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司
马
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评价司马迁的?屈原
欧阳修
司马迁
杜甫《史记》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强。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背景介绍 本课是《廉頗藺相如列傳》前半的节录,內容主要記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及「负荆请罪」三件环绕廉頗與藺相如的事情。课文说明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蔺相如,对廉颇也作了生动的记述。朗
读
课
文读准字音渑池 不怿 郓城
遗赵王 臣语曰 肉袒
璧有瑕 列观 汤镬
盆缶 倨 传舍
衣褐 瑟 刎颈
miǎnyìyùnwèiyùtǎnxiáguànhuòfǒujùzhuànshèyìsèwěn熟悉课文,复述故事文章结构一、人物简介(1、2自然段)
二、完璧归赵(3—13自然段)
三、渑池之会(14—17自然段)
四、将相交欢(18—21自然段)
一、人物简介
出场身份:一贵一贱
课文介绍:一详一略 (第一、二自然段) 介绍廉颇较详;蔺相如极为简略。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对比鲜明,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
二、完璧归赵(第3至第13段)开端(3-5) :强秦索璧→赵王求使→缪贤举蔺→奉璧出使
经过(6-11)章台斥秦→持璧胁王→
从者归璧
结果(12-13)毕礼而归→拜上大夫和氏璧 楚国——赵国——秦国统一,成为秦始皇的专用玉玺——秦二世投降,交给刘邦——东汉十常侍作乱,遗失——孙坚从井中捞出的宫女身上得到——袁术抢走——曹操——西晋灭亡,流落北方少数民族之手——东晋——隋唐——五代后唐,李从珂兵败自焚,玉玺下落不明。三、内容分析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1、1-2段,简介( )的身份和地位;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缪贤舍人 廉颇与蔺相如2、3-13段,完璧归赵;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3、14-16段,渑池之会;杀二万人请 奏 瑟请 击 缶缶相如请以颈血溅大王4、17-21段,将相交欢。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相如引车蔽匿负荆请罪1.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
(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廉 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 四.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本文通过对比体现人物性格:缪贤 ——蔺秦王、群臣——蔺廉 ——蔺有智谋大智大勇国家为重 介绍 斗争 冲突 三、渑池之会 (第14至第16段)开端(14自然段):
经过(15自然段):
结果(16、17自然段):
欲会渑池→廉蔺之议赵王鼓瑟→迫秦击缻→请寿咸阳秦小胜赵 →位居 将右
四、将相交欢(第17至第21段)开端:廉颇恃功(17)
经过:相如不争:称病于朝→
引车避匿
礼说舍人:秦廉之比→
国急私仇(18-19)
结果:负荆请罪→刎颈之交(20-21)
本课出现的成语:
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功、将相和
刎颈之交、怒发冲冠、负荆请罪把握廉颇、蔺相如的思想性格
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事件,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刻画廉颇、蔺相如的性格。在“完璧归赵”中,表现出蔺相如的有勇有谋;在“渑池之会”中,表现出蔺相如的英勇果敢。这两个事件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负荆请罪”中,表现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本文详写蔺相如,略写廉颇,廉颇的性格主要在“负荆请罪”中体现出来,那就是直率坦白、勇于改错。
赵惠文王的为人 接纳忠言:遇事与大臣商议,如与廉颇、缪贤等商议送璧之事。
心怀器量:缪贤虽然犯罪,但赵王因他认罪而赦免他。
厚待贤能:廉颇屡立战功,赵王论功行赏,拜为上卿。他对相如亦如是。
不问出身:赵王不计较相如出身低微,亦无任何功绩,只凭缪贤的推荐,便任用他。
秦王的为人 不守诺言:无意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
轻浮无礼:不依正式礼节接见外国使臣,只在章台接见相如;渑池之会上,蓄意侮辱赵王,表现轻浮。
处事冷静:被相如作弄后,在盛怒下,仍能权衡利害,不杀相如 。
残暴不仁:秦王得不到和氏璧,怀恨在心,攻赵,杀二万人。
阴险奸诈:秦王邀赵王于渑池相会,表面上要和赵国修好,实际要侮辱赵王 。
写作特点 1.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 这篇课文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写蔺相如,没有写他一生的事迹,只选择他一生中的三个片断来写,突出他的性格特征。“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负荆请罪”,写他对内的顾全大局,团结为重。三个典型事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蔺相如的思想品质,取得了集中、凝练、鲜明的艺术效果。写廉颇,主要从“负荆请罪”这个典型事件中反映他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特征,同时也在前两个事件中给读者以暗示。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司马迁善于在尖锐、激烈的矛盾中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蔺相如这个人物是在秦国威胁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又在秦廷上与秦王面对面紧张而尖锐的斗争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处理与廉颇的矛盾,是那样的谦让,似乎是在逃避,却正是他的高明处。对待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从中我们能清楚、全面地认识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思想性格。
写作特点 3.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这篇课文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如蔺相如劝缪贤不要逃亡,蔺相如建议赵王答应秦王以璧易城的对话,分析利害,提出对策,不由人不信服。蔺相如在秦廷向秦王说的话,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有时怒不可遏,以死抗争。词锋犀利,刚柔相济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出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勇有智、能言善辩的外交家。廉颇的对话在课文中只有三处,他在渑池会前与赵王分别的一段话,表现出他很有政治头脑。在“负荆请罪”事件中,他先前说的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正是由于廉颇的这一性格缺点,到后来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就更突出了他的坦率真诚。“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多么坦诚可爱。
写作特点 课文在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本文无论写人记事,语言都十分丰富和精当,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动的形象性。如“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一个“睨”字就把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怒发上冲冠”形容蔺相如的愤怒,十分生动。本文大量运用对话,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蔺相如在秦廷对秦王说的话,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如“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如“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有时表态坚决,暗示对方考虑利害,如“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注意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君何以知燕王
2.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3.求人可使报秦者
4.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5.赵王以为贤大夫
6.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宾语前置
省略句
定语后置
被动句
省略句
介词结构后置
文言知识积累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8、谦颇者,赵之良将也
9、而幸于赵王
10、拜送书于廷
1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12、我为赵将
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判断句文言知识积累判断句判断句一词多义1、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依仗,凭借辜负,对不起违背使承担背着文言知识积累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遣一介之使
3、引
①引赵使者商相如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派出使让使臣引见,延请拉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文言知识积累4、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商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5、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赵王白白地只,只不过幸好,侥幸
宠幸文言知识积累6、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凭用,拿来,连词用以,用来
因为6、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文言知识积累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
(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3)请以秦之威阳为赵王寿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5)请指示王
(6)于是相如前进缶
(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8)布衣之交授予官职忧虑,担心
向人敬酒或献礼近亲及姻亲指给……看上前进献扬言,到处说平民
文言知识积累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2)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延叱之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安置住宿用刀杀
穿在朝廷上
从小路文言知识积累(3)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毕礼而归之使……完整使……破碎使……承担使……回去
文言知识积累(4)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以……为羞耻以……为先,以……为后尊重宽待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
①可予不
②臣愿奉璧往使
③拜送书于庭
④召有司案图
⑤乃设九宾礼于廷
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③请奉盆缶“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奉"通"捧",用手托
"庭"通"延",朝延"案"通"按",察看“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缪"通"穆""孰"通"熟",仔细
"奉"通"捧",托、举
文言知识积累 课下阅读《荆轲刺秦王》选段,分析蔺相如和荆轲同是门客,同是面对暴虐的秦王,同是处理非常事件,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呢 ?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