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与机械综合练习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与机械综合练习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16 09:4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与机械综合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用3N水平力F拉长木板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B相对地面静止不动,此时与B连接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N,方向水平向左
B.如果增大F,则物体B受到A的摩擦力也增大
C.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1N
D.物体A受到的拉力F和地面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2、如图,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若实验时在杠杆的左端悬挂一个物体,右端用弹簧秤拉着,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手拉着弹簧秤缓慢地沿图中虚线的位置1移动到2(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秤的示数()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3、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压缩空气使气垫船的船体与水面脱离
B.自行车轴承中装有滚珠
C.拔河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握住绳子
D.冰壶表面打磨的很光滑
4、下列关于弹力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叠书放在桌面上,我们没有观察到桌面有什么变化,因此桌面没有产生弹力
B.风将树枝吹得弯曲,因此树枝产生弹力
C.磁铁将一铁片吸得弯曲,但磁铁未与铁片接触,因此铁片不产生弹力
D.将一块正方体的橡皮泥捏成一个小兔子形状,因为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所以小兔子有弹力
5、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面关于力的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物体不接触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B.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必然会有力的作用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6、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如图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往同一方向推门时,发现推A点比推C点要容易,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用水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D.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弹力
7、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物块在同一木板上分别以v1、v2(v1>v2)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F2
B. 骑自行车下坡时,要捏紧刹车,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
C. 如果没有摩擦,写字时铅笔会从手中滑出漂在空中
D. 人走路时,地面给人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8、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和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杠杆平衡(杠杆自重、挂盘和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若把杠杆改为天平,在天平左边放两个甲球和1个乙球,如图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则天平右边可以放甲、乙两种球个数为()
A.6个甲 B.5个甲 C.8个乙 D.7个乙
9、下列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一些细砂以方便路人行走
B.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一些油,骑车就会感觉轻松一些
C.当汽车后轮陷入泥坑打滑时,司机会就近寻找石块等物体垫在车轮下
D.体操运动员进行双杠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以防止从杠上滑落
10、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于2019年3月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展会中展出了如图所示的智能机器人,关于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手臂”和人的手臂运动情形相同,是一个费力机械
B.机器人模仿人走路时,会受到地面给它的滑动摩擦力
C.机器人运动时消耗的电能属于一次能源
D.机器人鞋底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如图所示,拉力F1和F2分别经过滑轮A和B使物体C和D都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滑轮重力和绳子摩擦,若拉力F1和F2大小均为30牛,物体C和D都移动了1米,则物体C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牛,物体D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牛,拉力F2做了   焦功。
2、学校里面常用的一种移动指示牌,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AB为指示牌牌面,CD和BE为支架。指示牌被风吹倒时(风向如图所示)可看做杠杆,则支点是   点(填图中字母);按图中所示尺寸比例,它属于   (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3、如图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   ,被测物体的重力是    。
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由此可算得该物体的质量为   kg。
5、在开放性实践课上,为了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相关知识,物理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制杠杆AB,在 B 点挂一个重物,如图所示,小刚依次在杠杆上的 A1、A2、A 三点施加竖直向下的动力,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发现用力越来越小。你认为这个探究实验过程中的控制变量是   ,自变量是   。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如图所示,小明用滑轮组将重为5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提升了1.5m。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均为30N,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小明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2)小明做功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一个最大刻度值是5N的弹簧测力计,最多能称质量为多少g的物体?(g取10N/kg)
3、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OA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A端用绳子系在竖直墙壁的B点,在杠杆的C点悬挂一重为20N的物体,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已知OA长为50cm,OC长为30cm,∠OAB=30°.
(1)请在图中画出绳子对杠杆拉力F的力臂L1;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小强在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_   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   。
(2)在如图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小强调节左边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F1=1.2N,F2=1.5N;OA=30cm,OB=20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1×OA和F2×OB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l1= F2×l2。小强的失误是   。
(3)在如图中,若B处的钩码不变,小强将弹簧测力计由A处移到C(OC=10cm)处,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力的方向应   ,大小为   N。
(4)在如图中,若B处的钩码不变,小强不用弹簧测力计,在A处挂   N的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仍然平衡。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调节杠杆平衡时,应该使它在   位置平衡.根据图示杠杆所处的位置如图(甲),应将杠杆左端平衡螺母向   旋一些(填“右”或“左”).
(2)挂上钩码,正确调节使杠杆再次平衡.此时挂在杠杆上的钩码施加的动力、阻力方向恰好与杠杆   ,挂钩码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   .
