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目标分析
一、文言词汇积累
(一)通过多种方法积累文言实词
知识卡片
虚词和实词的区别: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四种现象: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四是通假现象。
一、文言词汇积累
(一)通过多种方法积累文言实词
1.教材中多次出现的常用字词。这些字词意思通常与它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相通之处。对于这类字词,既可以联系相关课文语句加强记忆,也可以联系相关的成语来帮助记忆。
2.有的文言实词会有多种义项,要依据具体语境进行辨析;有时,不同的文言实词又含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对于这些字词,复习时可通过画表格、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分类整理。在积累词汇的同时,体会词语意蕴。
3.在复习时,还可以通过“字源探究”的方法,了解文言实词的本义,梳理词义演变的过程,从而提升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探究词义的能力。
4.关注典型的特殊用法的字词,如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要在了解文言词法现象的基础上对这类字词进行分类整理,帮助理解和记忆。
5.关注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字词,尤其是“积累拓展”部分,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异,可联系课文语句进行积累。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重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了解常见的文言现象,还要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古代文化的背景知识,在阅读时调动旧知,结合文章内容,综合分析,准确理解词义。
方法策略
考点1 实词
技巧一:字源推断法。从汉字产生的源头入手,追本溯源,结合语境,理解该词在课外语段中的意思。如2020温州12(1)题“承雨有声”中“承”字的甲骨文写作“ ”,上面表示“子,婴儿”,下面表示“一个人双手揽抱”,表示接生。造字本义为两手下面托着,引申为“接受”。“承雨有声”中的“承”即是引申义:“接受”。
技巧二:课内迁移法。联系(积累)课内所学该词词义,将学过的词义迁移到课外语段中,结合语境,解释该词在课外语段中的意思。如2021温州12(1)题,由《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中“果”的积累,迁移至“数欲过庵中而不果”中的“果”是“实现”的意思。
技巧三:查阅词典法。参考《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中该词的义项,结合语境,确定该词在课外语段中的意思。如2020温州12(4)题“以伺雨”参考《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中“伺”的义项,结合语境可知“伺”在这里是“等待,守候”的意思。
技巧四:成语助记法。根据日常积累的成语中词的释义,结合语境,解释该词在课外语段中的意思。如2020温州12(2)题“声假雨也”中“假”的意思可参考成语“狐假虎威”中的“假”,再结合语境,可判断“假”在这里是“借,凭借”的意思。
技巧五:词义演进推断法。根据词义演变脉络推测出词义。如2021宁波9题根据“胜”字的词义演进脉络推测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与“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中“胜”的含义。
技巧六:语境推断法。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推测出该词的词义。如2021台州15(4)题“悉为邻佑所禽”中“禽”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有跳出房屋逃走的盗贼”“沈公审讯盗贼”,可知“悉为邻佑所禽”的意思是“都被邻居擒获”,“禽”同“擒”,这里是“捉拿”的意思。(注:无论用上面哪个方法,均需结合语境具体推断)
考点针对练
何群嗜古学,喜激扬论议,虽业进士,非其好也。庆历中,石介在太学,四方诸生来学者数千人,群亦自蜀至。方讲官会诸生讲,介曰:“生等知何群乎?群日思为仁义而已,不知饥寒之切己也。”
一、请结合上述方法策略,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参考译文】何群(特别)爱好古学,喜欢慷慨激扬地议论,虽然学习考进士的课程,(但这)并不是他所喜爱的。庆历年间,石介在太学,各地学生来(向他)学习的有几千人,何群也从蜀地来到(太学)。正当讲官聚集学生们讲学,石介说:“你们知道何群吗?何群每日思考(的只有)仁义罢了,不知道饥寒(已经)靠近自己了。”
众皆注仰之。介因馆群于其家,使弟子推以为学长。群愈自克厉①,著书数十篇,与人言未尝下意曲从②,同舍目群为“白衣御史”。
群尝言:“今之士,语言说易,举止惰肆者,其衣冠不如古之严也。”因请复古衣冠。又上书言:“三代取士,皆举于乡里而先行义。
众人都注目仰望他。石介于是让何群在他家住宿,让弟子们推举他为学长。何群更加刻苦自励,写了几十篇文章,与别人谈论从不委屈自己的意见迎合别人,同舍生把何群看作“白衣御史”。
何群曾经说:“如今的士人,言语轻率,举止懒惰放肆,他们的衣冠不如古人严整。”因此请求恢复古代衣冠(的礼仪)。又上书说:“三代时选取士人,都是从乡里选拔并且优先选取仁义的人。
后世专以文辞就,文辞中害道者莫甚于赋,请罢去。”介赞美其说。会谏官御史亦言以赋取士无益治道,下两制③议,皆以为进士科始隋历唐数百年,将相多出此,且祖宗行之已久,不可废也。群闻其说不行,乃恸哭。
后世却专门用文辞选取(士人),文辞中对道义危害最大的没有比赋更严重的了,(我)请求除去(它)。”石介赞赏他的说法。适逢御史谏官也说凭借赋取士对管理道义没有益处,下(诏令让)内外知制诰议论,都认为进士科始于隋历经唐有几百年,将领宰相多(依靠这种制度)选拔出来,况且祖宗实行(这种制度)已经很久了,不可以废除。何群听说他的主张行不通,于是痛哭起来。
嘉祐中,龙图阁直学士何剡表其行义,赐号安逸处士。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一十六》,有删改)
嘉祐年间,龙图阁直学士何剡表彰他的行为,赐(给他)安逸处士的称号。
【注释】①克厉:刻苦自励。②下意曲从:委屈自己的意见迎合别人。③两制:官职,指内外知制诰。
1.字源推断法
文言词句 字源推断 解 释
群亦自蜀至 甲骨文“ ”字是远处的箭落到眼前的地上之状,表示到来。本义是远箭射到眼前的地上。 (1)__________
到
2.课内迁移法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文言词句 迁移课内 解 释
群尝言 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①_________
群闻其说不行 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 ②_________
曾经
听说
(2)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
①【易】A.语言说易 _____________
B.寒暑易节(《愚公移山》) _____________
②【说】A.介赞美其说 _____________
B.秦王不说(《唐雎不辱使命》) ______________
轻率
更替
说法
同“悦”,高兴
(3)请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皆举于乡里而先行义(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解析】①句中“举”的意思是“选拔、任用”,A项中的“举”的意思是“选拔、任用”;B项“举”的意思是“发动”。故选A项。
A
②使弟子推以为学长( )
A.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B.使老有所终(《大道之行也》)
【解析】②句中“使”的意思是“让”,A项中的“使”意思是“派”;B项中的“使”的意思是“让”。故选B项。
B
3.查阅词典法
文言词句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义项 解 释
后世专以文辞就 ①接近,靠近;②赴,前往;③归于,趋向;④留,取;⑤踏上,登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辞中害道者莫甚于赋 ①路,道路;②途径,方法;③规律,道理;④学说,主张;⑤道义,正道 (2)________
取,这里引申—为“选取”
道义
4.成语助记法
文言词句 成 语 解 释
非其好也 争强好胜 (1)________
请罢去 去伪存真 (2)_________
喜爱
除去,去掉
5.词义演进推断法
聚集
适逢,恰巧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