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同步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两匹马各用5000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两端,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2500N B.5000N C.0 D.10000N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红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实验效果不明显,应换用质量较大的木块
B.图甲左、右两盘分别加入质量不等的砝码时,木块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C.图乙用小车更科学,因为小车受力面积小,摩擦力小一些
D.图乙通过旋转小车,松手后观察小车是否静止,探究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
3、如图所示,窗户玻璃上趴着一只壁虎,人水平向右推窗,当壁虎随窗玻璃一起向右匀速移动的过程,壁虎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
A.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下 C.水平向左 D.水平向右
4、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必须接触
C.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如图所示,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利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
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6、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甲物体重10N,乙物体重5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N,不计绳重和轴对滑轮的摩擦,则甲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左 B.大小为5N,方向水平向左
C.大小为7N,方向水平向右 D.大小为2N,方向水平向右
7、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则()
A.小张的速度最大 B.小王的速度最大
C.小李的速度最大 D.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8、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不仅要食用传统食物元宵,还要打灯笼、猜灯谜,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灯节.如图所示,挂在绳子下端的灯笼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灯笼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灯笼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9、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若两车相遇时,乙车距M点10米。M、N两点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C.v甲>v乙,s=40米 D.v甲>v乙,s=30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这两个力可能是平衡力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突然失去其中一个力,则该物体一定不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当右端挂5N的物体C时,物体A、B恰好能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B间的摩擦力为 N; 若对物体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使物体A、B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忽略不计,该力的大小为 N。
2、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 。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 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3、王宁同学今年15岁了,身高169 (请填写合适的单位)。他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m,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5km/h,则他骑自行车上学上所需的时间为 h。
4、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 为参照物,同时他看到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列车时速为180km/h,合 m/s。
5、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了部分数据,他此次步行6000步所用时间是50min,合 s;假设每次步长均为0.5m,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m/s;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 的速度行驶 ,紧接着以一定的速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 ,若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
(2)汽车在在模拟公路行驶的速度 。
2、近年来,独轮电动平衡车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所示,它采用站立式的驾驶方式,人通过身体的前倾、后仰实现驾驶,如某型号独轮电动平衡车充满电能行驶24000m,它的最大速度是14.4km/h。
(1)该车充满电能行驶的路程为多少km?最大速度为多少m/s?
(2)该车最大速度行驶,能行驶的最长时间是多少秒,合多少小时?
3、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如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 。
(2)实验中同一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表明它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 。
(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它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4)如图丙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还可以探究小车的 关系(选填序号)。
①重力势能与质量;②重力势能与高度;③动能与质量;④动能与速度
(5)如图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长木块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N。
(6)在不同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同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可探究木块的 关系(选填序号)。
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
2、在“探究小车运动快慢”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下滑,B为AC的中点,C处立有一金属片,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依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目的是 (填“延长”或“缩短”)运动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 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m/s。
(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5)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使用电子秒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弹簧测力计两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5000N的拉力,两个拉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拉力为准,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00N,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受的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
2、【答案】B
【解析】【解答】A.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换用质量较小的木块,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A不符合题意;
B.当图甲左、右两盘分别加入质量不等的砝码时,两盘的砝码质量虽然不相等(即两侧的拉力不相等),但由于木块和桌面间存在摩擦力,木块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B符合题意;
C.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造成影响,用小车代替木块可以用滚动摩擦来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C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旋转小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观察小车是否平衡,探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探究二力平衡时,物体受到接触面的摩擦力时,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3、【答案】A
【解析】【解答】当壁虎跟随玻璃一起向右匀速移动时,它处于平衡状态,即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壁虎与窗户玻璃保持相对静止,因此二者之间没有摩擦力,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判断。
4、【答案】D
【解析】【解答】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A不符合题意;
B.两物体要发生力的作用可以不互相接触,B不符合题意;
C.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只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间有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5、【答案】A
【解析】【解答】A相对地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它是静止的,故B错误;
A处于静止状态,则它受到的测力计的拉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即二者方向相反。因为拉力的方向水平向右,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故A正确;
拉动速度增大时,由于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C错误;
木块A和木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因此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摩擦力的方向;
(2)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它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3)当速度变大时,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两个因素是否改变,从而确定摩擦力大小是否改变即可;
(4)当两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发生相对滚动时,发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但是有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