(3)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他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合理,原因是:   .
(4)如乙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时测力计的示数应为   N(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原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A.B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向左,大小为2N,根据二力平衡,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2N,方向水平向右,A不符合题意;
B.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拉力F不影响滑动摩擦力,如果增大F,则物体B受到A的摩擦力不变,B不符合题意;
C.B对A的滑动摩擦力为2N,方向向左,而拉力为3N,根据力的平衡,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地=F-f=3N-2N=1N
方向向左,C符合题意;
D.物体A受到的拉力F为3N,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1N,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C.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三力平衡。
D.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
2、【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弹簧秤在从位置1移动到2的过程中,其力臂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弹簧秤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杠杆平衡时,仅减小动力臂时,动力变大。
3、【答案】C
【解析】A.压缩空气使气垫船的船体与水面脱离是通过使相互接触的两个面分离,来减小摩擦的,A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轴承中装有滚珠是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的,B不符合题意;
C.拔河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握住绳子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C符合题意;
D.冰壶表面打磨的很光滑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增大压力、使接触面变粗糙, 可以增大摩擦力。
4、【答案】B
【解析】A.将一叠书放在桌面上,桌面由于受到压力而发生微小形变,产生弹力,不符合题意;
B.风将树枝吹得弯曲,树枝发生弹性形变,因此树枝产生弹力,符合题意;
C.磁铁将一铁片吸得弯曲,铁片发生弹性形变,故铁片产生弹力,不符合题意;
D.将一块正方体的橡皮泥捏成一个小兔子形状,因为橡皮泥发生的是塑性形变,故小兔子没有弹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作用在与其接触的物体上。物体发生塑性形变不产生弹力。
5、【答案】B
【解析】A.两个物体不接触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如空中的物体也会受到重力作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错误,符合题意;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现象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力的产生不一定非得接触。
6、【答案】B
【解析】A.磁铁吸引铁块时,二者并未接触,但磁铁对铁块有吸引力,产生了磁力作用,A项错误;
B.由题知,分别在A、C两处用相同大小、相同方向的力推门时,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B项正确;
C.用水提水桶时,手对水桶施加了向上的拉力,手也会同时受到水桶施加的向下的拉力,C不符合题意;
D.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水杯和桌面发生微小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所以压力属于弹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7、【答案】B
【解析】A.因为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所以同一物块在同一木板上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摩擦力不变,此时拉力等于摩擦力,即拉力大小相同,A不符合题意;
B.骑自行车下坡时,要捏紧刹车,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B符合题意;
C.如果没有摩擦,写字时铅笔会从手中滑出,但铅笔受到重力作用,不会漂在空中,C不符合题意;
D.人鞋底受到的摩擦力是人前进的动力,所以人在水平地面上向前行走,地面给人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增加摩擦力可以通过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加压力和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的方式来增加。
8、【答案】B
【解析】由左边杠杆图,设杠杆上一个小格为 ,由图可知,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杠杆左边的力臂为 ,右边的力臂为 ,则杠杆左右两边的力臂之比
设一个甲球和乙球的质量分别为 、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整理可得
则一个甲球和乙球的质量之比为
AB.把杠杆改为天平,因为天平是等臂杠杆,所以左边球的总质量等于右边球的总质量,在天平左边放两个甲球和1个乙球,由甲、乙两球的质量关系,若将左端全部看做是甲球,则总质量是
若放甲球,则右端应放5个,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若将左端全部看做是乙球,则左端总质量是
因为左端总质量不是单个乙球的整数倍,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结合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求解小球质量的关系。
9、【答案】B
【解析】A.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一些细沙以方便路人的行走,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B.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一些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使骑车感觉轻松一些.符合题意;
C.当汽车后轮陷入泥坑打滑时,司机会就近寻找石块等物垫在车轮下,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D.体操运动员进行双杠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以防止人从杠上滑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小摩擦力可以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和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的方式来减小。
10、【答案】A
【解析】A.机器人的“手臂”和人的手臂运动情形相同,手臂运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是一个费力杠杆,A符合题意;
B.机器人模仿人走路时,受到的是静摩擦力,B不符合题意;
C.机器人运动时消耗的电能由其他能转化而来,属于二次能源,C不符合题意;
D.机器人鞋底较宽是为了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省力杠杆,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等臂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为费力杠杆,费力杠杆可以省距离,但是费力。
二、填空题
1、【答案】30;60;60
【解析】滑轮A是定滑轮,不能省力,由物体C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可知,C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大小为30N。滑轮B是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由物体D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可知,D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的二倍,大小为60N。拉力F2做的功为
