学性质(即:金属的活泼性) (阅读:P62“多识一点”)结 论2.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一:1.大多数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判断。[活动与探究2] 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
1.在试管里分别放入两小块镁、铝、铁、铜,再分别加入约2~3 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
2.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 发生的现象。 金属与稀HCl的反应大量气泡, 反应最快大量气泡, 反应较快少量气泡,反应较慢,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无现象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Fe+2HCl=FeCl2+H2↑无金属与稀H2SO4的反应有少量气泡生成2Al+3H2SO4=Al2(SO4)3+3H2↑ 1. 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二:
可根据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①是否反应②反应的快慢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结 论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金 属 的 活 动 性 由 强 逐 渐 减 弱金属活动顺序表的意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氢之前,能置换,越靠前,越明显;
钾钙钠,要避嫌,铁要生成亚铁盐;
常用酸,有两种,稀盐酸、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
Fe + 2HCl = FeCl2 + H2 ↑
置换反应化合物 观察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单质单质化合物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两种或两种
以上一种一种两种或两种
以上一种单质,
一种化合物一种单质,
一种化合物两种化合物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你知道吗 当欧洲炼金术士为发现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金”而欣喜若狂时,我国劳动人民在早于他们一千七百多年时,就已掌握这种方法并用于生产了。
西汉时代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意思是说:把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就可以置换出铜。 阅读上面的资料,你获得了什么样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用的问题?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22【活动与探究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将锌片、铁丝、铜丝分别放入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铁丝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铁丝表面变黑,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无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的金属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无现象Fe+CuSO4=Fe+2AgNO3=Cu+2AgNO3=Cu+FeSO42Ag+Fe(NO3)22Ag+Cu(NO3)2 锌片表面变黑,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锌片表面变黑无现象Zn+CuSO4=Zn+2AgNO3=Cu+ZnSO42Ag+Zn(NO3)2什么样的金属能和什么样的盐溶液反应?交流与讨论: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溶液中金属遇到盐,前面能将后面换;
铁要生成亚铁盐,钾、钙、钠靠边站。 根据金属能不能把另一种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2.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结 论18 位置在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与氧气反应
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容易,越剧烈。
2.氢前金属+盐酸(稀硫酸)(置换反应)
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容易,速度越快。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一、金属的化学性质:二、置换反应三、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应用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及反应的快慢。 A+BC=B+ACDB1.不法分子用铜锌合金制成假元宝行骗的事件
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
A.用火烧 B.放入硫酸中
C.加硝酸银溶液 D.观察外观2.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盐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MgCl2 B.CuCl2 C.FeCl2 D.ZnCl23.在Cu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固体( ) A、只有Zn B、只有Cu C、有Cu和Na D、有Cu和ZnD 达 标 测 试(每小题20分,时间3分钟)5.X、Y、Z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①Z+YSO4==ZSO4+Y ②X+ YSO4==XSO4+Y
③X+ H2SO4== XSO4+ H2 ↑ ④Z+ H2SO4不反应
A、Z>X>Y B、Z>Y>X C、X>Y>Z D、X>Z>Y
DA6.要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种物质是( )
Fe、Cu 、MgCl2
B. Fe 、MgCl2、 CuCl2
C. Cu、 MgCl2 、 FeCl2
D. Mg、 CuCl2 、 FeCl2课件44张PPT。第九单元 金属傅村一中 马长武第1课时 考点分析、巩固基础第2课时 中考链接、课堂检测(复习)第1课时考点分析金属的性质金属材料化学性质合金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金属的腐蚀和保护铁合金其它合金物理性质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纯金属金属和金属材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百炼成钢”、“千锤百炼”的含义。(含碳量2%~4.3%)(含碳量0.03%~2%)金属非金属金属特性大低1. 原理:2. 产品:生铁考点2 工业炼铁化学原理A B C澄清的
石灰水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检验并吸收CO2 A:红色粉末变黑色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B: CO2 + Ca(OH)2 = CaCO3↓+ H2O(1)常温下为____体(汞为___体);
(2)都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____色,而铜为____色,金为___色,铁粉为___色
(3)有____性, _____性,____性。
1.金属的物理性质固液银白紫红黄黑导电导热延展制作保险丝的材料叫伍德合金,含铋38~50%、铅25~31%、锡12.5~15%、镉12.5~16% 。交流共享:1.钨作灯丝主要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 2.制作保险丝的材料中为什么含有锡、铅?
