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16 11:0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概况,理解李自成起义及明朝灭亡的必然性。
2.正确认识“均田免赋”的口号,识记明朝灭亡的时间和原因。
3.了解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史实。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基础梳理】
1.政治腐败: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________,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
(1)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________,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合作探究】
明神宗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
(1)材料中的明神宗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结合教材知识,说说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还有哪些表现。
(2)明朝中后期朝政的混乱有什么危害?
知识点二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基础梳理】
1.背景
(1)________,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________北部一带连年大旱,无法生活下去的农民纷纷起义,反抗黑暗的朝廷统治。
(3)________的起义队伍发展迅速,成为主力军。
2.过程
(1)提出口号: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________”的口号。
(2)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3)救济贫民:李自成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4)迅速发展:李自成起义军作战英勇,并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纵横于________、________等10余省。
(5)建立政权: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________,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_。
3.结果:1644年4月,起义军攻陷________,明朝末帝________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合作探究】
宰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1)材料中“开了城门迎闯王”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发生在什么时候?这次起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闯王来时不纳粮”反映了这次起义的口号是什么?在这一口号的影响下,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建立了哪一政权?
(3)广大民众“宰牛羊,备酒浆”来迎接闯王,“闯王”为什么能够赢得广大民众的欢迎和拥护呢?
知识点三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基础梳理】
1.满洲兴起
(1)建立政权:1616年,________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________。
(2)金明交战:后金军队接连取胜,使明朝北部受到严重威胁。
(3)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________;________年,改国号为清。
2.清兵入关
(1)镇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________降清后,引清兵入关。
(2)吴三桂与________联合夹击李自成军队,导致李自成最终失败。
【合作探究】
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1)明朝后期统一女真各部的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政权?皇太极又将国号改为了什么?
(2)皇太极死后不久,清兵入关,定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清兵入的是什么关?当时驻守该关的明军将领是谁?
(3)清兵入关对李自成造成了什么影响?
【知能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发展,但也存在着很大的社会危机。主要原因是(  )
A.皇帝沉迷享乐 B.皇室钩心斗角
C.政治日益腐败 D.大臣结党营私
2.明朝末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纷纷发动起义。下列属于明朝末年爆发的农民起义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
3.明末农民起义可以说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的“人祸”是指(  )
①政治腐败严重 ②财政危机深重 ③陕北连年大旱 ④朝廷加派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朝被推翻的时间以及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
选项 时间 皇帝
A 1644年 崇祯帝
B 1643年 明神宗
C 1616年 明武宗
D 1635年 明熹宗
5.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定国号为(  )
A.前金 B.后金
C.大金 D.清
6.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清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又一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下列关于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元
B.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后改国号为清
C.努尔哈赤率清军接连取胜,威胁明朝北部
D.清兵入关攻陷北京城,灭亡明朝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
材料二
在北京景山公园里,矗立着一座刻有“明思宗殉国处”六个大字的石碑,据说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此处自缢。
材料三 当时陕省大饥,自成乘机而起,至山西、张家口、南口、土木堡等处,后至北京,卒为清兵所败……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2)直接导致材料二中的“明思宗殉国”的是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引清兵入关,导致李自成“卒为清兵所败”的是谁。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
【基础梳理】
1.结党营私
2.(2)兼并土地
【合作探究】
(1)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明朝中后期朝政的混乱导致了社会的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知识点二]
【基础梳理】
1.(1)明朝末年 (2)陕西 (3)李自成
2.(1)均田免赋 (4)河南 湖广 (5)西安 大顺
3.北京 崇祯
【合作探究】
(1)李自成起义。明朝末年。起义军攻陷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2)“均田免赋”。大顺政权。
(3)起义军实行了一些顺应民意的政策,比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起义军严明军纪,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这和腐败的明政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得到了广大民众特别是农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知识点三]
【基础梳理】
1.(1)努尔哈赤 后金 (3)满洲 1636
2.(1)吴三桂 (2)清军
【合作探究】
(1)努尔哈赤。大金(或后金)。清。
(2)山海关。吴三桂。
(3)清兵入关,与吴三桂的军队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导致李自成最终失败。
【知能提升练习】
1.C 解析: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A、B、D三项都是其表现之一,故选C项。
2.C 解析: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李自成起义爆发于明朝末年,故选C项。
3.B 解析:“人祸”指人为因素,此处主要指朝廷政治腐败、加派赋税等因素,①②④都属于此范围;“天灾”是指自然因素,③属于这一范围。由此判断应选B项。
4.A 解析: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朝被推翻。
5.C 解析:注意区分历史上政权的不同叫法。A项说法不存在;后金是史学家对大金政权的称呼,并非努尔哈赤建立的国号;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国号是大金;清是皇太极继位后更改的国号。因此,C项符合题意。
6.B 解析:努尔哈赤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A
项错误;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B项正确;努尔哈赤率领的是后金军队,C项错误;灭亡明朝的是李自成的起义队伍,D项错误。因此,本题选B项。
7.(1)由于天灾人祸,受灾的农民先是以山间的蓬草和树皮充饥,后来居然吃石块,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
(2)李自成的起义军攻陷北京城。
(3)吴三桂。
(4)朝政腐败,宦官专权,大臣们结党营私;朝廷征派苛捐杂税,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直接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后金政权以及后来的清朝,在军事上给明朝造成巨大压力。
【探究归纳】
明朝中后期,君主不理政事,宦官专权,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朝政陷入混乱,各级官吏贪污腐败,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百姓苦不堪言。
【探究归纳】
明末李自成起义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建立了政权,推翻了腐败的明王朝,沉重打击了封建腐朽势力。
【探究归纳】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这为清兵入关并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