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文档属性

名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7 13:0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音乐欣赏七子之歌 澳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大师笔下的大师
巨人心中的巨人教学目标1.了解臧克家和闻一多生平。
2.积累字词,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研讨课文。检查预习1.作者臧克家
现代诗人
闻一多的学生
新华社北京年2月5日电(记者曲志红):我国文坛再失巨匠,
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
2月5日晚8时35分与世长辞,
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
行……2004年 臧客家先生笔耕不辍,走过
一个世纪——从“农民诗
人”,走到“诗坛泰斗”。
臧克家 (1905─2004)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
《有的人》臧克家 (1905─2004)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 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我们学过了他的诗作《有的人》。 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臧克家和闻一多闻一多臧克家2.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
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
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浠水
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
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
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闻一多先生画像闻一多先生纪念馆闻一多先生雕像3.读准下列字词。
衰 微 赫然 弥高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群蚁排衙 警报迭起
炯炯目光 校 Shuāi hè mí qièWù lì níngjiǒng jì lín lí dǒu yá dié jiǒngjiào(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用心专注而深刻。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4.词语积累: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 朗读提示 1.全神贯注,力求准确。 2.大声朗读,一气呵成。 2.朗读课文。 3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从学者和革命者两方面来写的。4.把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言语与行动完全一致的人。5.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18)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第三部分(19-20)对闻一多先生的总体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大师笔下的大师
巨人心中的巨人课文朗读听课文朗读。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 于一身的一生。诗人
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课文研讨一、学者闻一多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二、战士闻一多1.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2.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说和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言行一致1.几年辛苦,著《唐诗杂论》;
2.十年艰辛,著《楚辞校补》;
3.著《古典新义》,“何妨一下楼”。向全国人民呼喊
亲自起稿政治传单
“最后一次讲演”不畏凶险,走在前头,昂首挺胸, 大义赴死。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品味语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拟人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课文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红烛
……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
我为闻一多写篇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