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单元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四)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单元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7 12:1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单元检测题
七年级语文试题(四)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 亢奋(kāng) 羁绊(jī) 冗杂(rǒng) 蓦然(mù)
B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撺掇(chuān duī) 晦暗(huì)
C 花鬘(mán) 呓语(yì) 齁声(hōu) 烧灼(zhuó)
D 戛然 (jiá) 颦蹙(píng) 粲然(càn) 瞋视(chēn)
2.选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大彻大悟 铁骨铮铮 尽态极妍 参差不齐 B 变幻多姿 高视阔步 低回琬转 息息相通
C 包罗万象 奇伟磅礴 离合悲欢 息息相通 D 口头禅 叱咤风云 盛情难却 挺身屹立
3.下列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3分)
A 重庆市酉阳县兴隆镇龙潭村村民在打洞寻找水源时,于20多天前“凿出”一巨大溶洞,洞中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B 邀请屠洪刚来演京剧,也算得上是本色当行啊。他现在虽然是国内知名歌手,他的专业是戏剧嘛。
C 弟弟年纪小,干劲可大,使出浑身解数才搬动了小椅子。
D 今年主城提前21天迎来春天,春节期间,江北城中央公园内,桃花盛开,市民在园里赏花拍照,多么惬意!
4.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3分)
A 十五年来,父母为了我辛苦付出,我发自内心地由衷地感谢他们。
修改:删去“发自内心地”。
B 通过开展“节能环保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的低碳意识进一步增加。
修改:将“增加”改为“增强”。
C 食物总有互相抵触发生反应的时候,所以牛奶中切忌不要添加果汁等酸性饮料。
修改:“切忌”与“不要”重复,删掉其中一个。
D林丹能成为羽毛球超级“大满贯”第一人靠的是平时刻苦训练和临场镇定发挥的结果。
修改:删掉“和临场镇定发挥”。
5.仿句。(4分)
例句:让我们亲近大自然。你听,雨滴敲打石板奏出了悠长的乐曲;你看,微风带走落叶画出了美丽的弧线。


6.对本单元的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 (3分)
A 《社戏》选自《鲁迅全集》,作者鲁迅,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中写的就是鲁迅小时候的故事,他随母亲省亲到平桥村去赵庄看社戏的亲身经历。
B 《竹影》的作者丰子恺,现代画家、散文家。本文通过写幼时与小伙伴月下画竹的有趣游戏,揭示了艺术与美的真谛。
C 《安塞腰鼓》的作者刘成章,本文体裁是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它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D 《口技》的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人。
7.趣味语文:(3分)
一次,马克·吐温外出,火车开得很慢。有人来查票,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查票员说:“真有意思,看不出你还是一个小孩哩!”马克·吐温答道:“现在我已经不是小孩子啦,但买票上车时是的。”
请问:马克·吐温想表达怎样的意思?

8.综合性学习。(7分)
今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227期《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习近平同志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的通知》。批示指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根据批示,请概括它的精神。(2分)

(2)结合链接材料,提炼出你读到的信息。(2分)
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
材料二 河北日报在《过一个节俭的春节》中指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央号召“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对铺张浪费,要从点滴做起,从当下做起。今年这个春节,我们都应响应中央的号召,把节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节约美德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过个节俭年”为荣!
材料三 巴南区某社区居委会通知,将采取以下措施办法,树立节约新风:加强宣传教育,提倡朴素务实、勤俭节约;对社区内各个小摊点进行整顿,对严重浪费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处罚;社区干部的公务消费一律降低标准,严厉打击用公款进行私人宴请的行为。
材料四 据商务部报告,今年春节高档酒店、高档食材和高档酒水销售下降明显。
信息:
(3)某校七年级一班举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主题班会,以下是同学们为活动准备一些材料,请你围绕主题,选一则材料谈谈看法。(3分)
①2013年02月18日 据新华社电 “我国每年的粮食损失浪费量大约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产量还要多。”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一年损失千亿斤粮食。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②本班某同学今年春节收到了一千八百元压岁钱,帮他出出主意,怎样开支最合理?
9.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洲西涧》)
(3)古代文人雅士常惺惺相惜。相见时难,一场突如其来的梅雨,阻了朋友寻访赵师秀的脚步,百无聊赖的诗人,在《约客》中写下“ ,
”的句子;然而见了面,分别亦是艰难,诗人刘长卿在《送灵澈上人》中用一句“ , ”,道出自己在竹林寺山门目送友人渐行渐远的离愁别绪。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口技》选段,回答问题。(12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  B.几欲先走 ;
C会宾客大宴 。
11. 翻译句子。(4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2.本文是写口技表演者的表演,为什么还要写观众的反映?(3分)

