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一课一练(原卷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凸显(tū) 浩劫(jié) 襁褓(qiǎng) 携手并进(xí)
B.诞生(dàn) 崩溃(bēng) 绚丽(xùn) 无可指摘(zhāi)
C.姊妹(zǐ) 挚爱(zhì) 枷锁(jiā) 暴风骤雨(zhòu)
D. 束缚(pù) 肤浅(fū) 奠定(diàn) 误入歧途(qí)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推崇 阐述 枷琐 分崩离析 B.束缚 祈祷 徜若 行将就木
C.麦穗 天赋 崭新 残败凋零 D.奠定 赋予 湛蓝 自园其说
3.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
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________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A.肌肉力量、形体美、获胜的意志以及锻炼的毅力
B.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
C.锻炼的毅力、形体美、获胜的意志以及肌肉力量
D.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获胜的意志以及形体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性格不合,说话总是针锋相对。
B.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C.语文老师油嘴滑舌,性格谦和,平易近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
D.他就义前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行将就木,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请永远保存向往和平、向往自由、向往未来的美好愿望,反对战争、专制和恐怖主义。
B.弘扬优秀的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C.看着这些我们自己制造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展品,无不使人感到万分自豪。
D.由于升学考试的竞争,迫使他们失去了本应该享有的这些权利。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强健的肌肉是欢乐,活力,镇静和纯洁的源泉。
B.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
C.但待到日近中天时,阳光会普照大地。黄褐色的玉米又将沉甸甸地压在收获者的双臂。
D.他愿意愉快地接受诸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之词,而他个人,不过是这一理想的第一个仆从。
7.某校八年级开展以“你好,冬奥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下图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标识,请你向班上同学简要解说标识。
二、课内语段阅读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节选)
顾拜旦
联邦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①5年前,在巴黎,在1894年我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世界各国的代表们共聚一堂,同我们一起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二十周年。五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
②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祟。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然而,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有些人认为,勇气这一高贵美德只有在我们的祖先身上才能看到,他们因此非常尊重先人。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但是如今,我们知道该在将来采取何种态度了。
③勇气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世中造就英雄。正如我最近在一篇关于教育学的文章中所暗示的那样,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这样,我们又回到了适才我提到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上来,这也正是奥林匹克主义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地方,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
④请允许我详细阐述一下二者的区别。运动员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他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因为压力往往给人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即便有时到最后他未能获胜。这种享受,深入运动员的内心,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涉及到自身。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许久以前,就是在这般情景下,占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绚丽梦想在阿尔弗斯河的两岸诞生了。奥林匹克主义曾在许多个世纪里,一直主导着古希腊社会。
⑤然后,我们来到了历史的转折关头。渴求进步但又常常因夸大某种正确思想而误人歧途的人类精神,开始致力于将青少年从平衡状态中挣脱出来。于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这就是为何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的原因。我们不断推动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思想向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呼百应的体育观靠拢,两者逐渐融合为一体。当我在纽约和伦敦对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之后,我向不朽的古希腊精神祈祷,希望它给这意外中诞生的结合体一剂理想主义的良药。先生们,这25年来我们成功兴建的事业大厦,便是这副模样。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若这敬意是针对我这建筑师而来的话,那我着实愧不敢当。它的建筑师不应受到如此赞美,他不过是听从了一种比个人意志更为强大的内心直觉的召唤。他愿意愉快地接受诸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之辞,而他个人,不过是这一理想的第一个仆从。
⑥之前我曾提及1914年6月所举办的周年庆典。当时我们认为,我们庆祝的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然而今天,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怒放。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 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它必须要面向大众。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 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上述种种毫无法律依据的矛盾,存活在萌生它们的这个社会秩序里。在野蛮的军国主义协助下的极权姿态,给了它们致命一击。从道义上讲,这反而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⑦目前的形势,依然严峻。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1.解释下列词语:
⑴行将就木:
⑵自圆其说:
2.作者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具体指什么?
3.第3段是怎样凸显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的?
4.第5段中加点词语“其”指代哪些内容?
