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检测(一)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运用(30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10分)
(1) ▲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八则)
(2)蒹葭苍苍,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3)黑云压城城欲摧, ▲ 。 ( ▲ 《雁门太守行》)
(4) ▲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5)出淤泥而不染, ▲ 。 (刘禹锡《爱莲说》)
(6)于谦的《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两句诗与南宋文学家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两句“ ▲ , ▲ ”有异曲同工之妙。
(7)中国古典诗词中写到“月”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你积累的名句(上下句)。
▲ ,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是我们交友的典范。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
C.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我行我素。
D.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3.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学校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B、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校刊开通了“诗韵玲珑 ” “思想芦苇”等小栏目。
D、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4.中国的楹联起原于古代的桃符。是古人用来驱邪避鬼、护卫安全的一种图腾。传说中的黄帝制定了一种礼仪,在除夕或元日那天,让人们在门上树立大桃人,上面画两个神xiàng( ▲ ),以求避鬼驱邪。后来逐渐形成一种风俗,在每年春节时把桃符悬挂在门上。对联与古典诗歌有着千丝万lǚ( ▲ )的联系,它的艺术特点也就跟古典诗歌一样,要讲求工整、对丈、讲求平仄起伏。它所显示的是一种整齐对称的形式美和抑扬顿错的韵律美,写景状物还要有意境美,抒怀吟志还要有哲理美。连云港市书法家每年都会举行义务写春联文化惠民活动,书法家们现场泼墨挥毫,为市民送出福字和春联,hóng( ▲ )扬传统文化。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3分)
(3)对联是一朵小花,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一朵精巧别致的小花。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 ,弃之可惜;
下联:杯 里 酒 口 口 都 香 甜,量力而行。
5.名著阅读题。(6分)
(1)“骆驼祥子”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3分)
(2)在飞岛国的“拉格多大科学院”里,格列佛获得很多见闻,请说出至少三个来。(3分)?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7题。(6分)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6.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3分)
7.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做赏析。(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完成8~11题。(14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临溪而渔/执策而临之曰 B.至于负者歌于途/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C.遂书以名其亭焉/名之者谁 D.四时之景不同/至若春和景明
9.用斜线(/)为文中画展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分)
(2)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3分)
11.【甲】【乙】两个选段在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共同点?(4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完成12~14题。(10分)
何为书
张炜
①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能够思想、怀念、激动和幻想,而有人却不能——不知从什么时候丧失了这种能力。后一种人觉得前一种人很奇怪,甚至还有些令人费解;而前一种人却认为自己拥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保有一种充实的幸福。
②现在到处都是书,可是那些书的作者却不尽是前一种人。书是什么?书是真诚待人的文字,是真正的人才有的心事,是人真切朴实感情的投影。
③然而许多书并没有感情,或者说没有真切朴实的感情。这样的书也能算得上书吗?如果仅仅是印上满纸的花言巧语、卖弄、粗鄙的发泄,装订得再好,在我看来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书。我们应该被一个人的心事牵引着,走向很远。我们于是在这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一些事情,咀嚼生活,滤过流逝的时光。是的,在极为有限的生命历程之中,假如没有这样的回顾和思念,没有情感之水循环往复的浸洗,将是多么可怕。所以我们常常感谢那些真诚待人的文字,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书。
④关于童年,田野,小院,那一束不能忘记的小花;还有敬仰和欣悦之情,与别人相似的叹息,以及悄藏起来的温暖……这些既是永恒的东西,又是作者自己的东西。我们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内心的一切与之交换,从而获得特别的欢乐。
⑤当然,如果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虚假赝品,我们是不会与之交换的。
⑥由此看来,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只要真就会诚,就会亲近和亲切。苍茫人世,邈邈光阴,我们还是需要这样的一份感觉——只要是给人这种感觉的,无论多么稚嫩的文字我们都欣然接受;而另一类文字,无论多么高深我们都将本能地拒斥。
⑦在拜金时代和数字时代,理应有一些别样的心灵和声音,并以此去寻找、召唤更多的心灵和声音。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时代被作价卖掉,或被浅薄生硬的技术主义分割禁锢。我们必须向往“诗意地栖居”。
(摘选自《读者》2012年第5期,有改动)
12.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呢?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3分)
13.请指出选文第⑥节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14.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能够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感受。(4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完成15~17题。(12分)
天外飞来准晶体
巴雅尔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年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AL63CU24FE13。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该陨石很可能是45亿年前太阳系早期动荡环境的产物。
