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第1单元(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第1单元(4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23 17:03: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本文作者_________,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川乐山人。
答案:郭沫若 作家 诗人 学者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yán)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
B.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jué)而不枯瘠(jí),清新而不柔媚。
C.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jìn)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hào)齿。
D.禁不住唾津的潜溢(yì)了。
解析:C项中“忍俊不禁”中的“禁”应读“jīn”。
答案:C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2)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应结合语境来理解其含义。
参考答案:(1)形容色彩繁杂。
(2)忍不住笑。
4.作者将石榴描绘得富有神韵和魅力,下列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本文中,作者将石榴比喻为“夏季的心脏”,是因为深红的石榴花让夏季更加亮丽和生机盎然。
B.作者描写石榴树的外形特征时,用了比较的手法。
C.这是一篇普通的描绘自然物的散文,作者只是赞颂石榴的美,并无其他言外之意。
D.作者描绘石榴的同时,也充满了对整个自然界、对宇宙、对人的生命力的炽热感情。
解析:本文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作者借石榴来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答案:C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第三至七段,完成5—9题。
5.从文段内容看,石榴有什么样的习性?
6.第四段描写了石榴的什么?为什么说小茄形的骨朵是一种奇迹?
7.第五段中“妙幻的演艺”是指什么?
8.文中将石榴比作“夏季的心脏”和“夏天的心脏”,它们的含义一样吗?
9.文段揭示了石榴什么样的内在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抓住文章第一句话来思考。
参考答案: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
6.解析:认真思考第四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写石榴由骨朵到花的演变。说小茄形的骨朵是一种奇迹在于它的变化过程:“逐渐翻红”;“从顶端整裂为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
7.解析:此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联系下文内容回答。
参考答案:指石榴由花到果的过程中色彩和形体的变化。
8.解析:从两处对石榴的具体描写来思考。
参考答案:不一样。第一次比喻主要依据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等外部特征。第二次主要依据石榴热烈、充满活力、不受束缚这些内在特征,托物言志。
9.解析:联系这几段对石榴的具体描写,特别是最后一段来思考。
参考答案:不畏炎阳直射、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喜爱、赞美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野 草
夏 衍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力气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超越一切。
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1)__________、(2)__________,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要把它完全地分开,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予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这也许特殊一点,常人不易理解。那么你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长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世界无比。这种力量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量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3)__________、能屈能伸的力,(4)__________、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绝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嗤笑。
10.文中(1)、(2)处应填的词语是( )
A.紧密 坚硬 B.紧凑 坚实 C.致密 坚固 D.严密 坚韧
11.文中(3)、(4)处应填的词语是( )
A.有弹性有韧性 B.有柔性有韧性 C.有柔性有刚性 D.有弹性有刚性
12.第五段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13.除夏衍外,还有许多人赞美过野草,请任意写出一句你所知道的诗句或名言。
14.本文是作者抗日战争时期写的一篇很有名的散文。你能试着概括出本文的主旨吗?
10.解析:结合所给选项,联系上下文来思考。
答案:C
11.解析:结合后面的句子思考。
答案:A
12.解析:结合具体事例来分析。
参考答案:赞扬植物种子力量巨大。
13.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课外阅读和积累情况。
答案示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解析:结合文意以及“长期抗战”这一重点词语和题目的提示来做。
参考答案:赞扬种子萌芽的巨大力量和野草生长的坚韧不拔,鼓励广大读者以此为榜样,振奋精神,坚持“长期抗战”。
二、语言运用
15.(2010恩施中考)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或当今时代楷模,对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句式仿写题因其创新的立意、新颖灵活的题型、综合的考查功能(思维品质、表达能力、语文知识)而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但也因题目难度较大、考生解题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这一考点成了考生失分较多的“难点”。仿写要注意句式、内容和语言的一致和相关性。
答案示例:范仲淹为天下先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猥鄙( ) 叫嚣( ) 引háng( ) kuī伺( )
答案:wěi xiāo 吭 窥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__________(敏捷 飞快 飞奔)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2)赖有这一只白鹅,__________(装饰 点缀 装扮)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3)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__________(叫嚷 叫喊 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答案:(1)敏捷 (2)点缀 (3)叫嚣
3.下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狼、狐、狗等,头都是尖的,表示其刁奸畏鄙。
B.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历声叫嚣。
C.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
D.鹅的步态,更是傲漫了。
解析:A项中“畏”应为“猥”;B项中“历”应为“厉”;D项中“漫”应为“慢”。
答案:C
4.体会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情趣。
(1)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2)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3)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解析:联系原文,结合鹅的性格特点,抓住句子所使用的修辞及其作用来回答。
参考答案:(1)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白鹅的步态。
(2)用比喻的手法写白鹅叫声的傲慢。
(3)用拟人手法写白鹅吃相的特点。(意近即可)。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完成5—9题。
5.这两段文字分别写出了白鹅的什么特点?