3.为什么远程输电用铝不用铜?(特性)(共性)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指,金属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顺序,一般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2.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金属和氧气的反应①钾、钙、钠、镁、铝、锌在常温即可与氧气反应(铝、锌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铁、铜在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 + 3O2 = 2Al2O3(2)金属与酸的反应H之前,能置换,越靠前,越明显; 钾、钙、钠,要避嫌,铁要生成亚铁盐; 常用酸,有两种,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条件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和盐酸反应 ;
锌和稀硫酸反应 ;
镁和盐酸反应 ;
铝和稀硫酸反应 。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2Al+3H2SO4=Al2(SO4)3+3H2↑Zn+H2SO4=ZnSO4+H2↑﹏﹏想一想:若乙是金属锌,则丙可能是什么金属?请说出你的理由。Mg + 2 HCl = MgCl2 + H2↑
Zn + CuSO4 = ZnSO4 + Cu 置换反应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下列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具有什么特点?(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溶液中金属遇到盐,前面能将后面换; 铁要生成亚铁盐,钾、钙、钠靠边站。反应条件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Cu +2AgNO3 =Cu(NO3)2 +2Ag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1.保持铁制品的干燥;
2.在钢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膜:如暂时不用的钢铁制品涂机油、凡士林;长期防腐则可以刷油漆、覆盖搪瓷;镀其他金属,如镀锌、镀铬、镀锡;覆盖氧化膜如烤蓝等。
3.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制成合金:如不锈钢,在钢中加入铬或镍可增强防腐能力。钢铁的锈蚀是铁与 、 等物质发生反应的结果,另外 、 、 和 等都会影响到钢铁的锈蚀。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 水 氧气钢铁的纯度 环境的温度 湿度 酸碱性Fe2O3要保护金属资源,我们可以这样做:1.合理开采,节约使用
2.防止金属锈蚀
3.回收再利用
4.开发新材料代替金属材料节约金属资源、能源,减少污染D易混易淆扫描CCD第2课时中考链接点击中考Zn+2HCl=ZnCl2+H2↑耐腐蚀C开心辞典练习1练习2练习3练习4练习5练习6(20分)(30分)(40分)1.下列化学变化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有( )
A.3CO+Fe2O3 == 2Fe+3CO2
B.3C+2Fe2O3 == 4Fe+3CO2↑
C.
D.Fe+2AgNO3 == Fe(NO3)2+2Ag Fe+2HCl=FeCl2+H2↑2.下列物质能由金属和酸反应直接生成( )
A.ZnCl2 B.CuSO4
C.FeCl3 D.Mg(NO3)2练 习 一AA例1.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单质和盐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FeCl3??? B.ZnCl2?? C.MgCl2??? D.FeCl2
例2. 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
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
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
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
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A.放出H2的质量是A>C>B?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AD练 习 二将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投入到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盐酸中,产生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甲、乙、丙的化合价都是+2)(1)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若B是Fe,则A和C是什么金属?(1)生成氢气的质量:A>B>C(2)金属的活泼性:A>C>B(3)相对原子质量:C>B>A练 习 三某黄色金属制品可能是黄铜(铜锌合金)或纯金,你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其是黄铜而不是纯金? 练 习 四1.加热变 黑2.稀H2SO4产生气泡3.AgNO3溶液生成银白色固体,溶液变蓝测密度密度较小是黄铜,不是金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银(其它杂质不反应),现在利用该废水提出纯净的银,操作如下:1、操作1的名称为 ,加入过量的A的目的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加入过量B的目的是 ,如何确定此目的已经达到? ,过滤把银完全从溶液中置换出来Fe+2AgNO3=2Ag+Fe(NO3)2将过量的铁完全除尽向滤液中加铁粉,如有气泡产生则酸过量练 习 五 向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可能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所含物质是 。
(2)若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向所得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物质中一定有 ,可能有 。
(3)若将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所得的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Zn(NO3)2AgCuAgNO3、Cu(NO3)2、Zn(NO3)2练 习 六抢答题题目一题目二题目三(每题10分) 小莹同学向过量的稀硫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条后,绘制了如下表示其变化过程的坐标曲线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C题 目 一 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Fe2+
C.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2+