5.赏析最后一段。
三、课外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永恒的坐标
余秋雨
①终于来到了奥林匹亚。
②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快要到达之时就已经是密树森林、清溪浅浅,道路、房舍也变得越来越齐整,空气中洋溢着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自然清香。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无数苍老的巨石,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千年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们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这条大道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最简单的终点:为了人类的健康。
③见到了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搞清了古代每次运动会前点燃圣火的路线,抬头仰望昂首云天的无数石柱,不得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宗教。
④走进一个连环拱廊,便到了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环形斜坡,能坐四万人。只有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
⑤实在忍不住,我在这条神圣的起点性跑道上跑了整整一圈。许戈辉在一旁起哄:“余老师跑得不对,古代奥运选手比赛时全都一丝不挂!”
⑥我说:“这要怪你们,当年这里没有女观众。”确实,当年有很长时间是不准女性进入赛场的,要看,让已婚女子观看,而进门正前方几乎一公里远的山头上,才让未婚女子远眺。许戈辉说:“原以为运动场是少女挑选如意郎君的好地方呢!”
⑦听这里的人介绍,当年有一个母亲化装成男子进入赛场观看儿子比赛,儿子获得冠军,她一声惊呼露出女声,上前拥抱又露出女形。照理应该惩罚,但人们说运动冠军一半是人一半是神,我们怎么能惩罚神的母亲?此端一开,渐渐女性可以入场观看比赛了。
⑧漫步在奥林匹亚,我很少说话,领受着不轻的文明冲撞。我们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地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古代希腊追求人的双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智力的健康无须多言,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等领域,我们至今仍在用希腊的基础话语思考;肢体健康更有一系列强大的证明,例如今天全世界还在以奥林匹克和马拉松的名义进行体育竞赛,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
⑨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大多是须发茂密,肌肉发达,身上只披一幅布,以别针和腰带固定,上身有一半袒露,赤着脚,偶尔有鞋,除了忧郁深思的眼神,其他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
⑩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仿效寒士,很少构想两相熔铸、两相提升的健全状态。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
我历来认为各种伟大文明都自成结构,很难拆开了作局部比较,但在奥林匹亚,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而这个差距的产生,不是由于局部,而是关及人的整体。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肢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缺少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之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摘自余秋雨《千年一叹》,有改动)
1.第②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道“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作者认为这个“差距”是什么?
3.对“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这是一篇访古游记,按照游踪顺序,详尽地记叙了游访的所见、所闻,文章结尾抒写作者的感受,表达了对古希腊文明的赞美。
B. “健康是他们的宗教”在文中的意思是:古希腊的宗教教义和仪式里有许多关于健康的内容,反映出古希腊人重视健康。
C. “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环形斜坡,能坐四万人”,说明竞技场规模宏大,反映了古希腊人热爱体育竞技,追求肢体健康的精神。
D. 文中插入“许戈辉起哄”,借此介绍了古希腊竞技的情况和相关习俗,引出母亲化装偷看比赛的故事,寓庄于谐,饶有风趣。
四、写作训练
假设学校组织竞聘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校刊主编、校广播站总监、志愿者服务团团长等,你准备竞聘其中某个职务。试撰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的竞聘主张,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一课一练(解析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凸显(tū) 浩劫(jié) 襁褓(qiǎng) 携手并进(xí)
B.诞生(dàn) 崩溃(bēng) 绚丽(xùn) 无可指摘(zhāi)
C.姊妹(zǐ) 挚爱(zhì) 枷锁(jiā) 暴风骤雨(zhòu)
D. 束缚(pù) 肤浅(fū) 奠定(diàn) 误入歧途(qí)
答案:C【解析】A.携(xié);B.绚(xuàn);D.缚(fù)。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推崇 阐述 枷琐 分崩离析 B.束缚 祈祷 徜若 行将就木
C.麦穗 天赋 崭新 残败凋零 D.奠定 赋予 湛蓝 自园其说
答案:C(A项“枷琐”写作“枷锁”;B项“徜若”写作“倘若”;D项“崭蓝”写作“圆”。)
3.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
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________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A.肌肉力量、形体美、获胜的意志以及锻炼的毅力
B.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
C.锻炼的毅力、形体美、获胜的意志以及肌肉力量
D.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获胜的意志以及形体美
答案:B(根据语境填空题要注意两点:⑴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⑵明确要填充的内容、句式,使语意连贯。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叙述的对象。“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此句出自顾拜旦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课文,所以“形体美”只是初步的健康,而“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才是追求的境界。“获胜的意志”是精神力量,所以要放在最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性格不合,说话总是针锋相对。
B.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C.语文老师油嘴滑舌,性格谦和,平易近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
