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压强》单元过关测试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压强》单元过关测试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16 14:3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压强》单元过关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关于下列物理量的估测,最为合理的是(  )
A.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102 kg/m3
B.用手托起一个鸡蛋的力约为0.5N
C.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2×105Pa
D.一部华为5G手机的质量约1kg
2.下列是教材中的几个探究实验,物理方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用同一小车在斜面同位置滑下的方法
B.“估测大气压”实验中,用活塞刚刚开始滑动时的拉力来表示大气压力实验的方法
C.“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中,用受力面形变程度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方法
D.“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实验中,用U型管液面高度差来表示压强大小的方法
3.下列飞行物中,利用浮力升空的是(  )
A.飞机 B.热气球
C.风筝 D.火箭
4.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面积的大小判断受力的大小
D.探究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5.如图所示,液体在a、b、c三处产生的压强,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的压强相等
B.b、c两点的压强相等
C.c点压强比b点压强大
D.a点向下的压强比向上的压强大
6.关于大气压强,以下错误的是(  )
A.大气压是因为大气受到重力而产生的
B.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若略有倾斜,但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测量准确,则测量结果也是正确的
C.如果当地的大气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左右,那么托里拆利实验中使用的玻璃管的长度只要76cm就足够了
D.吸尘器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7.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的压强时,能肯定管内确实漏进了空气的现象是(  )
A.管内水银面的高度小于76cm
B.使管倾斜时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增加
C.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全管
D.将管从水银槽内轻轻上提,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8.图甲中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当水温从0°C升到15°C时,水的密度ρ和水温t关系如图乙所示,此过程水的质量不变,不考虑圆柱形容器的热胀冷缩,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图甲中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和水温t关系的是(  )
A.B.C.D.
9.在泸州市第35届科技创新大赛上,某学生在现场展示了科创作品。他把橡胶管一端放入位置较低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另一端与塑料瓶盖相连并密封,在空塑料瓶中倒入少许热水摇晃后倒掉,然后迅速用瓶盖盖住瓶口并拧紧,发现烧杯中的水通过橡胶管慢慢流入位置较高的瓶内,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塑料瓶中倒入热水摇晃后倒掉,目的是让瓶内空气增加
B.用瓶盖盖住瓶口并拧紧,目的是让瓶内气压始终等于大气压
C.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是因为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10.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水,在一试管里面放一小球后,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现将小球取出,放入水中,下沉容器底部,试管仍浮在水面上,则(  )
A.液面下降 B.液面上升
C.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D.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小
11.如图所示,a、b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圆柱体,己知底面积Sa=3Sb,高度hb=2ha,对地面的压强Pa=Pb,圆柱体密度分别为和对地而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a=Fb B.,Fa=3Fb
C., D., Fa=3Fb
12.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柱形容器(S甲>S乙)放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倒入(液体不溢出)或抽出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为p'甲、p'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若倒入相等质量的原液体,p'甲可能等于p'乙
B.若抽出相等质量的原液体,p'甲一定大于p'乙
C.若倒入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甲一定大于p'乙
D.若抽出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甲一定小于p'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13.质量为45千克的某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两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300平方厘米,则他对地面的压强p1=______帕斯卡。若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是p2,则有p1______ p2(填“<” “>”或=)。(取g=10N/kg)
14.将一未装满饮料的密闭饮料杯,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将饮料杯倒立放置,如图乙所示(图中没有画出饮料液面的位置),甲乙图中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______,压强______;饮料正立对杯底的压强和倒置后对杯盖的压强______、压力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重力为100牛顿,若沿图(甲)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其余部分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力是______N,压强是______Pa,如果沿(乙)图的虚线去掉一半,其余部分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Pa。
16.三峡大坝是集防洪、航运、发电于一体的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坝体高185m,最大蓄水深度175m,坝体建有多个泄洪深孔,每个泄洪深孔大小为63m2,通过开启闸门泄洪,蓄满水时深孔距水面平均深度30m,则每个泄洪深孔的闸门受到水的压力是______N(g=10N/kg)。
17.如图所示,放于水平桌面上的两个质量相等但高度和底面积均不相等的圆柱形容器,盛有相同质量的的同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甲_________p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是F甲_________F乙。(均选填“>”、“<”或“=”)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8.如图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聪将废弃的矿泉瓶装上水后分别放在海绵和砖块上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瓶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______两次实验(只填序号)。
(3)通过分析比较图中C、D、E三次实验。得出______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有关的结论。
(4)你认为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A、B两次实验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理由是______。
(5)同组的小丽在实验过程中又提出一个问题:在B、C两次实验中,瓶中的水对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大小相等吗?若在B、C两次实验中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B、FC,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B、pC,请你分析并比较:FB______FC,pB______pC(选填“>”、 “<”或“=”)。
19.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实验前,小强发现压强计U形管两边红墨水的高度不相等,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
A.再多加一些红墨水 B.倒出一些红墨水 C.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D.按压金属盒的橡皮膜
(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增大,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_有关.