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Ag+、Cu2+D题 目 二 已知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Fe﹥Cu﹥ Ag,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比较放法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与化合物溶液反应难易及剧烈程度能否反应及产生气泡的速率能否反应方案一:将铜丝分别插入FeCl2、AgNO3溶液中;方案二:将铁丝、银丝分别插入CuSO4溶液中。题 目 三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与化合 物溶液反应能否反应及产生气泡的速率能否反应2.至多一种金属排在(H)后。1.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比较一般可选中间金属对两边溶液或中间溶液对两边金属 ;学习心得:1.对比实验:金属颗粒大小,酸的浓度、种类、温度等条件均要相同;2.“含铁的盐”用含亚铁离子的溶液。1.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结论:金属活动性Al > Fe > Cu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铜 丝铝 丝铝丝表面变黑,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集体的力量就是大(2)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
(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 > Fe > H >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 ;
(4)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Al > Fe > H >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实验,中需将小明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_________ 。用砂纸打磨铜丝和稀盐酸的反应Cu、Fe、Al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2、下图表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锡、铁和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约6000年前约6000年前约2500年前根据图中数据和有关的化学知识,你认为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跟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的导电性③金属的活动性④金属的延展性⑤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③⑤课件17张PPT。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金属的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主要应用:一、判断金属跟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及其反应的快慢。二、 判断金属跟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三、判断金属跟混合盐溶液反应的次序。 金属活动顺序表1.反应条件:(1)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2) 酸指盐酸和稀硫酸,不能用浓硫酸、硝酸。一 、判断金属跟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及其反应的快慢氢之前,能置换,越靠前,越明显;
钾钙钠,要避嫌,铁要生成亚铁盐;
常用酸,有两种,稀盐酸、稀硫酸。2.不能由金属跟稀硫酸直接反应制得的物质是( )
A.MgSO4 B.Fe2(SO4)3 C.ZnSO4 D.Al2(SO4)3练习1.下列金属跟酸能反应而放出氢气的是( )
A.Fe和H2SO4 B.Cu和稀HCl
C.Zn和HNO3 D.Al和浓H2SO4AB甲( )反应快慢:Mg > Zn > Fe判断依据:
1.曲线的倾斜度: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的高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ZnFe乙( )丙( )将四种等质量金属投入到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盐酸中。2.反应快慢比较 表示反应的快慢(或金属的活泼性)。 表示生成氢气的多少。1.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由大到小) ;3.反应不再发生时,最先用完的一种物质是 。练习: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分别与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放出氢气的情况如下图所示:A﹥B﹥C硫酸2.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 ;相等3.如何计算消耗金属或产生氢气的质量例:镁,锌,铁三种金属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求产生1克H2分别消耗的金属镁,锌,铁各多少克?2A 2m
X 1克例:Na ,Mg ,Al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如果
制取等体积的氢气,则消耗金属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如何?解析:金属 Na Mg Al比值:mNa > mMg >m Al练习2:将6克某些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得0.2克氢气,则该混合物的可能组成是:( )
A.Mg、Al B.Cu、Zn
C.Zn、Fe D.Na、MgC练习1:将相同质量的Mg、Al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 )
A.3:4 B.1:1 C.8:9 D.9:8 A练习3: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两只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然后分别向左右两端烧杯中加入质量相等的Fe和金属A。有气体产生时,天平慢慢向左偏转,指针偏转到一定角度后,又慢慢向右偏转;反应结束,天平指针指向右端。则天平右端加入的金属A可能是( )
A. Zn B. Mg C. Cu D. AlA反应条件:练习1.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Cu+2AgCl=2Ag+CuCl2 B.Zn+2AgNO3=2Ag+Zn(NO3)2
C.2Na+CuSO4=Cu+Na2SO4 D.2Fe+3CuCl2=2FeCl3+3CuB 2.将锌片投入下列盐溶液反应使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MgCl2 B.CuCl2 C.AgNO3 D.Al(NO3)3C 二、判断金属跟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溶液中金属遇到盐,前面能将后面换;
铁要生成亚铁盐,钾、钙、钠靠边站。练习3: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悬挂一铁块,烧杯内为某液体。在以下变化过程中,忽略液体和铁块体积的变化,请你判断。
(1)若液体液体为稀硫酸,随着反应的进行则弹簧秤示数如何变化?