D.他就义前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行将就木,他们横行霸道的日子不长了。”
答案:C(C项的成语使用有误,“油嘴滑舌”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爱耍嘴皮子。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感彩不对。)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请永远保存向往和平、向往自由、向往未来的美好愿望,反对战争、专制和恐怖主义。
B.弘扬优秀的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C.看着这些我们自己制造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展品,无不使人感到万分自豪。
D.由于升学考试的竞争,迫使他们失去了本应该享有的这些权利。
答案:A(B语序和搭配错误。改为“弘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神圣的使命”。C残缺主语。改为“我们看着这些自己制造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展品,无不感到万分自豪”。D残缺主语。去掉“由于”即可。)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强健的肌肉是欢乐,活力,镇静和纯洁的源泉。
B.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
C.但待到日近中天时,阳光会普照大地。黄褐色的玉米又将沉甸甸地压在收获者的双臂。
D.他愿意愉快地接受诸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之词,而他个人,不过是这一理想的第一个仆从。
答案:A(A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将句子中的逗号改为顿号即可。)
7.某校八年级开展以“你好,冬奥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下图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标识,请你向班上同学简要解说标识。
答案:北京的申奥标志由一个挥舞着彩带的运动员形象和2022中的第一个数字“2”组成汉字的“冬”字。图标下边写有拼音字样的“北京”,标注2022冬奥会的举办城市为“北京”。奥运五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
二、课内语段阅读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节选)
顾拜旦
联邦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①5年前,在巴黎,在1894年我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世界各国的代表们共聚一堂,同我们一起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二十周年。五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
②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祟。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然而,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有些人认为,勇气这一高贵美德只有在我们的祖先身上才能看到,他们因此非常尊重先人。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但是如今,我们知道该在将来采取何种态度了。
③勇气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世中造就英雄。正如我最近在一篇关于教育学的文章中所暗示的那样,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这样,我们又回到了适才我提到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上来,这也正是奥林匹克主义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地方,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
④请允许我详细阐述一下二者的区别。运动员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他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因为压力往往给人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即便有时到最后他未能获胜。这种享受,深入运动员的内心,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涉及到自身。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许久以前,就是在这般情景下,占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绚丽梦想在阿尔弗斯河的两岸诞生了。奥林匹克主义曾在许多个世纪里,一直主导着古希腊社会。
⑤然后,我们来到了历史的转折关头。渴求进步但又常常因夸大某种正确思想而误人歧途的人类精神,开始致力于将青少年从平衡状态中挣脱出来。于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这就是为何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的原因。我们不断推动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思想向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呼百应的体育观靠拢,两者逐渐融合为一体。当我在纽约和伦敦对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之后,我向不朽的古希腊精神祈祷,希望它给这意外中诞生的结合体一剂理想主义的良药。先生们,这25年来我们成功兴建的事业大厦,便是这副模样。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若这敬意是针对我这建筑师而来的话,那我着实愧不敢当。它的建筑师不应受到如此赞美,他不过是听从了一种比个人意志更为强大的内心直觉的召唤。他愿意愉快地接受诸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之辞,而他个人,不过是这一理想的第一个仆从。
⑥之前我曾提及1914年6月所举办的周年庆典。当时我们认为,我们庆祝的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然而今天,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怒放。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 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它必须要面向大众。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 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 上述种种毫无法律依据的矛盾,存活在萌生它们的这个社会秩序里。在野蛮的军国主义协助下的极权姿态,给了它们致命一击。从道义上讲,这反而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⑦目前的形势,依然严峻。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1.解释下列词语:
⑴行将就木:
⑵自圆其说:
2.作者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具体指什么?
3.第3段是怎样凸显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的?
4.第5段中加点词语“其”指代哪些内容?