6.填空。
同鸭和狗的叫声相比,鹅的叫声_______________,鸭的叫声_______________,狗的叫声_______________。
7.“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一句中,“更”字有怎样的作用?
8.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鹅的步态之傲慢?
9.这两段文字是怎样来写白鹅的特点的?
5.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归纳。抓住鹅的主要特点来回答。
参考答案:(1)鹅的叫声充满了傲慢。(2)鹅的步态傲慢。(意近即可。)
6.解析:联系课文内容来回答。
答案:音调严肃郑重 音调琐碎而愉快 针对生客或宵小
7.解析:这句话在该段的开头,上接前一段的内容,引出本段的描写。
参考答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8.“从容”“大模大样”“傲然地站着”“不怕人”。
9.解析:抓住对比来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白鹅的特点。第二段通过和鸭、狗的叫声的对比,突出鹅的叫声的傲慢;第三段通过和鸭、鸡的对比,突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谁见过鹰的死亡
逛过十几次动物园,对于那些被铁栅栏囚禁的动物,我最怜惜鹰们。它们有着拍云击风的强健翅膀,本应像云朵一样,自由翱翔在天地之间,飘摇在云浪之端,如今却只能敛翅静默在冰冷的铁栅栏中,低眉顺眼地依赖饲养员定时定量给的那一点点肉食存活。它们的翅膀已不能搏击风云,它们的眼神已不能令野兔颤怯,它们早已不是力量和雄健的象征。难怪一位诗人朋友叹息说:“铁栅栏里的苍鹰已不再是鹰,它们是一种蜕化了的大鸟。”
我的故乡八百里苍茫伏牛山,也曾是鹰们的故乡。它们栖宿在那儿的山林里、悬崖上。每天清晨,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它们就高高地盘旋在村庄的上空,像一枚黑黑的铁钉钉在湛蓝而静谧的天空里。它们有时迎风飞翔,有时候又静浮在天空中,一动不动,像一片黑黑的云朵。
它们靠自己的捕食生活,草丛里的走兔,低空中穿梭的麻雀,都是它们追逐的食物。当然,村庄里的鸡鸭,甚至小小的羊羔,也常常被它们明目张胆地一掠而去。但我们并不憎恨它,甚至有些崇拜它。祖父告诉我说,鹰是这样一种动物,我们谁都见过它的飞翔,但谁都没见过一只鹰的死亡。祖父说:“鹰即使死亡,也不会让人看见的,它们要飞到天堂里去死。”
我们村庄的上空有一只苍鹰,它已经在那里翱翔了十几年了。有一天,它在村庄的上空盘旋了又盘旋之后,突然直直地往高空飞去。村庄的老人们说,这只鹰要死了。我们站在村庄的旷地上看着它,只见它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直到成为一个小小的黑点,最后在炫目的阳光中消失了。
我们期待它会掉下来,但它一直没有。老人们说:“鹰死了怎么会掉下来呢 它一直朝着太阳飞,飞近太阳的时候,就被火热的太阳熔化了。”果然,从那次高飞以后,这只鹰就再也没有在我们村庄的上空出现过。
鹰是具有灵性的,它们不愿死在自己一生傲视的山峦、麻雀、野兔之下。它们和我们饲养的猫一样,即使死亡,也要远离自己曾经睥睨的一切,只留下自己雄健刚烈的印象在我们的记忆中。
谁见过一只自然死亡的雄鹰
谁见过一只自己饲养的猫死亡在自己的家里
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崇拜和记忆的。
10.为什么那位诗人朋友叹息说“铁栅栏里的苍鹰已不再是鹰,它们是一种蜕化了的大鸟”
11.“谁见过一只自然死亡的雄鹰 ”联系上下文来看,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请分析其作用。
12.为什么“谁都没见过一只鹰的死亡” 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13.文末说:“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崇拜和记忆的。”除了鹰以外,还有什么动物值得我们崇拜和记忆
10.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应联系上文来回答。
参考答案:因为栅栏里的苍鹰,它的翅膀已不能搏击风云,它的眼神已不能令野兔颤怯,它早已不是力量和雄健的象征。
11.解析:反问句一般起加强语气的作用,结合要强调的内容思考。
参考答案:反问;强调了没有一个人见过一只死亡的鹰,增强语气。
12.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来回答。
参考答案:“鹰是具有灵性的,它们不愿死在自己一生傲视的山峦、麻雀、野兔之下。它们和我们饲养的猫一样,即使死亡,也要远离自己曾经睥睨的一切,只留下自己雄健刚烈的印象在我们的记忆中。”
13.解析:此题是开放性题目,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或自己的观察积累来思考,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蚂蚁的团结精神,蜜蜂的勤劳等。
二、语言运用
14.(2010郴州中考)品读下面的诗歌,你一定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作一首小诗(写出4—6句的小诗)。
供选题目:微风、白云、轻松、翠竹。