(2)若液体为硫酸铜溶液,随着反应的进行则弹簧秤示数如何变化?反应的先后次序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越排在后面的金属,越易从它们的盐溶液里被置换出来。练习1: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足量相同质量分数的
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
A.Fe B.Cu C.Ag D. Ag、Cu、FeC练习2:向含有CuCl2,ZnCl2,HCl的溶液中撒入过量的铁粉,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 )
A.ZnCl2 、HCl B.FeCl2 、CuCl2
C.CuCl2 、HCl D.ZnCl2 、FeCl2D 三、判断金属跟混合盐溶液反应的次序 练习3: 在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可能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所含物质是 。
(2)若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向所得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物质中一定有 ,可能有 。
(3)若将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所得的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Zn(NO3)2AgCuAgNO3、Cu(NO3)2、Zn(NO3)2练习4: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Fe2+
C.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2+
D.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Ag+、Cu2+D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反应条件反应次序课题: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鲁教版下册 第九单元 金属 第二节 (共2课时) 傅村一中 马长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含义,能利用它判断金属与酸和盐溶液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的探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一步锻炼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对比、归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敢于质疑的精神;通过分组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意义;通过对我国古代湿法冶金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重点:能够熟练说出常见金属与氧气、酸和盐溶液的反应
难点:利用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的活泼性;金属活动顺序表的意义和应用。
教法: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实验探究、对比、引导、归纳、讲解
教具、学具:实验用品(铝粉、氧气、镁带、铝条、铁丝、铜丝、稀盐酸、稀硫酸、CuSO4溶液、AgNO3溶液、NaCl溶液、小试管)、课件
课型:新授课
学 案
教师活动
(含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
分别写出镁、铁、铜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简述实验现象;
分别写出镁、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简述实验现象。
二、慧眼识金
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揭穿他们的骗局?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活动天地
观察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记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现象:
2.自主学习
(1)讨论教材第61页“交流共享”
(2)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分析、比较镁、铁、铝的活泼性。
(3)阅读教材第62页“多识一点”,想一想铝制品与铁制品相比有哪些优良性能?为什么?
(4)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含义。
3.学习感悟
(1)大多数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 反应;
(2)我们可以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 、 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四、金属与酸的反应
1.实验探究
教材第62页“金属与酸的反应”
(1)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表一)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2)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表二)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3)问题: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还存在什么困惑?
2.学习感悟:
(1) 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 和 ;
(2)可根据金属与酸 或 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3.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6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K Ca Sn Pb (H) Au
(金属活动性 )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 ;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 ,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 。
(3)为什么镁比铁更易与氧气反应?铜制品比铁制品更易保存?自然界中有单质金存在而没有单质铁存在?
(4)下列物质能由金属和对应的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CuCl2 B.FeCl2 C.FeCl3 D.Fe(NO3)2
小技巧:(巧记金属与酸的反应条件)
H之前,能置换,越靠前,越明显;
钾、钙、钠,要避嫌,铁要生成亚铁盐;
常用酸,有两种,稀盐酸、稀硫酸。
4.活动天地
(1)观察“表一”、“表二”中的化学方程式,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
(2)指出下列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2H2O ==== 2H2↑ + O2↑
②Fe+CuSO4=Cu+FeSO4
③2Cu+O2===2CuO
④HCl+NaOH=NaCl+H2O
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你知道吗?