(3)小强保持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答: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 .
(4)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则下面操作不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大的液体 B.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 C.将U型管换成更细的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
20.如图所示,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若水塔内水面高度h1=18m,五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高度h2=13m,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高度h3=10m,水龙头出水口直径为2cm。求:
(1)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处,水的压强是多少?
(2)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少?(g取10N/kg)
21.如图所示,在一个封闭薄容器中装满体积为1dm3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容器的质量为100g,容器的下底面积为100cm2,高为12cm.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22.如图甲所示,边长20cm,重20N的正方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重12N的正方体A叠放在B上.求:
①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强.(画出正方体B所受力的示意图)
②如图乙,将正方体A取下,用8N的力向上提正方体B,此时B对地面的压强有多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人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103 kg/m3,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所以用手托起一个鸡蛋的力约为0.5N,故B符合题意;
C.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2×104Pa,故C不符合题意;
D.一部华为5G手机的质量约350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解析】
A.“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用同一小车在斜面同位置滑下---控制变量法;
B.“估测大气压”实验中,用活塞刚刚开始滑动时的拉力来表示大气压力实验----转换法;
C.“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中,用受力面形变程度表示压力作用效果----转换法;
D.“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实验中,用U型管液面高度差来表示压强大小----转换法;
故A与BCD物理方法不同。
故选A。
3.B
【解析】
AC.飞机和风筝是靠飞机或风筝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的向上的升力实现升空的,故A、C不符合题意;
B.热气球工作时,热气球内空气受热密度变小,从而利用浮力来飞行,故B符合题意;
D.火箭是靠气体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动力而升空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解析】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故A正确;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故B正确;
C.实验中,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故C错误;
D.比较甲乙两图实验,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相同,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可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比较乙丙两图,压力大小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故可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
5.C
【解析】
a、b两点在同一种液体中,但所处深度不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判断压强关系;b、c两点所处深度相同,但液体密度不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判断压强关系;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分析a点向下压强和向上压强的大小关系。
A.由图知,在纯水中,haBC.由图知,hb=hc,p=ρgh,ρ纯水<ρ盐水,所以pb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所以a点向下压强和向上压强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
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具有重力和流动性而产生的,由此就能判断出生活中大气压存在和应用的一些现象;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根据实验原理,需要记录水银柱的高度,来计算大气压的值;当玻璃管倾斜后,管内水银柱长度会变大,但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即玻璃管倾斜不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A.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且空气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会产生压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等于竖直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当玻璃管倾斜后,虽然长度增大,但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不变,所以玻璃管不竖直不会影响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吸尘器在工作时,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大,压强小,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灰尘、纸屑等垃圾“吸”入,是利用了大气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解析】
A.管内水银面的高度小于76cm,有可能是当地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cm水银柱的高度,此处所谓“高度”,指的是管内液面到槽内液面的垂直距离,所以使管倾斜时管内水银柱的长度理应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
C.管内有空气进入时会占据一定的体积,所以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全管。故C符合题意;
D.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cm水银柱的高度,故将管从水银槽内轻轻上提,管内水银柱的高度是不会变化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解析】
由图乙可知,当水温从0°C升到15°C时,水的密度ρ先变大后变小;水的质量不变,容器的底面积不变,根据可知容器中水先下降后上升,利用p=ρgh无法判断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如何变化。当水温从0°C升到15°C时,水的质量不变,处于规则容器中,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根据可知,当水温从0°C升到15°C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不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解析】
A.塑料瓶中倒入热水摇晃后倒掉,塑料瓶内空气受热膨胀溢出,目的是让瓶内空气减少,故A错误;
B.塑料瓶内空气受热膨胀溢出,瓶内空气减少,再用瓶盖盖住瓶口并拧紧,目的是让瓶内气压始终小于大气压,故B错误;
CD.烧杯中的水流入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是因为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A
【解析】
AB.当小球在试管中时,试管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试管和小球的总重力;当将小球取出并放入杯内水中时,小球下沉,试管仍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试管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即总浮力减小;由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即大烧杯中的水面降低,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烧杯中的水面降低,由可知,大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小球取出,放入水中,烧杯、水、试管、小球的总重力不变,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根据知桌面受到的压强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解析】
由密度定义式,变形可得
由压强公式可得
联立可得
高度hb=2ha,对地面的压强Pa=Pb,可得;
底面积Sa=3Sb,压强Pa=Pb,对地而的压力

联立可得Fa=3Fb。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B
【解析】