细 雨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解析:能抓住事物特征,有合理的联想或想象,能表达一定的情感,语言形象凝练即可。诗句不得少于四句。
答案: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隽逸( ) 轻飔( ) 隽妙( ) 蹇劣( ) 憩息( )
融融泄泄( )
答案:jùn sī juàn jiǎn qì yì
2.下列各句中运用了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
B.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
C.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
D.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
解析:A句是假设,B句是比喻,C、D两句只是两者的相比。
答案:B
3.本文作者____________,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福建长乐人。
答案:郑振铎 作家 文学史家
4.课文中有两处写到了乡愁,请摘出相关的句子。
解析:认真阅读原文,找出作者抒情的句子来。
参考答案:(1)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2)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至文末,完成5—9题。
5.海上的燕子与故乡的燕子有什么不同?(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6.作者从动、静两方面描写海上的燕子,请各举一例。
7.找出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8.文章通过写小燕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就本文语言特色方面,写一两句品析的话。
5.解析:应从主要特征上区别并按要求用文中原句来回答。
参考答案:“在故乡,我们还会想象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
6.动态:“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静态:“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又安闲,又舒适。”
7.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本文主要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答案:“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8.解析:扣住文章的主题来答。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思念故土、想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9.解析:可以从用词和修辞方面品析。
答案: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燕 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
“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0.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件事,请你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11.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你认为“父亲”“可惜”什么?
12.文中画线的一段文字连用了四个问句,你认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3.文中说:“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请你仔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作者的口吻写一段话,表达那种“朦胧的欢喜”和“朦胧的悲伤”。
10.答案:(1)“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2)“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11.解析:从父亲喜欢听那首歌的原因来思考。
参考答案:可惜那首歌唱的不是自己的家乡,可惜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
12.解析:紧扣作者的思乡之情来回答。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突然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13.解析:此题是开放性题目,结合作者的思乡之情来理解,合情合理即可。
答案示例:燕子啊,你可是从我遥远的故乡飞到了我的身旁?你的声声呢喃,可是故乡人托你带给我的问候?燕子啊,你可以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什么时候我能够像你一样自由地飞回自己的家乡?
