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第7单元(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第7单元(5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2-23 17:03: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皎皎河汉女( ) (2)纤纤擢素手( )
(3)浑欲不胜簪( ) (4)狐裘不暖锦衾薄( )
(5)瀚海阑干百丈冰( )
解析:注意声调。
答案:(1)jiǎo (2)xiān (3)zān (4)qīn (5)lán
2.填写句子。
(1)《渡荆门送别》中写景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渡荆门送别》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远别壮游、心怀开阔的激情。
4.《西江月》写出了当时词人什么样的心境?
答案:醉心丰收、怡然自得、淡泊潇洒的心境。
5.你是怎样理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的?
解析:这个题目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品味。要回答出“依依不舍”这个要点。
参考答案: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蹄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传情,言虽尽而意未绝。
6.修改下列病句。
(1)“五一”长假期间,滔滔不绝的游客使各地风景区热闹非凡。
(2)这篇小说情感细腻,文笔生动,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把它誉为一首难得的爱国主义诗歌。
解析:(1)词语的搭配不恰当。(2)句式杂糅。
参考答案:(1)将“滔滔不绝”改为“络绎不绝”。(或:将“滔滔不绝的”去掉。)(2)将“把它”改为“被”。
7.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画线句子的特点,所举例子要有代表性,阐述要紧扣作品。
参考答案: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9.词中以_______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10.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____唤起了词人的愉快心境。
8.解析:A项朝代应为宋代。B项“西江月”是词牌名。D项“见”在这里应读“xiàn”。
答案:C
9.解析:注意审清题干,紧扣要求来回答。
答案:两三点雨山前
10.解析:这个题目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答案:丰收景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题。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____________,其名为____________,他和苏轼、____________并称文坛“三苏”。
1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______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_____,归根到底是在问____________。
13.“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词的上阕,写词人“____________”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境界,表现了对____________的追求。词的下阕写“无眠”时对____________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____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____________。
15.写出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
16.下面几句话,朗读时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1.解析:要联系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答案:弟弟 苏辙 苏洵
12.解析:这个题目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
答案:天 月 人生
13.解析: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这个题目肯定难不倒你。
答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14.解析:要紧扣诗词原句回答。
答案:欢饮 空灵澄澈 美好生活 人生哲理 独白 抒情
15.解析:要了解什么是“哲理”,注意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诗句。
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6.解析:C项“琼楼玉宇”不应该划分开。
答案:C
二、语言运用
17.在阅读活动中,同学们对应该读什么书各抒己见,形成了下列三种观点。你更认同哪一种?请以一本相应的书为例,结合所认同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观点。(50字以内。)
A.读经典的书,就发现了世界的入口。
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解析:要能举出一部相应的书,能结合所认同的观点进行简要阐述,三种观点只要阐述合理都可以。
答案示例:我更认同A。理由:读《荷马史诗》,让我们在感悟真理和正义之美的同时,也领略了古希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1)大言数主之失。
(2)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3)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解析:数,这里应为动词,列举。被,这里也是动词。据,文言实词。应多多积累,帮助理解课文。
答案:(1)列举罪状或过失。(2)盖,覆盖。(3)按,撑。
2.翻译下句。
宣悉以班诸吏。
答案:董宣把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1)特征:
(2)妻子:
答案:古:特别征召。今: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2)古:妻子儿女。今:专指男子的配偶。
4.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答案:正面 侧面
我综合 我发展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解释下列加点字。
(1)而纵奴杀良人( ) (2)使宣叩头谢主( )
(3)大言数主之失( )
6.翻译下列句子。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7.“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8.“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终不肯俯。”从这段描写中可看出董宣具有什么精神?
5.答案:(1)平民,百姓 (2)认错 (3)列举罪状或过失
6.答案:陛下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7.答案:这是侧面描写,以老百姓的口碑和歌谣来突出董宣执法公正,以及他治理的地方政治清平。
8.答案:这段描写表明董宣有据理不屈、不向权势低头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问于师旷( ) (2)安敢戏君乎( )
(3)如日出之阳( ) (4)臣闻之( )
10.将下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1.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 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1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答案:(1)向 (2)戏弄,欺骗 (3)像 (4)听说
10.解析:先补上省略成分。
参考答案:借着蜡烛的光亮与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好呢?