13.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仿照本文的描写,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4分)

(二)阅读《社戏》选段,完成第14——17题。(12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答:
15.第①段中加点的几个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
答:
16.赏析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3分)
答:
17.细读选文,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一段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一种感情。(100字左右)(3分)
答:
(三)阅读《教诲》选段,完成18--21题。(11分)
①巨象集团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一天下午,大厦楼下的花园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修剪低矮的灌木。突然,一团卫生纸抛落在刚剪过的灌木上。白花花的卫生纸在青翠的灌木上显得特别刺眼。老人抬眼望去,是坐在花园边一张长椅上的一位中年妇女扔过来的。中年女人一边嘴里对身边的孩子说着什么,一边满不在乎地看着老人。老人什么也没说,捡起那团纸丢进了旁边的垃圾筒。
②这时,又一团纸飞了过来。“妈妈,你要干什么?”儿子奇怪地问。中年女人只朝老人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吱声。这次,老人仍然没说什么,走过去将那团纸放进了垃圾筒。可是,老人刚拿起剪刀,第三团纸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如此这般,老人一连捡起了中年女人扔的六团纸,但他始终没有流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
③“我希望你明白,如果你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只能跟这老园工一样没有出息,只能干低贱、卑微的工作!”中年女人指着老人在教育儿子。这时,老人才明白,中年女人生气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她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而自己则成了她“现身说法”的“活教材”。
④老人听到中年女人的话,放下剪刀走过去说:“夫人,这是巨象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巨象集团员工才能进来。”中年女人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晃,趾高气扬地说:“我是巨象集团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里工作!”“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沉思了一会儿说。中年女人极不情愿地把手机递给老人。老人拔了一个号码,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中年女人又乘机教育 儿子:“你看这些穷人,这么大年纪了,连只手机也买不起。你今后千万要努力啊!”
⑤这时,中年女人突然看到巨象集团人力资源部的负贵人急匆匆地走过来,满脸堆笑地迎向老人,毕恭毕敬地站好。老人指着中年女人对来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象集团的职务!”“是!总裁先生,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应声答道。
老人走到男孩面前,抚摸着他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希望你明白,虽然你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你首先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摘自2008年第9期《科学大众》,有删改)
18.以下是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这是对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是老人对中年女人教子意图和方式方法的觉察。
B “现身说法”是指中年女人的教子方式,她以自己为例证对儿子进行了教育。
C “活教材”是指老人,中年女人认为这老人是不努力学习因而没有出息的典型。
D 作者有意在“现身说法”“活教材”上加引号,使它们带有了明显的否定意味。
19.你认为,这位母亲在教育儿子时有哪些失误?(3分)
答:
20.文中的巨象集团总裁给你怎样的印象?(3分)
答:
21.综观全文,对标题“教诲”应作怎样的理解?(3分)
答:

三、作文(30分)
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省、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共同在倾听中成长。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1.体裁不限(诗歌除外)。2.语句通顺,中心明确,字数500字以上。3.书写美观,卷面整洁。
试题四 参考答案
一、1.C 2.B 3.C 4. D (应删掉“的结果”)
5.示例: 让我们亲近大自然。你闻,芳花摇摆身躯散出了清新的香气;你听,嫩芽带来露珠谱出了纯美的乐章。
6.A 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自己。
7.用夸张的语言说明火车开得很慢。
8.(1)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意合即可)(2)在总书记的倡导下,自上而下今年春节把厉行节约落到实处。(3)略 9.略
二、(一)10.睡醒、几乎、适逢、正赶上。
11.(1)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2)(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个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种声音。
12.写观众的反映是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突出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13.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场面蔚为壮观。
(二)14.夜航去看戏。或者月夜航船。
15.动作描写,写出了小伙伴们开船时的动作,表现了他们聪明能干,是弄潮的好手。(每个要点1分)
16.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速快,表达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或者景物描写,“踊跃”以动衬静,写出山势延绵起伏的特点,衬托“我”看戏心情的急切。(每个要点1分)17.略(有生动的景物描写,能表达出一种健康的感情)
(三)18.B 19.要点:(1)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过于重要;(2)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正确;(3)轻视体力劳动,轻视普通劳动者;(4)不尊重别人。(写到3点给全分)
20.要点:(1)身为总裁,财富及地位显赫,但深藏不露,平凡而大气;(2)遇事沉稳老练,善于思考、决断;(3)刚柔(严慈)相济,情理兼顾。(大意如此即可,每要点1分)
21.要点:(1)指文中母亲对儿子的“教诲”;(2)指老人对孩子及其母亲的教诲;(3)指这一故事对读者的教育。(能说出两层意思即可记3分)
三、作文 (30分)中考作文要求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