当欧洲炼金术士为发现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金”而欣喜若狂时,我国劳动人民在早于他们一千七百多年时,就已掌握这种方法并用于生产了。
西汉时代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意思是说:把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就可以置换出铜。
阅读上面的资料,你获得了什么样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1.实验探究
(1)将锌片、铁丝、铜丝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CuSO4溶液
AgNO3溶液
NaCl溶液
Zn
Fe
Cu
化学方程式:


(2)讨论:什么样的金属会和什么样的盐溶液反应?
(3)下列金属单质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置换出铜的是( )
A. Na B. Ag C. Pt D. Fe
2.学习感悟
(1)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置在 的金属可以把位于 的金属从它们的 中置换出来。
(2)根据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小技巧:(巧记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条件)
溶液中金属遇到盐,前面能将后面换;
铁要生成亚铁盐,钾、钙、钠靠边站。
六、本节小结:
(回忆学习过程,将你的点滴思考和感悟汇聚起来吧!)
1.金属的化学性质有:
金属的
化学性质
实 例
化学方程式
反应的
基本类型
2.金属活动顺序表的用途:
(1)
(2)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为 、 、
、 。
我的困惑:
七、当堂达标测试:(每小题20分,时间3~5分钟)
不法分子用铜锌合金制成假元宝行骗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
A.用火烧 B.放入硫酸中
C.加硝酸银溶液 D.观察外观
2.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盐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MgCl2 B.CuCl2 C.FeCl2 D.ZnCl2
3、在Cu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固体( ) A、只有Zn B、只有Cu C、有Cu和Na D、有Cu和Zn
4.金属钛是航空、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须原料。生产金属钛发生的化学反应为TiCl4+2Mg Ti+2MgCl2,该反应属于(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X、Y、Z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①Z+YSO4==ZSO4+Y ②X+ YSO4==XSO4+Y
③X+ H2SO4== XSO4+ H2 ↑ ④Z+ H2SO4不反应
A、Z>X>Y B、Z>Y>X C、X>Y>Z D、X>Z>Y
八、课外作业:
必做题:教材39~40页“在线测试”和“挑战自我”
选做题:《同步学习》P253与P256“拓展应用”
一、投出正确的答案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评或自评。
二、组织学生把问题情景以小品形式演出;指导学生从物理、化学的角度设计鉴别方法。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三、演示铝粉在氧气中燃烧,指导学生怎样观察和描述燃烧现象。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共享(1)(2)(预测:①学生得出与“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有关应该不难,但很难得出还和“金属的活泼性”有关这一结论。这时教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就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②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分析,学生很难比较出铁和铝的活泼性。若阅读完“多识一点”估计就会明白了。)
四、教师巡视,指导各组学生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组织讨论完成教材P63中的问题
(实验每4人一组,分成A、B两部分,A组做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B组做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为便于小组间的交流,A、B
组相邻)
(3)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和提问,并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预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肯定会发现铝与稀硫酸反应的特殊性,但敢于提出质疑的很少。)
3.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体会金属活动性的意义,帮助学生记忆(如:钾、钙、钠、镁、铝可以想象成“嫁给那美女”)
(4)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通过比较A和B,体会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通过比较B和C,明确Fe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盐;通过比较B和D,明确不能用硝酸或浓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4.引导学生从反应物、生成物的多少、物质的种类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区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五、引导学生分析提取信息,激励他们发现并提出更多的问题,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成就
(预测:学生能够感悟到:金属可以与盐溶液反应。进而提出:金属与盐溶液都可以反应吗?)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金属与溶液的变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学案中的问题(2)。(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看能否得出结论。若不能,再引导学生把金属在顺序表中的位置标出来)
2.指导学生进行及时总结与反思,把结论写在导学案上
调查学生对顺口溜的理解,指导学生记忆
六、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七、认真观察学生对测试题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并思考解决方法。
出示答案,组织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努力实现辅导的针对性。
八、必做题做在课本上,所有同学都完成。选做题各同学视个人情况而定。
一、展示复习成果,并在小组内进行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二、观看小品、分组讨论鉴别方法、各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叙述从中获得的感悟。
三、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讨论学案问题(1);分析、比较镁与铁、铝的反应条件、铁与铝的反应条件和实验现象,合作完成问题(2);自主学习教材第62页“多识一点”回答问题(3)(4)体会金属活泼性的应用;最后把学到的知识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
四、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合作完成教材P63页的问题
(注意: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实验安全)
(3)交流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
3.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比一比谁记得快,展示学习成果
(4)分析它们的异同,提出自己的困惑,说明自己的观点。
4.分析反应的特点,归纳、概括置换反应的概念。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核心特征,交流、展示学习心得。
五、各抒己见,叙述自己从资料中得到的信息,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1.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实验现象讨论问题(2);独立完成(3)。