11.“暮”指晚,因为他年已七十,担心年纪大了,时间不多了。
12.解析:从人物语言分析其心理。
参考答案:学习没有时间的早晚,活到老,学到老。
13.辨析古今异义字,写出古义和今义。
(1)强使顿之
(2)宣两手据地
(3)妻子对哭
(4)或问
解析:注意积累文言文实词,从古今义加以对照。
答案:(1)古义:叩头;今义:停顿。
(2)古义:按,撑;今义:依据,根据。
(3)古义:妻子和儿子,是两个词;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4)古义:有的人,有的事;今义:或者,连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第归,杀而鬻之( ) (2)知天长县( )
(3)不伪辞色悦人( )
解析:掌握文言实词,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课文。解释时要
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答案:(1)卖 (2)主持,掌管 (3)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
2.翻译句子。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解析:注意文言实词的翻译,省略的内容要补充出来。
参考答案: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在体裁上属于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史学家。
答案:人物传记 脱脱 元代
4.写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
(1)知 (2)第
(3)寻 (4)关节
解析:在句子环境中判断词的古今义,使全句通顺畅达。
参考答案:(1)古:主持,掌管。今:知识,了解。
(2)古:但,只管。今:按顺序排列,如第一。
(3)古:不久。今:寻找,寻常。
(4)古:旧指暗中行贿,串通关系。今:骨头互相连接的地方。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5.第一段写包拯做官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风。
6.第二段写包拯在外交上对待外族有怎样的表现?
7.表现包拯机智应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解析:根据人物活动表现来归纳。
参考答案:为官廉洁
6.解析:从人物语言可见其性格。
参考答案: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7.答案:“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哀溺文
柳宗元
永(永州)之氓(民,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湖南境内的湘江)。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8.柳宗元,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散文家。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永之氓咸善游( )
(2)中济,船破,皆游( )
(3)曰:“何不去之?”(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2)汝愚之甚。
11.本文刻画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文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
12.请你谈谈文中永之氓溺死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8.答案:子厚 唐
9.解析:应在句子环境中推测词的意思,注意古今义的区别。
答案:(1)全,都 (2)渡 (3)除去,抛弃
10.解析:文言文中的数词后应加量词,五六个人。甚,解释为很,太。
参考答案:(1)有五六个人乘一小船横渡湘水。(2)你太愚蠢了。
11.解析:从人物描写方法中来判断。
答案:语言 动作
12.答案:过分看重钱财。启示略。
二、语言运用
13.(2010湖北黄冈中考)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2010年3月中旬,英山县有关部门透露,首都北京将在中华世纪坛伫立40位中华文化名人塑像,英山县历史名人毕升位列其中。
毕升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之一,他创造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1990年,在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村发现了毕升的墓碑后,英山县召开了毕升文化研究会10多次,建造了毕升纪念馆,编辑出版了《毕升研究文集》,创作出版了8集电视连续剧《活字精神》,并且较好地传承打造出了毕升文化品牌。
解析:用一句话将人物、事件提炼出来。
答案:毕升塑像将伫立中华世纪坛。
14.黄冈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请写出一位你所知道的黄冈籍名人及其主要成就(毕升除外)。
解析:列举出人名、称号及其成就。
答案示例:(1)李四光,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对地质学研究有杰出贡献。
(2)李时珍,我国古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撰写了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3)董必武,我国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词语书写及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崩堕 奈何 杞人忧天(qǐ) B.充塞 舍然 废寝食者(qǐn)
C.踌步 屈伸 日月星宿(sù) D.缁衣 跐蹈 有所中伤(zhōng)
解析:A项“堕”应为“坠”;C项“踌”应为“躇”,注音应改为“xiù”;D项注音应改为“zhòng”。
答案:B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2)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3)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
(4)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5)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6)子无扑矣。
解析:联系语境,加深理解。
答案:(1)身体,自身;寄托,依托;废弃,放下。(2)开导;四处。(3)下雨;穿。(4)踏;踩;为什么。(5)从前,刚才;假使;不觉得奇怪。(6)打。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2)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
解析:抓住关键词语,注意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1)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行走,为什么要担心大地崩塌呢?(2)天下雨了,杨布脱下白衣服,穿着黑衣服回家。
4.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故事,主题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物喻人,从简短的故事中表现出深奥的道理来。
解析:本题目介绍寓言的特点,记住有关的文学常识。
答案:讽喻 讽刺 借此喻彼 借远喻近 借小喻大
5.写出四个由寓言演变而成的成语。
解析:要注意联系生活,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就是寓言故事的浓缩。
答案示例:叶公好龙、守株待兔、买椟还珠、杞人忧天、塞翁失马等。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杨布打狗》,完成6—9题。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衣缁衣而返 B.甚矣,汝之不惠
C.之虚所卖之 D.止增笑耳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衣素衣而出(穿) B.天雨(下雨)
C.子无扑矣(孩子) D.子亦犹是也(好像)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9.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6.解析:通假字有:惠、虚、止,只有A项没有。
答案:A
7.解析:文言文中的“子”是你。
答案:C
8.答案:刚才假使你的狗白着出去,黑着回来,你难道会不觉得奇怪吗?