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带中没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研究人员猜测,也许这块陨石所在的前身星球上曾经发生过高速的撞击事件,在极端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陨石。
这块陨石告诉我们,罕见的准晶体其实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在几十亿年中保持稳定。
15.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特征?(4分)
16.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4分)
17.第二段画线句中的“很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完成18~22题。(18分)
泥泞 (迟子建)
①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源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
②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缄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③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客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撤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蔓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弭.——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农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已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混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弦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采……
④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⑤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饿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走、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唐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萤如令,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丸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八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采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⑦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选自《知识窗))2012年第3期,选文有改动)
18.文章重在写泥泞,但第①②段却从北方漫长冬季里的雪着笔,为什么?(3分)
19.阅读文章②③两段,说说雪的“美丽”和“丑陋”的含义是什么?(4分)
20.对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21.文章第⑥段说作者在融雪的季节,走在农贸市场久违的泥泞路上.为什么会陷人另一种怀想?(3分)
22.有人说,春日雪后的泥泞脏乱不堪,我讨厌它;有人说,春日雪后的泥泞浑然天成,我喜欢它。你赞成哪一个观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
语文参考答案
1.略
2.B
3.D
4.(1)像、缕、弘(2)原/源 丈/仗 错/措(3)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1)祥子在街上拉车,被乱兵连人带车征用,一天夜里,祥子乘乱逃出了军营,并且顺手牵走了三匹骆驼。因为把骆驼卖给了一个老大爷,从而得到了“骆驼祥子”的称号。
(2)①收集黄瓜中的阳光;???????? ??②把冰烧成粉末变作火药;??
??? ③如何用感觉和嗅觉区别颜色;??④?用蜘蛛丝织布;??
?? ⑤?建房,先从屋顶造,然后依次往下,最后再筑地基;??
⑥一套利用猪耕地的方法可以节省用牛耕地的费用。等等
6.枝叶繁茂,新叶翠微;含苞未放。
7.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成稳。
8.D
9.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10.(1)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树荫。
(2)又幸好这里的百姓因年成丰收而欣喜快乐。
11.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于山水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12.(3分)书是真诚待人的文字,是真正的人才有的心事,是人真切朴实感情的投影。(3个点,每答对1个点得1分。如果答“所以我们常常感谢那些真诚待人的文字,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书”,或者答“由此看来,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得1分。)
13.(3分)对比论证,通过对比强调(突出)了我们欣然接受真正的文字的态度,或者答:通过对比,强调(突出)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方法1分,作用2分。)
14.(4分)①我们应该被一个人的心事牵引着,走向很远。我们于是在这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一些事情,咀口爵生活,过滤流逝的时光。②我们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内心的一切与之交换,从而获得特别的欢乐。③只要真就会诚,就会亲近和亲切。(3个点,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每点意思对即可。)
15.(4分)①结构很特殊②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很差,易破碎。(每要点2分;摘录原文语句“而准晶体的结构……破裂”的可得4分)
16.(4分)作比较(2分)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2分)
17.(4分)不能删。(1分)“很可能”表示推测,删后就变成了肯定,语意表达就不够准确了。(3分)
18.(3分)从雷着笔是为了写初春雷后的泥泞,为后文写泥泞作铺垫。
紧扣“铺垫”或“引出下文”方可得分。
19.(4分)美丽:冰清玉洁或“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2分);丑陋:雪融化后呈现出来的乡村自然景象(2分)。
20.(4分)①泥泞带来了质朴自然的乡村信息;②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③一个民族经过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答对二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21.(3分)①在作者看来,远离了泥泞,就如无根的浮萍,虽然惬意,却倍感失落(1分);②泥泞虽然“肮脏”,即使跋涉艰难,却显得厚重(1分);③泥泞让我们记住了历史和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 (1分)。
22.(4分)开放题,有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