6、【答案】D
【解析】【解答】对甲物体在水平方向进行受力分析,甲受到水平向左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7N,受到水平向右的乙物体的拉力F乙,大小等于乙物体的重力等于5N,因为甲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甲物体一定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其大小为
故答案为:D。
【分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结合物体受到的外力求解大小即可。
7、【答案】D
【解析】【解答】速度转化为m/s,小张驾驶电瓶车速度
小李骑自行车速度
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则由上述可知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计算速度。
8、【答案】A
【解析】【解答】A.灯笼受的重力和绳对灯笼的拉力受力物体都是灯泡,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符合题意;
B.灯笼受的重力和绳对灯笼的拉力受力物体都是灯泡,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所以B不符合题意;
C.灯笼对绳的拉力和绳对灯笼的拉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属于相互作用力,所以C不符合题意;
D.灯笼受的重力受力物体是灯笼施力物体是地球,灯笼对绳的拉力受力物体是绳施力物体是灯笼,二者大小相同,方向相同,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在于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等大反向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即为平衡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即为相互作用力。
9、【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图可知,当时间是6s时,甲的路程是6m,甲的速度为
根据图可知,当时间是6s时,乙的路程是12m,乙的速度为
所以甲比乙运动得慢;由题意知相遇时甲车运动的路程为10m,所以相遇的时间是
乙车运动的路程为
M、N两点间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利用两车的距离和速度分析距离大小。
10、【答案】D
【解析】【解答】A.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当受到水平推力的作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到推力和地面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仍处于静止状态,A不符合题意;
B.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但不一定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这两个力不一定是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
C.力的三要素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则说明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故可知这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突然失去其中一个力,则物体受力将不再平衡,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将不再做匀速直线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静止的继续静止,运动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受到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二、填空题
1、【答案】0;10
【解析】【解答】物体A、B能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拉力为5N,即C物体的重力。此时AB相对静止,木块B受到向右的拉力与地面给B物体的摩擦力二力平衡,A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所以A、B间的摩擦力为0N。
对物体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使物体A、B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物体需要克服摩擦力和物体C的重力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题意可知,B物体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5N,则B物体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为
【分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之间有压力,且发生了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物体A、B在物体C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大小;物体B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B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不变。物体B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平衡力条件求出水平向左的拉力。
2、【答案】力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重力
【解析】【解答】用力击打棋子,棋子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它棋子由于惯性保持静止,没有运动,但由于受到重力会下落。
故答案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重力。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
3、【答案】cm;0.1
【解析】【解答】15岁同学的身高约160cm,故填cm。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m=1.5km,骑自行车上学上所需的时间为
【分析】根据常见身高,结合数据确定单位;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4、【答案】车厢;车厢;50
【解析】【解答】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是以车厢为参照物,树木相对于车厢的位置向后退。几枚硬币相对于车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车厢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列车时速为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物体是静止的;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解答。
5、【答案】3000;1;运动
【解析】【解答】1min为60s,则50min合 每次步长均为0.5m,则小明步行的路程
则步行的平均速度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相对于地面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三、计算题
1、【答案】(1)解:模拟山路,已知 , ,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答: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是3600m
(2)解:根据题意已知 ,全程的长度为
则小车行驶的时间为
第二段模拟公路 =1000m,经过的时间为
第二段模拟公路的速度为
答:汽车在在模拟公路行驶的速度 为20m/s。
【解析】【分析】(1)已知汽车的速度和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路程;
(2)求解汽车的平均速度,利用物体走过的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即可。
2、【答案】(1)解:行驶的路程s=24000m=24km
最大速度
答:该车充满电能行驶的路程为24km,最大速度为4m/s;
(2)解:该车充满电后,若以最大速度行驶,能行驶的最长时间
答:该车最大速度行驶,能行驶的最长时间是6000s,合1.7h。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进行速度换算;
(2)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3、【答案】(1)解:根据图示可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t=10:05 10:00=5min=300s
答: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300s
(2)解:出租车行驶的路程为s=7.5km=7500m
答: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7500m;
(3)解: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答: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25m/s
【解析】【分析】(1)根据前后时刻差计算时间;(2)根据路程差计算行驶的路程;(3)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
(2)小
(3)匀速直线
(4)②④
(5)0.8
(6)①
【解析】【解答】解:(1)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2)木板表面最光滑,阻力就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最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3)由上述实验可推理得:如果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4)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通过小车运动的距离可知克服阻力做功的多少,从而可判断小车具有能量的大小,所以可以探究小车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由于从不同高度滑下,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不同,所以还可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故答案为:②④。(5)由图2所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是0.2N,其示数为0.8N,(6)在不同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同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的压力一定,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故①正确。
故答案为:(1)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2)小;匀速直线;(4)②④;(5)0.8;(6)①。
【分析】(1)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2)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最远;(3)假如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4)相同物体的高度不同,重力势能不同,物体的速度不同,动能大小不同;(5)根据测力计指针位置读取力的大小;(6)压力一定时,可以探究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答案】(1)
(2)小;延长
(3)0.2;0.24
(4)变速
(5)大
【解析】【解答】(1)测速度的实验公式为 。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可以延长时间,便于测量时间;目的是延长时间。
(3)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速度越变越大,故是变速运动。
(5) 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时间偏小,那么速度偏大。
【分析】(1)测量速度的的依据是;
(2)斜面的坡度较小,便于测量时间;
(3)根据斜面上的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4)斜面上下滑的物体在加速运动;
(5)测量时间时,计时开始晚些了,时间偏小,计算的速度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