9.答案:本文批评了那种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的现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11.补出省略的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0.解析:考查“之”字的几种用法,有的放矢。
答案:(1)的 (2)指羊
11.解析:要学会通过上下文来推断。
答案:杨子 邻人
12.解析:找出关键词语,弄清了关键词语的意思,整个句子就容易把握了。
参考答案: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道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
13.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邻人返回的原因上思考。
参考答案:事物是复杂多变的,我们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二、语言运用
14.(2010眉山中考)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桥梁。可是方言词汇影响了普通话的推广运用,因此我们应在语言交流中注意把方言词汇改成普通话词汇。据此,请把下列几句话中画线的方言词语改为普通话词语。(任选三小题。)
(1)好些同学上课,有时打梦脚。
(2)我们今天不到你家去,二天来。
(3)你娃今天挨打了,背时,活该!
(4)眉山名菜“东坡肘子”味道硬是巴适,简直不摆了!
解析: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环境,推测该词的含义。
答案:(1)开小差 (2)以后 (3)倒霉 (4)好;好极了(意思相近亦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 我达标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主上宵gàn( ) (2)cù( )遇敌不动
(3)立斩以xùn( ) (4)hàn( )山易
(5)必cù( )额曰 (6)xúnxún( )如儒生
解析:此题主要对字形的掌握情况。
答案:(1)旰 (2)猝 (3)徇 (4)撼 (5)蹙 (6)恂恂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和掌握。通假字的识别应当从掌握通假字的规律入手。构成通假的前提是读音相同或相近。
答案:“阙”通“缺”,是“缺少”的意思。
3.翻译下列句子。
(1)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2)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
(3)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解析:注意句子翻译的“信、达、雅”。
参考答案:(1)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2)(他)尊敬贤士,唱雅诗,做投壶游戏,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3)(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百姓的财物。
4.读课文,说说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岳飞的品格。
解析:注意归纳概括。
参考答案:孝亲忠君、治军有方、爱民恤士。
5.(1)找出与“仁”字对应的原句。
(2)找出与“信”字对应的原句。
(3)找出与“智”字有关的原句。
(4)找出与“勇”字对应的原句。
(5)找出与“严”字对应的原句。
答案:(1)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2)有颁犒,均给军吏。
(3)有所举,谋定而后战,猝遇敌不动。
(4)善以少击众。
(5)“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而且有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东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6.岳家军为什么能赢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声?
7.你读过《岳飞传》吗 请查阅有关资料,以标题形式写几个关于岳飞的故事。
8.将《岳飞》与《强项令》《包拯》相比,文章在叙述传主事迹方面有何异同
9.岳飞善待自己的部下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表述。
10.岳飞为什么能经常打胜仗,“所向克捷”?用文中原话回答。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原因?
6.解析: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
参考答案:因为岳家军纪律严明,治军有方,军队所向披靡。
7.答案:如“岳母刺字”等。
8.答案提示:与前两篇传记相比,相同之处是叙述事迹有详有略,正面叙述与侧面相结合;不同的是本文更注重本人话语的直接引用。
9.答案:(1)士兵有病,他亲自为士兵调药;(2)将士远离戍边,岳飞的妻子亲自到将士家慰劳;(3)若有死于戍边的,就抚养他们的孤儿;(4)有了颁赏的犒劳之物,就分给军士官吏。
10.解析:从原文中找。
参考答案:“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用兵要讲究仁、信、智、勇、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诸葛亮受遗诏
章武①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②病笃(dǔ)③。召④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⑤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⑥。若嗣(sì)子⑦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⑧。”亮涕泣曰:“臣敢竭⑨股肱(ɡōnɡ)⑩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注:①章武:刘备的年号。②永安:白帝城。③病笃:病重。④召:召见。⑤谓:对……说。⑥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⑦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⑧君可自取:您可以取而代之,即自己做皇帝。⑨竭:用尽。⑩股:大腿。肱:自肩至肘的部分。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效:献出。敕:告诫,嘱咐。事:侍奉。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12.请用一个历来为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
13.我们学过的《出师表》,文中多次提到“报先帝”,根据本文说一说“报先帝”的原因。
11.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句子的理解。重点词语:竭、股肱、效。
参考答案:我一定尽一个辅臣应尽的力量,忠贞不贰,一直到死。
12.解析:本题考查古文化素养。
参考答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
答案:略(只要能提到知遇之恩,自圆其说,有根据即可。)
二、语言运用
14.下面是2010年5月27日《常德日报》的一则消息,请给它拟一个标题(要求简洁明了)。
本报讯 5月20日,石门县博物馆通过了相关评审,正式成为湖南省科普基地。据悉,这次被列入科普基地的单位,全省仅17个,常德有石门、汉寿两县通过了评审。
石门县博物馆是一座以文物收藏、陈列开放、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为基本职能的综合性博物馆。多年来,该馆以常德市唯一幸存的县级文庙——石门文庙为馆舍,充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大力开展科普教育,为人们学习科学、反对迷信、尊重知识、尊重历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石门县博物馆已成为该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解析:应用一句话概括出地名、主要事件、结果。
参考答案:石门县博物馆成为省科普基地。(或:石门县博物馆通过了省科普基地的资格评审。或:石门县博物馆被确定为省科普基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