【分析】物体水平方向在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静止和匀速运动,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求解外力做功,利用外力大小乘以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可,即W=Fs。
2、【答案】C;省力
【解析】根据图示风向可知,当指示牌被风吹倒时,指示牌绕着C点转动,则支点为C点。如图所示:
把风力看成动力,那阻力是指示牌重力,动力臂为l,阻力臂为CE,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分析】杠杆转动时绕的点是支点;当杠杆上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
3、【答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3.4
【解析】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其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根据图像,测力计的读数是3.4N。
故答案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3.4。
【分析】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之比,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结合指针位置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答案】1.4;1.43
【解析】读数可知,弹簧测力计将1N分成了5份,其分度值就是0.2N,故其示数为1N+0.2N×2=1.4N
根据G=mg得m= ≈1.43kg
【分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即可;结合物体的重力和g,相除求解物体的质量。
5、【答案】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动力臂
【解析】由题知,在B点挂一个重物,阻力和阻力臂不变,使得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不变;小刚依次在杠杆上的A1、A2、A三点施加竖直向下的动力,改变了动力臂,得出当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不变时动力与动力臂的关系。这个探究实验过程中的控制变量是阻力和阻力臂不变,自变量是动力臂。
【分析】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
三、计算题
1、【答案】(1)解:由图知,使用的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4,且动滑轮有2个,不计绳重及摩擦,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G+G动总)= (500N+30N×2)=140N,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小明受到的拉力F′=F=140N,因为小明静止,则小明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f=F′=140N。
(2)解: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4h=4×1.5m=6m,拉力做的总功:W总=Fs=140N×6m=840J,拉力做功的功率:P= = =84W。
(3)解: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500N×1.5m=75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100%≈89.3%。
【解析】(1)对于该滑轮组,与动滑轮接触的有4段绳子,结合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求解人的拉力,再利用二力平衡求解摩擦力;
(2)结合拉力和移动距离求解拉力做的功,利用拉力做功除以做功需要时间求解功率;
(3)拉力做的功是总功,克服重力做功为有用功,两者相除即为机械效率。
2、【答案】解:测得的最大质量:m= = =0.5kg=500g
【解析】本题的目的是根据重力计算出质量,根据G=mg可得出结果.
3、【答案】(1)解:过支点O作垂直绳子对杠杆的拉力F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力臂L).如图所示:
(2)解:如上图所示,在Rt△OAD中,∠ODA=90°,∠DAO=30°,
∴OD= OA= ×50cm=25c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OD=G×OC
即F×25cm=20N×30cm
解得:F=24N
答:拉力F的大小为24N
【解析】 (1)、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均匀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左(外);重力;0
(2)把OA当成了F1 的力臂(或:把F1的力臂弄错了)
(3)竖直向上;3
(4)1
【解析】【解答】(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即左端低,因此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这样调节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重力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0;
(2)拉力F1的方向与杠杆不垂直,那么它的力臂不等于OA,因此小强的失误是: 把OA当成了F1 的力臂;
(3)因为钩码的重力和拉力F1在支点的同侧,所以拉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即竖直向上。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1.5N×20cm=F1×10cm,解得:F1=3N;
(4)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1.5N×20cm=F1×30cm,解得:F1=1N。
【分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杠杆较轻的一端调节。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的重力作用线正好通过支点,即重力的力臂为0,对杠杆不产生影响;
(2)当拉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杠杆的长度才等于力臂;
(3)当两个力在杠杆支点的一侧时,它们的方向必须相反才能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计算拉力的大小;
(4)A点钩码重力的力臂等于OA的长度,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即可。
2、【答案】(1)水平;右
(2)垂直;力臂
(3)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只有一次实验,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4)3;变大;动力臂变小
【解析】【解答】(1)调节杠杆平衡时,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图中的杠杆左端低、右端高,说明此时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边,应将杠杆的重心向右移,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杠杆才能平衡;(2)挂上钩码,正确调节使杠杆再次平衡。此时挂在杠杆上的钩码施加的动力、阻力方向恰好与杠杆垂直,挂钩码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力臂;(3) 小明只做了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是不合理的,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只有一次实验,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不能作为规律应用;(4)用弹簧测力计在C位置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根据F1l1=F2l2得测力计的示数为: ;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要使杠杆继续保持水平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分析】(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调节杠杆平衡时,螺母向高的一端移动.
(3)为得出普遍结论,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力与杠杆不垂直,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4)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