2.反思和交流在这一环节中获得的知识,并写在导学案上。
比一比谁记得快,理解的深刻
六、反思在本节学习中的所思所获,归纳、总结基本知识点,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测试题。
积极探讨,力争做到“堂堂清”。
八、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或合作完成。
一、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更容易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新课标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三、体会性质与现象、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及时总结与反思的习惯。
四、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典型例子体会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强调注意事项,提高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减少记忆的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4.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区别与特点,能够区分常见反应的基本类型。
五、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上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1.新课标指出: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通过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2.培养及时总结与反思的习惯。
减少记忆的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六、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及时总结与反思的习惯。它不仅可以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增强了理解和记忆。而且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1.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化学学习的意义。
2.对金属与酸的反应的考查。
3.对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考查。
4.对基本反应类型的考查。
5.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八、针对学生的独特性,满足他们不同的发展需求,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获.。
课后练习精编
1.(济宁2009)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进而进入铁器时代,铜和铁作为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应用着。下面冶炼铜的方法中,利用了置换反应的是( )
①2CuO+C == 2Cu+CO2 ② CO+CuO == Cu+CO2
③CuO+H2 == Cu+H2O ④CuSO4+Fe==Cu+FeSO4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济宁2007)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跟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生成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
3.(济宁2008)为探究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同学利用X、Y、Z三种金属的单质、稀盐酸和金属Y、Z的硝酸盐溶液进行下面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示能反应,“一”表示不反应,无标识表示未进行实验)。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X
Y
Z
盐酸



Y的硝酸盐


Z的硝酸盐


A.X >Y> Z B.Y> X>Z C.Z >X >Y D.Y> Z>X
4. (济宁2011)学习金属单元后,我们知道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为验证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 将Fe、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 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Cl2溶液中
D. 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Cl2溶液中
5.(济宁2007)为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张丽同学利用铁丝、锌片、铜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一:将锌片与铜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无明显变化;
实验二: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沉积;
实验三: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黑色物质生成,一段时间后逐渐变为银白色。
(1)由实验可得出的金属活动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确定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应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Al+3O22Al2O3------化合反应 “湿法冶金”Fe+CuSO4=Cu+FeSO4------置换反应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一: ①
金属与酸的反应 反应条件
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 ②
反应条件-------金属活动顺序表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三: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二:
教学反思:
一、本节内容分析
1.从课程标准上看,它是初中化学五个一级主题之一——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一个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从学生知识系统形成来看,它是物质家族中的重要一份子——金属单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学生对单质、化合物的认识会更加完整、系统。
2.从教材的编排上看,鲁教版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将难点分散。在第一单元第一节中,就提到了金属镁在空气的燃烧。虽然这时学生对化学的认知较少,但学生知道了“镁是一种金属,它可以燃烧”。在第三单元第一节与第三节中,分别介绍了铜、铁与氧气的反应。在第五单元第三节中又介绍了镁、铁与酸的反应。经过了这种反复冲击,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就可能产生疑问——“它还有哪些性质?”从而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下去的欲望。这种编排,虽不像老教材那样痛快、直接、淋漓尽致。但就像春雨一样,在到来之前,先吹吹风,打个雷,即使来到了,也是轻柔的,从而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从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看,金属和金属材料是生活和生产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它对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学习的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为今后在生活中合理的使用和保护金属资源奠定了基础。
二、对中考考查的分析