二、语言运用
14.(2010永州中考)永州的绿水青山曾哺育了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古有德行天下的舜、“古文中坚”的柳宗元、书成一体的怀素和尚、诗成一派的杨万里、理学宗师周敦颐……近有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李达、陶铸、蒋先云……结合永州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市委市政府倡导“建设文化永州,和谐永州”。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育英中学初二(3)班小芳等几位同学筹备创办一个“文化永州沙龙”,向全校同学推介永州文化,以此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地方文化发展。
假如你是小芳,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于是找到教语文的王老师,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①有称呼,语言得体。②准确表述组建“沙龙”的目的和作用。③准确表述出请老师支持、指导的请求。
答案示例:“王老师,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永州,和谐永州”的号召,我们准备组建“文化永州沙龙”,目的是让全体同学了解永州文化名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地方文化发展,恳请老师支持、指导。”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伫立( ) 飓风( ) 绮丽( ) 翌日( ) 冉冉( ) 剽悍( )
解析:注意和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
答案:zhù jù qǐ yì rǎn piāo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群接一群,络绎不绝。
(2)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3)苍鹰虽然壮勇剽悍,可是寡不敌众,束手无策。
(4)好像为伙伴加油打气。然而无济于事。
答案:(1)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2)无法用语言来说明。
(3)敏捷而勇猛。
(4)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3.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前半部分勾画了鹤群飞翔的美,后半部分刻画了鹤群斗争中精神的美。
B.本文主要歌颂鹤群团结协作共同抗敌的精神。
C.文尾刻画的大鹤救伤鹤的事情是对鹤群团结互助的又一次赞美。
D.本文再现了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画面。
解析:本文主要讴歌了鹤群翱翔空中的美姿和团结战斗、友爱互助的精神,并不是写优胜劣汰的。
答案:D
4.鹤群翔空的美姿作者认为无可言喻,但他还是用了两个比喻句描述了当时壮丽的景象,请你把这两个比喻句找出来。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认真阅读原文,不难找出句子。
参考答案:“上百只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扬;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至“向高空上升”,完成5—9题。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6.静静飞翔的鹤群为何又陷入了混乱之中
7.意料之外的事是什么?
8.鹤群是怎样救助受伤伙伴的
9.“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能否将“精疲力竭”和“缓缓下坠”调换位置?为什么?
5.解析:抓住主要描写对象及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参考答案:两只大鹤将伤鹤架起来。
6.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因为鹤群发现了一个受重伤的伙伴迅速脱离开队列,身体飘飘摇摇,一直向下方落去。
7.解析:联系上下文来回答。
参考答案:两只大鹤将伤鹤架起来。
8.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联系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队列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来到伙伴身旁,为它加油打气,然而,无济于事。于是,来救的两只大鹤,从左右两侧紧紧靠近伤鹤,各伸出一只长长的翅膀,将伤鹤架起来,各自奋力扇动单翅,静静地把负伤的伙伴送回高空的队列。
9.解析:注意词语的逻辑关系。
参考答案:不行。两词是承接关系,只有先“精疲力竭”,然后才下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母 鸡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起个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叫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0.本文意在赞美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但作者在文章开头却先说印象中的母鸡之令人生厌,这在文章写作中属____________写法。
11.文章开头写“一向讨厌母鸡”,主要原因有哪三点?
12.文中的“我”改变对母鸡看法的原因是什么
13.文章第6段中,“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 这样写用意何在?
14.本文末一句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之所以用“不敢”一词,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母鸡______的感情 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喜欢 B.钦佩 C.畏惧 D.欣赏
10.解析:抓住作者对母鸡感情的变化来分析,作者主要是要赞美母鸡。
答案:先抑后扬
11.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结合相关段落回答。
参考答案:①母鸡的叫声。②欺软怕硬,乘人不备进攻。③下蛋后好炫耀功绩。
12.解析:第四段作者交代了自己态度的改变,下面就写了原因。
参考答案:“我”从孵养小鸡雏的母鸡身上看到了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精神。
1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回答。
参考答案:与文中第二段中的“它永远不反抗公鸡”相照应,突出表现了母鸡成为一个母亲后,在保护幼子时的勇敢和责任感。
14.解析:应联系作者最后对母鸡的感情回答。
答案:B
二、语言运用
15.去年李文同学参加市作文大赛,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语文老师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今年,李文同学又参加市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这会过去的。”
请问:语文老师去年和今年说的“这会过去的”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解析:理解不同语境中相同句子的含意,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具体人物的口吻、心理。
参考答案:去年说的意思是:没获奖,别气馁,以后还有机会的。今年说的意思是:获奖了,值得高兴,但别骄傲,今后还要更加努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