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已知h甲>h乙,然后利用可推出甲、乙液体的密度关系;根据规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由S甲>S乙,再根据可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大小关系,进而可知变化后压强的大小;由S甲>S乙可知,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在容器中的高度大小,又由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利用可推出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大小关系,进而可知变化后压强的大小。
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已知h甲>h乙,根据可知:;
A.若倒入相等质量的原液体,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压力的增加量相同,S甲>S乙,由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增加量,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小于p'乙,则A错误;
B.若抽出相等质量的原液体,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压力的减少量相同,S甲>S乙,由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减少量,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大于p'乙,则B正确;
C.若倒入相等体积的原液体,S甲>S乙,则甲液体的高度增加量小于乙液体的高度增加量,又,根据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增加量,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小于p'乙,故C错误;
D.若抽出相等体积的原液体,S甲>S乙,则甲液体的高度减少量小于乙液体的高度减少量,又,根据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减少量,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大于p'乙,故D错误。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液体压强公式、液体压力公式及密度、重力公式等,要求学生对各公式之间的关联物理量及影响情况分析到位,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典型性。
13. 1.5×104 <
【解析】
该同学的重力
G=mg=45kg×10N/kg=450N
对地面压力
F=G=450 N
受力面积为
S=300cm2=0.03 m2
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p11.5×104 Pa
由于该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该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两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300cm2,当他走路时是一只脚着地,一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cm2,小于站在水平地面上两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由p=可知,该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p1小于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p2。
14. 不变 变小 变小 变大
【解析】
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杯子和杯中饮料的重力之和,正放和倒放,杯子和杯中饮料的重力不变,所以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
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倒立放置,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积变大,所以饮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小。
由于杯中饮料未装满,倒立后杯中饮料液面下降,深度变小,饮料对容器底的压强,饮料密度不变,故饮料倒置后对杯盖的压强变小。
饮料对容器底的压力始终由容器底正上方的液柱产生。正立放置时,液体对杯底的压力小于杯中液体重力;倒立放置时,液体对杯盖的压力大于杯中液体重力,故倒立放置后,杯盖受到饮料的压强变大。
15. 50 50 100
【解析】
图甲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后,重力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因此它对桌面的压力也减小为原来一半,即F'=50N。
正方体边长为1m,则受力面积为1m2。因为此时受力面积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压强为
沿乙图的虚线去掉一半后,压力和受力面积都变为原来的一半,所以压强为
16.1.89×107
【解析】
由题意知,通过开启闸门泄洪,蓄满水时深孔距水面平均深度30m,此时泄洪深孔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因为,坝体建有多个泄洪深孔,每个泄洪深孔大小为63m2,则每个泄洪深孔的闸门受到水的压力是
17. > =
【解析】
由图知,甲容器中液体的深度h甲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深度h乙,根据p=ρgh可知,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即p甲>p乙。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总重力,两容器质量相等,容器内液体的质量相等,故两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总质量相等,总重力相等,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
18. 海绵凹陷(或形变)程度 B、C 受力面积 压力大小 不能 受压物体材料不同 > =
【解析】
(1)实验时,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不同质量的瓶子放在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不相同。
(2)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只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可以选用BC两次实验。
(3)图中C、D、E三次实验,受力面积相同,C中压力最大,作用效果最明显,故可得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结论。
(4)不能通过A、B两次实验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理由是受压面材料不同。
(5)若在B、C两次实验中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B、pC,根据p=ρgh,因深度相同,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pB=pC,根据F=pS,SB>SC,故FB>FC。
19. C 深度 不可靠 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不变 C
【解析】
(1)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有高度差,说明软管内封闭的气体不受力时,压强与外界气压不相等,应重新进行安装;
(2)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关系时,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液体深度;
(3)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是否有关时,控制深度不变,改变密度的大小;
(4)根据p=ρgh来分析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1)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有高度差,说明软管内封闭的气体不受力时,压强与外界气压不相等,对实验结果会造成影响,应拆除软管重新安装,故选C;
(2)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所以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所以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有关;
(3)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深度不变.小强保持C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液体是深度增大,密度增大,U型管左右液面差增大,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不变,不能得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
(4)根据p=ρgh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的压强与U型管粗细无关,所以在“烧杯中换密度差更大的液体”和“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都将变大;“将U型管换成更细的”不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故选C.
20.(1);(2)25.12N。
【解析】
(1)四楼住户的水龙头处的水的深度
h=h1-h3=18m-10m=8m
四楼水龙头处水的压强为
(2) 水龙头的横截面积
受到的水的压力
答:(1)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处,水的压强是8×104Pa;
(2)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受到水的压力是25.12N。
21.(1)12N; 1.2×103Pa; (2)11N; 1.1×103Pa
【解析】
(1)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2.①正800Pa, ;②300Pa.
【解析】
(1)如图,A叠放在B上面,则B对地面的压力为两个物体重的和,即

B的底面积为:
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

物体B受到重力、A对B的压力,以及地面对B的支持力,且三力是平衡的,作用点都画在重心上,如图:
(2)将正方体A取下,用8N的力向上提正方体B,则压力为A的重减去8N的提力,所以此时B对地面的压强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