从我对2007~2010年济宁市中考试题的分析来看,金属的化学性质是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2007—4、8,2008—9,2009—18,2010—6,2011—19)。其中对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是考查的重点。设计者以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为载体,重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以实验探究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以典型例子为载体,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突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和强化学生长久学习化学的动力。如以小品导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学生感触更深;以实验为载体,使学生学习的激情更高;以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更有信心。
四、教学建议
1.这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实验,积极指导学生观察、思索、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寻求事物发展的本质原因。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分析实验外,更要激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猜想,勇于实践。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他们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切忌做成验证性实验。我在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尽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也存在差异。但他们在实验中都非常积极,兴趣盎然,从中获得了不同的认识(若教师善加诱导,就会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组内的成员越少(2~4人为宜),学生做实验的激情就越高,体会也愈加深刻。反之,若教师只是做一做演示实验,然后让学生记住结论,学生从中获得的认识就比较肤浅,学习激情也较差,并且有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漠不关心。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是怎样获得这些认识的(是主动地还是被动地、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培养和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化学的激情和动力。
2.因本节内容较多,又如前所述,它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中考中都意义重大,因此建议用2课时完成本节内容的教学。第一课时学习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特别是金属活动顺序表的意义)的落实上。第二课时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特别是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上。
五、教学困惑
1.在本节内容中,选择金属铝的目的是什么?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中,利用实验判断铁与铝的活泼性难度较大(甚至是相反的结论),如把铝去掉,结论就很容易得出;在金属与酸的反应中,铝与稀盐酸的反应就不如锌与稀盐酸的反应快;并且铝与稀硫酸几乎不反应。因此,学生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如把铝换成锌,就能够顺理成章的得出正确的结果。(我分析原因有二:①铝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有必要了解它的特性②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若果真如此,值得吗?)
2.高明的教师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教学活动的设计浑然天成。诚如宋玉对美女的描写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高,减之一分则太矮”。但我在很多教学活动中看到,很多教师为了迎合现代教学方式的要求,为了活动而活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明白,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教学目标为准绳,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核心。但怎样去把握这个度呢?
3.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他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对此我深有感触,随着教学的深入,学习化学的学生不是越来越多了,而是日益减少。怎样才能长久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呢?
4.因学生对化学知识所知甚少,而化学中的很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得出。因此,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呢?
课件12张PPT。第一节 常见的金属材料9-1 列举一些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电的良导体熔点和沸点较高热的良导体强度大密度较大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和你的经验分析下列金属各有什么用途?分别利用了它们的哪些性质?
2.为什么菜刀、锤子一般用铁制作,而不用铅、铝等金属材料?一般的电线是用铝和铜制作而不用银?远程输电用铝而不用铜?性质决定用途(最大为100)  此鼎器形庞大浑厚,腹部铸有“司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为祭祀其母所铸。
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0.8%。1.什么是合金?2.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性质有何变化?探究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在颜色、硬度和熔点上的不同。合金的颜色更艳丽合金的硬度更大合金的熔点更低9-2金属与合金的性质比较小结:合金和纯金属比较,颜色 ,硬度 ,熔点 ,且抗腐蚀能力 。比较生铁和钢的不同: 根据以下信息分析,哪些铁矿石适合工业炼铁,为什么?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 如图所示,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少量红色氧化铁粉末,先通入一氧化碳,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
思考:
1.如何判断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2.装置在导管末端的酒精灯起什么作用?你还有什么处理方法?
3.实验开始时为什么要先通入CO再加热?反应之前先通气,
空气排净再点灯;
反应结束先撤灯,
装置冷却通气停;
先点后通要爆炸,
先撤后停要氧化。红色的氧化铁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反应结束时,为什么要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2.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和广口瓶内可能出现什么现象?
3.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几个化学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失氧 还原反应 还原剂工业上采用电解法冶炼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你说我说1.大多数金属具有共同的物理性质,如具有____、____ 、 _____、______等。
2.大多数金属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的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中。
3.金属材料包括____和____,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合金是 ,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它有很多特殊的性质,如 _____、_____、_____等。
4.工业上冶炼铁和铝的主要化学反应原理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反应开始应先 ,目的是: 。
(2)A、B两个酒精灯的作用分别是 、

(3)玻璃管内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处
的现象为 ,证明生成了 。
(4)反应结束,应先 后 ,
目的是为了防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