5.赏析最后一段。
答案:1.⑴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佛人临近死亡。木,指棺材。⑵自圆其说:使自己的论断或谎话没有破绽。
2.奥林匹克精神包括又超越了竞技精神,它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感,带来美感和荣誉感,它可以让大众参与,促进社会和平、公平和教育,推动社会的进步。
3.首先通过比较,强调了在根除人类天敌“恐惧”的精神品质里起着更多作用的是自信而非勇气;然后又以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平和”与“自信”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点明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
4.指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思想同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呼百应的体育观的合成物。
5.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乐观态度。“狂风骤雨”比喻战争带来的灾难。“黎明”“万里无云”比喻美好灿烂的前景;“沉甸甸的金黄麦穗”比喻奥运会即将取得的丰硕成果。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通过努力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
三、课外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永恒的坐标
余秋雨
①终于来到了奥林匹亚。
②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快要到达之时就已经是密树森林、清溪浅浅,道路、房舍也变得越来越齐整,空气中洋溢着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自然清香。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无数苍老的巨石,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千年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们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这条大道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最简单的终点:为了人类的健康。
③见到了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搞清了古代每次运动会前点燃圣火的路线,抬头仰望昂首云天的无数石柱,不得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宗教。
④走进一个连环拱廊,便到了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环形斜坡,能坐四万人。只有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
⑤实在忍不住,我在这条神圣的起点性跑道上跑了整整一圈。许戈辉在一旁起哄:“余老师跑得不对,古代奥运选手比赛时全都一丝不挂!”
⑥我说:“这要怪你们,当年这里没有女观众。”确实,当年有很长时间是不准女性进入赛场的,要看,让已婚女子观看,而进门正前方几乎一公里远的山头上,才让未婚女子远眺。许戈辉说:“原以为运动场是少女挑选如意郎君的好地方呢!”
⑦听这里的人介绍,当年有一个母亲化装成男子进入赛场观看儿子比赛,儿子获得冠军,她一声惊呼露出女声,上前拥抱又露出女形。照理应该惩罚,但人们说运动冠军一半是人一半是神,我们怎么能惩罚神的母亲?此端一开,渐渐女性可以入场观看比赛了。
⑧漫步在奥林匹亚,我很少说话,领受着不轻的文明冲撞。我们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地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古代希腊追求人的双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智力的健康无须多言,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等领域,我们至今仍在用希腊的基础话语思考;肢体健康更有一系列强大的证明,例如今天全世界还在以奥林匹克和马拉松的名义进行体育竞赛,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
⑨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大多是须发茂密,肌肉发达,身上只披一幅布,以别针和腰带固定,上身有一半袒露,赤着脚,偶尔有鞋,除了忧郁深思的眼神,其他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
⑩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仿效寒士,很少构想两相熔铸、两相提升的健全状态。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
我历来认为各种伟大文明都自成结构,很难拆开了作局部比较,但在奥林匹亚,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而这个差距的产生,不是由于局部,而是关及人的整体。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肢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缺少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之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摘自余秋雨《千年一叹》,有改动)
1.第②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道“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作者认为这个“差距”是什么?
3.对“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这是一篇访古游记,按照游踪顺序,详尽地记叙了游访的所见、所闻,文章结尾抒写作者的感受,表达了对古希腊文明的赞美。
B. “健康是他们的宗教”在文中的意思是:古希腊的宗教教义和仪式里有许多关于健康的内容,反映出古希腊人重视健康。
C. “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环形斜坡,能坐四万人”,说明竞技场规模宏大,反映了古希腊人热爱体育竞技,追求肢体健康的精神。
D. 文中插入“许戈辉起哄”,借此介绍了古希腊竞技的情况和相关习俗,引出母亲化装偷看比赛的故事,寓庄于谐,饶有风趣。
答案:1.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体育圣地的年代久远,给人一种威严和庄严的感觉,引起人们对古希腊文明的深思
2.古代希腊文明追求人的双重健康,关注人的整体;古代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肢体意义上的自我。
3.对雕塑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赞美之情,而作者赞美的就是古希腊文明的内涵,即达到“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两相熔铸、两相提升的健全状态。
赞美古希腊文明达到的“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两相熔铸、两相提升的健全状态。
4.C,D
四、写作训练
假设学校组织竞聘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校刊主编、校广播站总监、志愿者服务团团长等,你准备竞聘其中某个职务。试撰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的竞聘主张,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